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在当今中国,王重阳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世人皆知。人们对王重阳的了解,大多来源于作家金庸,其笔下塑造的王重阳是一个武功盖世的武林高手。其实历史上真实的王重阳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性命双修的内丹大成家。他不仅自己修成正果,还成功地教化了众多弟子,并根据自己的修行心得,创立了道教全真派,被世代传颂。  相似文献   

2.
道教全真派的传戒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戒为道教全真派的重要礼仪之一,是道教德高望重的大师们将道教的戒律传授给普通道士的一种宗教仪式。传戒日期没有限定,一般于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进行,戒期五十三日、一百日不等。传戒圆满后,将受戒弟子分清名次,编入《登真 》;获得戒名后,自愿遵守戒律不犯规戒,经审查合格,发给“戒牒”(道士受戒后的凭证),以为凭据。 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魏晋以后,道教戒律十分丰富,如《三皈戒》、《五戒》、《十戒》、《老君八十一戒》等,要求奉道者必须持戒、守戒。 金元之际全真教出现以…  相似文献   

3.
十方丛林内的执事有:方丈、监院、客堂、寮房、库房、账房、经堂、典造、十方堂(亦名云水堂)、号房(亦名迎宾)。客、寮、库、账、经、典、堂、号、名为八大执事。客寮库账,为内执事,经典堂号,为外执事。设备有:钟、鼓、钟板、梆点。经坛设备、法器有:击子、鱼、铃、磐、钟、鼓、铙、钹、铛、镲。法衣有:高功衣,班、监院衣、侍者衣、朝简(即笏板)。高功用象牙朝简,经师用木朝简,监院用象牙朝简,客寮木简。有的丛林有方丈,有的丛林没有方丈。全真道教十方丛林都有监院。监院由全真道众投票选举,在选举以前,大家研究讨论,看谁  相似文献   

4.
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道教界的先进大德:今年是非同凡响、吉星高照的一年。这一年,我国政府顺利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洗雪百年国耻,主要取决于我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国家的强大;中国共产党胜利召开了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一次具有跨世纪划时代意义的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喜庆吉祥的~年里,道教界又迎来了中国道教协会成立的叙周年。值此欢沃的时刻,我谨代表全国各地道协组织及各名山宫观,表示衷心祝贺。叙年前,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于1957年成立了全…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教历史悠久,爱国精神源远流长。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教,其源渊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道教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与民族意识相互融通。道教经典包罗万象:上自天文、地理、医书、战策,无所不载。几千年来,道教的教理教义从来没有离开过报答国土之恩的宗旨。例如邱长春真人,他在年逾古稀时,应元太祖成吉思汗召万里雪山西行,一言止杀,拯救生灵涂炭,为国分忧,为民解难。道教历来素有敬仰圣贤之传统,长春观就建有一座庄严肃穆的大殿,叫做“二圣殿”,供奉精忠报国的岳飞和尽忠尽义的关羽。道教始祖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言“死而不忘者寿”。为国为民而死,死得其所,  相似文献   

7.
一、 道教教义思想中的民族性和普世性 道教教义中反映出来的根于民族性兼具普世性价值的特征,在今天看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道教教义民族性的特征的内在实质是“道教之真精神”,即一方面广泛吸纳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为己所用;另一方面又在此过程中,保持自己鲜明的民族本色。 首先,道教所信行的“道”就是一有普遍价值的本体,“道”具无限的包容性,道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大而无外,细而无内,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内含在一切的事物中。道的品格像水一样,不仅具有巨大的包容,且对待万物一律平等,滋润养育着宇宙间一切。 …  相似文献   

8.
全真教究竟何时进入华南地区,仍然是一个学界未能解决的问题。从已知文献看,元初已经传至粤西,康熙年间进入粤东地区。然而,实际进入广东地区当早得多。由于长春道教的兴盛,人们逐渐以为邱祖龙门派是全真正宗,而在长春道教这一派当中,又以为只有使用龙门派字的才是正宗。这样的误解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以为在历史材料中找不到龙门派字的踪影,就是全真教没有传入这个地区。只有破除这个误解才能开阔研究视野。在历史文献中看不到龙门派字,只能说觅不到全真龙门律宗的传递,不可以说看不到全真教。本文从张三丰的全真嫡传弟子关系、武当真武神庙在广东的流行、口述历史等方面,说明全真教在明代已经传入了华南地区。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6月29日中国道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第一条为继承道教传统,加强冠巾活动管理,规范冠巾仪式,根据《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以及《道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申请冠巾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二)皈依"道、经、师"三宝,能严格遵守全真派基本规戒;(三)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品德良好,有一定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0.
金庸武侠小说不同于其他武侠小说之处,在于它一般都有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能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各家精髓不露痕迹地融入到人物情节当中。从宗教文化视野看,金庸小说涉及的宗教内容相当丰富,有的涉及宗教人物或  相似文献   

11.
正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传统宗教,形成于东汉,是把古代的神仙思想、道家学说、鬼神祭祀以及占卜、符箓、禁咒等巫术综合起来的产物,所谓"道家之术,杂而多端。"道教组织形式最初为民间教团,包括五斗米道、太平道等。北宋以后,道教的流派发展为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净明道等。自明清以来,道教唯存全真、正一两大派,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2.
<正>值此隆重纪念中国道协成立60周年之际,今天上午,中国道教协会又举行系列庆祝活动。在此,我谨代表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今天活动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大型纪录片《丘祖西行》,见证了上善慈善基金的启动仪式,一会还要举行道家书画院的揭匾仪式。这些活动,是道教界积极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  相似文献   

13.
全真祖庭重阳宫移交道教组织管理1995年11月21日,在户县人民政府会议厅举行了隆重的全真祖庭重阳宫移交仪式。祖庭重阳宫移交道教组织,是海内外道教界大德同仁共同关注的大事,同时,也得到了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西安市人民政府传达了《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  相似文献   

14.
正长治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全境位于由太行山、太岳山环绕而成的上党盆地中,战国时设上党郡,隋设潞州、沁州,唐宋金元之间上党地区沿革时有变化,但大部分时间仍称潞州、沁州。明初潞州升直隶州,嘉靖中升为潞安府,领屯留、长治、长子、襄垣、黎城、潞城、平顺、壶关八县,明洪武中沁州升直隶州,领沁源、武乡二县,清代仍之,今长治地区即指潞安府和沁州直隶州所辖十县。金元时期长治全真高道辈出而宫观林立,实为当时全真道教在山西乃至华北传播的重镇之一。据《终南山大重阳万寿宫真元会题名记》碑阴所载元延祐四年(1317)前后的各地全真宫观名录,当时潞州有长春观、玉皇观、全阳庵、保  相似文献   

15.
3月16日,四川省道教界全真派冠巾大典在青羊宫三清殿隆重举行。本次冠巾仪式由四川省道教协会主办,成都市道教协会协办,青羊宫道观承办;由四川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成都市道教协会副会长、青羊宫监院陈明昌道长任冠巾大师,副监院尹元清道长任监度大师,付理成道长任保举大师,董至光道长任引礼师。来自省内各地市、州、县道观的近50余名新进玄裔前来受冠。  相似文献   

16.
值此国际道教论坛开幕之际,我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论坛的海内外高道大德和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问候!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道教崇尚道法自然、齐同慈爱、贵生乐生、抱朴守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  相似文献   

17.
道教精神刍议尹志华道教与儒、释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在学术研究中,道教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一些人的眼中,道士们只会装神弄鬼、画符念咒,因而道教不过是一种近乎...  相似文献   

18.
关于道教现状和弘扬道教问题的思考张继禹道教以阐扬真常自然之道为深旨,践行济世度人之宏业,为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同时也是为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作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载体,道教与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共生息,并伴随华夏文明的步伐,迈进现...  相似文献   

19.
20 0 2年 8月 2 2日至 9月 11日 ,千山五龙宫方丈升座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真派第三次传戒法会 ,在辽宁省鞍山市千山五龙宫隆重举行。本次入坛受大戒的弟子近 2 0 0人 ,受方便戒的弟子也有 2 0 0人左右 ,他们来自全国各名山宫观。8月 2 2日上午 9时 ,全体戒子、经乐师、八大师衣冠整齐 ,在五龙宫山门前列队恭迎王全林方丈入宫。王全林方丈在无量观监院王崇道引导和仪仗、经乐师、八大师、侍者的护持下 ,逐殿拈香礼拜后 ,在请堂举行了隆重的升座仪式。仪式后 ,在宫外广场举行了祝贺王方丈升座和开坛传戒庆典。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代表中国道…  相似文献   

20.
正本届论坛以"行道立德、济世利人"为主题,契理契机,对于引导道教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正信正行、服务社会、促进社会道德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本届论坛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运用道教的思想和智慧,问诊把脉、探寻良方,体现了道教界对知行合一的不懈努力,对时代责任的自觉担当。本届论坛既有大会演讲,又有电视论坛和分论坛讨论,纵论文化之道、养生之道、天人之道,畅谈道教慈爱精神、诚信思想、生态智慧,主题突出、视野开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