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7,(9)
<正>前言隋唐时期创立的天台、华严、禅、净土等宗派是佛教中国化的重大成就,其中尤以禅宗最具中国特色,"会昌法难"之后更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形成于晚唐五代时期的禅宗文献《禅门规式》,既是佛教中国化的成果,也是促使佛教进一步中国化的重要文献。在《景德传灯录》中,《禅门规式》系在百丈怀海名下,被认为是怀海禅师所制《百丈清规》的"大要"[1]。《宋高僧传》在叙述百丈怀海的生平时,  相似文献   

2.
秦萌 《法音》2022,(5):21-28
<正>一、前言清规是寺院的组织、管理章程和僧众修行、生活的轨范,是唐代中期以来禅宗寺院创建和实行的僧制。慧能大师之后,禅宗日益兴盛,独立的、专门的禅宗寺院开始形成。为建立与禅宗修行方式相适应的寺院管理与僧众共住共修制度,营造和合增上、专心办道的修行环境,唐百丈怀海禅师依据戒律精神和禅宗修行宗旨,结合当时中国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文化传统,首创丛林清规,即《禅门规式》,后世将其称为“百丈清规”。由唐至元,百丈禅师所创“古清规”,  相似文献   

3.
正一在禅宗初步形成的中唐时期,当时的禅宗僧众大多住在律寺。随着禅宗的发展,参学的僧人日渐增多,在律寺中多有不便,因此开始建立禅宗丛林。在起始阶段,禅宗丛林并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仪式,故此,百丈怀海禅师(720-814)"于大小乘中,博约折中,设规务归于善焉,乃创意不循律制,别立禅居"。(宋·赞宁:《宋高僧传·怀海传》)怀海折中大小乘戒律,因地制宜,制定禅院清规,设有法堂、僧堂、方丈等各种丛林制度,又规定僧人分别担任东序、寮元、堂主、化主等各种职务,这就是著名的"百丈清规"。(在宋代道原所撰的《景德传灯录》中题作《禅门规式》,世称"古清规"。)  相似文献   

4.
《中国宗教》2022,(1):94-94
僧制,亦称"清规""僧禁",佛教僧团制度。印度僧尼以戒律为生活规范。中国僧团除戒律外,还制定其他若干约束僧尼言行的僧制或清规。据《高僧传》卷五,东晋道安首次制定的规式有:行香定座讲经上讲之法、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布萨差使悔过法等。  相似文献   

5.
僧制,亦称"清规""僧禁",佛教僧团制度。印度僧尼以戒律为生活规范。中国僧团除戒律外,还制定其他若干约束僧尼言行的僧制或清规。据《高僧传》卷五,东晋道安首次制定的规式有:行香定座讲经上讲之法、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布萨差使悔过法等。  相似文献   

6.
论宋代禅宗清规中所见茶汤礼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清规在宋代完全齐备,并成为禅院的标准管理模式。清规中记载的事项也多与礼仪有关,在各版本的清规中,茶汤礼无疑都是禅门礼仪中最重要部分之一。但目前的研究成果多停留在对禅院茶汤礼的考证上,本文则以宋代禅宗清规所记载的材料为基础,结合其他史料,考察宋代禅宗清规茶汤礼形成的条件和原因等问题。同时,就宋代禅院茶汤礼的形成,分析了其在禅宗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佛教的戒律是佛教本来面目的表现 ,清规则是佛教本土化的特征。晚明时期 ,佛教界在此两方面都出现了问题。为了扭转佛教发展的颓败趋势 ,作为晚明四大师之一的宏 ,分别在戒律和清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针对佛教戒律的庞杂不明 ,宏对之简约 ,以使僧众有所依规 ;针对清规的日益世俗 ,宏制定《云栖规约》 ,以别僧俗界限  相似文献   

8.
《禅苑清规》是目前所见最早、最完整的禅宗清规,它也是禅宗其他清规的范本,因其独特的地位,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编成于北宋末,正值佛教诸宗派融合之时,本文以佛教宗派学说交融为基础,讨论《禅苑清规》中所体现出来的禅、净与律学思想在此清规中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唐代百丈山的怀海禅师通常被认为是禅宗丛林清规的创立者。早期禅宗以行脚四方、遍访禅师为务,不注重本宗寺院的建设,通常居于律宗寺院之中。然而,律寺的讲法和制度与禅宗不完全相合,故怀海认为需建立禅宗的寺院及相应的制度。随着宋代禅宗进入全盛期,禅宗丛林遍地开花,逐渐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禅门清规也适应时代的变化,经历  相似文献   

10.
《百丈清规》是中国化的佛教僧制,它实质上是中国佛教僧团管理的创新。本文从管理学的角度对《百丈清规》之管理创新的空间及其创新点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历代注家关于《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一章的解读可谓异见纷呈。就文本本身予以探析,本章当为"感叹—反应—批评"的逻辑结构;对《论语》的义理系统进行分析,可知孔子论"勇"有"积极的勇"与"消极的勇"的分疏;对"勇"进行思想史的追本溯源,不难发现,在孔子之前可能存在过"尚义"的时代,其时以"义"规"勇"的思想资源比较丰富。据此可断定,"好勇过我"之"我"当为"义"字之误,孔子在本章的表达只可能是以"义"规"勇",而非以"我"规"勇"。  相似文献   

12.
圣本尼迪克在总结前人修道经验和自身修道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著名的《圣本尼迪克清规》,把隐修制度纳入了西方的教阶体制和自然社会环境。《圣本尼迪克清规》注重《圣经》的首要地位,积极推崇住院修道,充分强调院长权威,也注意维护修道院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圣本尼迪克清规》立足于修道生活的初级阶段,重修道实践而轻理论阐发,指出那些渴望至善境界的人们还应该效法东方圣教父们的榜样,遵循他们的规章。但是随着《圣本尼迪克清规》的流传,人们逐渐满足于将其作为修道生活的最佳规范,从而在事实上塑造了独立于东方的西方隐修制度,其结果可能导致了修院修会对罗马教廷的依附以及与它的联盟,过度地卷入教俗斗争,教会的高度集权及其腐败与改革的反复,以及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对隐修制度的摒弃,等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许可以说,圣本尼迪克及其清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的基本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13.
智者大师《观心食法》(一卷)收于《碯续藏经》第九十九卷,全文不足四百字,因其篇幅短小且叙述简略,常为人们所忽略。但它所明确揭示的一心三观、圆融相即的禅观思想却已是相当成熟,其所展示的寓止观修行于日常生活的风格,正是智者大师最推崇的“随自意”禅风。据此我们还可一窥早期天台教团的饮食规矩。《观心食法》成立于禅门清规之前,可以说,它是现存最早的中国佛教僧团有关食法的珍贵文献。全文仅三百九十二字,为方便读者,现作标点,抄录如下:既敷座已,听维那进止。鸣钟后,敛手供养一体三宝,遍十方界,施作佛事。次出生饭…  相似文献   

14.
<正>通过农禅并重,当地的农民以日常的农耕方式,收获了健康自然的食物,也带动了经济发展。农禅虽不高深,却是佛教质朴观点的一种体现:为农民创收,农民才得以安适自在。一历史上在农耕为重的中一国,禅宗首倡"农禅并举",《百丈清规》里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口号,佛法不离日用,直心即是道场,农禅成为禅宗僧侣必不可少的修行法门之一。运水搬柴,无非妙道;锄田种地,总是禅机。怀海禅师一生奉行、倡导这一制度,彻底改变了旧禅规里重  相似文献   

15.
《淮南子·天文训》承接《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的生成论表述,提出"道曰规始于一"。《老子》"道生一"与《淮南子》"道曰规始于一",皆通过辨正"道"与"一"的关系,各自表达出对"道生物"过程的理解:《老子》"道生一"通过数理推论建构起万物生成的形式框架;《淮南子》"道曰规始于一"在对万物生成做出结构上规定的同时,进一步充实了"气化流行"的材质意象。此外,"曰规"二字的出现将《淮南子》的本源之"道",内在嵌入了对本体之"道"的确证。《淮南子》"道曰规始于一"是关于"道"的本体和生成、形式和内容的综合发明,是对《老子》"道生一"生成思想的理论发挥,反映出汉代道家由玄思到务实的思维转向。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6月29日中国道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阆苑琳宫,实神圣庄严之地;黄冠羽服,乃抱朴守真之士。不肃威仪,道俗焉别?不持斋戒,修真何凭?故太上传经,垂唯道是从之训;祖师立教,有清规玄范之文。唯历代相承,戒律条文浩繁;时移世易,当有契理契机之规。为阐扬道范,丕振玄风,使务道之士知所依止,中国道教协会商诸山大德,特制订《道教宫观规约》。凡我玄门道侣,各宜遵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依清规而进德,秉道范以超凡。神明鉴察,可不慎欤!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86,(6)
宝莲禅寺位于香港大屿山昂平高地,建筑宏伟,风景宜人,是香港著名的佛教道场,属禅宗的曹洞宗一系。据《大屿山志》载,该寺的创始人是近代大悦、顿修、悦明三位禅师。三禅师初到昂平,见此间堪为十方道场,遂先筑小石屋,后盖大茅蓬,接待十方云水高贤,开荒种菜,粒米同餐,草创禅门规模。至1924年,纪修和尚由镇江金山江天寺到香港弘法,大众恳请担任十方丛林第一代住持,并正式命名为宝莲寺。建大木屋作禅堂,一切清规仪则,均依镇江金山的轨范。1928年大雄宝殿落成。其后,丈室、客堂、斋堂等亦次第建成。1930年,纪修和尚以  相似文献   

18.
西方学者往往倾向于对《墨经》中说明"利"这个重要概念的文本"利,所得而喜也"作快乐主义式的解读,认为墨家在此是把"喜"或"快乐"等同于"利",或者作为"利"以及道德正当性的标准。但实际上,墨家在此处只是对"利"进行了语义和元伦理学层面的说明,并非在表达快乐主义的规范性立场,甚至不是在表达任何一种道德上的规范性立场。快乐主义式的解读对《墨经》甚至整个《墨子》文本包含的对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层面加以区分的意图认识不足,与《墨子》其他地方明确表达的规范性立场不一致,其错误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将西方规范伦理学的框架套用于早期中国哲学的这一常见但却值得商榷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正《阴符经》~1成书时代与《列子》~2真伪问题的讨论非常复杂,本文试图从《阴符经》"盗机"思想对《列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来探寻两个充满争议的文本的内在逻辑联系。《阴符经》与《列子》中关于"机"的论述都出现了6次,表达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机的看法,《列子》以否定式的表达方式对待机,认为要去除机心分别,要放机;《阴符经》则以肯定式的表达方式对待机,认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盗机。《阴符经》承袭了《列子》的"盗"论、"机"论以及心性思想并将之发展成为独特的"盗机"理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佛教的丛林制度法音近录默雷摘编唐宋时期的禅宗教团与清规之研究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留学的湛如法师,1996年8月在赵县柏林寺举行的第四届“生活禅夏令营”中,作了以《唐宋时期的禅宗教团与清规之研究》为题的讲演,这篇研究报告已从《禅》1996年第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