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形势日新月异,改革开放向纵 深发展。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在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体育等各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 就。饮水思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 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了,不再听任洋人摆布,不再奴颜婢膝过日 子。现在香港、澳门回归,国耻洗雪。国民生产 总值比解放前增长110多倍,城市繁荣,生活 改善,人口寿命延长。通过新旧社会对比,我 们应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社会,要很好地接受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五十年来,中国天主教与国家一样也发 …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摆脱了百年来列强的欺辱,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制度;近20年来,我们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使人民生活获得根本改观,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香港已回归祖国怀抱,澳门回归在即,标志着中华民族遭受殖民主义统治的历史彻底结束。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已豪迈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对于中国天主教来说,新中国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百万信友获得了人格的尊严与政治…  相似文献   

3.
薛洁 《学海》2023,(5):33-41
国家荣誉体系是国家建设的象征领域,中国国家荣誉体系是包含了荣誉制度法律体系、颁授仪式、纪念日设立、公墓建设等一系列内容的整体设计。现代中国国家最高荣誉体系由“五章一簿”组成,国家勋章从称号冠名、勋章设计、表彰决定、颁授主体、制度立法、颁授仪式的时间空间要素等诸多方面彰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民意志对国家象征资源的支配,反映了国家的政治价值观,指明了未来的道路选择。人民群众是生产实践的主体,具有改造世界的根本性力量,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思想的重要内涵。国家荣誉体系坚持人民是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和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尊崇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彰显人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史上的功绩,强调劳动人民在国家建设中的贡献,以此塑造中国的国家认同。国家荣誉体系的人民性决定了国家最高荣誉具有的至上权威。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不是神为本,而是人为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君为轻,民为贵,这是中国人本主义的传统特色。着重从社会制度考察伦理关系,从民生和人性角度解释和解决道德问题,是中国人本主义的又一特色。这种人本主义否定鬼神,但不拒绝“神道设教”,所以无神论与多神论并存,随意造神毁神则成为惯常现象。任何神都没有独尊的资格,也没有宗教迫害和宗教战争。新中国以人民的意志建国立宪,宗教信仰是个人的私事,受到宪法保护,在国家决策上,没有神灵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民本与民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人民的利益是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主体;其二,君主的权力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稳固。前者属于价值判断,后者属于事实判断。但是,由于君主制实际上使国家成为“家天下”,所以人民的价值主体意义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活中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君主制的弊病,在明清之际已引起一些士人的反思,在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蕴涵着从君主制向民主制发展的种子。鸦片战争以后,造成了中国人民要反抗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又必须学习西方文化的长处的形势,中国人民学习西方的民主,首先是为了反抗侵略,救亡图存,民族自强。中国近现代的民主,虽然否定了与传统民本思想结合在一起的君主制,但仍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本文在简述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中国近现代的民主进程之后,从中得出了五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今年三月,第九届三次全国人大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犹如春天里的一场春雨,使关心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人们的心田得到滋润,也为新世纪大好形势下的中国,注入了改革的动力和期盼。两岸关系,一直是人们几十年来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新形势之下,作为国家政治领域的问题,更显出它的特殊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所在。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了今天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所关注的焦点。我们天主教的神长教友,作为世界人民的一部分,和全中国人民一样,在天主慈爱、和平的眷顾之下生活。我们没有理由要和天主背信弃义,违背天主‘喂”的邀请。耶稣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70年峥嵘岁月,中国天主教会与祖国同心同行,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7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无数仁人志士,胸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理想和神圣使命,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取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生活在深重苦难  相似文献   

8.
《法音》1995,(6)
江泽民会见中韩日佛教界人士祝愿三国佛教界人士和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人民日报北京5月24日讯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上午在中南海会见中国、韩国和日本的佛教界人士时表示,希望三国佛教界人士和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作出新贡献。这些佛教界人士是分...  相似文献   

9.
在洋溢着希望和激情的世纪之初,我们党迎来了80华诞。回首党80年的光辉历程,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这是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对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的…  相似文献   

10.
六十一甲子,人间变化多。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推翻了旧中国的反动统治,更是换来了新中国的解放与发展。尽管风雨六十年的行程有些坎坷,但始终朝着预期的目标前进和发展。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翻身得解放,人民当家作主,奋发图强,全心全意地建设我们自己的家园。六十年后的今天,祖国发展了,祖国强盛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是有着相当质量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诞生已是四十周年了。在这四十年中,除了十年动乱之外,我所过的传教生活,和过去四、五十年前所过的传教生活,作一对比,真是感慨良深!过去我们的祖国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境地,不但我们的国土被人侵略,我们的人民被人欺侮,而且我们的教会,也只能做人家的附庸,被人控制,受人摆弄,哪有半点自主的气息!但今天我们的国家独立自主了,我们的人民扬眉吐气了,我们的教会也自立自办了,我们大家可以当家作主了;不但我们教友可以和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而且在国际上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这  相似文献   

12.
幸福一直以来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稳步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获得了同步提高。但在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伴随而来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对当代中国人幸福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人和社会产生了新的选择困惑和幸福困惑,幸福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物质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就是幸福,是不是实现了个人幸福就意味整个社会就是幸福的,这些疑问带给我们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13.
洪银兴 《学海》2023,(3):5-14
中国式现代化尊重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但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既要体现社会主义的要求,也要反映中国进入新时代的经济特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本文从现代化的目标、进程和道路三个方面,在阐述现代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表现在高品质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现代化等三个方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分阶段推进现代化;二是将现代化概括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创造了四化同步的经验。进入新阶段,四化同步的进程有了新内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信息化、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实现不断创新和拓展,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现代化之路,其内容包括: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团结各族人民拼搏奋斗的强大动力。中国人民酷爱自由与和平,追求进步;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主权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在侵略者面前从不低头、退缩,在世界的舞台上为正义而呐喊,近百年的史册上写下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光辉一页。 早在五十年代初,中国教会的一批有识之士在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潮流推动下,经过对中国天主教历史的深刻反思,义无反顾地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在天主教内开展了反帝爱国运动,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康壮大道,彻底洗刷了“洋教”的形象,与全…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德建设作为一种彰显社会文明程度的实践活动,在近现代中国历经了"民族救亡""公共生活""国家安全"三大主题性的历史变迁.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公共危机中,防控战役使全体国人不仅经历了一场从生产生活方式到伦理道德观念全过程、全方位的现实拷问和洗礼,也生动展示了统筹发展和安全视阈下重塑中国社会公德建设的历史使命和战略机遇.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社会公德建设的最大障碍来自生命、生态、生活意识的焦虑和无奈.建构以"生命安全、生态安全和生活安全"为内核,以"党建引领—人民至上—科技赋能"为机制的社会公德建设体系,是充分展现中国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抗疫精神,建设更高质量、更具韧性的平安中国的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6.
1950年9月23日《人民日报》刊载了中国基督徒的一个宣言:《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这是中国基督教历史上划时代的宣言。 宣言的目标,是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立以前的洋教面貌所引发的后果听决定的 在三自中“爱国”两字,体现了中国基督徒强烈的民族感与对新中国的社会责任感,使基督徒与人民融为一体。与此同时亦让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刚刚取得独立的国家的基督徒们,亲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基于维护新生政权合法性、回应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质疑、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等方面的需要,毛泽东建构了新中国制度优势话语。这一话语既涉及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国家制度的具体领域,也包含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具有自我完善机制等国家制度的总体特征。毛泽东在立足制度现实的基础上,采取了两种制度比较、新旧制度比较、立足社会发展规律、置于世界社会主义大背景等具体方法。新中国制度优势话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推动了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的新中国制度认同,赢得国际社会对新中国制度优势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神长教友代表,欢聚首都,召开庆祝中国天主教反帝爱国运动五十周年大会,作为历史见证的我,能参加今天的庆祝会感到非常高兴。回顾历史,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当时的中国教会也处于半殖民地状态,中国的神职人员长期处于无权地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华民族站起来了,中国的宗教界人士也站起来了。中国天主教的有志之士经过对天主教历史的深刻反思,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1950年11月27日美国政府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在联合国讨论我国政府关…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交全国人民讨论。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具体表现。这在资本主义国家是根本做不到的,他们的宪法只能在议会里讨论,广大人民群众是根本无权过问的。我认为我国现在公布的这部宪法修改草案是非常完整的,所载内容都是从实际出发的。既总结了一八四○年以来中国人民进行英勇斗争,争取自由解放的宝贵经验,又总  相似文献   

20.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伟大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几十年来,是差不多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的歌词。这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希望,也是一百多年来无数志士仁人、先烈前辈为之奋斗的目标。如何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几十年来,对于绝大多数新中国的公民,似乎也不成问题。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有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团结奋斗,这就是我们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依靠,难道还有什么问题吗?是的,这不应该有什么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