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留孙     
(1248—1321) 元代道士。字师汉,信州贵溪(今属江西)人。少入龙虎山为道士,传正一符箓、祠祭天地百神之法。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从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入朝,得元世祖宠信,遂留阙下;号为上卿,命尚方铸宝剑刻文以赐,于两京建崇真宫居之,专掌祠事。至元十五年授教玄大宗师,赐银印。及世祖不豫,谕隆福宫曰:“张上卿事朕岁久,始终一德,宜令诸皇孙尊信其道。”又谕留孙:“善事嗣皇帝”。成  相似文献   

2.
南五祖     
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南宗五位祖师,即张紫阳、石泰、薛式、陈楠、白玉蟾。相传张紫阳于宋熙宁二年(1069)在成都遇异人授以“金液还丹诀”,修炼成道,以“金丹之道”授石泰,泰授薛式,式授陈楠,楠授白玉蟾。白玉蟾在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授彭耜、留长元、赵汝渠、叶古熙等,自此,逐渐形成道派。元初,此派由于与北方的全真道的观点比较  相似文献   

3.
孙玄清(1496-1569),号紫阳,又号金山子、海岳山人,山东寿光人,明代崂山著名道士,曾受到皇帝敕封,是龙门派分支金山派的创始人。清代梁教无《玄门必读》记载:崂山祖,姓孙讳玄清,号海岳山人,乃龙门派邱祖第四代徒孙。系山东青州府寿光县孙家巷人。于明宏治九年八月二十三日降生。在崂山明霞洞出家……至嘉靖三十七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7,(2)
<正>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宋瑞,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著名爱国诗人,杰出的民族英雄。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宁死不降。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即今北京市宣武门外菜市口,一般认为在今北京市东城  相似文献   

5.
全真教究竟何时进入华南地区,仍然是一个学界未能解决的问题。从已知文献看,元初已经传至粤西,康熙年间进入粤东地区。然而,实际进入广东地区当早得多。由于长春道教的兴盛,人们逐渐以为邱祖龙门派是全真正宗,而在长春道教这一派当中,又以为只有使用龙门派字的才是正宗。这样的误解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以为在历史材料中找不到龙门派字的踪影,就是全真教没有传入这个地区。只有破除这个误解才能开阔研究视野。在历史文献中看不到龙门派字,只能说觅不到全真龙门律宗的传递,不可以说看不到全真教。本文从张三丰的全真嫡传弟子关系、武当真武神庙在广东的流行、口述历史等方面,说明全真教在明代已经传入了华南地区。  相似文献   

6.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设立于江淮诸路的“御讲”,是一种具有官方背景的佛典讲席。元代江淮诸路御讲在职能上与金代设于各地三学寺内的“官讲”有相似之处,但在具体的建置上则有较大的差异。元代的御讲多设于南方旧有的名山名刹之中,且由精研唯识学的僧人奉诏出任讲主。目前可考的元代御讲共12处,分布在元初江淮、江西及福建三行省内。随着江淮诸路御讲的设立,唯识学在南中国的传播范围得到扩大,一批出身南方的唯识学僧人也逐渐成长起来,为明代唯识学在江南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赵孟頫,字子昂,浙江吴兴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艺术家,系宋宗室,宋亡时,初不事元廷,曾私以“遗民”自居,公元1286年应元世祖忽必烈征召而被迫入仕元朝。赵孟頫品衔虽高,但元廷对其的提防从未终止,在压抑痛苦的人生中赵孟頫以书法艺术作为自己艺术钻研的重要方向,并获得了非凡的成就。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复古运动的领袖,他以书风复古的形式来表达他对元廷与当下艺术风气的不满,最终形成了独特书风并影响后世,且至今为书法研究者们所看重。  相似文献   

8.
元代有两个首都,一个是大都,一个是上都.元世祖在两个都城分别建立崇真宫作为道士活动的场所.崇真宫即崇真万寿宫,是元世祖赦建的.据<元史·释老>载,元世祖时期,昭睿顺圣皇后病得很重,正一道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的徒弟张留孙祈祷为皇后治病.不久皇后梦见有个穿红衣服的长髯者,由引导着朱辇白兽的甲士随从,行在草间.  相似文献   

9.
元代关学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载创立的关学是宋代理学的重要学术流派。关学洛学化以后,张载之学基本上缺少传人。尤其是张子学发源的关中地区,“亦由完颜之乱,儒术并为之中绝。”(《宋元学案·吕范诸儒学案》)。然而金元之际,关中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地理区域,人才辈出,直接影响了元代理学的发展趋向。元代关学成为元代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术派别。一、元代关学学派(-)无代前期美学学派元代前期关学学派形成于金元之际,学术活动的过渡性特点很明显。大致说来,元世祖中统、至元时期,是元代关学的形成、发展阶段。以京兆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共中地区,是元世祖…  相似文献   

10.
那摩.又称兰麻.南元,宾大师,北印迦湿弥罗国僧人。他于十三世纪初归附蒙古,历侍太宗、定宗、宪宗和元世祖忽必烈四帝,连受宠重,曾受封大国师。掌管天下佛教,在内地活动期间,积极投身于济世利民和中原佛教建设事业,谏言止杀,广施法雨,还亲自参加了元初著名的佛道辩论,以及一些佛寺的重修工作,对元初佛教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以及元朝的统一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试就其生平事迹略作考述。一、那摩的国籍、家世及修学那摩是迎湿弥罗国僧人,史料记载一致。《重修其定府大龙兴寺功德记》(以下简称《龙兴寺碑》)载日:“国师南无大…  相似文献   

11.
王吉昌与刘志渊是金朝后期至元初活动于山西的北方全真教徒,不是道教金丹派南宗的传人。但他们的文集中大量援引南宗祖师张伯端的著述,体现出张伯端对他们的深刻影响。而张伯端对全真教的影响也不止于此,整个金代直至元初的全真教都深受他的影响。刘志渊还提到了南宗四祖陈泥丸(陈楠)和五祖白玉蟾的言论,为审视南宗与金代元初全真教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陇县药王洞     
在陕甘交界的陕西省陇县城北一里多的北坡村后,有一座青竹翠柏掩映着幢幢殿宇的道观,这就是久负盛名的陇县药王洞。陇县药王洞始建于唐代,原名谷神观。“谷神”是“道”的形容之称,“谷”象征空虚,“神”有变化莫测之意。《老子》中即有“谷神不死”之说。宋、金时,名医马钰(1123—1183)曾隐居于此。马钰擅长针灸,于金大定七年(1167)师事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后开创道教全真遇仙派。元世祖赐号“丹阳抱一无为真人”,世称马丹阳,谷神观随之改为丹阳洞。大定二十年(1180),道教龙门派鼻祖丘处机云游到陕西,初在宝鸡磻溪隐居,后栖居陇县龙门洞,发展道教龙门派。为扩大教派,发展道徒,丘真人又在与古陇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11月14至12月11日,中国道教协会将在湖北武汉长春观举办"丙申(2016)年全真派道士传戒"活动。按照全真派传戒仪轨,武汉长春观方丈吴诚真道长委托武汉市道协副会长任宗权道长带领武汉长春观两位道长前来北京白云观迎请"法统"。9月1日上午吉时,中国道协教务部负责人孙常德道长、北京白云观管委会主任李信军道长和任宗权道长等在北京白云观老律堂举  相似文献   

14.
北七真     
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北方七位真人,均系王重阳嫡传弟子。因对全真道的传播和发展作出贡献,被尊为真人,并得列元世祖的诏封。他们是:马钰,字玄宝,号丹阳,原名从义、字宜甫。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创全真遇仙派。著有《洞玄金玉集》,《神光灿》《渐悟集》等。谭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原名玉、字伯玉。山东宁海人。创全真南无派。著有《水云集》等。  相似文献   

15.
临夏白云观坐落在甘肃省临夏城内凤林路,是临夏地区道教全真派重点宫观之一。该观历史悠久,初为文昌观,继为文庙,再建文昌宫,后又增建白云观。白云观的前身文昌观,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行宣政院经历善麻建。明洪武初,又有河州西南玉伦沟(今榆林沟)三清观并入。三清观,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道人何廷秀建。洪武七年(1374年),指挥徐景主持重修文昌观。二十六年(1393年)作道纪司。成化四年(1468年)增修三清殿。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编修《河州志》时,已改为道正司①。明末道正司废。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文昌观年久失修,殿堂…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7,(5)
<正>一、觉囊派赛贡巴寺所藏"多罗那他传记"系列唐卡觉囊,又称作觉摩囊,位于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拉孜县境内的那加吉祥山,该地也是一处静修的圣地,所以也将觉囊称之为热楚钦莫觉摩囊,即为大的山间的修行地。13世纪后期,时轮教法第十五代传承人更邦钦波·突结尊追(1243-1313)来到觉囊,于大约1293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修建了觉囊寺。他以11世纪域摩·弥觉多  相似文献   

17.
<正>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山东省道教协会、青岛市道教协会协办,崂山太清宫承办的丁酉(2017)年全真派道士传戒活动,于2017年8月22日至9月18日在山东崂山太清宫举办。活动礼请崂山太清宫方丈李宗贤道长为传戒大律师,传授全真初真、中极、天仙三坛大戒,同时礼请孙常德道长为首座大师,任宗权道长、杨崇定道长、侯诚凯道长、  相似文献   

18.
王常月是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被誉为“中兴之祖”。他在长期的宗教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点的道教教育思想。 公开传戒 因人施教 这是王常月道教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据王常月《钵鉴》记述,全真龙门派传至明代,出现以戒律密传的“龙门律宗”。此宗以丘处机门下赵道坚为龙门第一代律师,赵传张德纯,张传陈微通,陈传周玄朴,传至王常月为龙门第七代律师,七代律师,代代都是“单传秘授”。这种师徒授受,口口相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道教龙门派的发展。龙门派传至第四代律  相似文献   

19.
孙不二,金代全真派著名女道士.孙不二继承了王重阳的内丹思想,注意到坤丹与男丹的区别,大大的发展了以生理转变为重要内容的女丹,成为后世坤丹道法之祖.本文以其著作为基础浅述其女丹功法.  相似文献   

20.
肖杰 《中国道教》2003,(1):35-36
在中国道教史上,张三丰是明清时期道教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他上承陈抟、陈致虚丹法,著《金丹直指》、《金丹秘诀》、《无根树》、《大道歌》、《大道论》、《玄机直讲》等丹经道籍,遂开三丰一派。李西月编《张三丰先生全集》中,称之为“隐仙派”、“隐派”、“犹龙派”,并将其师承追溯于老子的弟子文始先生——关令尹喜。据白云观1926年抄本《诸真宗派总簿》所载,至清末时奉张三丰为祖师的道派就有17个之多。其中武当一脉尤以内家拳术誉名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威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