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寻求利益最大化为价值追求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依循市场的经济原则行事.市场的经济原则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一切领域之后,必然带来矛盾与冲突.如何面对矛盾冲突,在接受与正视矛盾冲突之后又当如何作为,成为摆在世人面前的尴尬难题.经济人与道德人的两难进路,虽然难于明确地、截然地取舍与平衡,但是基于共同的理性认知能力和共通的对于快乐与痛苦的感受,我们应该能够做出改变、寻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2.
<正>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早跟他(她)离婚了”“我不离婚是因为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等类似的话,但是不离婚就一定对孩子好吗?离婚似乎是解决父母冲突的一种很高效的方法,但部分家长不愿意让孩子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中,于是选择勉强维系婚姻关系。那么当孩子生活在看似完整但高冲突的父母关系中时,对他们来说,究竟是爱还是害?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哲学的和谐观念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长二千多年的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很多研究过中国哲学的人回答:“和谐”。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很多研究过中国近代史的人回答:“动乱”。中国的传统哲学具有和谐的本性,而中国近代史却是充满动乱的现实。这究竟是什么缘故?究竟应该对此做出怎样的评价?中国的前途究竟如何?这些问题引起很多中国哲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迎刃而上     
余方伟 《天风》2008,(2):19-19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会面临很多困难与挫折,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我们可以选择逃避,也可以选择迎刃而上,那么我们如何知道选择逃避还是选择迎刃而上呢?透过圣经,让我们一同来领悟神的教导。一、罗得——该逃的不逃因着所多玛的罪恶,神要审判所多玛这座城,因着义人亚伯拉罕为罗得的代求,神在毁灭所多玛时,就对罗得施怜悯,让天使催逼罗得逃离这罪恶之城,  相似文献   

5.
很多事情不是逃避就可以解决的,很多东西不是掩饰就可以抹去的。没有谁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就算你再圆滑。在利益的冲突下也不可能将一切做到皆大欢喜,总会有人受伤。当出现矛盾,需要取舍时,我们一定得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该舍的哪怕痛也要舍掉。若心存侥幸,也许最后原本想留下的却已回不来了。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这样的修行者,他说他修行是为了逃避现实,逃避现实中的喧嚣、嘈杂和  相似文献   

6.
吴志福 《天风》2017,(10):16-17
前不久,笔者遇到一位以前的同工,询问了她的近况。她说自己没有参与侍奉,也很久没去教会了。她觉得教会里的人际关系太复杂,让人难以接受,因而选择了离开。与这位姊妹有同样感受的基督徒并不少,他们感到教会生活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不少冲突没有处理或处理不当,伤害了弟兄姊妹的身心灵。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自我控制的资源模型为理论框架,从选择难度特征的视角出发,通过两项实验考察选择损耗自我控制资源的成因。结果发现,高取舍冲突组被试的stroop任务成绩显著低于低取舍冲突组被试,高、低阅读难度组被试的stroop任务成绩差异不显著;为自己做选择组被试的stroop任务成绩显著低于为他人做选择组被试,完成3选项和4选项任务组被试的stroop任务成绩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选择损耗效应是由选择的取舍难度而非信息加工难度造成。。  相似文献   

8.
趣品人生     
为什么要谈一谈生活方式呢?为什么想说一说中国人的闲情雅致呢?不是为了让我们拿出大把时光去浪掷,不是为了让我们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是要让大家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人生路漫漫,如何用中国人的方式,从容踏上旅程?悠闲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值得去尝试。大家在路上行走,在公园里散步,会看到很多亭子。亭子有何用途?想必大家都知道。"亭"  相似文献   

9.
林超群 《天风》2017,(10):17-18
教会是人的组织和团体,有人的地方就可能有冲突,教会也难以幸免,因此,如何化解冲突就相当重要了。  相似文献   

10.
我们身处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替代了很多重复工作,甚至还能写作、下棋;经济在不断转型,以往买东西要出门,现在可以随时动动手指头,无论是生活用品还是餐点,都能在一定时间内送到你面前;价值观也在变迁,从单一价值向多元价值转化,价值评价由排斥向宽容转化。在这样的新时代下,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培养明天的孩子呢?我们究竟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11.
正轻易论断他人,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很多时候都化成了伤害对方的利剑。别人无车无房,你说因为他穷;别人作息规律,生活简单,你说人家单调乏味,毫无情趣。知人识人,已经很难。然而更难的是,在知人之后管住自己的嘴,不对他人的生活妄加评论,横加干涉。很多事情,坏就坏在多嘴多舌。《诗经》里面讲:"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父母不免要干涉晚辈的生活,这已经够让人头疼了。但更让人头疼的是陌生人的多嘴多舌。  相似文献   

12.
王欣 《学海》2002,3(6):107-110
选择 ,是人类所特有的有目的的活动的一定形式 ,是个人在自己面临的各种可能性之间进行取舍的一种特殊活动。道德选择 ,作为一种现实的活动 ,正是人们在多种可能性之间或在某些矛盾冲突的复杂情景中所作的善恶选择。它总是建立在心理活动的基础之上 ,这种心理活动不仅仅是通常所简单认为的那种内心善恶搏斗 ,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利弊权衡过程。而这种对道德选择的权衡 ,又与人的本性紧密联系。一、道德选择的人性基础人是利己的 ,还是利他的 ?从古到今 ,这个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在中国古代 ,就有人性善恶的说法 ,而以儒家的“人性本善…  相似文献   

13.
现实生活对于我有什么价值?人如何对待社会以至整个外部世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人生的意义何在?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在宇宙中的地位是崇高的还是渺小的,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么?人如何对待逆境,又怎样立身处世?对于一生只有一次的生命如何看待,人又怎样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自我完善和幸福的理想人格又是什么?……对诸如此类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哲学是不屑一顾的。而把产生于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土壤中的哲学仅仅局限在几条规律和几对范畴的一般宇宙观的哲学问题上。哲学不去具体分析和解释现实存在着的一般人生问题,人们也难以理性精神科学地对待生活。要不然,  相似文献   

14.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一种复杂情绪,表现为忧虑、紧张、失望、烦躁、恐惧、焦急等某些心理反映。焦虑的产生缘于心理的冲突或遭受挫折。心理冲突使人处于矛盾状态或两难境地,在现实面前无法做出选择。遭受挫折则会使人  相似文献   

15.
独思浮嚣的尘世越来越不安静,能静下心来沉思的人越来越少。追逐名利,心中自然难以平静;喜欢热闹,心中自然浮躁。人,要活出自我,活出境界,还是要让这颗悸动的心平静下来,去读书,去思索。人的思想火花产生于三种  相似文献   

16.
郑丽钦 《天风》2006,(16):46-47
人的一生要作很多决定,这些决定会影响他以后生活的质量。如读书,选择职业,住在哪里等等,同样婚姻也是如此。有些错误的决定是可以弥补的,有些却要用一生来忍受。人生最重大的一个选择,是接受耶稣做生命的救主,第二重大的选择,是结婚或不结婚,大多数人选择了结婚。选对终身伴侣,你的婚姻会像在天堂一样幸福,选错了终身伴侣,  相似文献   

17.
蚕花如眼     
丽日春光蝶翩翩,飞入蚕花寻不见。蚕豆花紫白色的两片外瓣,托着白中带黑的内瓣,如蝴蝶的翅膀。一阵微风,蚕花颤动,蝶还是花?让人难以分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当被试主动做出与他人一致/不一致的选择行为(实验1)或看到他人做出与自己一致/不一致的选择行为(实验2)时,其选择行为的一致性是如何影响结果评价过程的。脑电数据表明在结果评价的早期阶段,无论被试是主动或被动地与他人做出相同选择,这种选择一致性都会放大输赢结果之间的差异:体现在选择一致情况下比不一致情况下诱发更大的d FRN。而在结果评价的晚期阶段,当被试先做出选择之后,看到他人做出与自己不一致的选择时(实验2),相比他人与自己选择一致时,诱发了更大的P3和LPP波幅。说明被试很可能把他人的不一致选择加工为一种冲突。因此投入了更多认知资源来加工这一结果。本研究是一个探索性的创新研究,首次从时间维度上分离了选择行为和结果反馈两个阶段,并提供了选择一致性对结果评价有影响作用的脑电证据。  相似文献   

19.
爱的沟通     
爱有很多种,父母、兄妹、朋友、夫妻的爱都是我们所渴求的。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事与愿违。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即使是最亲密的朋友和亲属,也免不了发生隔阂和冲突,伴随着这些隔阂和冲突,我们心理会感受到郁闷、愤怒、沮丧、失望等不良心理,为什么我们努力在人生中追求爱的一切,却还是避免不了生活中经常出现此类事件的发生呢?因素很多,但缺乏爱的沟通,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维系夫妻关系的究竟是爱情还是性呢?我的经历让我认识到,无法过正常夫妻生活的男女,总可以找到让对方愉悦的性爱方式,而感情一旦消失,根植于情爱之中的性爱,也将是难以持久,情爱只有一种,而性爱却能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