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吉扎西 《法音》2008,(10):I0001-I0004
赛嘎谷多寺位于西藏山南洛扎县境内,始建于公元1080年前后。据《米拉日巴传》记载,该寺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始祖玛尔巴大师为消除弟子米拉日巴罪业,令其修建的一座噶举派最早的碉楼式寺院建筑。  相似文献   

2.
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谢斌先生的《西藏夏鲁寺建筑及壁画艺术》,这本仅150多页的精美画册,为我打开了了解藏传佛教寺院艺术宝库的大门。我的心灵,也在一页一页的翻阅中被感染;我的魂魄,在一幅一幅的画面前被震撼了……一夏鲁寺步进西藏佛教的历  相似文献   

3.
桑吉扎西  王丹炜 《法音》2013,(3):37-43,73,77
一、扎塘寺的历史沿革扎塘寺位于西藏山南扎囊县城内,雅鲁藏布江南岸,是藏传佛教后弘期著名的道场之一。该寺由后弘期鲁梅楚臣喜饶的再传弟子格西扎巴俄西所建。关于扎塘寺修建的时间,目前说法不一,有说初建于吐蕃时期,也有说兴建于11世纪前后。藏文史料《青史》记载:由(鲁梅派)全体敬仰的格西扎巴俄西所建扎塘寺,其庙堂特别殊胜。在他年届70岁时,岁次辛酉(宋元丰四年,1081年)为扎塘寺奠基,直  相似文献   

4.
圣凯 《法音》2008,(2):6-11
中国佛学的创造转化,是基于对经典的创造性诠释,尤其是通过对一些主要经论的诠释,消化、融合印度佛教,完成佛教的中国化。五世纪初,鸠摩罗什在长安翻译了《法华经》、《般若经》、《中论》等大乘经论;接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学界内发表的有关《百喻经》的论文篇数不多,且多侧重于探讨《百喻经》的佛教思想,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去分析《百喻经》,分析其“比喻”特征,均尚属零星。《百喻经》作为古印度的佛教典籍,其最大的魅力与特色,在于其用了幽默式的比喻手法来讲故事,从而提升了讲故事的艺术效果。而比喻与幽默手法的运用,使读者在轻松听故事时领悟到深刻的生活哲理。  相似文献   

6.
汤士文 《天风》2021,(2):31-33
《约拿书》是一卷非常独特的先知书.先知书通常注重先知的宣讲和预言,采用诗歌体写成,句式简短,容易记忆,而《约拿书》却并非如此.在整卷《约拿书》中只有一节经文记载约拿所宣讲的预言(参拿3:4),而其中连上帝的名字都没有提到;除了2章2节至9节约拿在鱼腹中的祷告是诗歌体以外,全书都是有关先知约拿的故事.因此,聚焦于《约拿书...  相似文献   

7.
刘红青 《法音》2006,(6):34-38
《维摩诘经·方便品》塑造了一位在浊世洪流中不独善其身。深入到形形色色的众生当中,运用方便权智.教导众生当厌此身、常乐法身的在家菩萨形象。维摩诘居士不远离传统中认为不利于个人修行的种种恶缘.行于非道而通达佛道,“不拘一格”化众生。而另外一部极为重要的大乘经典《法华经》,在其(安乐行品)中则明确提出,行法华一乘菩萨行的菩萨,应当远离种种恶缘.其中就包括维摩诘与之交往并化度的各色人等。因此。这两部经典在文字上显示出了某种矛盾。本文就是要去探求这两者的差异,并试图将两者在义理层面融会沟通。  相似文献   

8.
北宋初期,李成以善画“枯木寒林”闻名于世。《读碑窠石图》作为李成的代表作品,深刻地体现其高超的绘画技术,可以从构图方式、技法、笔墨特征、意境四个方面探析该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姚颖 《美与时代》2023,(2):102-104
现今,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本土资源的重要性,开始对一些素材性课程资源进行加工、转化,逐渐完善课程资源。鉴于本土美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笔者积极推动常德本土美术资源沅江壁画的开发和利用,挖掘地域性美术课程资源,将美术与生活紧密联系。常德沅江壁画带是一处有着强烈人文与艺术气息的美术资源,它蕴含着多种元素及文化,是极具观赏性与时代感的常德文化长廊。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目的是弥补美术课程资源的不足,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的多样性,更好地获得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墨子》引《尚书》文计40则,通过其与今文《尚书》、孔壁古文《尚书》、汉代新出“百两《尚书》”、东晋梅赜古文《尚书》等《尚书》传本的比较可见,墨家所传《尚书》有独自的选本系统,而且这一选本系统与儒家选本系统同样具有篇数按年代递加的合理性,即与战国所传《尚书》篇数的现实比例相合。由《墨子》引《尚书》我们还可看到:流传至今的伏生今文《尚书》确为战国古本;孔壁古文《尚书》仅是战国所传多种《尚书》选本中一种流传很不广的思孟学派的选本;梅赜古文《尚书》不但与《墨子》之《尚书》引文不同,而且与16种先秦文籍中163次《尚书》引文也不同,所以“梅赜抄袭前世古籍中《尚书》引文而伪造古文《尚书》”的传统观点应重新研究;或许梅赜古文《尚书》是一个民间所传古文《尚书》的真实传本。  相似文献   

11.
王小明 《法音》2000,(3):17-22
智顗(538-597),为我国天台宗开宗祖师(一说三祖,即以慧文、慧思为初祖、二祖)。俗姓陈,字德安,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智顗的思想,主要是将《法华经》的意旨与龙树的思想,加以中国固有思想,体系化而成的。他将佛教典籍分成五类,将佛陀之教化方法与思想内容分成四种,形成了天台宗自己的判教。智顗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天台三大部”之《法华经玄义》、《法华经文句》与《摩诃止观》,  相似文献   

12.
1992年8月,《藏外道书》(前二十册)首次出版。这部大型丛书的问世,使得明代正续《道藏》以外的道书,首次以大规模结集的方式重现于世。这对于整理中华传统道教文化遗产,以及进一步开展道教文化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标志着道教界人士和研究道教者期待已久的增续《道藏》的事业,终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3.
朱志荣教授长期致力于中西美学思想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种立足中国传统美学,以西方美学为参照坐标的研究方法,为构建中国美学体系打下了科学的基础.在梳理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时,他能突出重点,将“生命意识”作为核心范畴贯穿整个体系,合理安排体系框架,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同时他还以深厚的文化功底为依托,用跨学科的理论背景为支撑,为构建颇具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书稿>笔记本Ⅱ、Ⅲ时已经读过李嘉图和穆勒的著作并且极有可能做了摘要,他在<穆勒摘要>中试图阐明私有财产外化为货币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异化.<穆勒摘要>和笔记本Ⅰ在主题上具有连续性,而且它的水平高于笔记本Ⅰ,可以依据<穆勒摘要>推测笔记本Ⅱ中"遗失"的内容,并且把<穆勒摘要>看做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刘小妹 《天风》2005,(6):51-51
读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本书,让我对神更加的敬畏赞美。身为21世纪的儿女,我感到非常的庆幸和自豪,同时也为着我们的先辈感到愤愤不平,虽然那已经是过去的历史,但当我们看到帝国主义是怎样利用各种各样残忍的手段来欺压老百姓,怎样利用鸦片来毒害人的生命,一些传教士是怎样利用来华传教的借口来瓜分原本属于中国人民的土地,如鸦片战争中《望夏条约》,《天津条约》……等等,都与传教士脱不了干系。罗冠宗先生编写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言中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6.
郭昭第教授在《艺术哲学提要》一书中,以中国文化元素和精神阐释了一种新的艺术哲学理念;他不再将艺术哲学看成概念范畴和知识谱系,而是作为一种具有亲和力的、富于智慧的、旨在寻求人的自由解放、给予人以惬意生活的圣人之学.他的艺术哲学以心体无滞、周遍含容、明白四达的智慧美学精神和非二非不二的不二论思维方式,以使人们获得生命的真正自由解放,获得惬意且诗意的人生为目的,旨在强调从日常生活乃至一切事物中发现美与智慧,是一部具有典型的中国话语体系乃至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的艺术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17.
张映伟 《天风》2003,(5):12-13
弗6:10—18 这段经文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和别的经文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这段经文表明信仰在人们生命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人们往往把《巴黎手稿》的异化理论归结为异化劳动.而实际上它决不仅仅指《第一手稿》中的异化劳动,还指《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交往异化是马克思走出孤立人的自我异化逻辑,走向复杂的社会关系逻辑的关键环节,也是马克思建构社会概念以及唯物史观的前提.因此,交往异化在思想水平上高于异化劳动,《穆勒评注》在理论上也比《第一手稿》成熟,我们应该遵循《第一手稿》在前《穆勒评注》在后的文献学顺序解读《巴黎手稿》.如果说马克思在其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有一次根本性转变的话,《穆勒评注》就是这次转变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9.
一、《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的时代与作者《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是早期天师道的重要经典,经文包括五篇,最具史料价值的是《大道家令戒》、《天师教》、《阳平治》三篇。该经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关于该经的时代,学者意见不一。概言之,胡适、大渊忍尔、饶宗颐、柳存仁等先生主曹魏说①;张松辉、吴相武先生近年撰文重申此说②;汤用彤、唐长孺两先生主十六国元魏说③;杨联皗先生初主元魏说,后同意曹魏说④;小林正美先生认为出于宋末⑤。唐长孺先生提出的“秦人”问题,是考订《天师教戒科经》时代的重要线索。《大道家令戒》叙化…  相似文献   

20.
何阿梦 《美与时代》2016,(10):39-40
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盛极一时,取代院体、浙派成为画坛主流。沈周作为"吴门四家"之首,不仅仅是因为他年长以及在人品、道德上的模范性意义,更重要地是他所创立的风格样式、艺术趣味对吴门画派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沈周晚年时期绘画作品《随兴册页》为例,探讨明代中期文人画家的生活方式及审美趣味。《随兴册页》是画家消遣时日的作品合集,因而更具有文人画的代表特征,能够更加深刻地探讨文人画家的生活理想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