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正葛洪在《抱朴子》中说:"非长生难也,闻道难也;非闻道难也,行之难也。非行之难也,终之难也。"历代高道、学者都讲,顺其自然、清静无为是道教的根本宗旨。我们的养生也要遵循顺其自然、清静无为之道,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说:"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也是要我们顺其自然,清静无为。一切生命  相似文献   

2.
前此曾论述葛洪神仙思想的现代意义,①此再论想谈其历史意义。葛洪的神仙论在道教神仙这个核心信仰方面,有重要的历史和理论意义。主要讨论神仙问题的《抱朴子内篇》,对其以前的神仙思想,作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总结,并有一  相似文献   

3.
余平 《世界哲学》2006,(1):104-108
一切形式的“神仙传”,与诸如“史实”、“解释”、“想象”之类的东西无关,而是“信仰”开启自身、显示自身以及守护自身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此乃所有神仙“传”之为“神仙”传的本质。由于葛洪的《神仙传》已经奠基在《抱朴子·内篇》所建构起来的神学境域之中,而且即便从具体的“神仙形象”来看,我们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葛洪的《神仙传》不仅意味着神仙信仰之传递本身,而且赢获了中国道教史上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神学位格”。  相似文献   

4.
葛洪是东晋时期一位卓有建树的道教神学理论家,所著《抱朴子》一书,由《内篇》二十卷和《外篇》五十卷组成,是晋以前道教理论和方术集大成的一部恢弘巨制。学者们对于葛洪道教思想的研究多着重于《内篇》。依葛洪自叙:"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  相似文献   

5.
李刚 《周易研究》2012,(2):3-10
魏伯阳所撰《周易参同契》是运用《周易》原理来支撑金丹之道的滥觞。它以《周易》的变易原理作为道教神仙存在学说的理论基础,通过论说"物性可变",进而说明人也可变。人通过服炼金丹能够变化自己的身体而为神仙之体,即"変形而仙",从而可以超越生死。"变形而仙"思想并非《参同契》独创,而是有所本的。这一思想对后世道教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葛洪、陶弘景、沈汾等人皆明显继承了《参同契》的"变形而仙"说。  相似文献   

6.
葛洪是东晋时著名的道教神学理论家,他在《抱朴子·内篇》一书中不仅反复论述了神仙不死、神仙可学、学仙方法(注1)的宗教思想及其炼丹术,而且还在许多地方论述了当时的各种道士,他的这些论述,成为我们探讨、研究道教道士的宝贵资料。从历史上看,道士是由方士演变而来。而所谓方士主要是指起源于战国燕齐一带近海地区的中国古代好讲神仙之说或奇方异术者。如秦之徐福,汉武帝时主张“祠灶”的  相似文献   

7.
<正> 葛洪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他的代表作《抱朴子内篇》(亦简称《内篇》)为当时的神仙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葛洪集宗教家和古代科学家于一身,是一个理性主义的有神论者,在《内篇》中形成了自己的道教哲学体系。下面,我们对葛洪的哲学思想,略作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8.
庄子思想与道教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古代巫术、方术依托道家在汉代形成的、以追寻长生不死成为“神仙”为主要目标的、人为的世俗宗教。正如晋代的道教理论家葛洪所说,“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内篇·勤求》),“夫神仙之法,所以与俗人不同者,正以不老不死为贵耳。”(《抱  相似文献   

9.
从养生之法到炼丹之术,葛洪的道教炼养实践与他的道教教义理论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践、理论体系。本文分析了其理论的形成过程:借助《道德经》中的"有/无"话语结构,葛洪进一步阐发其对"玄"的理解,最终落实到对"形"与"神"的讨论,从而实现将"长生不死"这一理念合理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麻姑是中国道教中的女仙之一,同时又是一位妇孺皆知的神话人物。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典籍中就载录有麻姑事迹,后来,道教为之建坛立庙,崇奉有加。于是,道教中的麻姑信仰及与此相关的祈禳斋醮活动延续千年,经久不衰,而民间的麻姑信仰风俗也是广泛流播。一、古代典籍中有关麻姑的记述在道教神仙之中,麻姑女仙的出现较早,最早记载麻姑事迹,把麻姑纳入道教神仙谱系者,为东晋时著名的道教理论家葛洪。葛洪《神仙传》云,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下降胥门蔡经家,教其尸解,复遣人召麻姑相问:“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  相似文献   

11.
庄子所受神仙方术之影响早已被学界指出,但学界所留意者主要是《庄子》内篇的几则仙话。就笔者目力所及,《德充符》篇的"登假"之说同样具有仙话色彩。不过,神仙方术对庄子的深层影响并不在此,而是曲折隐晦地体现在导引、行气对心斋、坐忘的塑造上。《庄子》内篇的"合气于漠""御六气之辩""真人之息以踵"可证庄子谙熟导引、行气,而"听之以气""仰天而嘘"等文字又可证心斋、坐忘有取于导引、行气。庄子之所以借鉴导引、行气,是因为导引、行气有入静之效,而庄子以虚静为入道之门。道贯穿于庄子哲学之中,因此,神仙方术对于庄子哲学之影响可谓既深且广。  相似文献   

12.
东晋著名道士葛洪认为人通过服食金丹能够长存不朽,成为神仙,并以其理论化的神仙之学,使民间道教步入上层士族社会,建立了金丹道派。他追求人的长生久视,有众多修命延年的方法,如行气术、房中术等等,主张内修外养,众术合炼。不仅如此,在他的《抱扑子·内篇》里多处高扬了道家无欲无为、超然物外的精神风采,以及对世界本体──"道"的效仿。道的高远、深旷、微奥,"增之不溢,挹之不匾,与之不荣,夺之不瘁,唯玄道,可与为永"①。神仙道教如果想青睐于士族社会,除了要有玄谈之氛围、精神世界的追求,还要与封建纲常伦理相适应。由…  相似文献   

13.
庄子与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向来以"老庄"并称。庄子对老子道的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早在《史记》内就有记载。《庄子》一书从头到尾以道贯穿,每一篇都以道为纲。《老子》说道是万物的祖宗,上帝也不例外。《庄子》说道产生了鬼神和上帝。在鬼神问题上,庄子用事例告诫人们,真正的鬼神是在于人间人为的鬼神。庄子还举出小鼠知道在神坛下打洞可以避免烟薰和挖掘之祸,以此否定了神灵的存在。在神仙问题上,《庄子》一书内没有一处有神仙这个称谓。《庄子》所描写的至人、神人、真人、天人、圣人,是庄子用寓言手法比喻为他的理想化身,这些人是品格高尚的凡人,不是长生不老的神仙。在生死问题上,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气是道所生,是物,排除了永生不死的灵魂的存在。庄子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无神论思想,并展现了自己的无神论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尝试通过梳理《抱朴子外篇.用刑》所展现的"刑治"思想,来对葛洪的思想体系概貌作一全面的把握。葛洪将刑罚视为"国之神器",对刑罚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作了充分论证。葛洪的刑治思想是秦汉黄老道家涵容法家思想的延续与发展,也是其自身思想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把握道教的社会政治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梅泽纪念馆藏本是日本现存最早且最完整的《老子》河上公注钞本。梅泽本卷首有葛洪所撰序文,其内容与中国宋刻本卷首之葛玄《老子道德经序诀》不同。国内现存最早且完整的《老子》河上公注本为宋刻本,日本现存最早且完整的是梅泽纪念馆藏本(以下简称"梅泽本")。梅泽本卷首有葛洪所撰序文,其内容与中国宋刻本卷首之葛玄《老子道德经序诀》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比较了《老子》与《灵宝毕法》,论述老子"生而不有"为钟吕丹追思想之渊源,而钟吕丹道的神仙境界在宗教层面上超越了老子之说。  相似文献   

17.
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重要地位,研究中国道教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葛洪是两晋南北朝道教创建革新时期的巨子。正如本书所指出的,他上继了秦汉方士神仙的传统,下开上清、灵宝两大教派,对上层神仙道教的创建和与之相关联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研究葛洪是研究道教发展的重  相似文献   

18.
神仙是唐前地理博物小说中的重要内容,从《山海经》到《十洲记》再到《博物志》,地理博物小说神仙世界的内核经历了从"巫"到"仙"再到"人"的演变。这种演变主要体现在小说对神仙环境、神仙人物、神异物产等内容表现方法及侧重点的不同上,这映衬出了不同时期仙道文化的差异,也展现了原始宗教向人文宗教的过渡。  相似文献   

19.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葛洪一生"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①主要著作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神仙传》等。葛洪作为一名"兼修医术"的道教徒,其医药思想也极为深远广博。本文主要通过对《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的窥探,以了解其医药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神仙传记     
记述神仙事迹的著作。神仙的传说,其源甚古,早期记载,多为片言只语,散见于百家之中。迨至秦汉,方士辈出,宣扬神仙之说,秦皇汉武,深信寻求。于是神仙传说,遂累见于史传之中。随道教之兴起,记述神仙人物事迹的专著——《列仙传》,也随之问世。企求长生不死,成为神仙,是道教的理想,而《列仙传》宣传神仙之存在而可学,体现了道教的要求。《列仙传》启其端,《神仙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