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20,(3):18-18
本刊讯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原负责人、顾问李家振居士于2020年1月18日在上海往生,享年84周岁。1月22日,李家振居士送别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演觉法师、圣辉法师、宗性法师,秘书长刘威参加了追悼会。刘威宣读了中国佛教协会唁电,唁电中提到,李家振先生是著名的佛教文化人士。  相似文献   

2.
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的铸就,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这一切都与居士佛教的重要贡献密不可分。从佛教初传居士对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推动佛教的中国化、促其融入中华文化,以及明清以来中国佛教趋于衰落之后居士对佛教文化的复兴所起的作用这几个片段,论述了居士佛教对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贡献,以期对当前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王艾平,1955年生,郑州市人。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河南省黄河书画院院长,河南省中山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五台山广宗寺悉就居士,河南省希望工程爱心使者。  相似文献   

4.
林志明 《法音》2002,(10):88-88
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委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林子青居士于2002年9月30日舍报西归,享年92岁。林子青居士1910年10月10日出生于福建漳州,1927年毕业于厦门闽南佛学院,后广泛参学,并先后执教于镇江竹林寺竹林佛学院、常熟兴福寺法界学院、泰州光孝寺佛学院、香港大屿山佛学院以及上海静安佛学苑,还在上海市佛教协会工作多年,1960年至1980年期间曾在中国佛学院兼职任教。1942年弘一大师在闽示寂,诸家回忆记载多不一致,林子青居士发愿编著《弘一大师年谱》,这是他介绍大师的第一本书…  相似文献   

5.
金陵刻经处创办一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吕建福金陵刻经处是我国著名的佛教文化机构,由杨仁山居士于清同治五年(1866)创办。作为居士道场及刻印流通经籍之场所,金陵刻经处曾为中国近代佛教的复兴作出巨大贡献。金陵刻经处以佛学研究为基础,以印经、讲学为事业...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5,(8)
<正>本刊讯今年是赵朴初居士逝世十五周年。8月5日,《赵朴初全集》编纂工作会议在哈尔滨举行。中国佛教协会、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安徽省佛教协会、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安徽大学赵朴初研究中心、安徽省安庆市赵朴初故居管理处、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的相关人士出席了会议。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桑吉扎西说,赵朴初居士往生十五年来,人们没有忘记他,相反,越来越多的人在怀念他。他的德望在不断地增长,他的精神、思想和功绩,正在当今社会发挥着正能量。赵朴初居士的一生,就是中国佛教的一段重要断  相似文献   

7.
“居士佛教”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末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何劲松副研究员宣读了一篇论文,提出中国佛教应走居士化道路,引起与会者的关注。当时笔者对其“居士佛教”的提法颇觉可疑,对其“佛教居士化是佛教立足现代社会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8.
怀朴老     
提起朴老,追忆他对金陵刻经处的功德和功绩,就说不完,道不尽!抗日战争之中,金陵刻经处遭受日军严重破坏,刻经处创办人杨仁山老居士的影堂,即深柳堂,被日军烧毁,经版、图书,抛散一地。抗战胜利后,老居士的孙子杨雨生、立生为祖父的事业不能随它毁掉,到上海向朴老告急。此时朴老正在上海佛教界抗美援朝支会中开会,就赶来南京金陵刻经处考察,知道金陵刻经处在佛教文化方面的重要性。回上海,向集会的缁(法师)、素(居士)大德,说明情况,必须保护。得大家赞成,就在大会中,推选圆瑛法师等二十五人组成金陵刻经处护持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智灯千万亿     
一九九三年《佛教文化》第四期上,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赵朴老的一首诗。其中有“尚有平生志,还思老级图。智灯千万亿,一一耀明珠。”之句。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弘扬佛教文化的期望。这种期望绝不仅只停留在愿望中,他一直是付诸实施,尽力而为的!这一点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佛教文化》的同道都深有体会。他是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及《佛教文化})杂志社的创办人,名誉所长、名誉社长。对于研究所,杂志社的一切他都十分关注。《佛教文化)}创刊以来,常收到读者来信,提出有关“什么是佛教文化?”的探讨。关于这一概念,我无意在此多说…  相似文献   

10.
佛教净业社,是上海著名的佛教居士团体之一.1922年正式成立后,在团结上海佛教居士界,举办各种佛教文化事业和慈善事业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而在上海近代佛教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7,(1)
<正>本刊讯2016年12月18日下午,《人间佛教研究论丛》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什刹海书院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宗性法师、秘书长刘威,宗教文化出版社社长任继春,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楼宇烈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周齐,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常务  相似文献   

12.
正我曾经主管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长达七年,一直对佛教文化非常关注。《法音》是中国佛教协会的会刊,在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法规,沟通全国上下的佛教组织,联系广大信教群众,促进教内外交流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影响很大。至今在我的书架上有两本刊物,是当宝贝来看待的。一本是刊登赵朴初居士《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一文的1983年第6期《法音》,一本是刊登赵朴初居士《中国佛教协会四十年》的1993年第12期《法音》。1983年,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提出了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和中国佛教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国  相似文献   

13.
董群 《中国宗教》2012,(6):43-45
在佛教文化建设过程中,既有共性的内容,也有个性的内容,两者结合,构成一个整体性的佛教文化"大花园"。自从赵朴初居士提出"佛教是文化"的观点以来,当代中国佛教界在佛教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回顾这些成就的时候,目的之一是要探讨今后如何做得更好。要达到这样的目  相似文献   

14.
常正 《法音》2000,(10)
本刊讯9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上海市佛教协会主办,上海玉佛寺承办的“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讨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刀述仁居士、净慧法师、圣辉法师,副秘书长学诚法师、倪强先生,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杨奇庆、副主任吴孟庆,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觉醒法师、王永平居士、慧明法师、秘书长照诚法师和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法师、居士以及一些从事佛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会议。 18日上午在玉佛寺举行的开幕式上,刀述仁副会…  相似文献   

15.
通联片羽     
《佛教文化》从第一期到这96年的第三期,我几乎是每期必看,此第三期中的《杨度三叹记》,《毛泽东的佛缘》书评,让我看得爱不释手。另有《僧在深山,人在车站》,其中“人在车站”已写绝了,相信作者的感受,不是可以写出来的,而是从心中流出来的。《禅者与理发师》等也是非看不可的文章。我想,《佛教文化》如能间隔地登若干小有争议的作品,那么,会更活跃,更有吸引力。学僧:释本性和南1996车8月15日于期里兰卡为增设新栏目,我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读者问答,因为订阅这本刊物的人,既有研究佛学的,也有学佛的居士(在居士中有新老…  相似文献   

16.
主持寄语     
本期发表的《春在枝头已十分》,出自流传甚广的一首女尼《悟道诗》。这位尼师虽不知是何时、何方人氏,但悟道诗写得确实很好,很有禅意。谱曲者是四川广安市的伍光芹居士,伍光芹居士是《佛教文化》的老读者,对梵呗清歌栏目特别热心,常给我们写信并投稿。 前些日子他给我来信,提到自己喜欢哼唱佛教歌曲,并且谱了几首寄给本刊,我把他以往寄来的几首佛曲一起拿出来又看一遍,产生了一些想法。在这里谈一谈,既作为对伍居士的回复,也想与广大读者作探讨。 1999年4月伍居士曾谱写了“悟道诗。集句诗。忍耐歌、走马灯诗、清平调、清…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2,(9)
《请入弥陀愿海》是黄念祖老居士生前最后一部著述《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中《发大誓愿第六》一品的总结。黄老居士晚年大弘净土法门,普愿众生同入弥陀愿海,悲心切愿,令人感佩。为纪念黄念祖居士,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将于今年下半年印行黄老遗著《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上册)。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于4月23日在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北京广济寺正式成立。研究所名誉所长赵朴初居士在成立会上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总结和继承我国佛教文化的精华,丰富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重振我国佛学研究的国际地位,是今天摆在炎黄子孙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成立是中国佛教界和文化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大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7,(11)
<正>(2017年11月15日)各位法师、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今天我们齐聚无锡灵山,以"弘扬人间佛教思想,建设当代佛教文化"为主题,纪念赵朴初居士诞辰110周年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30周年,探讨当代佛教思想建设,缅怀先贤,弘扬文化,可谓因缘殊胜,可喜可贺!我谨代表国家宗教事务局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向出席此次盛会的各位法师、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赵朴老是当代中国卓越的宗教领袖,著名诗  相似文献   

20.
《佛教文化》1994年第6期的封面是一帧珍贵的照片。海峡两岸的两位佛教界巨人,相互间在亲密交谈,一位是我们早已熟知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大居士赵朴初,而另一位则是闻名海内外的一代佛学大师——印顺法师。出于一种崇敬之情,笔者很想借《佛教文化》这块祥云宝地向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这位当代大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