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开勤 《法音》2002,(10):79-80
本刊讯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应斯里兰卡佛教部的邀请,中国佛教协会从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和德宏傣族自治州两地,精心挑选了六位青年比丘前往斯里兰卡留学。其中,岩三说、岩三、岩扁和岩光相四位比丘来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召伟袈纳和金哏宝两位比丘来自德宏傣族自治州。他们已于8月17日抵达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8月20日分别前往著名的智增佛学院和凯拉尼亚皇家大庙佛学院报到,并将在两所佛学院进行为期五年的学习。此次是中国佛教协会首次正式选派南传上座部佛教僧人赴斯里兰卡留学,主要目的是为我国南传上座…  相似文献   

2.
《法音》1992,(4)
一九八六年,应罗喉罗博士和维普拉萨拉长老之邀请,中国佛教协会派遣五比丘到斯里兰卡学习上座部佛教及巴利语,我便是其中之一。光阴似箭,不知不觉,五年半过去了。应净慧法师之约,现将在斯里兰卡之见闻略叙一二。简朴的寺院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材中国佛寺大多是金碧辉煌,风景宜人。相比较而言,斯里兰卡的寺院未免显得相形见绌。因为在斯里兰卡,几乎每一个村庄都有一座寺庙。大殿、白塔和菩提树是寺庙的  相似文献   

3.
英伦归来话佛教———净因、圆慈法师访谈录净因、圆慈、广兴三位法师是赵朴初会长和中国佛协派往斯里兰卡留学五比丘中的三位,如今他们正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三位法师十余年来一直在国内外接受各类佛教教育,佛学素养深厚,视野开阔,思想敏锐,长期以...  相似文献   

4.
据斯里兰卡《大史》记载,在公元前三世纪中期,印度阿输迦王派遣叟纳和悟得罗到缅甸弘传佛法,开创了缅甸的佛教。印度的历史学家指出,檀巴班纳国的比丘曾于公元250年左右到缅甸的凯拉达地区布道,使那里的人民皈依了上座部佛法。这里所说的檀巴班纳国,无疑是指的现在的斯里兰卡。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由中国佛教协会于1996年4月24日派往缅甸留学的伍地格德地、达磨塞噶、伍西涅嗡那、心源、宏扬五位比丘,在缅甸国立佛教大学接受上座部佛教五年的传统教育后,于今年3月28日从缅甸仰光回到昆明。他们是建国以来首批应缅方政府邀请赴缅甸留学的僧人,因而受到中缅两国有关方面的关怀和多方照顾。  在中国佛教协会、云南省佛教协会和云南省宗教事务局为他们举行的总结会上,五位比丘对中国佛教协会、云南省佛教协会和我国驻缅使馆以及缅甸宗教部、缅甸两所大学五年来给予他们的关心照顾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介绍了他们的留学历程和…  相似文献   

6.
留英学僧拜会赵朴初会长本刊讯8月10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在北京医院亲切会见了回国过暑假的净因法师、圆慈法师、广兴法师三位留英博士生,并与他们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净因法师等是于1986年从中国佛学院被送到斯里兰卡留学的第一批比丘(共五人),他们...  相似文献   

7.
《法音》1992,(4)
2月24日上午,赵朴初会长在广济寺会见中国佛学院赴斯里兰卡留学归来的五位比丘。李荣熙、周绍良副会长,游驶、萧秉权副秘书长,吴立民所长等参加了会见。净因、广兴、圆慈、建华、学愚五比丘是中国佛学院86级学僧,他们于1986年11月8日应邀赴斯留学。五年来,他们先后在圣法佛学院、佛教巴利语大学、国立凯拉尼亚大学佛教巴利语研究生院学习,并以优异成绩获得学士、硕士学位,还有两位学僧获得  相似文献   

8.
所有同处于生、老、死的同修们:由于演讲时间只有短短一小时,以下我就择取上座部佛教的某些殊胜特色做个重点报告。一、由于禁止对原始教法做任何废除或修改,只容许添加能令原始佛教更精确的说法,上座部佛教成了唯一成功保存古老纯正佛教教法的部派。谈到上座部佛教的第一项特色之前,我们必须先认知,不论佛教有多少宗派,各派都有从初期到后期的经典,而这些经典是由不同的经论权威因应环境渐渐添增而成。这是很明显的事实,毋需证明。至于上座部佛教,有一项值得注意的特点:那就是我们无权删除或修改佛陀在经典中所说的任何教法,虽然佛陀于将入…  相似文献   

9.
斯里兰卡的上座部传统明确指出经藏含有五部,是在佛陀涅之后随即在王舍城举行的第一次结集中编定的。关于第一次结集的全部资料,不论是巴利文、梵文还是中文、藏文的,都被众多的学者进行过详尽的考证。然而,本文在对小部进行全面研究时还有必要对原始纪录再次进行考...  相似文献   

10.
林欣 《法音》2002,(3):14-25
一、两种禅法系统上座部佛教,巴利语Ther-avda,又称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于佛陀般涅?后三百年左右的阿育王时期,由印度本土向南弘传到斯里兰卡、缅甸等地发展而成。上座部佛教的三藏经典使用巴利语(Pli),基本守持了原始佛教的传统。今天的上座部佛教主要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一带地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上座部佛教也传播到欧美等地,并有持续发展之势。流传于上座部佛教的禅法目前大致可以概括为两大系统,第一为正念系统,第二为止观系统…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92,(7)
赵朴老在参观了白马寺各殿堂之后,来到休息室同青年比丘印忠进行了一番亲切的交谈。去年二月份,江泽民总书记视察白马寺时,曾与印忠师有番讲话。赵朴老关切地问起印忠:“你是什么地方人,今年多大了?”印忠答:“我是贵州人,今年24岁。”朴老很高兴:“哦!24岁,真年轻,可畏之年,你能从贵州那么老远的地方来到白马寺,希望你能为佛教作出一番事业。”赵朴老又问印忠:“你是不是去年碰上江总书记的,他问你为什么出家!”印忠答:“是的。”赵朴老接着说道:“我们佛教协会成立近四十年了,成立时就提出要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要在自己传统基础上发  相似文献   

12.
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老于2000年5月21日生西 ,海内外与教内外 ,闻者震悼。本刊乃赵朴老晚年手创 ,特此以两期合刊推出纪念专辑 ,既以表本刊崇敬之忱 ,并希望稍稍满足读者缅怀的愿望。所有关心中国佛教的人们 ,在惊悉朴老辞世之后 ,第一个反应是哀悼 ,第二个反应常常就是———赵朴老之后 ,谁接他的班?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反应。不过 ,区区一个《佛教文化》杂志 ,所应当关注的不是这等大事 ,就这份杂志的缘起与宗旨而言 ,我们在这里提出一个与人事兴废和政策法规皆无关系的小小问题 :赵朴老之后 ,佛教还是“文化”吗?这个小小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译者按 2000年5月15日,联合国官方首次举行卫塞节(Vesak)释迦牟尼佛诞生、成道、涅槃三期同庆纪念活动,德高望重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学者菩提(Bodhi)比丘在会上作了演讲,现将全文翻译如下。  今天,是联合国官方举行首次庆祝释尊诞生、成道、涅槃卫塞节(Vesak)三期同庆的吉祥日子。首先,我对有此殊荣出席这一盛大庆典感到高兴。尽管我身上披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僧侣的僧衣,我还是出生和成长在纽约市布鲁克林(Brooklyn)区的美国人。二十岁以前,我对佛教毫无了解,二十岁后逐渐产生了兴趣,认为较之美国当代物质享乐主义文化,佛…  相似文献   

14.
王静斋与陇东师范阿文专修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与王静斋阿訇结识是从三十年代初开始的,那时我正在北平西北中学兼课,著名的牛街清真寺就在学校对面,课余之暇拜访了这位由于翻译阿拉伯文、波斯文伊斯兰经典著作而有声望的回族学者。他住在一间光线很暗的房间里,穿着很不讲究,深色的旧袍子连扣子也扣不整齐,坐在炕桌旁边,桌  相似文献   

15.
唐思鹏 《法音》2003,(9):10-19
二、无著时代唯识学的再出现与再建立唯识学虽出自佛陀所说的根本圣典———方广诸经,但真正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成为印度佛教思想的主流,则是在佛陀灭度后一千年左右,由慈氏、无著、世亲三位菩萨的大力推阐和弘扬才得以实现,这中间既经过了部派佛教时代,也经过了中观学派时代。(一)部派佛教的出现部派佛教的出现,是在佛陀灭度后大约一百年左右(公元前370年前后),因大天比丘提出“五事”,后称“大天五事”,便酿成教团之争,遂致分裂成上座部与大众部。大天比丘是印度佛教大众部的始祖,“五事”是指大天在教义上的五种主张。依《异部宗轮…  相似文献   

16.
上座部佛教系列之二──比丘僧伽的建立学愚在佛陀时代,印度的哲学及宗教出现了两大阵营,即传统的婆罗门教和新兴的沙门运动。佛教作为沙门运动的代表,最早树立了追求出离的思想,建立了清净梵修的比丘僧团。僧伽,巴利语Sangha,意为和合众,为奉行佛陀教法,依...  相似文献   

17.
邓朴方  王鲁光 《法音》2000,(7):23-24
前些日子,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送别了我们崇敬的赵朴老──赵朴初同志。赵朴老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又是一位以慈悲为怀的慈善家。赵朴老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却永远地铭刻在我们的心里。 我们在青年时代就喜爱赵朴老的诗文,赵朴老丰厚的学识、儒雅的风范、伟大的人格和关切民生的慈悲心怀,深深地教育和感染了我们。从80年代起,共同的理想和事业──为改善中国残疾人状况而奋斗,又把我们和赵朴老紧紧地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18.
觉悟之路     
觉悟之路木心斯里兰卡是一个典型的上座部佛教国家,为我们保存了一部历史悠久、系统完整的部派佛教经典──巴利语三藏。在当代佛教历史中,出现了许多著名高僧大德,他们深入经律论三藏,潜心修证佛法,著书立说,弘化一方。其中最为著名的可推那兰陀长老。大师的著作极...  相似文献   

19.
正佛教在传播中逐渐形成了南传和北传两大支系,南传的一支在亚洲南部,包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我国的傣族地区,因其所用经典语言采用巴利语,故南传佛教也被称之为巴利语系佛教,东南亚各国和南亚斯里兰卡称之为上座部佛教,中国称之为"小乘佛教",日本称之为南方佛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7,(4)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杨同祥副局长在中国佛教协会六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97年3月14日)尊敬的赵朴老、尊敬的帕巴拉副委员长、各位常务理事:今天,我有幸参加中国佛教协会六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很高兴。刚才,赵朴老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既讲到了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