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耻是人类独具的基本心理素质。因此,知耻自爱是人生道德修养的基础。据艾布·胡莱勒的传述:真主的使者说:“伊玛尼有七十几个枝杈,最优美的是念‘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最次的是清除道路上的障碍物,知耻是信仰的一个枝杈。”众穆民是穆圣的“稳迈提”,是惟主圣之命是从的。正因为这样,每一个有正信的穆斯林都应有知耻这一美德。由于知耻,人们才有所顾忌,不会为所欲为。羞耻成了每个穆斯林都应具备的内在道德戒律。在这方面,穆圣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据艾布·赛义德·胡德里传述:“穆圣比闺房少女还要腼腆,他面目清秀,脸皮薄嫩,凡是他不…  相似文献   

2.
宗教功课(仪巴塔特)沐浴—大小净29.伊斯兰教关于沐浴的基本要求和意义是什么?答:穆圣说“外清内洁是伊玛尼(信仰)的一半”,即清洁卫生是穆斯林信教之基本准则之一。外清,就是要求人体外表清洁;内洁,就是要求心灵纯洁美好,端正思想信仰,排除邪念。礼拜前必须沐浴,这就是将沐浴列为履行完成拜功的前提条件,也正是要作到内清  相似文献   

3.
<正>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问:伊玛尼的断法是什么?答:是害怕真主的惩罚,希望真主的慈悯。对于信仰者的基本断法就是:有伊玛尼者应该生活在"既希望又惧怕"的心路历程中。这是伊斯兰教义思想之  相似文献   

4.
<正>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勤俭是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是穆斯林的美德。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勤俭意识。据艾卜·乌玛麦传述,有一天,圣门弟子们在穆圣面前提及今世生活,穆圣说:“你们没听说吗?勤俭是伊玛尼(信仰)的一部分,勤俭是伊玛尼的一部分。”(艾卜·达伍德、伊本·马哲辑录)。穆圣重复说了“勤俭是伊玛尼的一部分”,说明在伊斯兰教的信仰里,勤俭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显然,对穆斯林而言,勤俭不仅仅是美德,而且属于信仰。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作为穆斯林,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信仰要求,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伊斯兰教倡导的有关荣辱的思想与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广大穆斯林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一、“知耻”在伊斯兰教信仰理念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伊斯兰教作为普世宗教,其荣辱观来自它特有的信仰理念和它所倡导的精神与美德。众所周知,伊斯兰教是两世并重、知行合一的宗教,它所倡导的思想和精神,不是一种被束之高阁的空洞理论,而是能有…  相似文献   

6.
漫谈伊斯兰教的“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已经成为时下大众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诚信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最多的社会问题。那么,伊斯兰教中诚信的含义是什么?对诚信的要求有哪些?穆斯林应该怎样解读“诚信”?怎样具有诚信?这些都是穆斯林应该了解的。“诚信”即阿拉伯语“”的意译,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道德要素,所以“诚信”在伊斯兰教中绝不是一种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人们达到某种功利的工具,诚信应该有其完整的内涵。首先,诚信是信仰的一种表现。伊斯兰教信仰———“伊玛尼”的含盖面很广,体现在宗教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伊斯兰教的“伊玛尼”的体系…  相似文献   

7.
“伊玛尼”即阿语的音译,意即“信仰”。伊斯兰教信仰由三要素构成:1诚信,属于穆斯林心理活动的范畴。2招认,要求穆斯林经常表达其信仰。3行为,要求穆斯林应具备建立在其信仰基础上的功修和实际行动。伊斯兰教“伊玛尼”的涵盖面很广,体现在宗教和在社会生...  相似文献   

8.
奉普慈特慈的安拉之名一个人应具备的完美品格有二,一是定然的,它来自人的本性和人对生存的需求;二是通过教化而形成的。在《斐格海》教法经中规定:每个男女穆斯林都应当切实地认识“伊玛尼”的“卢昆”(意为“要素”)和“伊玛尼”的“侯昆”(断法),不认识  相似文献   

9.
认主独一     
穆圣教导我们说:万物均有中心所在。即天地万物无论其有形与否,各有其中心所在。那么伊斯兰的中心是什么呢?是认主独一。具体指知、信、行、诚。知即“阿雷夫”(?),信即“伊玛尼”(?),行即“阿麦力”(?),诚即“伊合俩素”(?)。 首先是知。知指了解,也就是阿语的阿雷夫,如认知,真知,认知真主是实存的。如何队知真主的实存呢?当你看见·辆汽车从远处开到你的面前,而且还穿过很多路口,车能够平安 的到达,你一定会确认有一个技术高 超的驾驶员在驾驶汽车。确实真主使 太阳月亮星辰有序地运行,使昼夜交 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互不…  相似文献   

10.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穆斯林,我们应该知道,这一荣辱观是包含我们穆斯林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也是与伊斯兰教基本精神相通的。  相似文献   

11.
伊玛尼是伊斯兰教的根基,是一个人成为穆斯林的前提。对于伊玛尼,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本文旨在通过对伊玛尼一词的文字意义进行解释,对相关《古兰经》文和圣训进行分析,理清信仰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供国内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浅谈“信仰断法”的宗教意义与现实意义李鸿鸣伊斯兰教的“信仰断法”是从信仰的高度着眼,提出的一系列有关穆斯林宗教信仰和社会行为的教法判断与条规。“信仰断法”系阿拉伯语“艾哈卡姆·伊玛尼”的意译,是根据伊斯兰教信仰原则精神,对穆斯林提出的警诫要求。它不仅...  相似文献   

13.
如何当好一个穆斯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主说:“召人信仰真主,力行善功,监且说:‘我确是穆斯林’的人,在言辞方面,有谁比他更优美呢?”(41∶33)又说:“伊卜拉欣既不是犹太教徒也不是基督教徒,而是一个中正的穆斯林。”(3∶67)各位-朵斯提们!我们都因为自己是一个穆斯林而高兴和自豪,也从内心知感真主,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要知道,当好一个穆斯林和当一个好的穆斯林也是不容易的。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荣辱思想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关于荣辱观的理论和实践,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国古代学者,特别是儒家思想家认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即所谓“知耻”,无论是对治国还是育人,无论是对改善社会风气,还是提高人的品格,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他们指出,“知耻”是“立人之大节”,培养人的知耻心是“治教之大端”,而耻感教育则是“治世之大端”。中国古代学者还强调,社会上层人士具有“知耻”之心,对于国家的安定和发展是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这些思想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信仰义务”与穆斯林文明建设李鸿鸣穆斯林诸多优秀品德的建立与完善,无不与其思想信仰有密切联系。伊斯兰教的“信仰义务”将穆斯林所行之善功与信仰的必然条件融为一体,这对推动穆斯林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信仰义务”系阿拉伯语“瓦吉拜图·伊玛尼”...  相似文献   

16.
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表明,敬业精神的有与无、强与弱,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成败兴衰之关键。穆斯林民族也不例外。一.敬业与敬主相矛盾吗?怎样才算敬畏真主呢?不少穆斯林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认主拜主,力行“五功”,勤做副功;淡泊名利;非礼勿视,非礼勿行,非礼勿言,非礼勿取……这样的人就是一个标准的敬畏真主的人。其实,这些话只说对了一半。伊斯兰所要求的敬畏真主,其内涵要丰富得多。诚然,作为一个诚信真主的人,应该赞颂真主,履行包括“五功”在内的各项宗教功课,还要多做副功;严于律己,宽待他人。然而,真主创造人的目的,不仅仅是要…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朝觐必须的经济条件据伊本·欧麦尔传述:一个人来见穆圣说:“主的使者啊!决定朝觐的因素是什么?”穆圣说:“川资与牲力。(”《铁尔密济圣训集》)上述经训明确告诉我们,作为五大功课之一的朝觐功课,需要穆斯林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问:伊玛尼的"花朵"是什么?答:是谦虚。伊斯兰教的宗旨之一就是维护集体一致的利益,尊重他人,传播友谊,增进群体之间团结,消除分裂和敌对的因素。其中谦虚是非常重要的美德之一,所以,谦虚应该是伊玛尼的表象之一。穆圣说:"谦虚是圣人的品德,骄傲  相似文献   

19.
社会风气·荣辱观·羞耻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善社会风气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目标。愈益泛滥的不良社会风气表明,荣耻不辨,耻感消解已成群体性的现象,出现了一种“去羞耻化”(实质是“去道德化”)倾向。“耻不从枉”,知耻而后正;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关键在于“知耻”、“有耻”,在于要激发和培育“耻感”。耻感或羞耻心是人之为人的底线,是人格的基本点,人有耻感,是保持做人尊严的自因。因此,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尊重人格,保护和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耻感,培育公民的自尊心,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儒家传统荣辱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荣辱观教育统领道德教育,以道德教育统领人才培养,这是传统儒家教育思想和社会治理思想的精华。传统儒家荣辱观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无非有二:一在知耻,二在求荣。儒家一贯认为,不知耻无以为人,不求荣无以为尊。因而主张荣耻对立,泾渭分明,荣荣耻耻,礼义立人。以知耻教育来推进义理教育,以义理教育来保障道德秩序,以道德秩序来巩固封建统治秩序。这正是儒家认定荣辱观教育为“治教之大端”的基本思路。认真分析儒家传统荣辱观,可以为今天的道德教育和社会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