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4,(9)
正没有宗教的和平就没有世界的和平;没有宗教的对话就没有宗教的和解。著名宗教学家孔汉思用简约的语言揭示了人类从宗教对话到宗教和睦,再到世界和平的道路。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对话是实现人类和平的必由之路,而对于宗教自身而言,合作对话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1950年5月,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佛教联合组织——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承载亿万佛教徒的共同期望应时而生,从而为全世界三大语系佛教徒搭建起一个对话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团结、弘扬圣教、共谋和平的重要平台。经历60多年的发展,"世佛联"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对话已经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间处理相互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当今世界各式各样的对话中,宗教对话无疑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当代著名神学家、宗教哲学家、“全球伦理”和“宗教对话”的倡导者孔汉思(Hans Küng)有言:“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就没有国家间的和平;而没有宗教间的对话,就没有宗教间的和平。”我国各宗教自古以来就有和谐与合作的优良传统,为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面对全球范围内日益兴起的宗教对话浪潮,我国各宗教有必要深入挖掘自身优良传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宗教间业已存在的和谐与合作,为推动社会繁荣发展与世界和平进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宗教冲突、宗教对话、宗教关系研究,以及这项研究与文明对话、世界和平的重要联系,已被推到了国际理论界的前沿领域。"宗教对话"(interreligious dialogue)早已成为国际学界、政界和教界的热门话题;而如何推进宗教对话、达成宗教和解,至今仍是摆在关注世界和平的各界人士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从宗教对话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入手,试论推进宗教对话的两条基本途径,即"知识的途径"与"行动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法音》1986,(Z1)
主席先生,各位贵宾,各位朋友:在世界各国人民积极开展国际和平年活动的热潮中,“世宗和”国际理事会议在北京召开,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我愿意以全中国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者和我个人的名义向会议表示衷心的祝贺,向来自五大洲各宗教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平是各宗教的共同目标,也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理想。我衷心希望全世界各国人民紧密地团结起来,各国宗教徒紧密地团结起来,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谋求人类  相似文献   

5.
王荣伟 《天风》2007,(1):24-27
宗教的本意是谋求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文明。然而在当今世界,打着宗教旗号或者以宗教面貌出现的极端主义行为、暴力恐怖活动、不同宗教背景国家之间的冲突却愈演愈烈,宗教似乎成为世界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解决现实的问题、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实现世界和平,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能够彼此尊重、兼容和理解,能够彼此对话,显得尤为重要。2006年11月26日一27日,由上海  相似文献   

6.
学诚 《法音》2008,(8):3-6
(2008年7月17日)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对伊斯兰世界联盟邀请中国佛教界出席这次大会表示衷心的感谢。有缘与各位相聚在欧洲历史名城马德里,共话多宗教对话与世界和平这一重要的议题,感到十分高兴。在伊盟刚刚于麦加举行的伊斯兰国际对话会议上,沙特国王阿卜杜拉陛下所发起的关于加强多宗教对话,特别是东方各信仰之间对话的倡议,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9月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意大利米兰天主教圣心大学联合主办的“宗教与和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长富宫举行。宗教所所长卓新平、副所长吴云贵、曹中建、张新鹰及任延黎、秦惠彬、陈村富等专家学者同来自意大利的天主教神职人员及学者教授围绕“宗教与和平”这一主题,从历史、现实及未来的视角对宗教与世界和平的关系、作用、各宗教间的对话等问题各抒已见。研讨会友好而热烈。梵蒂冈二千年委员会主席埃特卡雷主教专程到会并发表演讲。“宗教与和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施言  相似文献   

8.
1893年第一次世界宗教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世界宗教对话运动的肇始。不同历史时期,日本传统佛教与新佛教团体参与世界宗教对话的态度、实践方法各具特色,其理论形态也表现出了颇具时代性的思想特点。日本佛教能够以东方佛教代表的姿态活跃于世界宗教对话的舞台,既有其历史性与现实性的契机,也有缘自日本佛教自身的组织性、方法性的特质。特别是战后日本佛教学者着力探讨的诸宗教对话之理论根基及其现实发展路径等问题,对于建构具有东方宗教特色的宗教对话理论、拓展当代东西方宗教对话实践具有启发性。传统佛教团体在与西方宗教对话过程中不断阐释传统教义之现代性的做法、当代新佛教团体在对话与实践过程中倾力协作的态度、宗教领导者关切人类命运的姿态,对我国当代诸宗教的发展与和谐共建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际非政府组织中的一员,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长期为主流学界所忽视,但不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它们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制度主义认为,组织的发展受到外部制度环境的形塑,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受到外在世俗性和内在宗教性因素的双重影响。前者涉及国际政治和文化等,后者包括宗教性质、神学思想和宗教运动等。而且在同一组织领域内,不同性质的非政府组织也相互影响。这使得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世俗类组织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相异之点。它们的发展经历一战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二战后三个阶段,它们在国际非政府组织中的地位也经历了从中心到边缘,再到重要;从影响者到被影响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佛教教义研究中的最关键一环就是对佛教戒律的探索研究,而对其性质特点和宗教作用的认识对于佛教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对研究现状的分析入手,指出作为行为规范和组织制度的戒律,是贯穿佛教的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宗教体制"四要素"的核心内容;戒律制度是佛教研究中最重要、最值得关注的部分;佛教戒律是人类道德自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戒律是佛教与其他宗教和平对话的共同基础.  相似文献   

11.
参与和推动草根社会运动,是宗教组织影响国家政治的重要途径,在东欧剧变过程中,各种宗教组织积极推进的社会政治运动是造成社会主义政权更迭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以冷战时期,民主德国新教路德宗教会主导的独立和平运动为例,分析教会如何对国家的社会政治议程产生影响。笔者认为,前东德教会在独立和平运动中角色和立场的转变,以及它对民主德国政治安全造成的挑战,并非单向的威胁,而是政教双方,以及社会环境共同造成的压力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纪华传 《中国宗教》2018,(10):24-25
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平,首先需要社会上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乃至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处。当今世界上的各种种族暴力、恐怖主义,有不少是由宗教之间的隔膜与冲突而引起的。因此不同宗教或文化间的和平对话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就佛教教义看,佛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在其传播的过程中是靠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进行的,未曾因为信仰的原因而发动战争。中国佛教史上的儒释道关系,可以对文明交流互鉴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宗教与全球治理的关系是当今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命题。从宗教观念自身来看,宗教在和平与冲突中的角色是矛盾的。具体说来,每种宗教都包含和平的因素,同时却又常常成为冲突的动力。然而,这一矛盾的角色却促成了宗教与全球治理的关键机制。这其中的核心在于全球公民社会的建构,公民宗教是具体的表现形式。其具体的步骤包括:全球民主的机制、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宗教人权、宗教对话等。治理概念的引入标志着与孔汉思的全球伦理不同的路径以及理解当今宗教与全球秩序之间关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李光富 《中国宗教》2018,(10):30-30
在这个金风送爽,硕果盈枝的美好季节,我们相聚在美丽的阿斯塔纳,迎来了第六届世界与传统宗教领袖大会。这是一次世界宗教盛会,对宗教未来的发展走向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在这里进行不同宗教之间的对话,商讨宗教对推进人类社会和平稳定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争取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中,宗教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宗教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当今世界上信仰各种宗教的人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如果全世界的宗教徒能团结起来争取和平,必将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是具有和平精神的宗教,这已为它自身的全部历史所证实,也已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共许。所以,传播和发扬佛教的和平精神,以佛教智慧启发众生、净化人类的心灵、制止和消除人类的暴力行为、求得个体心灵的和平和群体生存环境的和平,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佛教的慈悲精神佛教被称为慈悲的宗教,…  相似文献   

16.
计文 《天风》2010,(2):29-31
宗教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社会的一支巨大力量。宗教和谐——不同宗教之间的和谐以及同一宗教内部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全球伦理”和“宗教对话”的倡导者孔汉思(HansKvng)说:“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就没有国家间的和平。”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中宗教对话的困境与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对话”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世界宗教界最流行的口号,其主旨也与整个现代社会中“对话”思潮及发展相吻合。在现代文明的氛围中,不同政治之间的相互沟通、各种文明之间的相互调适、宗教内外的相互对话,体现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其目的在于,既使彼此之间不能达到“求同”和“共识”,也要力求一种最大可能的“共在”和“共存”。因此,“宗教对话”在世界现代文明仍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状况下是通往文化共融、避免社会冲突、使人类真正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桥梁。它既体现出宗教信仰之本真,也反映了人类文明之睿智。 一、宗教对话面临的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在发展援助中的作用关注日甚。该类组织兼具非政府组织和宗教性双重特征。文章采用开放系统的分析框架,从世俗环境和宗教环境两方面对其国际发展援助行为进行探讨。在相同的世俗环境的作用下,在援助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与世俗非政府组织表现出一定的趋同。在宗教环境的影响下,与世俗组织不同,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多将发展援助置于其信仰框架内,奉行"救世与救心"并举的原则,但其强调的重点不尽相同:在基督宗教内部,福音派或基要派背景的组织侧重于将国际援助视为福音传播途径式的"救心",在此方面,美国背景的组织更甚于西欧;而自由派或主流教会则更倾向于宏观的社会结构变革,其活动方式更接近与世俗组织,其"救心"表现为受本宗教教义所指引,体现人之尊严。  相似文献   

19.
国际动态     
卡塔尔国家元首呼吁三大宗教对话和解卡塔尔国家元首哈马德6月29日呼吁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进行合作,通过对话解决历史分歧,实现和平与和解。来自三大宗教界的一些学者和代表也在会上纷纷发言,呼吁为了人类的尊严、自由与信仰,加强三大宗教合作与和谐的共同  相似文献   

20.
孙勇 《法音》1986,(Z1)
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国际理事会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二十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代表首先为世界和平进行祈祷。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是一个具有较广泛代表性的国际多边宗教和平组织。这次理事会的主题是,通过工作和祈祷争取和平。会议还将讨论宗教对和平、正义与教育的贡献等问题。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国际理事会议中国接待委员会主任赵朴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