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伦理精神”是本人伦理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有个性特点的核心概念,对它的涵义的理解应在世界道德哲学的语境中,结合“伦理”和“精神”各自的本质及其统一关系来进存。“价值生态”是“自然生态”概念的哲学提升和意义抽象,“伦理精神”和“价值生态”的结合是道德哲学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方法论。消解价值霸权,在“生态觉悟”中追求和达到“伦理学方法的超越”是“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命题和理论所试图探讨和解决的两个现实和学术课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民族精神也正在开始产生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从以“名”正“实”到以“实”正“名”。用现代汉语解释,“名”就是概念、观念或原则,“实”就是事实、实际或实践。我国民族精神的主干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从系统性、整体性角度出发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是对中国传统生态哲学的整体主义价值观的继承与发展;反之,“尊重自然”、“平等仁爱”、“责任意识”、“人际和谐”等精神内核必将有益于解决“五位一体”中的生态困境,并发挥“生态位”在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中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内在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儒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门派 ,其内容博大精深 ,影响广泛而久远 ,其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可归纳为“内圣外王之道”。对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阐释在古代和近代有所不同 ,涉及内修与外用、中学与西学等关系。“内圣外王”作为价值观 ,其本体论依据为天人关系论中的“天道”或“人道”本体论 ,其认识论依据为内在超越思路和“知行合一”观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对于宗教及其本质的深刻揭示早已深入人心 ,成为一种常识 ,但当代中国文化中的宗教及其本质却正在成为一个问题。在学术界的某些“普适性的”“价值追求”中 ,对西方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精神”和“价值”的大胆肯定也并不鲜见。这些“普适性”的追求与某些关于文化与价值的“多元化”的羞羞答答的议论 ,已把所谓“普适性”和价值“多元化”变成了某种“现实性”要求和“价值一元化”的文化寓言 ,并正在步入其自身设置的陷阱。本文的两位作者提出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考察当代中国文化中的宗教问题 ,在思想与时代的关系和价值观方面揭示出一些发人深醒的问题 ,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关于精神、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能否起决定作用,是学术界正在讨论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我认为,探讨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决定作用”和“反作用”这两个概念的特定含义,搞清楚这两种作用之间的关系。如果仔细研究一下主张精神、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观点,就不难发现,这种观点正是由于混淆了“决定作用”和“反作用”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作者“儒学与西方文明”座谈会上的发言稿。作者认为,只有站在当今世界文明的高端.从中华民族今天的辉煌着眼。才能够把握儒家历史演进的全部意义和基本精神。各种文化形态的碰撞和交流。并没有扼杀以儒家为代表的民族精神,倒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传统的良机。儒家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有久经历史考验的传统积累,不但应该在当前的国内发挥作用,而且有充分的理由影响世界。面对国内外基督教学术界提出的“孔耶”互补互利论、“文化神学”等种种论点,大陆的儒学界应该充分发挥学术的优势。为儒学的创新开辟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道德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春花 《道德与文明》2001,(1):55-57,59
十几年来 ,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它不仅具有宝贵的物质价值 ,而且具有丰富的道德意蕴。具体表现在 :“单位体制”向“社区体制”的转化催生了公民的自主精神 ;城市社区的自治性特点养成了公民的参与意识 ;城市社区建设目标彰显了公民的互助观念  相似文献   

9.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强核心,把实现人的价值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首要价值,把激发人人奋斗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把建立公平制度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基石,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民心工程,把融入世界潮流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从而形成全党全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合力.  相似文献   

10.
方东美认为 ,作为中国哲学主流的儒家、道家、大乘佛家三派哲学的相互贯通之处 ,既是中国哲学的通性 ,又是中国哲学的特点。笔者分析了方东美的论述 ,并指出 :他关于“旁通统贯论”、“道论”、“人格超升论”的阐述 ,实际上表明了他对于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的理解 ,表明了他如下的观念 :中国哲学是以人的生命的精神价值为中心的哲学。本文认为 ,方东美的论述作为对于中国哲学基本精神的一种阐释 ,尤其是其中对于中国哲学基本价值取向的理解 ,应该说是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11.
默包含着言与不言两个方面,具有本体的意义.作为本体的"默",是在"言"的发用中显现的.当发用兼顾到"诚"与"时"两种因素时,本体自然就呈现了.但对还没有达到本体高度的人而言,在追求完善的过程中,比较稳妥的选择应当是"慎言",也就是从尽量不言做起.  相似文献   

12.
上博楚简《鲁邦大旱》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鲁邦大旱》第三简“子赣曰 :否”应断句 ,下可读为“偕乎子女 ,踵命其与”。第四简“夫山”以下 ,应据《晏子》校正。“或必寺乎”一句中 ,“或”读为“有” ,“寺”读为“祠”。第六简“无如”意为无奈。孔子建议以玉帛祭祀山川 ,是为了安辑民众 ;要求正刑与德 ,则系乘机进谏 ,不需作过多推论  相似文献   

13.
“生”是儒家学说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儒家的许多范畴和命题基本上都能从“生”中得到说明。只有正确理解“生”的内涵和意义上 ,才能准确理解“中庸”、“仁”、“忠恕之道”和“天人合一”的含义 ,也才能把握儒家重精神情操的思想特征和推己及人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4.
Gabrielsson, A. Adjective ratings and dimension analyses of auditory rhythm patterns. Scand. J. psychol., 1973, 14, 244–260.-Rhythm experience for three classes of auditory rhythm stimuli, including music, was investigated by a variant of semantic differential technique in six experiments. The rating scales were chosen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 to musicians. The subjects rated the rhythms in a number of the scales and the ratings were subjected to factor analysis. The factors were interpreted as "uniformity-variation" or "simplicity-complexity", "accentuated first beat", "meter", "basic pattern", "rapidity", "movement characters" (floating-stuttering, dancing-walking and others), "vital-dull", "excited-calm", and "rigid-flexible".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特色 ,可以“通以显体”一语来概括 ,老庄的道论集中体现了这一特色。道是“一” ,或超越的本体 ;但它是在事物个体实存的“通”性中显现出来的超越性 ,而非形式实体性之“一”。“通以显体” ,强调事物自然差异的肯定性意义。因任事物自然性命差异性以实现其在价值上的平等性或齐一性 ,则万物“道通为一”。“道通为一”的境界 ,要在人文义的“有名”上开显 ,并通过“日损”去蔽的修为功夫或生命实现的历程来达成。道家对道的证显 ,采取的是一条存有实现论或人学的进路  相似文献   

16.
IRA GLICK 《Family process》1966,5(2):274-277
Eight papers which were "working papers presented at a Seminar on Mental Health and the Family held by the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at Athens in 1962" and specially commissioned chapters. These include "The Mother and the Family", "The Child in the Family", "Working Women and the Family", "Marriage Problem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Family", "Family Psychotherapy", "Mental Health and the Older Generation", "School for Parents," and "The Hampstead Child-Therapy Clinic."  相似文献   

17.
Lakoff's hypothesis about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words "lady" and "woman" was investigated by asking college students to rate these words, as well as the masculine words "gentleman" and "man", on several adjective scales. Ratings indicated that the term "gentleman" implied greater competence and warmth than the word "man", while the term "lady" tended to suggest to raters relatively less competence and less warmth than the term "woman" did. Furth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more formal term ("gentleman", "lady") regardless of gender was described more positively than the less formal term ("man", "woman") on several scales concerned with goodness, politeness, morality, and femininity. Lakoff's hypothesis that "lady" conveys some unique meanings relative to sex role stereotypes thus received support, although some of the connotations of "lady" appear to be due to implied formality rather than to gender features. The degree to which feminine terms were differentiated by raters could be predicted to some extent on the basis of rater characteristics; no significant prediction was possible for the masculine terms.  相似文献   

18.
王庆节 《世界哲学》2012,(4):5-23,161
本文试图从康德Transzendental概念的三处基本定义,即"导论定义"、"系统定义"与"界限定义"的分析和梳理出发,将之分别解释为对康德Transzendental philosophie的起点、进程与界限的表述,并将后康德哲学的三个主要发展和"传承",即德国观念论、新康德主义与超越论现象学对康德transzendental概念的解释,视为主要是在这三个方向上的创造性批判、发掘和拓展延伸。在这一新的解释框架下,作者强调,理解现象学哲学的康德批判的关键就不仅在于施行或者限制在某种经验认知客体和绝对主体之间的"返转"或超越,而是在更高层次上来说明这样的"返转"或"超越"活动本身是如何可能和发生的。借助这一澄清,论文最后对康德transzendental概念在汉语语境中历时已久的译名之争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9.
“佛法非宗教非哲学”的思想是近代佛学大师欧阳渐先生提出来的。该文考察了欧阳渐对“佛法”的理解,并在对“如何正确理解”、“如何客观评判”、“如何合理发扬”欧阳渐“佛法”思想等问题展开讨论的同时,简要分析了该思想的成因、价值及其学术意义。该文认为:要客观评判欧阳渐的“佛法”思想,应该正确区分“佛法”与“佛教”、“佛学”的关系,全面理解其“佛法”思想,并根据“佛法”的实际来加以评价;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始终为人类所必需,乃是欧阳渐“佛法”思想留给我们的有益启示,值得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发扬。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