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见见 《中国道教》2004,1(6):17-21
戒律之于宗教,就如同法律之于国家、校规之于学校。任何一个人类团体必皆有其维护团体基本运作发展之相关规定,团体中成员若皆能共同持守,不仅团体能有效发挥其最大功能,团体中成员亦皆能从中受益,宗教亦然。对于宗教而言,经典教理阐发其核心思想,而戒律则为落实教理的首要,若无对于戒律的严格持守,宗教亦难发挥其对于人格的提升与淑世的功能。因此,每一宗教皆有其所属之教团戒律,要求其信徒持守,道教亦然。本文欲对道教戒律之历史发展做一分析探讨,探究戒律在教团组织中的发展情形及其功能,并从中归纳出道教戒律发展特色。一、道戒的历史发…  相似文献   

2.
戒律,是规范宗教徒宗教行为的警戒条文;戒律,也是教门中人必须遵守奉行的行为准则。戒和律又是有区别的,戒是戒条,主要以防范为目的;律是律文,主要以惩罚为手段。 道教戒律,不仅是规范道教宗教行为的警戒条文,是道门中人必须遵守奉行的行为准则;而且也是道教信仰的重要思想内容,是道教徒坚定信仰、实现信仰的一种手段;后世道教又将戒律与修仙联系在一起,所谓“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箓”,将戒律作为成仙得道的基本条件。因此,道教戒律在广大道徒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并被历代道教徒所重视。明清以后,道教日渐衰微,道教戒…  相似文献   

3.
道教戒律建设,是道教教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道门自身建设和提高信仰水平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戒律从信仰的角度,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道教教义、道教经籍、道教科仪、道教活动场所、道士和道教组织等宗教要素的神圣、尊严和崇高,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肯定道教的信仰与价值,肯定道教的神圣性,进而肯定道教徒的信仰追求和价值选择;另一方面,戒律也可以极力维系道门内部的严肃性、清静性和纯洁性,有助于逐步实现道教徒的人生理想,从而切实体现道教的真正价值。因此,历代道教徒都十分重视道教的戒律建设。本文将以传统道教戒律建设为视角,对传统道…  相似文献   

4.
正道教戒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早期人类社会中原始宗教的禁忌规定,继之而出现的宗法血缘性国家的宗教禁戒规范和国家政令。但道教戒律的正式产生,则只能是在道教创立之后。作为道教诞生的标志,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历史上正式亮相,反映此时道教信仰和理论的经书《太平经》、《周易参同契》和《老子  相似文献   

5.
道教戒律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协调功能。探讨道教戒律的这种社会道德意义,可以促进对道教本身和对传统社会的认识。一、道教戒律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吸收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是儒家伦理思想。儒家伦理道德重宗法等级,讲究血缘亲情关系,也重地缘伦理关系,它适合于中国传统社会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文明形态,因而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始终都居于社会伦理的核心地位。它不仅影响社会伦理,亦且影响传统政治和法律,使得传统政治与法律呈现出伦理化的特征,形成中国传统社会以伦理为本位、家国一体、君父同格的特征,而三纲五常则成为社会的…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清规榜已在咸阳地区正式颁布实施,我们下一步还计划把清规榜以碑刻、拓片的形式下发到咸阳各个宫观,使其真正推行、真正发挥作用。道门祖师有云:"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箓。"恪守道教戒律,是道教信徒得道成仙的前提条件。从道教发展的历史来看,戒律的作用不可忽视,道教的历次兴衰在某种程度上都与道教戒律的兴废有关。戒律清规在道观管理中尤其重要,是道教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措施。同时,道  相似文献   

7.
一、道教戒律的历史发展道教的戒律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道藏》戒律类中就收有戒、律、科、愿念、格等等,最常说的戒律也是包括戒、律、清规等在内的统称。“戒”是戒条,用于防非止恶,是预防作恶的规定,主要以防范为目的;“律”是律文,用于对已犯恶行的惩治,是处罚作恶的条文。道教的戒律产生很早,可能与早期祭祀时的斋戒有关,也受到了早期谶纬神学“天诫”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道德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道教在这方面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供我们借鉴。尽管道教伦理思想内容十分庞杂,总体说来,不外乎提倡个人修善积德,人与人之间友爱互助。道教对个人的道德修养要求集中体现在道教戒律中。道教的戒律是规范和约束道士言行,指导道士  相似文献   

9.
王康 《中国宗教》2022,(8):50-51
<正>一、道教戒律关于生态文明的规定很多道教戒律中都有保护自然环境以及戒杀动物、植物的戒文。由于道教戒律繁多,在此就以道教戒律中规模较大、内容较全的《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和《中极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为例,对其中有关生态文明的戒文进行阐述。(一)《老君说一百八十戒》关于生态文明的规定。《老君说一百八十戒》形成于东汉的《老子想尔注》之后,东晋之前。  相似文献   

10.
道教全真派的传戒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戒为道教全真派的重要礼仪之一,是道教德高望重的大师们将道教的戒律传授给普通道士的一种宗教仪式。传戒日期没有限定,一般于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进行,戒期五十三日、一百日不等。传戒圆满后,将受戒弟子分清名次,编入《登真 》;获得戒名后,自愿遵守戒律不犯规戒,经审查合格,发给“戒牒”(道士受戒后的凭证),以为凭据。 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魏晋以后,道教戒律十分丰富,如《三皈戒》、《五戒》、《十戒》、《老君八十一戒》等,要求奉道者必须持戒、守戒。 金元之际全真教出现以…  相似文献   

11.
全真受戒须知张兴发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魏晋以后,道教戒律十分丰富,如《三皈戒》、《五戒》、《十戒》、《老君八十一戒》等,要求奉道者必须持戒、守戒。金元全真教出现以后,长春真人邱处机遂根据道教已有的戒律,订立了道教全...  相似文献   

12.
<正>《太平经》中的“戒”亦作“诫”,这是道教最早有文字记载的“道诫”。这时的戒律已十分详细,多数已涉及信徒们的修养及为人待物,同原始宗教的戒律已有明显的不同:原始宗教多重视祭祀中禁忌的戒律,而道教这时除继承这些内容并加以革新发展,以“道君”下降劝诫、警告或文告的形式来规范教团,约制行为,其戒律已有组织的功用,且偏重于修为与信仰,与宗教紧密相关。以下试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学界立足于道教本身,从大量道教内部材料人手,在道教戒律、科仪等研究领域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一些道教史研究中未被重视的人物和领域也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野.张万福作为一名在道教戒律、科仪规范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在学术界的一些研究成果中有所旁及,但由于各自研究的重心差异,很少以张万福为个案对其戒律及思想进行探讨.本文试对张万福《三洞众戒文》中所整理的戒律进行分析考辨,努力使关于道教戒律的研究更为深入、细化.  相似文献   

14.
道教崇尚素食为主之饮食方式。道教饮食尚素有坚实的义理基础;行之有效的道教戒律是道门饮食尚素之制度保障;扬善止恶的长生成仙信仰为道教饮食尚素提供精神动力;形式多样的道教斋仪,则是道教饮食尚素之重要体现。饮食是生命之基石,道教饮食尚素思想及践行是其宝贵文化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5,(8)
<正>佛教戒律既具有止恶的法律性,又蕴含着劝善的道德性,是法律性与道德性的统一。正是由于佛教戒律具有法律性,所以在当今中国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佛教戒律与国家的法律精神从根本上是统一的,并可以根据国家法制的要求,与时俱进,做出具有时代性特征的调整和完善。同时,也正是由于佛教戒律兼具道德性,所以又要充分发挥其道德性的作用,对中国的法制与道德建设以及社会的稳定提供有益的补充。在佛教的戒、定、慧三学之中,戒律是最基础,  相似文献   

16.
道教清规     
道士违犯戒律之惩罚条例。参见《道教戒律》  相似文献   

17.
王进 《中国道教》2008,(5):48-51
一、引言 一般来说,成熟的组织化的宗教都有自己的一套宗教伦理道德,这些宗教伦理道德主要体现于戒律之中.道教戒律是道教道德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去恶为善的具体化、操作化程式,是全方位的对"德"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道教戒律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传统宗教,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道教以"道"立教,以"道"化人,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强调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共处,道教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所具有的深邃的生态智慧,在推崇可持续发展的当今时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一些西方生态伦理学家认为,道教思想是建构现代生态伦理的重要的思想资源.在道教的各种戒律中,对于保护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作了多方面的规定,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重温这些戒律,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论文包括四个部分:(一)、关于保护动物的思想;(二)、关于保护植物的思想;(三)、关于保护水土资源的思想;(四)、道教戒律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9.
道教戒律是道教徒植福修因之慧炬,登真入道之慈航。是道教徒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故学道之士莫不持戒精严以积功累行。三洞诸经中说戒甚多:有《初真戒》、《三皈依戒》、《中极三百大戒》、《积功归根五戒》、《天仙大戒》……这些戒律皆为前贤祖师所授。对道教弟子的言行举止作了严格的规定和详细说明。上述戒律中《积功归根五戒》:“一、不得杀生;二、不得荤酒;三、不得妄言绮语、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盗;五、不得邪淫”,是每一位玄门弟子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戒律之一。《老君戒经》曰: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凡能持此五戒精进无虞者…  相似文献   

20.
道教戒律书考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熟的组织化的宗教都有自己的一套宗教道德,这些宗教道德主要体现于戒律。作为条文内容的戒律,是道教徒必须遵守的思想行为准则,其在道教内部结构的重要性仅次于教义。道教的戒律书可分为戒、律、科、清规、功过格和善书六类。前三类有严格的传授次序。本文仅就前三类考其要者。主要考证成书年代,对于内容要点及其文献价值亦予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