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容之美     
大千世界,生机勃勃。万物各有其性,每种生命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如何共处?首先需要的就是宽容的精神。房龙在他的名著《宽容》中这样定义宽容: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宽容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共同主张。本刊特邀不同宗教的五位人士阐发他们对宽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专题二:宽容原则与中国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宽容原则的解释在戴维森富有影响的理论框架中 ,宽容原则认为 ,当我们解释他人或另类的时候 ,我们必须坚持这样的前提 :他们是理性的存在 ,他们与我们谈论和生活在同样的世界里。否则 ,如果我们固守信念或只进行概念的论述 ,我们就根本不可能理解他们。戴维森在他最近有关解释的著述中指出 ,他以前倾向于用“最大化”一致信念这样的字眼来解释“宽容” ,而在他的思想中与这个论点相关的另一个更有价值的论点是应当“尽量完善”一致的信念。我们需要的不是“最大多数”的一致性、而是“正当的”一致性来理解他人。而在认识到不仅应当尽…  相似文献   

3.
人们经常把宽容作为一种美德来传颂,因为宽容不仅能够化解矛盾,而且对人类社会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宽容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道德法则之一。真主对人类是宽容的《,古兰经》教诲我们:“谁愿恕饶而且和解,真主必将报酬谁。”(42∶40)。这说明伊斯兰教的宽容来自真主。人类的宽容必将在真主面前得到加倍的回报。真主在《古兰经》中赞扬先知穆罕默德说:“你确是具备一种伟大的性格的。(”68∶4)穆圣宽容高贵的品德就是对真主教导的实践和对《古兰经》的诠释。纵观穆圣一生的经历,最感人的就是他对任何事物的宽容态度。他以自己…  相似文献   

4.
宽容一词,人们通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它。一是“兼容”意义上的宽容。按爱因斯坦的解释,即对于那些习惯、信仰、趣味与自己相异人的品质、观点和行动恰如其分的评价。即“容人之异”。二是“宽恕”意义上的宽容。指对别人的过错过失或别人有意无意对自己造成的伤害能够谅解、容忍。即“容人之过”。这里,我们说的是后一种意义的宽容。  相似文献   

5.
高尚的宽容     
至恕至慈的真主对人类确是宽容的,真主在伟大的《古兰经》的“忏悔”章中,竟有十多处谕示那些误干不同罪过的人们,只要他们重新做人,真主是准许并接受他们的忏悔的,真主都会宽恕他们的。所以,广恩的真主教诲我们:“谁愿恕饶而且和解,真主必报酬谁。”(42:40)这就说明宽容来自真主,真主的德性是人类学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理,因而,人类的宽容在真主御前必将得到加倍回报。宽容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人类所有的美德中,宽容却是最高尚而艰难的。我们穆斯林应当学会宽容,因为宽容这情感不但能化解心头的冰霜,驱散眉…  相似文献   

6.
许建良 《伦理学研究》2013,(1):34-42,141
基于“容”与“谷”在字形上的相通,老子宽容的运思也多昭示在对“谷”的规定里,其特征就是“上德若谷”.它与道相通,处在盈满的状态,是实现长久的一个环节,由于处下而吸纳细流,又成为江海的一个条件;之所以要宽容则在于宇宙的相对性,一切都在关系之中,没有永恒的不变,这就要求人们宽容行为来应对不同的处境,从而达到最大的合力,形成和谐的联动秩序.这些对我们今天面临的人际关系疏离危机的消解,无疑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17世纪末,“英国自由思想之父”洛克完成了探讨宗教问题的著作《论宗教宽容》。在这部著作中,他总结了欧洲宗教发展的经验教训,指出:基督教世界之所以发生以宗教为借口的一切纷乱和战争,在于拒绝对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实行宽容。他认为,宗教  相似文献   

8.
学会宽容     
一个人要有肚量和涵量,即宽容别人。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人缺乏宽容之心呢?个性小器者。古人云:“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意志拘守一隅。”试想一个人目光短浅、思想狭隘,这也看不惯,那也容不得,到处与人结怨,哪能有“坦荡荡”的胸怀?私欲太高者。古人云:“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多欲是万恶之源。如果一个人时时刻刻都想着自己的利益,不知道去满足和肯定别人,甚至还把别人当作自己发展途中的“假想敌”,那么他只配做一个“长戚戚”的小人。志短狂傲者。古人云:“人无弘量,但有小谨,不…  相似文献   

9.
宽容人世间     
宽容是对他人温和,给自己一份好心情。宽容意味着尊重、信任、理解和沟通。但是,在现如今的社会里,有许多人却忽略了“宽容”,致使很多不该发生的悲剧发生了。所以。我们要不断弘扬宽容的美德,愿宽容像一束阳光,照亮每个人的生活之路,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友好、更加融洽。  相似文献   

10.
西方的"宽容"理念经历了一个历史性演变:从神学世界观的"上帝宽恕"到房龙先生的解放意义的"宽容"再到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的"包容",在此过程中随着被观察视野的不断拓展而获得越加丰富和深化的本质内涵.以哈贝马斯为例,他的<包容他者>提供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伦理道德视域,由此出发,他既考察"宽容"的世界观意义,检视"宽容"在历史语境中的生活价值取向,也为现实生活世界设定了"包容"、尊重与团结"他者"的交往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1.
<正>而今,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的《论宗教宽容———致友人的一封信》(A letter concerning Toleration)(1)作为经典文本为人所熟知。在世界范围内,它的单行本和各种不同的译本亦广为人知,也正因为此封信的广传与盛名,让人们所知晓的《宗教宽容书简》"误认"只是区区52页的汉译本。事实上,《宗教宽容书简》在约翰·洛克所有著作中是真正的"大部头"(2),也是思考和酝酿跨度最长的一部著作,长期以来,其  相似文献   

12.
刘素民 《哲学动态》2005,(11):12-16
"宽容"(tolerance)出现于16 世纪,即在宗教教派分裂的历史语境下,从拉丁语和法语中借用而来.在此种生成语境下,这个词最初的含义比较狭窄,意味着对异己信仰的容忍.在16 和17世纪,宗教宽容渐渐变成了一个法律概念,各国政府颁布了倡导宽容的法律条文,规定官员和守法的信徒们在与宗教少数派的交往中,必须采取宽容态度.这样,从执政者颁布的、要求对另类信仰者及其实践采取宽容态度的法令中,逐渐衍生出一种普世的道德心态与行为准则,它允许一定条件下的充分自由和不同观点的共存,这种道德心态与行为准则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宽容".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 ,宽容在古代社会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的话 ,那么 ,在现代社会 ,宽容不仅是现代人所尊重的一种宝贵的基本价值 ,而且在现代制度的作用下 ,已经制度化了。换句话说 ,由于以法治为基础的现代制度本身就具有宽容性质 ,因而成为现代宽容得以生长、发育和扩展的社会机制。1 .  相似文献   

14.
《宽容》一书虽然主要论及西方宗教历史上的不宽容及为这种不宽容所进行的斗争,但今天看来,房龙这本书的意义已远远超出宗教领域,而成为人类精神层面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范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争取宽容而战的历史。1925年,著名美国作家房龙出版了他的名著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人有两颗心,一颗心用来流血,一颗心用来宽容。”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 一个精神病人闯进了一位医生家里,开枪射杀了他三个花样年华的女儿,他却仍为那精神病人治好了病。这也是宽容。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是和平的宗教,穆斯林是爱好和平的人,和平与宽容都是伊斯兰教倡导的美德。《古兰经》教导我们:“你们当争先趋赴从你们的主发出的赦宥,和那与天地同宽的、已为敬畏者预备好的乐园。敬畏的人,在康乐时施舍,在艰难时也施舍,且能抑怒。又能恕人。真主是喜爱行善者的。”(3133-134)真主在经文中把“抑怒、恕人”的人称为:“敬畏者、行善者”,并给他们许诺“赦宥”和“与天地同宽的乐园”。因此,我们作为穆斯林,理应竞相行善,并宽容待人。但是,怎样才能做到“恕人”呢?真主的使者、先知穆罕默德(愿主赐福他并给…  相似文献   

17.
如果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宽容概念与《老子》相关思想进行比较,科恩将宽容视作“在存在分歧的情况下,主体有意识地、有原则地不干涉那些反对他的人,尽管他自认为有能力予以干涉”,与老子关于“不善者亦善之”“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战胜以丧礼处之”的思考以及慈爱思想相融通。然而,考虑到比较研究中的不对等性,以及比较对象自身的系统性,文明对话的研究不应止步于此。细究文本,《老子》思想中实则包含超越西方宽容概念的内容。《老子》中持类似西方宽容观念的是圣人,但圣人并非宽容的直接主体,而是“道”的拟人化象征,超越万物,包容万有,无所偏私,以“无为”养育万物,使万物归于自然有序的状态。老子的目标是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和谐,其思想中虽然包含了宽容理念,却远远超出西方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在老子包容天下的襟怀中,各种差异的共生共荣就是世界的本来样貌,欣然承认,接受差异和不同,并坦然地生活于其中,那么冲突就不是必然的,战争就不是人类的宿命。这为冲突和动荡频发的今日世界分歧与对立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瞿冬玉 《天风》2007,(13):9
什么是宽容?在《新华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原谅,饶恕,不予计较追究。也就是说,宽容是原谅可容之言、饶恕可容之事、包涵可容之人。有一句名言叫:“沉默是金”,而我则更认为:宽容是金!宽容,是体现在人与人相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贵的品德,一种修养,一种勇气。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宽容是一种爱,遮掩人的一切过失;在人际关系中、与人交往中它成了必不可缺的礼物,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格言: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容。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宽容     
宽容是什么?有一个叫安德鲁·马修斯的人以诗化般的语句在他的《宽恕之心》一文的开头写道:“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确实,宽容是一种完美的心理外壳的展示,它往往会折射着人的处世准则和接人待物的良好品质。 经上记述耶稣在一个清晨来到圣殿,经师和法利塞人趁人多时候带来一个犯罪的妇女,向耶稣说起这妇人的犯罪过程,并列出砸死她的种种理由来试探耶  相似文献   

20.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各位朵斯提:赛俩目!清高的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教导我们:“当愚人以恶言伤害他们的时候,他们说:‘祝你们平安。’”(25∶63)这就是伊斯兰教所倡导的宽容,这就是伊斯兰教所提倡的忍耐。宽容忍耐,是人们完美品德的重要体现,是人类幸福指数的崇高境界,更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