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道教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已经、正在和必将彰显其蕴藏着的中国文化精神.为了进一步提升道教的现代性,增强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能力,彰显道教在建设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当且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我们认为"文化道教"的理念在当代社会应当得到高扬.  相似文献   

2.
道教文化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文化概览刘仲宇道教文化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本文仅对道教文化的各个侧面稍作巡视。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道教与儒学及佛教一起合称三教。其中儒学是一种社会政治和哲学学说,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宗教,道教和佛教才是宗教。而佛教是外来的,道教才是本土的。道教在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3.
三教鼎立格局是随着佛教传入并逐渐壮大、道教由方士之说假托老子而成为一大教派以及齐家治国的儒教成为中国统治阶级的御用教派之后形成,三教由此成为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三教论衡又是考察三教关系关键所在,三教论衡考其来源,来自印度的佛教与外道的议论是重要影响因子.三教论衡从南北朝开始,主要在宫廷进行,是体现三大宗派在统治者眼中崇贬地位的重要表现形式.而三教论衡最为兴盛的时代是在隋唐时期,此时三教论衡是朝廷宣示文化统制的形式,兼有庆贺、娱乐作用.唐中期之后这种论衡形式已经相当程序化,这也预示了三教论衡之“争”逐渐变小,到晚唐五代之时,三教合流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们伟大祖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这一伟大战略目标,各个宗教都必须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根植于中华大地;道教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文化;道教是由出家全真派道士、散居正一派道士以及信教居士所组成的一个宗教整体。在中国几个宗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更需要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教只有努力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才有利于道教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才有利于道教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经济建设作贡献。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对一代仙学大师陈撄宁的研究有失公允。近代以来,由于列强入侵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中华文化经受了剧烈的文化阵痛,应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应该说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教传统文化都顺时而化,站在"卫道"的立场上,开始对其传统文化进行革故鼎新的现代转型工作,出现了"新儒学"、"新佛学""新道学",作为道教界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和理论大师,陈撄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不容低估,从三教文化现代转型的视野来审察,他与一代新儒学大师冯友兰和新佛学大师太虚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于诸多方面都有着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正一、道观文化建设应坚持的原则1.道观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导向。做好当代道观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的传统道教文化。2.道观文化建设,要继承优秀传统。道观文化建设,要弘扬道教优秀文化,发掘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道观是传统道教文化的载体,"返本开新"是道观文化恢复生机与活力的必然趋势。道教传统文化是道教的根基和灵魂,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吉宏忠 《中国宗教》2014,(10):47-49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不仅仅是信仰的载体,更是民族精神文化的凝聚。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而这些文化的精华,多融合于道教。无论在古代的"三教"中,还是在现代的"五大宗教"中,道教都堪称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旗帜之一,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几千年来,道教的发展经历了鼎盛,也经历了衰落。特别是近代以来,道教与传统文化"同呼吸、共命运",承受了巨大的冲击。在欧风美雨甚至是全盘西化的影响下,传统的学问和道德都被质疑,甚至是被推翻。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 ,历来以儒、释、道三教为主流。早在20世纪初 ,鲁迅先生就说过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所谓“道” ,不仅是中国人特有的对自然规律、宇宙本体的把握方式 ,也是构建社会伦理道德和治理国家的方法。“道”在道教文化发展史上的演变 ,是具有延续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在当今社会条件下 ,这三种特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道教文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现代科技手段相联结 ,道教文化资料被制作成丰富多彩的网页 ,在全世界文化沟通的快车道上 ,用最迅捷的方法 ,和适应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手段 ,弘扬道教文化的优秀成分 ,服务人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道教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独特的意义。3月2日在中国道协"巩固国际道教论坛成果、推动道教文化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宗教局王作安局长特别强调了整合力量对于推动道教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过论道教中国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传统来理解道教,正确认识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我个人的研究.恐怕也是最占老的那部分。众所周知,关于这点,中国传统上本来就是这么主张的。中国古代讲儒释道“三教”,这个“教”与西方对宗教所理解的“教”有所不同,意思主要是“教化之道”。  相似文献   

11.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道教目录学则是中国古典目录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南朝刘宋著名道士陆修静因对道教的建设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与成就,从而成为南朝道教的一代宗师,名震朝野,故在道教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所著《三洞经书目录》是中国道教目录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道教目录学著作,是书开创的道教典籍以“三洞”分类的分类法,既具划时代意义,又对后世道教目录学产生重大响影。因此,陆修静在中国道教目录学史上的贡献与历史地位应当加以研究和肯定。作者认为,陆修静对中国道教目录学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完全可与中国古典目录学史上的刘向、刘歆父子和佛教目录学史上的道安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编辑部、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西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四川外语学院加拿大研究所发起,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自1987年11月10日至14日于四川成都举行。有29个单位50余人参加。会上,代表们各抒己见,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广泛地进行了讨论。现将讨论的主要内容整理、综述如下: 1、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这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道教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提交研讨会的论文指出,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相似文献   

13.
正天台山自古以来就是佛道双栖的灵山圣境,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都创于此,素有"佛宗道源"之称,同时这里还有基督教,呈现出佛教道教长期并存、三教互融的文化格局。多年来,天台县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始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在政治建设、文化浸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强化引导,努力打造宗教中国化实践高地。  相似文献   

14.
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和基础。儒学本身是在与诸子百家的争鸣中成长,在与佛、道的交融中发展的。儒学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同时也对佛、道等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宋明时代的儒学,其实是以原始儒学为基点,融摄了佛、道等多种思想,是儒佛道三教的合一。儒学的当代使命,与儒学自身的特质及其在当代的发展密切相关;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多元文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5.
今天,互联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是人们获取信息、开展交流的重要途径。网络已深度融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古老的中国道教应该如何历久弥新?道教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做到与时俱进?这些都是摆在道教面前的时代命题。5月11日下午,5位嘉宾围绕"互联网时代的道教文化传播"这一话题,阐述他们的观点和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6.
崂山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儒佛道"三教一家"的格局。此一格局的形成,在于儒佛道三教都能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都在起着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三教在心性论上有一致之处,又能够在辩论争衡中一则相互取长补短,一则加深自我反省,实际上促进了三教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蕴含着丰富的"正能量"。通过提升道教的文化自信,搭建参与社会建设的平台以及依托道教文化的物质载体,充分发挥信教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使道教文化的正能量得到广泛传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依靠、凝聚和发挥各种中国力量。中国力量不仅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力量,还包括宗教文化的力量。道教内含着强大的道德资源和优良传统的正能量,这些都是建构中国民族文化的重  相似文献   

18.
正讨论道教中国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传统来理解道教,正确认识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我个人的研究,恐怕也是最古老的那部分。众所周知,关于这点,中国传统上本来就是这么主张的。中国古代讲儒释道"三教",这个"教"与西方对宗教所理解的"教"有所不同,意思主要是"教化之道"。提到中国的宗教,  相似文献   

19.
<正>道教文化艺术周是对以往历次道教文化活动的整合升级,也是道教界加强文化建设的创新之举,必将把道教文化建设引向一个全新的高度。道教在我国发展的几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道教文化既高雅通俗,又纷繁绚烂,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24日,首届中国(吉林市)道教文化艺术周在吉林市玄帝观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循道厚德·善行天下"为  相似文献   

20.
东方哲学与宗教丰富多彩,儒佛道三教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产生于古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与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而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印度佛教进入中国及其与儒、道教形成的三教关系,以及儒佛道三教进入东亚的历史,可见东方文化有其独特的思想底蕴和文化精神,在世界人类文明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东方哲学与宗教给人类带来的东方智慧可以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更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