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越南的伊斯兰教分为伊斯兰教和婆尼教两派,信徒基本上都是占族人.伊斯兰教在10世纪中叶就已经在越南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它是占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来到那片曾被婆罗门教覆盖的占婆土地后,其传播、发展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婆尼教作为越南伊斯兰教的一个分支,正是伊斯兰教本土化的一个典型,它表现为与当地的原始宗教、婆罗门教以及偶像崇拜、祖先信仰等传统文化相融合,又深受政治、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旨在通过对越南占族婆尼教的宗教观念、神职人员、宗教场所和宗教仪轨的特点进行初步的探究,来展示一个本土化、占族化的伊斯兰教——婆尼教.  相似文献   

2.
程智是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与佛教、道教往来甚为密切。程智不仅精研《老子》《庄子》《周易参同契》,而且师从高道,修持内丹。更为重要的是,程智与明末清初江南全真龙门派往来密切,成为全真龙门派"明"字辈弟子。程智与江南全真道龙门派的往来,必然将丰富我们对中国明清道教史的认识。程智所开创的"易教门"与明清民间宗教三一教无涉,"易教门"乃是易学非民间宗教。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在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基础上创立的用唯物辩证法解释历史发展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唯物史观为宗教研究提供了从物质基础到思想观念的根本认识路线,它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任继愈先生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将儒教宗教问题植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中考察,阐述了"以儒教为中心的封建意识形态"的产生,剖析了作为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宗教与哲学的复杂关系,通过分析魏晋以来封建社会宗教基本生态,阐明宋明唯心主义哲学世俗化过程,得出"儒教是教"、是"中国的宗教"论断。任继愈的儒教宗教论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分析中国社会实际的一个具体实例,为儒教研究开辟了一条唯物史观的哲学路径。从唯物史观出发审视关于中国宗教的争议问题,中国宗教的社会原生属性问题,中国宗教纵向历史发展问题、中国宗教横向在世界文明进化语境中和世界主要宗教关系等问题,对当代中国宗教和中国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禅与印度宗教●乙涓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历史上曾经创造出许许多多的宗教。例如,最早的宗教有达罗毗荼土著人的原始宗教崇拜,以后又有雅利安人的婆罗门教。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印度出现了反对婆罗门教的沙门思潮,先后出现了佛教、耆那教、顺世派、生活派等宗教哲学派...  相似文献   

5.
清真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伊斯兰教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清真”这一特有宗教概念的出现,使伊斯兰教跨越了一个久远而巨大的历史文化门槛,由“他在”变为“我在”。“清真”标示着一种特殊的宗教语言、民族饮食和宗教活动场所,同时,它也是重要的宗教哲学思想,展示着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本质属性。一、“清真”宗教哲学概念的历史文化溯源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先后被称为“大食法”、“大食教度”、“西域教门”、“穆罕默德教”、“回回教门”、“回回教”、“天方教”、“回教”等。明末清初,伊斯兰教在中国开始被称为“清真教”,其宗教活动场所的称谓亦开始…  相似文献   

6.
<正>伊斯兰教作为世界性的宗教,在中国传播已有136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和新中国等时期,至今已成为我国10个民族的2300多万穆斯林信奉的宗教。一、门宦的形成与发展"门宦"一词是苏菲主义教团传入我国内地后产生的一个称呼,是明末清初随着苏非派各种修道思想在中国有了比较广泛的传播以后,在西北地区首先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一定中国伊斯兰教特色的宗教组织。它的出  相似文献   

7.
习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这是引导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工作重点,它能够把整个宗教工作带动起来。宗教的中国化方向主要内涵是宗教要符合中华民族"仁恕中道"的精神和"多元通和"的生态,发扬爱国爱教、行善积德、互尊互学、政主教辅、与时俱进、文化兴教、开放包纳的优良传统,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信教群众。坚持中国化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内在要求,是宗教发展的健康文明方向,也是中国宗教成功适应社会的历史经验。坚持中国化方向,要健全宗教立法,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大力推动宗教神学中国化建设,形成熟悉中华文化的高水平的理论人才队伍,政、教、学三界要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8.
印度传统宗教主要有三个,即婆罗门教(今之印度教)、耆那教和佛教。佛教到中世纪,由于教内和教外的种种原因,逐渐衰退,以至最后从印度本土消亡。幸好它的教法和经典传播到亚洲其它地区和国家,并在那里保存下来。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印中两国佛教译师将贝叶梵文佛典译成汉语佛经五千余卷。这些佛经告诉我们,印度不仅有传统的宗教,而且还有为数众多的哲学流派,其中著名的、有影响的是所谓六派哲学———数论、瑜伽论、正理论、胜论、弥曼差论和吠檀多论。六派都有本宗的理论典籍。佛教译师可能出于宗教偏见,蔑视非佛教的宗教或学…  相似文献   

9.
正宗教中国化的最终标准,就是看是否融入中国文化。宗教中国化既要求宗教有融入中国文化的愿望,又要求宗教有融入中国文化的行为,更要求宗教有融入中国文化的结果。所以,在"宗教中国化"定义中,必须有"融入中国文化"的要求。"宗教中国化"的定义不可能做到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精确,但是要在理论上把它说清楚,在实践上把中央提出的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要求落到实处,对它的定义就必须尽可能精确。由于"宗教中国化"不是一种内涵的数学公式,而是因每个人对其理解的不同而不同的概念,所以,观点相异  相似文献   

10.
正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关系着各个宗教的长远发展和未来走向,关系着各个宗教的相互和谐、相容共存,也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至今已经1300多年。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昔日的"伊斯兰教在中国"已经成为今日的"中国伊斯兰教"。当今时代,就中国伊斯兰教而言,只有继续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把握好政治、社会、文化三个维度,才能更好地保证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四进"清真寺活动在全国的开展,必将激励全国伊斯兰教界和穆斯林群众自觉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宗教工作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总体要求,使我们伊斯兰教界明确了新时代的重要使命和任务。  相似文献   

12.
<正>一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应坚持发扬传统、适应时代,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一是努力把道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不断从中华文化的土壤汲取养分,同时也在不断发挥自己的影响和作用,丰富中华文化。道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一方面,道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7月23日至24日,"中国伊斯兰教传承与发展——先贤刘智及金陵学派思想研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净觉寺召开。一、会议概况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纪念先贤刘智,弘扬伊斯兰教中正思想,传承金陵学派伊斯兰教中国化传统,展现当代爱国爱教精神",会议由江苏省伊斯兰教协会和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主  相似文献   

14.
弹指一挥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们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这是解放思想的30年,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30年,也是中国五大宗教沧桑巨变的30年。随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贯彻落实,越来越多的宗教场所得到恢复,宗教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宗教界人才辈出,优秀的宗教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此时此刻,我们想起了傅铁山主教2000年在联合国举行的"宗教与精神领袖世界和平千年大会"上的发言。他说,在今日中国,宗教和睦相处更是生动的现实和实践。宗教信仰自由早已写入了中国宪法,在宪法和法律的保障下,我们享受着全面的、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五大宗教的和睦相处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各教地位平等,相互尊重,自主地开展宗教活动,兴办宗教院校,培养青年教职人员,出版宗教刊物,印刷宗教经典,扩大对外交往。对于我们宗教界来说,可谓是"黄金时期"。从2000年到现在,中国宗教的"黄金时期"又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与发展。本期,我们约请了五大宗教团体负责人就改革开放30年来各教发生的沧桑巨变做了笔谈,通过他们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带给中国宗教的巨大变化,看到了一个健康发展、蓬勃向上的中国宗教的崭新形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宗教》2022,(8):34-35
上海宗教历史悠久。中国第一个佛教团体孕育在上海,中国伊斯兰教新型一管理机构上海清真董事会诞生在上海,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发起在上海……上海是一个开放的移民城市,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在文化方面兼容东方与西方、南派与北派、传统与现代,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上海宗教作为构成海派文化的要素之一,具有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性,上海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文化研究拥有深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结合当代中国宗教实际和时代特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时代化而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与毛泽东思想宗教观相比较,它注重宗教发展规律、宗教工作规律、宗教价值导向;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宗教观相比较,它注重坚持与时俱进、构建和谐政教关系、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与当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宗教观相比较,它注重中国国情、党情和宗教教情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与大同教雷雨田大同教是最年青的世界性宗教,它于19世纪中期产生于伊朗,原属伊斯兰教的一个支派———巴布教派。经过百余年的传播、发展,它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世界宗教,信徒遍及205个国家和地区。大同教于20世纪初传播至远东,20年代初最早在中国上海...  相似文献   

18.
严锡禹 《天风》2016,(1):20-21
正基督教首次在中国传播的尝试始于唐朝,如何称呼这一新来的宗教,成为当时教内外的一个关键问题。初入中国,其被称为"波斯经教",因唐人以为,此宗教传自西域之波斯,因而有了"波斯僧"、"波斯寺"等称谓。天宝四年(745年)九月,唐玄宗认为必须给这一外来宗教正本清源,于是下诏,要求更名:"波斯经教,出自大秦,传习而来,  相似文献   

19.
苏丹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并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协议的国家。苏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环境为中国和苏丹顺利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基础。苏丹是多元文明汇集的国家,传统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存,是影响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于苏丹宗教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从宗教与世俗关系、宗教与部落纷争、教派冲突与极端主义风险三个方面分析和评估苏丹的宗教形势以及存在的宗教风险,以期助力于中苏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自马克斯·韦伯提出"印度宗教在亚洲的角色和传播"的命题,学术界长期聚焦于佛教的研究,却欠缺对印度教的研究。本文在梳理韦伯命题的基础上,进行以南诏的"梵教"和当代白族本主信仰中的大黑天神为个案的初步探讨,认为处于"南方丝绸之路"要道上的云南各地,在历史上主要是受到印度教湿婆派的广泛影响,或推而广之,受到具有渊源关系的"湿婆-观音"神祇系统的持续影响。这些后来被夹杂在佛教和民间信仰中的印度教神祇,不仅以其长期实践诠释了韦伯命题,并且以宽容与接纳、融合与融入的云南经验,为中印宗教文化交流提供了意义深远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