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个实验考察催产素对社会善念的作用以及面孔吸引力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实验1采用双盲实验,使用安慰剂作对照,发现催产素可以促进社会善念,不受面孔性别的影响。实验2依然采用双盲实验,进一步考察面孔吸引力与面孔性别对催产素与社会善念关系的作用,发现催产素对社会善念的作用不受面孔吸引力的影响;女性面孔(与男性面孔相比)吸引力对男性的社会善念影响更大。研究表明,催产素可以稳定地提高社会善念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大学生社会善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基本心理需要和领悟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方便抽样法,应用社会善念自陈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1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社会善念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基本心理需要在社会善念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领悟社会支持在社会善念与主观幸福感、社会善念与基本心理需要之间均起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善念与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赵欣  李丹丹  杨向东 《心理学报》2022,54(8):892-904
本文探究了4~6岁儿童社会善念理解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测量了100名4~6岁儿童的社会善念理解、心理理论、亲社会性和执行功能。结果发现, 随着年龄增长, 儿童愈加在社会评价和朋友偏好上倾向于社会善念人物, 并且此社会善念理解能力与心理理论的发展呈显著正相关, 且此相关在控制了年龄、执行功能及亲社会性后依然稳定存在, 但社会善念理解与亲社会性并不相关。此结果表明, 心理理论可能对社会善念理解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信任修复的时间阶段模型来看,以往研究主要探讨了信任违背发生后的修复策略及效果,而鲜有研究从违背前的视角对此展开探索。为检验社会善念能否作为信任修复的‘事前’策略及其修复效果的边界条件,本研究采用Somi范式操纵违背方的社会善念,通过让信任方完成信任博弈游戏来考察其感知到的社会善念对信任修复的效果及社会距离与时间距离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实验1结果表明,感知社会善念有助于促进受损信任的修复,感知高(vs.低)社会善念的被试修复效果更好;实验2发现社会距离调节了感知社会善念对信任修复的影响,面对社会距离远(vs.近)者的信任违背,感知到高社会善念的被试有更好的修复效果;实验3不仅再次验证了前两个实验的发现,还进一步发现时间距离调节了社会距离与感知社会善念对信任修复的影响,即当社会距离远的违背方回应时间距离短时,感知高社会善念的被试修复效果更好,当社会距离近的违背方回应时间距离长时,感知高社会善念的被试修复效果更好。由此可见,违背发生前信任方感知到违背方的社会善念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损信任,但其效果受到社会距离与时间距离的制约。这些发现对未来探讨信任修复的事前策略及社会善念理论的应用均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社会善念范式,探究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的社会善念水平是否存在差异,以及移情训练对流动儿童社会善念水平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社会善念水平低于非流动儿童;(2)移情训练活动可以提升流动儿童的社会善念水平。本研究扩展了社会善念的研究领域,为促进流动儿童社会互动技能和亲社会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正念的去自我中心机制,提出正念可通过观点采择与社会善念的链式中介对智慧产生正向效应的假设,运用问卷横断自评、正念干预和社会善念的操纵等多种方法从特质与状态层面进行验证(总样本量为909)。研究表明,特质层面的正念与社会善念、智慧两两正相关,可正向预测社会善念与智慧,并验证了社会善念的中介作用(研究1);从状态层面发现正念干预能在短期内有效提升个体的状态社会善念与智慧推理水平,再次验证社会善念的中介效应(研究2);受到操纵的社会善念也能够提升正念对智慧的正向预测效应,不仅验证了社会善念中介作用的稳健性,也验证了社会善念与智慧的因果关联,同时,观点采择与社会善念的链式中介作用也得到了研究结果的支持(研究3),即具备特质正念或进行正念练习时体验状态正念的个体,更易运用观点采择能力,在人际互动中表现出善意关注,由此作出考量他人的智慧决策。  相似文献   

7.
田一  王莉  许燕  焦丽颖 《心理学报》2021,53(9):1003-1017
为探究中国人社会善念的心理结构, 研究采用人格词汇法, 在开放调查收集的词汇中选取代表社会善念的心理词语, 确立了社会善念词库。通过两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得到包含18个人格特质词的社会善念词汇评定量表和包含17项描述的社会善念自陈量表。研究表明, 中国人的社会善念是一种具有二阶四因素结构的人际特质, 二阶是指宜人特质和外倾特质, 四因素分别是善良尊重、谦和恭逊、包容理解和积极开放。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初中生社会善念的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实验1采用卡通插图范式和SoMi范式,以628名7~9年级初中生为被试,考察不同心理理论类型初中生的社会善念的发展;实验2使用社会互动情境和SoMi范式,以360名7~9年级初中生为被试,考察社会互动方式与反馈类型对不同年级初中生社会善念的影响。结果发现:(1)初中生的社会善念不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但7年级中高情感心理理论初中生的社会善念显著多于高认知心理理论初中生;(2)7年级初中生在积极反馈条件下的社会善念较多,而8年级初中生在消极反馈条件下较多,9年级初中生在这两种条件下则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合作情境中,初中生在积极反馈下的社会善念更多,而在竞争情境中,初中生在消极反馈下的社会善念更多。研究说明初中生的社会善念具有跨年龄和跨性别的稳定性,并且会受到心理理论、社会互动方式及反馈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社会善念是个体在人际互动中充满善意地关注、尊重并保护他人选择的需要和权利的行为,通过实施社会善念有助于提升他人的合作行为。为检验这一假设,本实验设置了“施—受”双方的互动博弈情境,采用“物品选择游戏”操纵实施者的社会善念水平,分别利用信任博弈和公共物品游戏测查接受者在互动过程中的信任水平和合作行为。结果发现:相比于低社会善念组,被试在高社会善念组中表现出更高的信任水平和合作行为。进一步路径分析也发现,信任在感知社会善念与合作行为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可见,社会善念行为的实施为互动双方建立信任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降低了人们时时“设防”的监控动机,使合作带来的利益双赢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两个仿真行为实验,考察了互动博弈中行为实施者的社会善念促进接受者合作行为的情绪机制。实验1采用"物品"选择游戏操控实施者的社会善念水平,结果发现:接受高社会善念行为的被试体验到更强的积极情绪和更弱的消极情绪,且愿意在随后的公共物品游戏中贡献更多的资源;其中,积极情绪在感知社会善念与合作行为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操纵被试在"纸牌"选择游戏中需要对手提供帮助的程度来设置自主性需要水平,进而揭示自主性需要在社会善念增强积极情绪体验中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除了证实实验1的结论外,积极情绪在感知社会善念与合作行为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而自主性需要对感知社会善念—积极情绪关系起调节作用,即相比于低自主性需要,接受者的高自主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体验到的积极情绪更低。据此可认为,积极情绪体验是实施者的社会善念促进接受者合作行为的中介机制,而自主性需要的满足是获取积极情绪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情绪是古代西方伦理思想的重要主题,但并未得到充分讨论。沙漠教父本都的伊瓦格里乌斯有关情绪的讨论既继承了斯多亚学派"关注自我"的哲学实践,另一方面他又从基督教沙漠修士的独特角度做了重要的改变。伊氏从恶念出发处理灵魂的情绪,着重于审查恶念以从根源上处理思想中的罪。恶念已非斯多亚学派意义上的最初波动,它包含认知与情感双重维度,被赋予一定能动性,因而与情绪的界限变得模糊;不过出于某些其他原因,伊氏坚持认为恶念是否引起灵魂的波动完全不由人,但在赞同恶念之前人尚有能力做出选择。伊瓦格里乌斯有关情绪的伦理讨论反映了古代西方理性主义伦理的式微。  相似文献   

12.
木杉 《佛教文化》2016,(4):92-97
“修行修的是自己,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是在修行,我希望自己可以以身作则,从眼前做起,从当下做起,传递正能量,让每个人都心存善念。”  相似文献   

13.
遂宁观音传说由来已久,历史传说、古迹道场、信仰群体俱全。考察遂宁的观音文化,理清其线索,认识其价值,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主旨有三:第一,从善念的观念史角度厘清遂宁观音传说的起源与构成,通过前辈学者的讨论认识遂宁观音传说在倡导善念上的重要作用;第二,从善生的社会组织演变中发掘遂宁观音香会传统的历史价值与社会影响;第三,从善行天下的文明交流史层面提炼遂宁观音文化在文明互鉴中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佛言祖语     
《法音》1996,(12)
佛言祖语菩萨欲得修学无量义者,应当观察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无大无小无生无灭,非住非动不进不退,犹如虚空无有二法,而诸众生虚妄横计,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众恶业,轮回六趣备诸苦毒,无量亿劫不能自出。菩萨摩诃萨,如是谛观,生怜愍心发大慈悲,...  相似文献   

15.
《佛教文化》1996,(2):44-44
我们学佛念佛的人,常常做早晚功课。早晚功课是干什么用的呢?我常说,早课是我们提醒自己,晚课就是我们自我反省。今天一天,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的做法,我的言语,有没有过失,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晚课。念佛,必须要把自己的贪瞑痴慢念掉,早晚课,也要把自己的五欲六尘来念掉,把自己的烦恼习气念掉。这样的念佛,这样的做早晚课,才真正有效啊。我们现在的念伟人,很多时候是有口无心啊。我们的早晚课,我们的伟号,是念给谁听的呢?说我们是念给佛菩萨听的,这是大错特错的。真正的念佛人,佛号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是念给自己受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思想、仁爱理念和伊斯兰文化所包含的舍己为人、爱人如己的精神如出一辙,"善世、善生、善千秋""行善积德""从善如流"都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食粮,也是良善者价值取向的法则之一。伊斯兰从源头上培育仁善之根。希望善根产生善念,善念催生善行。天启文本告诫天下穆斯林,做任何一件事,成败就在一念之间,当事人的心意、动机、想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挖掘人性本善的潜能,行善事,为社会输出  相似文献   

17.
构念论是本世纪50年代由心理学家凯利(Kelly,G.A.)提出的、在人格心理学和心理治疗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理论,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它的基本内容,然后重点讨论它对有关心理障碍等问题的观点,最后进行简要评价。1 构念论的基本内容凯利的构念论是建立在“人...  相似文献   

18.
张建顺 《天风》2002,(10):32-33
教会从古至今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根据一些经文来否定人的价值和地位。他们引用的经文往往是“人从小时怀着恶念”(创8:21),“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诗51:5),“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17:9)  相似文献   

19.
助学鸣谢     
悟 道身轻轻,气清清,神不外驰心自定。抛却千种烦恼事,超脱万般不了情。调身、调气、调精神,健体强身练真功。修心养性见真谛,返朴归真大道行。悟道,悟道,健康长寿,潇洒飘逸,悟道,悟道,无忧无我,其乐无穷。 善恶有报善是善来恶是恶,现世现报分福祸。世人苦被悔恨累,皆因作恶铸大错。慈爱为本,善念为怀,扶危济困福报多。一念之差天地别,何不行善积阴德。劝君遇事当明断,诸善奉行,诸恶莫作。 道德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冠古今,德配天地,情播四海,恩泽山川。存天理,顺民意,治大国若烹小鲜。啊!道德…  相似文献   

20.
在社交焦虑认知行为模型的理论视角下,本研究拟探讨负面评价恐惧、不确定性容忍度和依赖型自我构念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424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问卷调查法的研究结果表明:(1)负面评价恐惧对社交焦虑有显著预测作用,且不确定性容忍度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显著;(2)不确定性容忍度的间接效应受到依赖型自我构念的调节。具体而言,该中介效应在高依赖型自我构念群体中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揭示负面评价恐惧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而且对社交焦虑的预防和干预也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