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新时期,西部民族地区青少年宗教信仰呈现新的特点。青少年的宗教认同呈发展的态势,民族宗教传统文化及家庭的影响是青少年信仰宗教的认同性原因;青少年成长中面对的现实问题是青少年信仰宗教的内在需求性原因;宗教信仰与道德认同、礼俗认同、人际交往及人的精神境界提升是青少年选择信仰宗教的道德价值性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期,西部民族地区青少年宗教信仰呈现新的特点。青少年的宗教认同呈发展的态势,民族宗教传统文化及家庭的影响是青少年信仰宗教的认同性原因;青少年成长中面对的现实问题是青少年信仰宗教的内在需求性原因;宗教信仰与道德认同、礼俗认同、人际交往及人的精神境界提升是青少年选择信仰宗教的道德价值性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宗教信仰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实际调查显示,西部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宗教信仰有其特殊性,要正确对待和积极引导。同时,要注意少数民族民间宗教信仰对青少年的影响,要重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提高青少年的教育程度和身心素质,加强青少年的宗教文化知识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和田野调研,对青海省贵德地区各民族宗教信仰与社会和谐进行讨论。以几个个案为例,描述了贵德地区的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历史传统、文化传承、社会环境和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5.
6.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民族地区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影响民族未来的发展,影响中华民族的团结及伟大复兴。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期,其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是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方面。GN藏族自治州的调查表明,青少年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践行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的价值理念,如何正确处理宗教价值观观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等等,都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助于问卷调查与田野调查两种方法,对148名农村青少年基督徒的宗教信仰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青少年基督徒的宗教信仰出现了分化,一部分青少年脱离了宗教信仰,另一部分青少年则依然保持着宗教信仰;农村青少年基督徒宗教卷入程度较低,个体私人性的宗教卷入行为相对较多,群体公共性宗教卷入行为较少;农村青少年基督徒的宗教态度趋于理性化。因此,世俗化会带来信仰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脉是人类社会活动、民族生活方式及其信仰、伦理、价值观等在城市中不断变化、演替、创新的积累叠加的结果,具有根源性、传承性和多元性等特点。通过对青海省湟中区的实证研究,城市文脉的物化要素以量化分析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一样的城市历史和文化特色进而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9.
10.
运用民族学学科“田野调查”的方法,展开对甘肃省LX州的一个西北少数民族聚居镇——A镇,艾滋病传播的实证研究。论文首先探讨了A镇艾滋病传播的背景与途径;试图从这些访谈实例中,探讨这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病人AIDS及其家属面对艾滋病传播的不同文化适应,总结与概括A镇艾滋病传播与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现代性所带来的个体自我缺失和群体主体性的缺失,以及人们对于民族文化传统本身的持续性反思,如何更好地认识传统宗教信仰体系在民族文化认同形塑中的根基性作用,调动优秀民族文化传统资源,以解决因为社会的急遽变迁而带来的人们身份认同上的深重疏离感,是当下亟需解决的时代命题。本文以景颇族原生性宗教信仰体系结构及其变迁为例,呈现出以血缘和祖缘为核心观念建立起来的原生性宗教信仰体系与其民族文化认知结构之间的紧密关联和相互形塑作用,以反思中国宗教信仰文化体系的多样化形态及牟钟鉴所提出的中国宗教的"多元通和"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5年"中国汉民族宗教体验调查"结果为基础,就当代中国宗教徒的宗教冷漠、非宗教徒的宗教倾向和无神论者的宗教兴趣展开讨论,试图揭示当代中国汉族民众宗教信仰与宗教行为分离的现实,并就其缘由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美国哈佛大学哲学教授乔治·桑塔亚纳在《宗教中的理性》中指出:"只要有宗教影响,其中就必定存在着某种人性以及人们不可或缺的东西,它成了普遍接受的道德法则,成了艺术和哲学的依据,也许还是人类最大的快乐的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说,宗教信仰提供的"永恒"存在和"极乐"世界,为深陷于有限存在和无限烦恼困境的人们带来了心灵的  相似文献   

14.
15.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信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北京、天津基督徒大学生信仰的实际调查,以及对宗教部门、神学院和教堂的相关人员进行采访,并进行数据统计,试图揭示基督徒大学生价值观的转变、信仰动机和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呼吁社会正视基督徒大学生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6.
<正>伯笃鲁丁为元代至治元年辛酉科(1321)进士,在元代即有诗名。钱大昕所著《元进士考》载列其名,((1))陈垣所著《元西域人华化考》对其生平有简单罗列,((2))元史学者萧启庆、沈仁国等在钱大昕基础上作出进一步考证,((3))翁乾麟则对其生平仕宦尤其是在广西任职期间的政绩及其诗文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开放环境下,青少年交往意向和性意识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进步的因素,也有令人忧虑的现象,如早恋、性罪错比例上升等。因此,如何指导青少年正确地进行交往,引导青少年的性意识健康地发展,养成良好的现代人格素质,是开放环境下学校、社会、家庭青少年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开放地区和内地中学生交往情况的比较分析,探讨开放环境下青少年性意识发展的特点和趋向,为科学地开展性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台湾社会变迁调查数据对华人社会中宗教信仰与公共参与进行了分析.总体上,宗教信仰有助于人们的捐献行为和志愿行动这两类公共参与形式.虽然不同宗教信仰的信徒在公共参与方面存在着程度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在控制信徒与宗教的组织性整合程度后变得不显著.有研究认为东方宗教的功利性格无助于提升民众公共参与,但我们的分析并不支持这一观点.组织程度高的中国传统教派与基督教在促进信徒公共参与方面水平相仿,但在自认为是佛教徒的被访者中,有明确宗派归属的佛教徒与无宗派归属的信众,在公共参与行为上存在的显著差异.这意味着造成差异的原因不在于其教义来自东方还是西方,而在于宗教的组织化程度.只要能够促进教徒之间的交流与交往、加强教徒与组织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必要的集体仪式和活动增加教徒对于宗教的认同,就可能提升信徒的公共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9.
陈卫华 《法音》2014,(3):58-60
正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越来越关注自身生存的环境。与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产业相比,人们更加注重发展那些绿色无污染的新兴产业,旅游业即是其中之一。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会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0.
宗教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不可否认宗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产生了并且现在依然产生着许多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但是,宗教对一个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浓厚的地区.其负面影响也是深刻的。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宗教信仰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代价。本文以甘肃甘南和临夏两州为参照对象.从宗教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到对土地的占用.从对时间的消耗到对思想的束缚来分析探讨宗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抑制作用。期望找到少数民族地区贫穷落后的一个原因。为宗教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挥其积极作用提供借鉴.也为该地区的整体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