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的佛教女众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近代的佛教文化复兴运动中,僧伽佛教文化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除了在清末积极进行佛教振兴活动的一些年高德劭的开明寺僧外,民国时期成为佛教文化复兴运动之主力的寺僧,几乎都曾经接受过近代新式的佛教文化教育。而在近代僧伽佛教文化教育中,佛教的女众教育虽不及男众教育那么有影响,但是,作为近代僧伽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国佛教女众文化的近代振兴与转型,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早在清末,杨文会居士在积极筹划释氏学堂时就明确地提出,现代僧伽教育包含着尼众教育,认为内学班三级课程的教授,是“仿照…  相似文献   

2.
正佛教年画是年画艺术的一个特殊类别。佛教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在作为民俗文化载体的年画之中也有所体现;而佛教年画更是直观地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特色。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绘画的一个独立画种,用于岁时节令的装饰,特别是在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中是必不可少的。年画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佛教年画是年画艺术的一个特殊类别。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  相似文献   

3.
明代佛教方志是研究民间信仰佛教化的一个重要资料宝库。本文通过大量明代佛教方志的记载,探讨了明代寺院供奉民间俗神的种类、空间分布,分析了明代佛教寺院僧众从内心上接受民间俗神的真正原因。明代是民间信仰与中国佛教完全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段,对清代、民国以至现当代民间信仰与佛教寺院的关系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南传佛教与南亚东南亚南传佛教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圈",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公共外交中应充分发挥南传佛教民间外交的独特优势,使南传佛教成为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的"共同话题",实现南传佛教"地缘优  相似文献   

5.
儒家通过人的神化和神的道德化两个方面的造神运动实现了对民间神格塑造的影响。在鬼神信仰上的宗教伦理理性的价值取向是儒学对民间信仰产生影响的思想渊源,国家机器的神道设教和知识分子推动是这一影响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7,(11)
<正>今年适逢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诞辰110周年,以及由其亲自发起创立的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30周年,对于中国佛教协会乃至全国佛教界而言,都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深具远见卓识的赵朴老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特别重视佛教文化的建设,提出"佛教是文化","佛教  相似文献   

7.
李伟 《佛教文化》1996,(4):46-47
读《佛教文化》1996年第二期“当机者说”一栏主持寄语,谓“我们现在都说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可是一种根本不关心宗教文化的文化,或者说根本漠视现代宗教文化人文意味的文化,又意味着什么呢?”我深有同感,社会上确有这么一种观点,视佛教文化为正统学术文化未流或不入流之文化。笔者认为,持此观点的人是因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所致。不过,我们不必在意佛教文化在不在“人文”之列。因为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注重的应是佛教文化在现实社会中事功上的作用,而不是其名声的显现…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诸神与中国诸神在形象的整体历史演变中呈现出内在同一性。把握中国与古希腊多神信仰的关键在于梳理出两个神话体系中具有发生学意义的大神,在古希腊,这一大神为酒神;在中国,这一大神为傩神。神的演变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以及人类认识发展同步。古希腊神话能为理解中国民间诸神提供有益的启示,中国民间诸神亦可为理解古希腊神话提供有益的启示,这样的双向启示对认识古希腊与中国宗教乃至世界宗教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祖先崇拜、佛道活动、多神信仰等方面论述了近代晋中的民间宗教活动,其中窑神、纸神、水神等信仰行为极富地域性特色,引人注目.在晋中社会剧烈转型的清末民国时期,基层民众的宗教活动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表现出极强的稳定性.民间宗教行为变动与否直接受生存环境变迁的制约,社会转型与生存环境变迁是两个没有直接关系的概念,这是清末民国时期晋中民间宗教活动与社会转型的“步调”并不一致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赵志恩 《天风》1996,(9):11-13
三自爱国运动是中国基督徒于1950年全国人民解放以后,在新中国发起的一个基督徒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运动。它虽然有明显的政治意义,但是40多年来的教会生活实践,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基督徒认识到:它是一个有圣经根据,有教会历史传统,富有神学意义的,建设中国教会必备的一个爱国爱教的运动。它的目的是:使教会更加纯洁,更加符合神的心意,更加接近人民群众。它是中国基督徒不能不走的一条荣神益人的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11.
财神"五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财神崇拜中,五通神是最早、最广泛的一个.从民间对五通神的描绘和不同称呼中,透露出五通信仰的流行有其必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民间信仰研究中,为了达到对民间诸神的整体认识和宏观把握,有必要为其构建一个体系.本文首先梳理了学界反映神灵等级、来源、礼制地位、流行范围等属性的已有体系,分析了其利弊,然后从社会史角度、以神灵职能为依据构建了一个新的民间神体系.它包括地理环境神、人口保障神、个人命运神、群体监护神和综合神五个大类,每一大类中又有若干小类.这一体系凸显了民间诸神的职司,揭示了其在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社会整合控制中的地位与功能.  相似文献   

13.
无声的展览     
《无声的展览》这篇文章是想说说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合作举办的“佛教文化艺术展”的事。 展览会没有声音本来很平常,为什么要突出“无声”二字呢?  相似文献   

14.
虫神是中国远古就出现的一种信仰,是中国农业虫灾猖獗的产物。虫神最初是对神秘力量神虫的崇拜,为朝廷专享的正祀。到宋以后发展出实为民族英雄崇拜的刘猛将军信仰。元以后朝廷废除蜡祭,虫神信仰变为民间信仰。清以后又成为政府承认的信仰。虫神的主神也再度发生变化,变为爱民的官员。虫神主神的变化表明,中国的信仰是有历史根据的,非神秘的不可知的力量的统辖;中国信仰的轨迹有一个由神到人的过程,是对人自身力量的崇拜;中国的神灵信仰是有道德评判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传佛教与南亚东南亚南传佛教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圈”,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公共外交中应充分发挥南传佛教民间外交的独特优势,使南传佛教成为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的“共同话题”,实现南传佛教“地缘优势”与“中国叙事”的良性互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传输中国正能量,真正促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囤家问的民心相通、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6.
百余年来,中国人无不期盼着祖国实现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为传统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的成分——佛教文化,最终需要实现从古代向现代的转变,实现与人世、人生的重新结合。每一个关心中国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的人。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什么? 佛教文化是什么? 中国佛教文化是什么? 这几个问题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一点:如何从“文化”的角度去看待佛教特别是中国的佛教。这是一个大问题,困扰我有好几年了。 几年以前,我得到一个机缘,写了一本以“佛教文化”为名的小书。书出版后,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有述说人生困惑的。  相似文献   

18.
城隍是中国民间的城市保护神。城隍在宋代被纳入道教的神灵系统,它作为道教吸纳的民间神祗之一,在道教民间神灵中颇具典型性。因此,城隍神民间信仰的形成,城隍何以衍化为道教的神祗,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有声有色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之际,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组织、参与了一系列大活动。有展览,有演出,真可说是有声有色。尽管有声有色,我还是想从无声说起无声的展览四年前,佛研所在皇室举对办一次“佛教文化艺术展”。事后,《佛教文化》发表了一篇文章──《无声的展览》。说的是那发展览无声无息地开始,悄没声息地结束,但佛研所对办情很有自信,对展览的意义十分肯定。去年,佛研所和《佛教文化》期刊社又举办了一次“佛教文化艺术展”,仍然无声无意。没有领导、8人塾彩,没有记者采历报冒,电视台虽然拍了资料片,也并未播放。还是一次无声…  相似文献   

20.
玉皇大帝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尊神 ,在一般民众心目中 ,他是天庭总管 ,实际上的最高神。不过 ,玉皇崇拜初起于道教 ,他在道教中的地位是居于三清之下的第一尊神。而且 ,道教又以系统的经书 ,完整的崇拜科仪 ,向社会展示着自己的教义。道教对于玉皇崇拜的内容和形式 ,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 ,是中国文化长期演变的结果 ,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内涵。若要了解玉皇大帝崇拜所映示的中国文化的种种素质和特点 ,主要应当研究道教对他的解释和祭祀、祈求诸科仪。然后再及于民间对玉皇崇拜方式以及相应的观念 ,因为相对而言 ,这些民间的风俗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