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解体后,中亚建立新的共和国,在宗教方面,各国摆脱了苏联时期的宗教政策和无神论教育,实施新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国内外伊斯兰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伊斯兰教在中亚再次复兴。宣教组织(塔布里厄者玛提,Tablighi Jamaat)就是其中的思潮之一。本文拟就该组织在中亚的传播与发展及中亚各国的态度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法的泛化、极化与工具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世界性的宗教,伊斯兰教在其历史进程中从未出现过一个明显的衰落时期,近代历史上所谓伊斯兰教的“黑暗时期”,主要是指它的政治衰落。因此,所谓当代伊斯兰复兴实际上也就是为了复兴伊斯兰教的政治活力与社会活力。本文从分析当代伊斯兰教法的三大趋势角度来审视和解读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  相似文献   

3.
正吴云贵1939年6月出生于辽宁抚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亚文明史》项目国际科学委员会成员等职。吴云贵先生致力于伊斯兰教现状、历史、思想研究,尤为重视当代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法学研究。代表性专著有《伊斯兰教法概略》《当代伊斯兰教法》《伊斯兰教义学》《伊斯兰教法》《近代伊斯兰运动》《近当代伊斯兰宗教思想家评传》等;另有多部合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中亚草原地区历史上伊斯兰教本土化的过程和特征。中亚草原地区自12世纪以降逐渐接受伊斯兰教影响。在传入该地区过程中,伊斯兰教逐渐与本土的游牧生产方式结合,吸收本土传统中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相应的治疗、占卜等仪式,形成具有中亚草原地区特色的伊斯兰传统。19世纪以降,随着中亚草原进入现代化进程,政教分离和国家管理宗教的格局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5.
宗文 《中国宗教》2017,(7):20-23
要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正确看待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妥善处理涉及伊斯兰教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良好局面,将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近年来,一些国家暴恐事件频发,西方国家恐伊、恐穆情绪滋生,反伊、排穆势力抬头,民粹思想严重,伊斯兰教、穆斯林群体整体形象被"污名化”。受国际舆论影响,加之我国伊斯兰教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一些群众对伊斯兰教的误解、担忧、防范心理有所加强,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些负面舆论。正确看待伊斯兰教,化解涉及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群众的舆论热点,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自先知穆罕默德开始传教起,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教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和自我调节,使伊斯兰教逐步与各个时期不同背景的社会相适应,在历代政权更迭中,伊斯兰教始终维系着穆斯林的宗教感情,实现其社会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在唐初开始传入中国。学术界较为一致 的观点认为伊斯兰教是在唐永徽二年(651年)由大食使节传入中国,如此算来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已有1350年的历史。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汉文典籍中对伊斯兰教有不同称法,唐宋时期称大食法,元代称回回法,明清时期称回回教、天方教、清真教,民国时期称回教,解放以后通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经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随阿拉伯中亚穆斯林入华而传入我国,并不断发展壮大。伊斯兰教传入我国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随贡使、使节传入。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  相似文献   

8.
所有社会中都有宗教存在,只是在表现方式和制度化形式上存在差异。从社会层面上看,宗教必然要形成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宗教的运转和实际效应也就体现在它的社会存在上。回族是传统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自伊斯兰教传入辽宁地区,在与辽宁本土文化以及辽宁的政治经济环境、社会生活相交融相适应的过程中,形成有别于其他国家及地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伊斯兰教,同时辽宁伊斯兰教也是辽宁回民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辽宁伊斯兰教的传入与发展据史料记载,远在唐宋时期,就有穆斯林先民经“香料之路”来过东北,成为侨居的蕃客。北宋年间,回回…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教法,阿拉伯语称“沙里阿”,即依据安拉启示和圣训建立的宗教法律。 伊斯兰教产生于七世纪初期的阿拉伯半岛,教法是在伊斯兰教政权初步建立后才开始产生的。穆罕默德圣人传教初期(麦加时期),在宗教功课或社会生活方面,只是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393千字,386页,定价78元。该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本文集涉及伊斯兰世界的宗教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包括四编二十余篇论文。"第一编伊斯兰教与伊斯兰复兴运动",探讨伊斯兰教的政治活力及其自我调节问题,着重讨论伊斯兰复兴运动问题。"第二编伊斯兰世界与伊斯兰政治化",通过探究伊斯兰教、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考察伊斯兰世界对外来影响的反应,以此作为阐述伊斯兰复兴过  相似文献   

11.
<正>一、极端主义不是伊斯兰教宗教极端主义是打着宗教旗号,歪曲宗教教义,鼓吹极端激进观点,采取极端手段,妄图建立神权统治的一种思想和行为体系。宗教极端主义不是哪个宗教的特定产物,各宗教中都存在打着宗教旗号的极端主义。打着伊斯兰教旗号的宗教极端主义,它不仅不能代表伊斯兰教,恰恰相反,它是伊斯兰教形象和声誉的损毁者、伊斯兰教利益的破坏者,是伊斯兰教的罪人和敌人。极端主义从思想到行为,都背离了《古兰经》、圣训和伊斯兰教的宗  相似文献   

12.
日本向以佛教、神道教或近代的基督教为流行宗教,很少人想到日本有多少人信仰伊斯兰教,过去确实很少。十年前在日本信奉伊斯兰教的本国人寥寥无几,虽然中东各国旅日的穆斯林侨民数以千计,但一般的日本人民从来不懂什么叫伊斯兰。由于日本对中东能源的依赖关系,以及伊斯兰教在全世界复兴的新浪潮,伊斯兰教也在日本开始发展了。近  相似文献   

13.
初夏时节,我们相聚在美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召开“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研讨会”,就是要弘扬伊斯兰教的中正之道,抵制造成恶劣影响的宗教极端思想,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正确理解伊斯兰教真精神,消除误解,化解偏见,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倡导全国各族穆斯林继承和发扬中国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坚守中道,远离极端,与全国各民族同胞一道共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的经学思想在其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唐宋时期,伊斯兰教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属于外来宗教的传播,“番学”的经学教育方式并未产生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明代以前的经学是如何传承无从查考。但是根据史料记载和现实存在的状况可以进行推断,明嘉靖时期的胡登洲之前中国已经存在一种伊斯兰教经学教育的方式,或许是在清真寺里。  相似文献   

15.
越南的伊斯兰教分为伊斯兰教和婆尼教两派,信徒基本上都是占族人.伊斯兰教在10世纪中叶就已经在越南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它是占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来到那片曾被婆罗门教覆盖的占婆土地后,其传播、发展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婆尼教作为越南伊斯兰教的一个分支,正是伊斯兰教本土化的一个典型,它表现为与当地的原始宗教、婆罗门教以及偶像崇拜、祖先信仰等传统文化相融合,又深受政治、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旨在通过对越南占族婆尼教的宗教观念、神职人员、宗教场所和宗教仪轨的特点进行初步的探究,来展示一个本土化、占族化的伊斯兰教——婆尼教.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宗教,也是许多地区历史上的传统宗教。苏联解体后,过去信仰其他宗教的许多人转而信仰伊斯兰教,如一些斯拉夫人、犹太人、西伯利亚地区的居民和一些偏北地区的居民,使得俄罗斯穆斯林的民族属性和教派呈现出多元性和复  相似文献   

17.
清真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伊斯兰教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清真”这一特有宗教概念的出现,使伊斯兰教跨越了一个久远而巨大的历史文化门槛,由“他在”变为“我在”。“清真”标示着一种特殊的宗教语言、民族饮食和宗教活动场所,同时,它也是重要的宗教哲学思想,展示着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本质属性。一、“清真”宗教哲学概念的历史文化溯源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先后被称为“大食法”、“大食教度”、“西域教门”、“穆罕默德教”、“回回教门”、“回回教”、“天方教”、“回教”等。明末清初,伊斯兰教在中国开始被称为“清真教”,其宗教活动场所的称谓亦开始…  相似文献   

18.
在伊斯兰文化中,关于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有其独特的宗教含义,这也必然决定了伊斯兰文化中和谐自然观所存在的宗教特质,要科学地认识伊斯兰文化中的和谐自然观,就必须要坚持“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原则,一方面要积极肯定其和谐自然观中的和谐理念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地认识其宗教特质,这也同样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就伊斯兰教而言,本来不应该存在所谓世俗化”的问题,因为伊斯兰教本来就是一个教俗不分、入世性极强的宗教,其经典《古兰经》不仅规定了认主独一、笃信安拉等六大宗教信条,规定了五大功课和有关的宗教礼仪,而且它本身也是确立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的根据,同时,它还是一种社会伦理规范的准则。但是我们所指的伊斯兰教的世俗化,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伊斯兰教的世俗化首先意味着政教分离,宗教从社会政治生活中开始引退,宗教失去其公共性与社会政治职能,信教与否不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纯粹是公民个人的私事;第二,伊斯兰教的…  相似文献   

20.
正要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正确看待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妥善处理涉及伊斯兰教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良好局面,将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近年来,一些国家暴恐事件频发,西方国家恐伊、恐穆情绪滋生,反伊、排穆势力抬头,民粹思想严重,伊斯兰教、穆斯林群体整体形象被"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