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根"一词,源于美国,近年来在中国使用的频率极高."草根文化"是与精英文化相对应的文化谱系,解构、去中心,渴望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在审美体验中追寻娱乐化的自由和快乐,"草根"平凡而又坚强不屈的精神充满了丰富的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2.
词语意义的双层性,是指词语除了有字面上(表层)的意义之外,还有一层隐含着的、字面下(深层)的意义,而且这种隐含的深层义才是词语的真实义.词和固定语都可以有双层的意义. 通常说来,大多数词的词义都是单一性的.词义直接反映在字面上,简单明了,像“天、地、桌子、椅子、人民、游泳、唱歌、美丽、善良”等等,词义只有一层。有些复合词,其词义往往不止一个,可以同时具有多个义项.例如“包袱”这个词,它就有以下四个义顶:(一)指包衣服的布.(二)就是包着衣服的包儿.(三)相声、山东快书等曲艺形式中的笑料.(四)比喻思想、行动上的负担.尽管词的义顶  相似文献   

3.
沙鼠与草根     
在撒哈拉大沙漠,有一种沙鼠,一到夏天,就不停地把草根搬回洞穴,即使洞穴里的草根已足够安全过冬,它们依然不停地忙碌,不停地寻找草根,不停地把草根搬回“家”。针对沙鼠的这种本性,动物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相似文献   

4.
信仰与科学     
<正>常有人问:基督教信仰符合科学吗?"科学"这个词常被人挂在嘴边,但很多人对其词义的认识模糊不清。有时,它被等同于科技;有时,则指某一学科或某一方法。其实,科学一词的拉丁文词根是"知识"或"认  相似文献   

5.
新约圣经中频繁出现的"爱"是基督教思想中最为核心的基本概念之一。在《约翰福音》第21章15至17节里,作者用了两个不同的希腊文词和来表达"爱"这一意思。有学者认为这两个词的含义稍有差别,一个所指的是"神圣之爱",而另一个则指"友谊之爱";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将这两个词看作同义词。本文从词义、写作意图、历史背景和文本语境等方面来分析这一诠释分歧,得出结论认为虽然和的语义在一些古希腊语文献中有所区别,但将这种区别带入到对《约翰福音》这段文字的诠释中是不恰当的,和在此段经文中应该是无差别地表达广义的"爱"这一意思。  相似文献   

6.
英语中犹太人(Jews)一词的词源相对来说比较清楚,它是由希腊语Ioudais伊乌德人和拉丁语Judaeus犹太人转化而来的。也有人认为它是来自中世纪法语Juieu。约公元1000年前后,在英语中出现了Iudea、Gyu、Giu、Iuu、Iuw、Iew等几个表示犹太人的名词,但最后这些词都演变为Jews。拉丁语Judeaus意为犹太人(Judean)。它的词源则要追溯到古希伯来语Yehudi耶乎迪这个词。耶乎迪是指居住在犹大部落的人。所以,犹太人Jews就是由犹太人(Judahi…  相似文献   

7.
作者详细考察了“Bedeutung”一词在德语中的标准意义,以及弗雷格在其著述中使用它的各种情况,并仔细回顾了在英语哲学界对这个词的翻译和理解所发生的争论及其理由。他不太赞成把“Bedeutung”译为“meaning”(意义)和“significance”(意谓)一类的词,他还反驳了支持这类译法的三个论证。“公正地讲,‘reference’(所指)和‘refer to’(指称)是得到最广泛认可的翻译。”他区分了“Bedeutung”的水平意义和垂直意义,前者是指语言表达式相互之间的关系,后者是指语言表达式与语言之外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并认为弗雷格更多地从“对象”的意义上使用“Bedeutung”一词。鉴于弗雷格使用“Bedeutung”的模糊性和怪异性,作者建议用“reference”及其近似词来翻译“Bedeutung”及其近似词,它兼有“指称”(作为关系)和“所指”(作为对象)的模糊性;并把该德语原词置于相应译文之后的括号内。  相似文献   

8.
现代语义学认为,词义应该是由两个平面构成的对立统一的整体:一是语言范畴的规范的词义系统平面,一是言语范畴的话语词义系统平面。偶发词义(或称词的偶发义)属于言语范畴的意义,是词在实际话语中由于特定言语环境的制约而产生的一种临时的词义。如“山海经”,本指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但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也主要靠政策调动百分之二十的农村劳动力大念‘山海经’(《人民日报》)”中,其实际话语意义却是“山海资源”。偶发词义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功  相似文献   

9.
谈佛教词语"业"向"孽"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词语"业"在汉译佛经中可指善业、恶业、不善不恶之业,后来在中土文献中多用来偏指"恶业",宋元以后又开始逐渐被"孽"所替代,而其大量替代主要发生在明清之际.本文描写了这一嬗变过程在词义演变和词语更替上的发展轨迹,并探讨了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张敬梅 《宗教学研究》2004,1(1):133-137
从"玄之又玄"到"重玄"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玄之又玄"本意是"幽远而又幽远",指道的不可知性与终极性."重玄"的最初含义是"重天",佛道两教学者用它来指宗教的终极境界.隋唐时期"重玄"与"双遣"连用,指"遣有、遣无、遣其遣"的三重否定思想方法."重玄"与"双遣"的结合标志着从"玄之又玄"向"重玄"的转变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1.
"伦理"与"道德"辨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日常使用中,"伦理"与"道德"往往被当作同义词或近义词使用,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学术理论的混乱,本文归纳了学术界目前现存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并对"伦理"与"道德"的东西方涵义及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辨析与梳理。笔者认为,西方的伦理与道德的涵义相近,但与中文里伦理与道德的涵义有别;中文里伦理与道德的涵义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东西方的词源词义不可能完全对应,更不能以西方文化中伦理与道德的词源学涵义来取代中国文化里伦理与道德的基本涵义。对二者的正确理解必须依赖于相应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2.
乍看起来,"迷信"一词的用法使它不可能在人文科学中严格运用.这个词的涵义,即它的内涵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消极色彩;至于它的外延即应用范围,则又很不确定,使它成为一个可以同随便什么东西拉扯在一起的概念.迷信的各种各样定义不但证明它带有极端的主观性——这些定义完全取决于界定者的观点——,而且突出了它的消极色彩:迷信是通过不存在之物,而不是通过存在之物来界定的.教士的定义——例如,普卢塔克以希腊教的名义,圣托马斯·阿奎那以基督教的名义——将迷信视为背离官方宗教,主要是在民间发展起来的左道旁门,不但曲解教义,而且空洞无稽."迷信"一词的拉丁词源Superstare,原意为"凌驾于某物之上"(所谓某物,不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前期有关"是"的学术争论中混淆用法和意义的现象提出质疑.作者指出:对"是"字的用法和意义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词义和选择译名,但是对原文进行理解和选择译名的最终依据是语词的意义(词义),而不是语词的用法(词性).说"是"的功能是系动词是对的,说"是"的意义(意思、含义)是系动词是错的.尽管二者在理论分析中经常纠缠在一起,但在使用相关材料时一定要对"是"的用法和意义做出区分,不能混同和混淆.执着于"是"的一种意义,并主张在翻译中"一是到底",其思想误区就在于混淆或混同"是"的用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字是词的书写形式。汉语的词有的是用一个汉字来书写,如“人”、“山”、“水”、“地”、“大”等。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词,一般称作单音词(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字义就是词义。但是现代汉语词更多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来书写。因为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词占绝对优势,多音词也在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字义和词义就不一致了。常用的汉字大约有五六千个,而常用词却多得多。  相似文献   

15.
对"如来"和"藏"义的词义研究是印顺的如来藏思想的基础。印顺认为,"如来"一词最初是"仭tman"的异名,但由佛教摄入缘起空义;而"藏"义以"依止义"为核心,是佛教缘起因果的一种表述。  相似文献   

16.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单一的词形拥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意义相关联义项的语言现象。在认知语言学在发展过程中,词义的转移或引申以及新词的创造等现象慢慢的被人们研究得以解释,使这些现象有理可依。隐喻和转喻是我们熟悉的概念,他们不仅仅是修辞概念,同时也在词义扩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词的偶发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语义现象,普遍存在于言语事实之中。它的产生是人们对词的续发义变异使用的结果。词的偶发义具有偶发性,即它是一种临时的、偶然的意义。但究其产生的原因,却不是孤立的、偶然的,而是有着复杂的、深厚的理论依据的。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比较深入系统地阐述偶发词义产生的理论基础,以有助于我们从更深的层次洞悉偶发词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各种各样的选秀节目推出了以朱之文等为代表的一批"草根"歌手,他们的出现激起了一批音乐爱好者歌唱的热潮。现在"草根"们展现的专业水平得到了专家认可,虽然他们无法用专业的语言描述,但是"草根"们的歌唱思维对于专业和非专业领域都具有一定的价值。"草根"歌唱思维最突出的方面就是对自我意识的控制。在声乐艺术的学习中,自我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过程,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自我意识对声乐学习活动起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1.1 传统语义学认为,词义(词汇义)是由两部分内容构成的,即由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构成。其中,理性意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确定的概念内容,是词义内容的核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而色彩意义则是词义中的附属意义,是指感情态度的那部分内容,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评价和感性认识在语言中的反映。现代语义学把词汇义分为基本语义和附加语义。基本语义就是传统语义学所讲的词的理性意义,是人们对自然界、社会、人的精神世界中的现象、情况、变化的理性认识在语言中的反映。附加语义是人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或感性认识的成果。所以,现代语义举认为理性意义这样的名称不妥,它认为有的附加语义也是理性意义。 1.2 传统语义学把词义内容划分为理  相似文献   

20.
该文认为,“articulation”是拉克劳、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它的基本意思是“链结”。该文从词源上考察了“articulation”一词的意义及其历史演变,并对其基本含义和特征做了深入的分析。该文认为,链接是理解后马克思主义的偶然性逻辑的核心概念。链接是发生在主体身份之间的,话语性的,偶然性的建构实践活动。但拉克劳、墨菲的链接虽然力图避免近代哲学的本质主义和还原主义,但却仍然避免不了其精致的“唯心”倾向和向上的还原论的嫌疑。我们对此要有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