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的突出特点和最大的功绩,在于对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和系统阐述,实现了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肯定了这个理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并郑重地确定它为长期指导我们思想和工作的理论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2.
王中田同志所著《当代日本伦理学》一书,近期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为中国大陆关于当代日本伦理学理论发展当研究的第一本著作,较全面地向中国学术界介绍了日本战后45年间先后出现的各种伦理学理论.包括金子武藏的实存主义伦理学、小仓志祥的人格主义伦理学、柳田谦十郎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高桥进的东方人伦思想和式部久的人道主义伦理学.除了对各家学说的主要内容有较为详明的分析介绍外,该书还扼要地叙述了各家学说创始人的生平、学术渊源及学术发展通路.有助于读者对日本当代伦理学有一个立体的认识.该书密切联系日本当代历史的发展和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这两条线索,揭示了  相似文献   

3.
正卓新平著,中华书局2013年出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探究》全书共315千字,319页。该书是作者近10年来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论述而完成的一部力作,正文部分共五章,"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定位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主要表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理论""当代世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回应""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正确理解与科学发展"。该书追本溯源,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理论体系,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思想和思路,以指导、启迪我们今天对  相似文献   

4.
由首都师范大学范燕宁教授主持完成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精品工程项目《新时期中国发展观——兼与当代国外发展观的比较研究》一书 ,已于 1999年 11月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本系统总结、概括、升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研究成果的学术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篇和附录四个部分。上篇对新时期中国发展观、邓小平发展观、当代国外发展观的一些总体性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 ;中篇和下篇分别从社会发展的本质层次和运行层次上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在发展研究方面的丰硕成果进行了概括总结 ;并对世纪之交我国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现代哲学》2001,(4):151-154
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论邓小平哲学思想及其特色……………………………………………田启波(1.1)论邓小平的当代中国发展观……………………………………杨根乔(1.7)试论江泽民对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宁 健(1.12)“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重大发展的生长点…………………姚军毅(2.1)论邓小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思想………………………………庞跃辉(2.7)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理论成果。这个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在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有一系列突破,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了新的重大发展,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是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他的有关著作,特别是最近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体现了在形成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7.
1996年2月,由台北中华道统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蔡方鹿的一部力作。该书共四十八万字,由绪论、道统的溯源、先秦道论、儒家道统思想的发端、道统论的正式提出和确立、道统思想的流传和演变、现代新儒学的道统论等六章二十九节组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语言平实,史料丰富,可以说是一部比较系统地研究中华道统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理论思维的著作,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创新性。该书出版后,引起了海峡两岸学人的关注,并由此激发了学人研究中华道统思想的浓厚…  相似文献   

8.
论邓小平农业改革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的思想莫建备“农业是基础”。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农业的稳步增长为其坚实的基础,这是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早在199Q年就科学地、完整地提出了农业改革发展要...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之际,梳理、总结、概括和反思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史,对于发展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作出的总体性(通史性)研究、断代史研究以及分类研究等的基本认知,我们认为,应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史作出整体性梳理和研究,揭示其创新逻辑演变史、问题史以及理论创新机制,尤其是要重点突出地破解一些核心问题,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为中国发展和人类进步贡献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10.
书讯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李长福著的《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一书,已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邢贲思为该书作序。本书主要阐述了邓小平的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书中,结合邓小平的长期革命生涯,阐述了他的一贯求实精神,探索了他的哲学思想的形成问题,并结合我党思想路线走过的曲折历程,阐述了邓小平为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做出的重大贡献。此书还结合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了他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以及他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当代中国特色宗教学十二论》(以下简称《十二论》)作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宗教学文库之一,已于2018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牟钟鉴先生长期追踪当代中国特色宗教学发展、系统诠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凝练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魄宗教模式的代表作。在我看来,该书体现出以下三个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党校系统召开哲学研讨会黎佳四川省党校系统哲学研讨会于1992年10月26日至28日在重庆举行。会议首先学习和讨论了十四大报告精神,认为:(一)十四大报告阐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精髓,从认识论上讲它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社会历史观讲,最根本的就是摆正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坚持了生产力标准,把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二)十四大报告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发展上是一个飞跃,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断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结果。会议还以十四大精神为指导,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加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与会者论及了如下几个问题。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服务于加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这是为它固有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所决定的。所谓社会功能,即社会意识形态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理所当然地要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服务,特别是要为加速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服务。所谓认识功能,即科学世界观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陆魁宏研究员的哲学新著《论人生》 ,作为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统一推出的湖南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家专家“著作丛书”的一部 ,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 1 5章 ,37万字。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除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问题的基本原理之处 ,还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人生问题的论述。中共三代领导人结合中国各个时期的国情对人生问题的阐述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理论 ,大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问题的思想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哲学的内涵。这一点是早些年出版的人…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主要内容,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和理论。而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则是对邓小平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理论的概括和提炼,是贯穿在这些思想理论中的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是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的建设哲学。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是邓小平经济哲学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三个有利于”既是真理尺度,又是价值尺度,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科学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理想的有机统一。“三个有利于”集中反映了社会历史根本规律和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取向,代表着马克…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突破性发展 ,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结论与基本观点之上。邓小平突破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有其特定的实践基础和主观条件。他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突破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精彩范例 ,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宝贵财富。今天 ,我们应当沿着邓小平所开辟的道路 ,秉承其突破性思维与创造性精神 ,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当代跃迁 ,从而将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基本原理指导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又以改革开放的活生生的社会实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从而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把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与实践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突出表现在下述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论邓小平德育理论的时代特色李康平邓小平同志的德育理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历史的科学的继承,而且他根据新历史时期的新情况进行了理论创新,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性。理论的时代性,就是指思想紧紧抓住时代的主题,把握时代发展的脉博,反映时代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是什么?这是过去长期未能认识清楚的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改革的动力作用根源干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辩证统一;改革的动力作用集中体现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李伯聪新著《人工论提纲》列入“三原色”丛书,将由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体系,这里摘编的只是该书的一些主要论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创造的哲学。可是,奠基于数十年前并且沿用至今的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未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个本质精神。改革现行的哲学体系,其中心环节是把认识论为重心的哲学体系改革为以人工论为重心的哲学体系。从历史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梳理邓小平有关宗教问题的论述,对他在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和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大贡献加以概括,指出他在宗教文化论的形成、和平解放西藏决策等民族宗教问题的处理、改革开放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恢复及发展方向指引,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体系之要件铸造等方面发挥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力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