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近代认识论论纲: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近代的两个主要认识论思潮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有古老的历史发源 ,在古代和中世纪都能找到其倾向和表现。但是 ,只是到了近代 ,当认识论在自然科学的推动下得到充分、深入的发展时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才逐渐形成近代乃至现代意义上的理论形态 ,成为一个划时代的理论标志 ,勾勒了自F .培根对经验的诉诸开始直至康德对两派进行综合的近代认识论的基本走向。1.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划分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经典的 ,指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大陆理性主义者和洛克、贝克莱、休谟等英国经验主义者之间的…  相似文献   

2.
这篇文章将对下面这两个论题进行论证:第一,在认识论上,皮尔士是一个辩护主义者(justificationist)。但是,与经典的或理性主义的辩护模式相反,他并不认为个人意识是辩护或确定性的来源。事实上,皮尔士开创了关于辩护或确定性的符号学模式。第二,在认识论上,皮尔士又是一个自然主义者。在他看来,人的思考和研究、询问和回答、断言和拒绝、怀疑、相信、预期和说明都是行为和反应,而这些行为和反应像其他高等动物的行为和反应一样能够被观察、描述和理解。从经典意义上看,他既不是一个经验主义者,也不是一个理性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是指十六世纪末至十八世纪中叶在西欧各国哲学发展中形成的两个学派。作为近代西方哲学的真正逻辑起点,在一百多年的长期发展中,它们既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自成一体,蔚然大观,在近代哲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和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学术界,对这一段哲学史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下简称陈著)是我国哲学界研究这一领域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全书主旨集中,论理明确,分析细致,是近年来西哲史专题研究中较为难得的一部书。掩卷思之,具有以下几个特  相似文献   

4.
一、价值论在哲学中的地位当代中国价值论的兴起,是与真理标准的讨论密切联系着的,最初也只是在认识论框架内展开的。但价值论研究发展到一定程度,认识论框架的局限性就表现了出来,因而冲破认识论框架、确定价值论研究在哲学中的合理地位,就成了一种内在要求。与此同时,现代西方哲学思想全面进入中国,其中反科学主义、反理性主义的思潮,包括后现代主义对启蒙运动以来理性主义高扬所造成的负面效应的批判,也对我国价值论研究冲破认识论框架形成了重要影响。确实,我们多年来所理解所讲授的认识论,基本上是沿着西方近代形成的知性认识和认知中…  相似文献   

5.
一、今天,逻辑实证主义或逻辑经验主义已不象50年前那样时兴了,然而人们不能否认它仍是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个有影响的学派。从哲学史的角度看,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思想可以回溯到洛克、休谟、孔德和穆勒。于是这里就发生了一个问题:这样一种经验主义哲学为什么不是出现于英国或法国,倒是产生于近百年来一直处于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以及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影响之下的德  相似文献   

6.
胡塞尔和弗莱格的语言哲学思想比较周国平现象学和分析哲学属于二十世纪西方哲学最有影响的传统之列,因而对于这两种哲学传统基本公认的奠基人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本身就是一项有价值的工作。以下事实更为这项研究增添了兴味:胡塞尔和弗莱格都活动于世纪之交的德国,他们一开始都是数学家和逻辑学家,由关注数学和逻辑的基础而进入了哲学领域,并且彼此有过实际的思想接触和交锋。他们思想中的最大共通点,那种鲜明的唯理论立场,在他们的后继者看来恰恰是最成问题的,而分别被比较彻底的非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倾向所取代。其实,这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7.
体验哲学:一种新的哲学理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寅 《哲学动态》2003,1(7):24-30
雷可夫 (Lakoff,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语言学教授 )和约翰逊 (Johnson ,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哲学教授 )于 1 980年出版了一本被称为认知科学的经典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认为人类的思维主要是隐喻性的。在这本著作中 ,他们还将西方哲学中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主要观点归结为客观主义。主要包括 :形式主义、二元论、天赋论、自治观、非隐喻观等 ,并认为其在西方哲学中 ,从前苏格拉底时代一直到今天 ,始终占统治地位 ,如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物理学、化学等 ,法律、管理、新闻、道德、经济学等 )中始终占主导地位。西方传统哲学…  相似文献   

8.
价值理性的恢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代哲学的经验主义传统是被认为与理性主义传统相对立的。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 ,主要从经验主义导出的科学主义 ,却成为今日理性主义的代名词。由此可以看出 ,工具理性之“理性”与原本理性主义意义上的理性简直就是南辕北辙。本文不打算探讨一般的理性问题 ,而仅想在与工具理性的对照中为价值理性的恢复作些概念性的准备。一、现代性与价值理性从欧洲启蒙运动开始直至尼采宣告“上帝死了” ,价值上的虚无主义运动似乎走过了一个完整的段落。结果是 ,对理性的工具性理解从此成为人们基本的思维定向。因为理性被放在信仰的对立面 ,而传统中作…  相似文献   

9.
孟娟 《心理科学》2013,36(5):1273-1277
虽然现代心理学一直想摆脱哲学的束缚与羁绊,但心理学的发展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表露出不同的认识论取向。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解释学哲学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三种取向的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对象本质的理解、知识形成的途径、研究结果的表现形式以及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各执己见,由此展现出三种不同的心理学风景。经验主义认识论注重事物各种特征的描述,经验材料的收集,主张采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以揭示现象的规律与法则。理性主义认识论关注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结构,主张用信息加工、记忆检索、图式与结构、感觉输入等方式获得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并以形式结构的方式呈现研究结果。解释学认识论则注重对人类实践活动的理解,重视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张以语义的言说阐明研究结果。在未来,心理学仍需寻求完善的认识论基础,真正确立适于人性的心理学研究方式,以期展示人的完整本质。  相似文献   

10.
韩玉昌  赵娟 《心理科学》2003,26(5):903-904,902
1 引言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 ,他继承西方哲学中康德的传统 ,在消除英国经验主义和德国唯心主义思想水火不相容的对立之后 ,以建构主义的思想回答知识获得的最一般的、最基本的条件这一问题 ,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就是要解决人是怎样从低级水平的认识过渡到高级水平的认识的。心理学承担着解释这种“过渡”的任务 ,其手段就是对智慧的分析和刻画。从 2 0世纪 2 0年代开始 ,皮亚杰以结构主义为方法论 ,采用临床法对儿童心理进行了长达 5 0多年的研究 ,以验证和丰富其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的核心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儿童…  相似文献   

11.
周晓亮 《哲学动态》2003,(10):45-49
爱德华·赫伯特 (EdwardHerbert 15 83 -164 8) ,亦称彻伯利的赫伯特 ,是英国哲学史上十分独特的人物。虽然他与经验主义者F 培根、霍布斯是同时代人 ,却几乎没有受他们思想的影响 ,走了一条与经验主义完全不同的道路 :他贬低经验 ,强调认识活动中的先天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理智能力的作用 ,是英国近代理性主义的开创者。不过 ,他的理性主义与笛卡尔等人的大陆理性主义很不相同。在思想来源上 ,它不像后者那样与以机械论和数学为代表的“科学思维理性”有密切联系 ,而是站在“新科学”的潮流之外 ,从柏拉图主义、斯多亚主义等古代思想中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的认识主体修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认识主体的修养是中国哲学认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但长期以来,受西方哲学认识论理论框架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影响,这一特点没有受到应有重视。有鉴于此,发掘、阐释中国哲学的认识主体修养论,对于建构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有裨益的。一、重视认识主体的修养是中国哲学认识论的特点哲学是研究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学问,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哲学研究的重点有所不同。西方哲学认识论所研究的认识对象侧重于自然界,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心与物、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人认识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当代知识论:概念、背景与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知识论”的概念 在西方哲学中,古代与近代的哲学家们有关知识论的研究主要从人的认识能力的角度进行,把有关认识的研究建立在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基础上,从而产生了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不同理论主张。这种意义上的认识理论是发生学意义上的,用康德的经典性表述来说,是研究有关认识的“起源、范围及其客观有效性”。(康德,第74页)它们从研究认识的起源  相似文献   

14.
郑利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154-154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的实践现引入认识论,对唯心主义先验论、不可知论、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进行了严肃的反思与批判,建立了真正科学的认识论。但在认识论上,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并非完全一致,诺曼莱文尊出,马克思的认识论强调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是反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恩格斯的认识论是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他忽视了认识的社会性,强调实用主义,强调真理符舍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会通与融合,正在成为当前中国哲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我谈谈三点看法,抛砖引玉,以就教于方家。一问题的背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融入世界,开始启动现代化的进程。在思想界,介绍传播西方思想与哲学成为时尚,首先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而是培根、笛卡尔以来的近代西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然后是追本溯源,从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黑格尔等人的整个西方哲学思想经典,在中国都得到介绍与研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  相似文献   

16.
理性一般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或思维活动。理性主义 (又称唯理论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就其广义而言 ,是推崇人的理性、反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宣扬信仰至上的经院哲学的理性主义哲学派别。如果狭义地使用这个名词 ,它是一个与经验主义相对立的近代哲学认识论的一派 ,是公元 1 6— 1 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反对经院哲学的产物。 (参见陈修斋 )可见 ,后者是前者的继续 ,是进步思想家在新的历史时期 ,在社会生产力提高、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下 ,使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系统化和理论化 ,对认识方法和认识理论进行深入探讨的结果。阿拉伯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哲学家们普遍断言哲学已经终结 ,但是哲学的终结意味着什么 ?海德格尔非常深刻地把它理解为哲学从一个位置到达另一个位置 (参见《海德格尔选集》 ,第 1 2 4 5页 )。关键是我们必须领悟哲学所处的这一位置之所在 :位置不是一个地点 ,而意味着一条道路 ;它显示的既是“终结”之路的如何 ,又是路之如何“起始”。1 .从知识的角度看哲学如何终结  从知识的角度看 ,哲学的终结起始于知识对主体的脱离。知识问题毫无疑问是西方哲学尤其是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 ,对知识的可能性和客观性的信仰是近代认识论得以可能的前提 ,因此 ,认识论提…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美学思想是在继承和革新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此,学术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康德美学是对欧洲大陆理性主义美学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相互"调和"的一个结果。这一结论并不切当。首先,今人所谓的"理性主义美学"仍包含着诸多经验主义元素,这与其他经验主义者的美学思想在理论根基上存在着一致性。康德对于这些学说的批判首先都是基于"先验论"这同一个主导立场之上的。调和论则在某些方面割裂了康德的这一立场。其次,康德"审美愉悦理论"的形成与其对"完善性理论"的批判性继承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并非理性派的"合目的性概念"与经验派的"快感"之间的简单调和。厘清这两点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康德美学的生成逻辑及其理论主旨。  相似文献   

19.
“不可或缺性论证”与反实在论数学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20世纪初的数学哲学研究侧重于探讨数学基础问题,由此产生了逻辑主义、形式主义与直觉主义等数学基础流派。进入20世纪中期以后,数学基础问题不再困扰数学家们,哲学家们也开始转向关注经典数学的本体论与认识论问题。这包括探讨抽象数学对象是否在字面意义上存在,数学定理是否为关于抽象数学对象的客观真理,我们如何能够获得、确证经典数学的知识,以及数学为何可应用等等。这些哲学问题其实是自柏拉图以来的传统哲学家们所关心的本体论问题,以及自17、18世纪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以来的传统哲学家们所关心的认识论问题,在数学领域的反…  相似文献   

20.
正在崛起中的六种西方哲学思潮范燕宁80年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哲学自身发展状况的影响,西方哲学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一些原有流派继续发展,但呈现出一些新的思想特点。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哲学思潮、流派迅速崛起,其中,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六种。(一)合理主义合理主义又叫合理性哲学,最近十几年来在欧洲大陆和英美国家广泛流行,已成为西方哲学发展演化中的一个新热点。目前西方各国哲学出版物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方兴未艾,有进一步发展之趋势,尤其是在德国哲学家中讨论更为热烈。合理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试图扬弃传统理性的产物,也是传统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相互渗透、接近的产物。它起源于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尤其是康德、黑格尔哲学中的传统理性主义的抨击,以及对西方科学技术文明所造成的种种危机的哲学反思。本世纪前50年,“哲学在其形而上学和黑格尔以后的潮流中,正在朝向一种合理性理论的会聚点奔去,”并最初表现出非理性主义的特点。柏格森、胡塞尔、韦伯、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等哲学家以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的形式,确定了哲学合理性的界限。60—70年代以后,科学哲学中的新理性主义崛起,波普尔、库恩、拉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