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组织、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许启贤教授主编、多位学者和博士研究生参与编写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与故事》(以下简称《格言》)一书(中原农民出版社,1999年版),是挖掘和利用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合理因素为当前道德教育和建设服务的一个成功尝试。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一会长萧克、会长费孝通分别为该书题词,副会长杜导正为该书作序。《格言》一书采取道德格言与美德故事相匹配的结构方式。普及和推广道德格言是进行道德教育和建设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在用格言进行的思维中,我学会了很…  相似文献   

2.
王尧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藏学家,1928年出生,江苏涟水人。现任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尧先生在藏族史、藏传佛教、敦煌藏文献、藏族文学、藏语言等领域都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吐蕃金石录》、《吐蕃简牍综录》、《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吐蕃敦煌文献选》、《藏剧故事集》(汉、英文版)、《宗喀巴评传》、《西藏萨迦格言译注》、《藏学零墨》、《西藏文史考信集》(大陆版和台湾佛光出版社版)、《藏学概论》、《西藏文史探微集》等20余种,发表论文数百篇。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代藏区社会文化的发展,藏族觉姆(尼众)的社区地位随寺院教育的变迁得到提高。本文运用田野调查资料,论述一个新的教育模式和体系在当代藏族尼众中正得以建立。文章阐释这一新教育体系的主要特点,认为藏族女性佛法老师——"堪莫"的出现,改变了觉姆的传统角色和社区地位。  相似文献   

4.
次央 《法音》2012,(2):59-61
佛教诞生于距今2500多年前的印度,后流传到世界其他地区。其中,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中国傣族地区的巴利语系经典,称南传佛教;流传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的汉语系经典,称北传佛教;流传于中国西藏等藏族地区、蒙古族地区,以及不丹、蒙古、印度北部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撰写了大量富含哲理、情意殷切、生动感人的家训妙联,广为流传,常被人引用为做人处世和治家的格言。  相似文献   

6.
从前,有一个老国王非常喜欢格言,他命令手下收集天底下所有的格言,然后编成一本本书供他收藏。有一天,老国王患了重病,觉得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便召集大臣们到身边说,“我希望能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上一句格言,而这句格言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句,如果能实现这个心愿,我就可以瞑目了。”大臣  相似文献   

7.
但丁的《神曲》有一句为后人经常引用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人们用这句格言来象征那种勇于为真理而献身、木惧世俗偏见、不避风险的大无畏精神和独立人格。例如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就曾写道:“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最近浏览李泽厚先生《走我自己的路》(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以下简称《路》)一书,也常读到类似闪光的句子:富贵非吾愿,声名不可期,只有“坚守自己的信念,沉默而顽强地走自…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年报》上登了一条有趣的报道: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农牧民竟在洗衣机里打酥油,发现洗衣机这一用途的是一位藏族小伙儿。这篇报道的引题是《藏族小伙儿的“新发明”》。“新发明”三字加了引号,也许是考虑到这一发明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卫生和安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但我以为,这确可称之为新发明,因为它发现了洗衣机的一种新的使用价值,开辟了一个新市场,也就相当于发明了一种新产品。至于还存在问题,完全可以改进和解决,比如用新洗衣机专门打酥油,或对洗衣机略加改进,将其变成打酥油机。早些时曾有农民用洗衣机洗地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藏文化热在国内外的兴起,一批批内地艺术家们纷纷走向青藏高原。他们渴望从博大深厚的藏族传统艺术中寻找他们创作的激情和灵感。与此同时,一批年轻的藏族画家也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0.
佛教自公元七世纪从印度和祖国内地传入藏族地区以来,经过长期融合、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中国佛教的重要一支──藏传佛教。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艺术也步入青藏高原。经过历代藏族高增和佛教艺术家们的潜心研究和创作,并同藏族本土艺术相结合,也形成具有特色的佛教艺术。藏族的壁画、唐卡、雕塑,以及建筑艺术、酥油花等造型艺术,都是独树一帜的佛教艺术。《画法论》亦称《梵天宝书》,是一部以转轮王为例,讲述佛和诸天金刚力士等,以及各类世俗人物画像的理论著作。载北京版《藏文大藏经》《丹珠尔·经流》部第318卷《方技区恭》部第1…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02,(10)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中国佛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近日推举产生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名誉会长为帕巴拉·格列朗杰(藏族),会长为一诚。新任会长一诚法师,生于1927年2月,湖南望城人,1949年出家。曾任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政协委员。一诚法师爱国爱教,道风好,佛学造诣较高,在佛教界有相当高的威望。会议还推选出20名副会长,他们是: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藏族)、圣辉、刀述仁(傣族)、净慧、学诚、多吉扎·江白洛桑(藏族)、策墨林·丹增赤列(藏族)、香根·巴登多…  相似文献   

12.
影响藏族大学生藏、汉文化认同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问卷和访谈对藏族大学生的藏、汉文化认同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初步分析了影响藏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认同的因素。结果显示,藏族大学生的藏、汉文化认同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对藏族大学生对藏族文化的认同有显著影响;由于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不同,接受藏、汉双语教学的专业学习的学生,其藏族文化认同低于使用汉语单语教学的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对藏族大学生的藏、汉文化认同得分都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对“正义伦理学”的批评和补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诞生于80年代初期。80年代初由于生殖技术、遗传工程等新技术的应用,新的疾病(如艾滋病)的出现,使医学伦理学领域内妇女的权利与他人、社会的权利发生冲突的问题不断增多。这些问题引起了女性主义哲学家们的注意。女性主义哲学家们以一个新的视...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7,(8)
<正>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传佛教文化的物质载体,浓缩地体现了藏传佛教的价值观念,也积淀着藏族民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藏族信众时常到寺院顶礼朝拜、转经念咒等,已成为藏族信众传承千年的宗教行为。从藏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历史来分析,藏传佛教寺院既是藏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藏族精英和知识分子集聚的场所,同时是藏族群众顶礼的地方,与藏民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藏传佛教寺院与藏族民众的互动,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6,(1)
佛教界和藏族群众庆贺十一世班禅坐床据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全国藏传佛教界人士和藏族聚居区僧俗群众,听到第十一世班禅举行坐床典礼的消息后,欢欣鼓舞,纷纷庆贺这件“佛门大幸事、大喜事”。第十一世班禅坐床典礼8日在西藏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举行。消息传到拉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藏族地区社会的发展,藏区的尼寺在社会层面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在管理层面上,尼寺在一种新的机制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并结合传统组织模式的管理下更加组织化、秩序化;在经济层面上,古老的靠布施或供养赖以生存的寺院经营形式逐渐得到改变,尼寺的经济与世俗经济逐渐契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来拓宽寺院经济发展的空间,寻找自己的发展和经营之道;作为藏传佛教的载体或外在形式,尼寺以自己宗教实体的方式延伸到藏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承载着宗教的各种事务,在宗教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藏族社会生活中树立了自己的权威和形象。  相似文献   

17.
梅红 《宗教学研究》2022,(3):195-201
嘉绒藏族地区的关帝信仰是历史上藏汉文化交流的结果,关帝信仰在部分嘉绒藏族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本文结合地方文献及民间口述资料,深入田野考察嘉绒藏族地区关帝信仰的历史与现状,指出嘉绒藏族地区关帝庙供奉多元神灵,主神关公、周仓、关平的神像造型具有藏式特点。通过嘉绒藏族地区农历五月十三关帝庙会的田野观察,揭示出嘉绒藏族地区关帝信仰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黄帝四经》出土后,学界对其成书时代有很多讨论,所用的方法主要有分析文献引证情况来判定古书成书时代的文献学方法,和分析关键概念、语言运用的现代语言学方法,所得的结论有《黄帝四经》成书于先秦、两汉等不同意见。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采用新的方法论,通过帛书的避讳、字体、抄本的书题、篇题、尾题等物质形态,分析《黄帝四经》抄本、底本时代。通过书籍文本的传播、流动,以及《黄帝四经》的君臣问答形式、格言体、韵文、思想等方面,得出《黄帝四经》成书于战国中晚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藏族服饰是藏族人民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晶。现从藏族独特的地理位置、生产、生活方式及他们的宗教信仰入手,阐述了藏族服饰的多样性、装饰性及审美统一性特征,探讨了服饰文化符号的象征,及产生这些特征的缘由。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古就有许多珍惜时间的格言,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比如"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去不返",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格言都在教导我们珍惜生命的一分一秒,使自己的人生呈示出更大的光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