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六十年前结束的日本侵华战争,在日本军人口里还有一个名称:“大东亚圣战”。所谓“圣战”,就是属神的战争,宗教战争。这就是说,日本军人认为他们是在为神而战。这位神是谁?就是日本的天皇。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日本也开始整顿传统的、带有原始宗教性质的神社神道,建立以宫廷祭祀为基础的国家神道。其主要措施,就是宣布天下所有的神社,都归国家的神祗官管辖,并且“祭政一致”,即对神的祭祀和国家政治一体。  相似文献   

2.
日本主要的新兴教团(神道教系列)张大柘日本的新宗教涉及佛教、神道教、基督教、诸教等宗教领域。就神道教系的新宗教而言,它是日本近现代社会新宗教运动的先躯。①它不以神社为信仰中心,而是融会了佛教、阴阳道、儒学的教义、仪式和修行方法,以彻底的现世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道教官观,是道士修道、祭神和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道教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一个重要窗口。围绕道教宫观而形成的“神缘”网络,则是“五缘”(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文化中的重缘之一,它是以宗教信仰为基础,以宗教社群为纽带的社会人际关系。从道教本身来讲,它就是一个庞大的“神缘”网络,而道教官观则是这一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长期以来道教宫观一直是道教信众的聚会点,发挥着它所特有的神缘功能。一、神仙信仰的教化功能道教宫观供奉的神灵,既包含着道教奉神的原则,又具有一定的劝善教化功能。道教众多神…  相似文献   

4.
“四御”被认为是道教尊神中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但“四御”所指是那几尊天帝,却有不同的解释。《宗教词典》及《宗教学研究》第二期载《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道教分支学科条目,释为:一,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二,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三,勾陈上官天皇上帝;四,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而李叔还先生编纂的《道教大辞典》:“四御”即四极大帝。是指北方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方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东方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即俗称四御。因释义分歧,就必然涉及“四御”一词的来源问题。从我们接触的资料中,《宗教词  相似文献   

5.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历史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20世纪初,以天皇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政权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是带有军事封建性质的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残酷的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压迫和剥削,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在对中国、朝鲜和其他国家发动的野蛮的侵略战争中犯下了累累罪行。在近代历史的转变过程中,日本佛教也由江户时期的“准国教”下降为神道教的附庸。面对局势的变化和自身地位的衰落,佛教界也开始谋求新的出路。从总体上看,20世纪前半叶日本佛教的绝大部分宗派都积极追随军国主义政府,提倡迎合统治者需要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道教教义和道教的宗教思维方式对“神魔小说”中二元对立的神—魔形象的影响。文章指出,“神魔小说”大都具有双重主题,即宣传“神仙救世”和“修道成仙”的道教观念。同时,“神魔小说”情节结构的独特性不仅具有文学功能,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宣传道教“济世”与“修仙”相通,“利他”也“利己”不悖的宗教观念。  相似文献   

7.
据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方学报》52册(1980年3月)、53册(1981年3月)载:该所举办“隋唐时代的道教和佛教”研究班。主持人福永光司本研究班开始时设想了如下两个方面的研究重点;(一)道教是在中国土著咒术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吸收有国家宗教的儒教的伦理观念,又受从西域印度传来的佛教等影响,融合而成中国的民族宗教。中国的道教同佛教(中国佛教)糅合后传来日本,又以日本的土著咒术宗教信仰、思想、礼仪为基础,改变为具有日本素质的宗教,就正是日本的神道(神道学)。(隋唐时代是以“印度——中  相似文献   

8.
出世与入世之间——论道教伦理之要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伦理思想和道德学说既是宗教神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宗教修行实践的指导,是宗教信徒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原则。因此宗教伦理思想比起宗教的其他神学理论,在教徒中有着更广泛和深入的影响,对教徒的精神和社会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道教伦理是以道教信仰为基础的人伦准则和社会行为规范。道教以其“仙道贵生”的生命伦理、“尊道贵德”的社会伦理、“敬神感通”的神学伦理以及“道法自然”与“知和曰常”的生态伦理,涵盖了人与个体(自我)生命、人与人、人与神、人与自然等多重道德关系,以其特有的方式,传递着社会系统的思…  相似文献   

9.
张继禹 《中国道教》2003,(5):8-8,12
尊敬的总统阁下、各位宗教界的朋友、各位来宾:我是中国道教界的代表,很高兴来到美丽的阿斯塔纳参加大会,与世界各国的宗教领袖们讨论我们所关心的问题,禀承先圣们的教导,用一个宗教徒的热诚和爱心,在维护人类和平的伟大事业中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道教是中国原生的宗教,自建立教团组织以来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国道教历来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珍爱生命,主张以宽容来消弥冲突与战争,以“虚”为用。对“道”的信仰就是要学“道”具有容纳一切、慈爱万物的品质。因此,道教希望人们能够“虚怀若谷”,象大海一样广纳百川,不拒细流,处下而不争。…  相似文献   

10.
刘娟 《现代哲学》2020,(2):142-147
长生信仰原属私人福享,本与政治性的公共善好无关,《老子想尔注》却将国家治理建立在每个人宗教性的长生信仰基础上。背后的原因在于,它的“道”是具有强烈伦理色彩的至上神“老上老君”,老君及其神界职官通过气的同构共感对世人实施以生赏善,以死罚恶的“神治”管理,以确保好人长生无恙、恶人短命遭殃。世人想要长生,必须遵循神诫,多行善举。在这个过程中,长生带有伦理性,实现了其在宗教政治中的重新定位。这解释了早期天师道以宗教治病为主要救赎内容,以组织管理道民的“命籍”“命信”来安排教区活动的原因。疾病、“命籍”(生死簿)、“命信”(与神相盟的信物)皆是涉及人的生死之具,是神管理人的重要途径。这就是道教借助长生信仰进行“神治”,以安排公共秩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天师道教团以政教合一的“神治”方式,同样实现了世俗政府“治理民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