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改编Holyoak等设计的“汇聚问题”为实验材料,同时自编元认知监控问卷测试被试的元认知监控水平,考察相似性的不同水平,源问题个数,两个源问题情境下源问题的组合方式以及被试的元认知监控水平对类比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个源问题呈现情境下,源、靶问题不同的相似性水平差异显著,表面相似性显著促进类比迁移;两个源问题呈现情境下,源问题的不同组合方式差异显著;无论是呈现一个源问题,还是呈现两个源问题,元认知监控差异均显著,类比迁移主要是控制性加工;源问题个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小学儿童规则发现的类比迁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庆林  徐展 《心理科学》2000,23(2):207-210
本研究以小学儿童为被试,证实了在策略提示条件下解决规则发现(合取规则和析取规则)的类比问题时,任务难度和表面相似性是影响策略的迁移的重要因素,并且发现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他们在问题解决时主要使用单维检验策略,多数小学儿童缺乏较强的元认知监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小学二、四、六年级儿童为被试,在不同难度的拼图任务中考查其在线和离线元认知监控的发展特点及其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的在线元认知监控能力随年级升高而提高,六年级儿童的计划时间显著长于二、四年级儿童。(2)准确预测和评价任务执行时间的人数百分比随年级升高而依次增加;而难度评价准确性在四、六年级间发展较平稳,并高于二年级。(3)在线和离线元认知监控对问题解决的影响与任务难度有关,在简单和中等难度任务中,离线元认知判断有助于问题解决;而在复杂任务中,在线元认知监控促进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4.
邱琴  胡竹菁  闵容 《心理科学》2005,28(6):1370-1374
该研究探讨被试的认知风格、源问题结构的清晰度及两个源问题间内容的相似性三者对图式归纳和类比迁移的影响。实验采用2×2×2的三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结果显示:(1)源问题图式表征的质量受到被试认知风格和源问题结构的清晰度两个变量的影响;(2)类比迁移的成绩只受到源问题结构清晰度的影响;(3)结构清晰的条件下,两类被试图式表征的质量无明显差异;结构不清晰的条件下,两类被试图式表征的质量出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顿悟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并对该领域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在顿悟的关键信息启发理论的基础上,运用"靶问题-源问题-靶问题"的实验范式,探讨了元认知监控和归纳意识对顿悟问题解决的影响.结果表明:提示归纳会不同程度的促进顿悟问题的解决;获得关键启发信息时,元认知监控程度高的被试顿悟问题的解决比元认知监控程度低的被试表现优秀.  相似文献   

6.
元认知监控活动对认知负荷和多媒体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媒体学习的不同时段呈现元认知监控提示,考察其对认知负荷和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意识的监控活动增加了被试总的认知负荷,对学习的迁移有积极影响.元认知监控活动提高了迁移测试成绩,但对记忆成绩没有显著影响.在内在、外在元认知负荷较低情况下,增加元认知监控活动有更好的学习迁移效果.  相似文献   

7.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解决比较问题的差异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实验法和临床访谈法研究了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在解决比较问题时的差异及元认知对解题成绩的影响。被试为40名小学三年级学生。比较问题分为一致问题和不一致问题。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技能。结果表明:(1)学优生与学困生解决比较问题的成绩差异显著,学优生在一致问题和不一致问题上的解题成绩均优于学困生。这种差异与其解题时所运用的表征策略有关。(2)学生在解决比较问题中出现的主要错误为转换错误,在不一致问题中出现的错误多于一致问题中出现的错误。(3)学优生与学困生在元认知知识和监控技能上均有显著差异,元认知监控技能对解决比较问题的成绩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抽取济南市四所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547名学生为被试,采用自行设计的数学估计任务和元认知状态问卷(SMI),考察了初中生数学估计能力的现状及其与元认知监控的关系。结果表明:初中生的估计能力总体较差,未显示出稳定的性别差异。元认知监控的四个维度与数学估计表现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元认知监控对估计成绩的回归分析来看,自我意识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估计整体表现。其中,计划可以正向预测估数和估算成绩,自我意识可以正向预测估测和估算成绩。文章特别讨论了数学估计与元认知加工之间的具体联系。  相似文献   

9.
课程嵌入型表现性评定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以335名初中一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为期一学年的追踪实验研究方式,探索课程嵌入型表现性评定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此方式对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随实验进程不断增加并受到学生原有学业水平的影响。对口语报告资料的分析进一步表明,此评定方式对数学问题解决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理解问题、元认知与问题解决策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采用自然实验和问卷调查法,对268名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画图表征策略训练,在此基础上根据策略学习情况筛选出掌握了该策略的218名学生,以这些学生为被试,探讨元认知在画图表征策略和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策略学习后,小学生的画图表征策略水平和数学问题解决成绩均显著高于策略学习前。(2)画图表征策略通过元认知这一中介变量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