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10—15年来,哲学解释学(释义学)在西方风靡一时,在西方哲学和社会各流派中,它几乎成了压倒一切的、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这种情况引起苏联哲学界的密切关注。近年来哲学解释学已经成为苏联哲学界研究和批判的重点对象之一,而解释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理解’则已成为苏联哲学界进行正面探讨的理论课题。苏联哲学界对解释学、哲学解释学和“理解”问题的关注起始于70年代初。到了70年代中期,一些主要哲学刊物发表这方面的文章逐渐多起来,有关的专著也陆续出版。80年代以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出发对“理解”的哲学理论问题进行正面、专题研究的著作已经出版了7—8本之多。  相似文献   

2.
由现代外国哲学学会苏俄哲学专业委员会召开的研讨会于7月16日至18日在呼和浩特市举行。与会代表就如下几个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一、俄罗斯哲学界的现状 与会同志认为,其主要特点是多元化。许多俄罗斯哲学家虽然不再亮出马克思主义的旗号,但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以及分析问题时所使用的基本方法,与苏联时期无异,他们是老一代的哲学家,至今仍占据着俄罗斯哲学界的主要领导岗位。此外攻击马克思主义哲学、宣传西方现代哲学及俄罗斯传统宗教唯心主义哲学的也大有人在。还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斯拉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沿着两条对立的道路向前发展的。有少数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新制度的官方意识形态而接受了下来,他们从未偏离过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统模式,即苏联哲学界所认识的模式。其他人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理论框架,这个框架最能符合他们建设一个确实比较自由、比较人道的社会的计划,他们极力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作用和实践作用,强调它还将不断发展,而不太重视对它的论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普列汉诺夫首次明确地把社会心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一书中,他将社会意识区分为两种基本形态: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在我国一直译作“意识形态”),把社会心理作为他的社会结构理论的一个环节。①普列汉诺夫这一思想的提出无疑是对唯物史观的一个创造性贡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思想长期以来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直到60年代初苏联学者才开始比较公正地对它加以研究。在我国哲学界,社会心理问题则一直无人问津,在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中甚至找不到“社会心理”一词。近两、三年来,我国哲学界才开始研究社会心埋范畴。现将前一  相似文献   

5.
1991年1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邀请首都哲学界的20多位专家,学者进行座谈,大家就当前哲学研究中的迫切问题展开了讨论。这次研讨会涉及的主要理论问题有: 一、关子马克思主义哲学 黄树森说,近年来经常有人提出哲学是不是科学的问题。他认为,一种理论要成为科学,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二是其内容真实、正确,即它的规律和原理是经过检验而被证明了的;三是其思想必须是系统的,是一个比较完整、严密的思想体系。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哲学都不能充分满足第二条。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基本上满足这三条,已形成为科学。实际上它是三门科学,即世界观、认识论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6.
苏联自1985年以来兴起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改革,改革逐渐波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触动各种科学,其中包括哲学和伦理学。苏联伦理学界开始对伦理学的状况进行回顾、反思,批判地分析已经取得的成果,思考存在的问题。1986年9月在莫斯科举行了全苏伦理学科学会议。会议是由苏联伦理学学会和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联合发起的。会议参加者分析了苏联社会的道德状况、伦理学研究的基本趋挚、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研究了伦理学在改革中的任务。1987年在莫斯科由《哲学科学》杂志、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和苏联哲学会的心理调节和自我完善哲学问题组联合召开了园桌会议,讨论了在改革中完善个人的问题。此外,在一些重要刊物,首先是哲学刊物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苏联哲学界对社会认识问题非常重视,这方面的专著日益增多,涉及面也较广,下面仅就几个重要问题作一介绍,供感兴趣的人们参考。一、社会认识的类型苏联学者认为,就一般认识来说,可分为自然科学认识,社会科学认识和技术科学认识三种基本类型。但这种划分也是相对的。当代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科学认识的整体化。然而认识的整体化特征也并非抹煞不同领域认识的特殊性。他们认为,社会认识反映了主体对客体的特殊关系,依其同人类的不同关系及其与不同活动类型的联系,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社会—哲学认识类型苏联学者强调指出,社会—哲学认识类型是社会认识的最  相似文献   

8.
主体和客体是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它与哲学基本问题直接有关,既关系到哲学对象、性质和内容的理解,又关系到认识论的问题。苏联哲学界,从十月革命胜利后,就开始注意研究这个问题。现将我们所了解的苏联的一些研究情况,概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哲学会、高校哲学教学研究会联合于1985年9月在北京举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和高校哲学课改革问题的讨论会会上,陈筠泉作了《当前哲学研究所面临的几个新课题》、黄楠森作了《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苏联和东欧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界有不少人在大谈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具体社会学研究问题。苏联建立了全苏社会学协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立了社会学研究组,许多高等学校成立了社会学实验室,许多大城市建立了具体社会学研究中心,举行了许多次有关具体社会学研究的讨论会,在许多工厂和农庄进行了大量的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仅在1960-62年就发表了三千种专著、小册子和论文,派出了庞大的代表团去参加西方资产阶级的国际社会学会议。在东欧某些社会全义国家中也发表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专著和论文,波兰还出版了专门的《社会学研究》杂志。苏联哲学界的代表人物对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作了很高的评价。苏共中央书记、苏联科学院副院长П.伊利切夫说:“具体社会学研究不仅对于从哲学上去理解现实是必需的,它还是认识现实的极重要的方法;这种认识对党、企业、机关和社会组织的实践活动是必需的……虽然在社会研究的领域内,这一工作才刚刚开始,但现在已经不仅取得了理论的成就,而且取得了实际的成绩。”苏共中央委员、苏联科学院副院长П.Н.费多谢耶夫说:“具体社会学研究不是一个特殊的知识领域,不是一门特殊的科学,而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必然要求。在任何一个社会科学领域中……,都需要进行具体研究。对于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的广泛社会学概括,也需要进行其体研究。”对于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具体社会学研究,近几年来苏联哲学界一直在进行争论。其中主要争论问题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马克思全义社会学”和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关系;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等等。为了反映这一争论的情况,我俩这一期选译了苏联近一、二年内发麦的六篇文章。由于篇幅限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有关这一争论的文章都没有选入。本期附有苏联和波、德、捷、匈、保、罗哲学杂志1962-63年社会学论文要目,以供查考。  相似文献   

11.
围绕对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哲学的认识,俄罗斯哲学界产生严重分歧,争论焦点是对苏联哲学的评价。霍鲁日称赞宗教哲学,但对苏联哲学即苏联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而其他多数学者否定米丁、尤金等人所代表的官方哲学,同时肯定具有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还有人提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宗教哲学都是俄罗斯文化与历史的产物,两者并非截然对立。争论双方的共同缺点是没有把苏联哲学放到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2.
系统规律深化发展了唯物辩证法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系统论等横断学科的产生,表明在客观世界中除了具有数学所研究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之外,还存在着一些普遍关系。这些学科还提出了一系列研究这些普遍关系的科学认识方法。这对于人类理论思维和实践活动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需要从哲学上给予正确的回答。国外哲学界和科学界对系统论的哲学意义看法很不一致;国内哲学界和科学界对系统论和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关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应该从系统科学中吸收什么东西,意见也不相同。本期发表的孙凯飞同志的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当代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引起一场哲学革命”,“系统规律是本世纪人们发现的一条新的规律”,它“深化发展了辩证法的规律”,“把唯物辩证法规律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该文提出的问题是重要的。研究和讨论清楚这个问题,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很有意义。我们希望哲学界和科学界的同志撰文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一)去年十一月十八日,日本京都大学教养部教授、京都日中学术交流恳谈会代表团秘书长小野信尔和京都大学教养部教授、京都日中学术交流恳谈团团员滨田启介在成都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室、四川大学哲学系部分哲学工作者进行了学术交流。日本学者小野信尔主要谈了如下问题: 1、日本哲学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本哲学界引起兴趣是在二次大战之后,到了六十年代研究的人比较多,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有所减  相似文献   

14.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在于发展林洪学术研究1987年第1期马克思主义通史的研究对象与历史认识论——兼评霍布斯鲍姆的《马克思主义史》叶卫平重庆社会科学 1987年第1期苏联哲学界近二十年对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述评朱传棨 哲学研究 1987年第2期论恩格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美]N·雷温哲学译丛 1987年第2期要把马克思主义这门科学不断向前推进薛暮桥人民日报 1987.8.20  相似文献   

15.
奥伊则尔曼是我国哲学界非常熟悉的苏联哲学家 ,在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领域成果卓著。苏联解体以后 ,他虽已 80高龄 ,仍然充满活力 ,勇于探索 ,从 1991年起发表了一系列反思马克思主义的论文 ,在俄罗斯哲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文章主要有 :( 1)《马克思主义与 2 0世纪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科学》 1991年第 7期 ) ;( 2 )《哲学学说多元化的历史命运》 (《哲学问题》 1991年第 12期 ) ;( 3)《马克思主义自我批评的原则基础》 (《自由思想》 1993年第 7期、 1994年第 11期 ) ;( 4)《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哲学基本问题"论断引发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议,但其中很多观点并未充分考虑到恩格斯的本来用意。恩格斯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最终被自然科学(实验)和工业所解决,哲学在自然界和历史中都既不必要也不可能。"现代唯物主义"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恩格斯这一论断能够得到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支持,也能得到马克思文本的佐证。"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术语可以指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或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元理论。恩格斯"哲学基本问题"论断构成了现代科学哲学实质上的思想先导,规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性质和发展方向,对当前学界的一些研究热潮具有批判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苏联于1960年和1962年先后出版了五卷本的《哲学百科全书》的头两卷,由Φ.Β.康士坦丁諾夫主編。这是苏联建国以来第一部哲学百科全书。这里摘譯的是由苏联《哲学問題》杂志編輯部九个工作者合写的評論文章,評論已出版的两卷,发表在1964年第10期《共产党人》杂志上。《共产党人》杂志在按語中吹噓說;“五卷本《哲学百科垒书》的头两卷的出版,是苏联科学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已出版的两卷都貫彻了苏共二十大以来的修正主义精神,其中第二卷比第一卷更彻底。这乃是苏联哲学界演变的总趋势。九个作者的評論文章主要在于指出缺点,指出《全书》中各个学科方面的条目中的缺陷,但所涉及的多半是細节問題,很少提出什么本质性意见。然而文章本身,却使我們能够多少了解到苏联哲学界的基本情况,他們代表讀者要求于《全书》的是什么,苏联哲学界爭論些什么問題,等等。  相似文献   

18.
总结和反思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哲学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可以发现,新时期中国哲学研究的基本轨迹是从真理探寻演变到智慧追问,从认识论演变到政治哲学;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当前中国哲学界对政治哲学的集体关注和全面研究。我以为,这对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主义辩证法对象的问题,我国哲学界,特别是广东省哲学界的不少同志已经进行了有益的研讨。这对于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笔者想就这个问题,也来谈点自己的看法。社会主义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门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哲学是一种世界观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是一种新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对于从事哲学研究的人,特别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这似乎是个一般性的常识。然而,最近几年来的中国哲学界,有一些人,其中也包括某些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人,却试图对这个所谓的常识性观点发起挑战,倡导哲学应回归到它的本来含义,将爱智慧视作是哲学的本性,“哲学即是智慧之学”,哲学教学的目的应是“转识成智”,即将人们所掌握的知识转化成智慧。尽管在时下的中国哲学界,这还只是部分人的声音,但它具有渐趋增强的趋势。从表面上看,它似乎关涉的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