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厚粲  余嘉元 《心理科学》2012,35(3):514-521
有关心理测量的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但西方科学的心理测验理论与方法是20世纪初自西方传人中国的。30年的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但道路艰辛曲折,文章分三个阶段对之作了回顾。一、最早是1915年外国学者为比较中美儿童的智力差异对广州500名小学生进行测试。同一时期,我国学者也开始自己编制测验,"小学生毛笔书法量表"是最早的标准化教育测验。廖世承和陈鹤琴1920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开设测验课程,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正式介绍科学的心理测验。与美国专家合作编制多种测验,1923年与美国专家合作对全国小学生进行测试,得出了三至八年级学童的年龄与班级常模,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艾伟从1925年起致力编制中小学不同年级和学科的测验以及能力测验,还与张耀翔编制了识字测验与阅读测验等,对我国教育测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测验学会"1931成立。并创办会刊《测验》有效地推动了当时测验研究的开展.1937年"七七"事变后,工作继续进行和扩展,但受战争的影响,发展上减慢了速度。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上的变迁,心理测验被视为禁区,认为它违心,反动,没有人敢于问津。文化大革命中,心理学被打成伪科学,心理测验更是全盘否定了。三.文革以后,心理学恢复。而心理测验面对着既缺人力又少资料的困难。林传鼎等三位教授于1980年春举办了第一个全国性心理测验培训班,是心理测验再生的标志。此后各高等院校逐步开设心理测量学课程。通过引进各种心理测量理论,修订外国测验和逐步向自编我国测验发展,几年中取得了良好效果。1984年中国心理学会下属的‘心理测量分会’成立,1990年加入国际测验委员会(ITC)成为它的一个国家会员。1991年在南京举办了国内第一个心理测验国际性学术会议,又与台湾学者交流,建立起隔年一次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术研讨会的协议。这些都对中国心理测验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80年代后期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转型,心理测验逐渐渗入医学、教育、企业、和组织人事部门等多种应用领域,扩大了对社会的影响。教育是其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从高考开始向各种考试、应用领域广泛扩展,取得良好效果。尤其是在人力资源、心理咨询领域,心理测验发展迅速日益兴旺。社会各界从多方面加深了对心理测量的认同,使它变成为一个相当热门的应用科学了。最后,文章从测验的数量、质量,数据处理的方法技术,测验者素质提高和法律完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对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学校职业指导中的心理测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殷雷 《心理科学》2003,26(5):938-940
1 前言  无论在西方国家 ,还是在我国 ,关于心理测验的争议一直存在 ,有时甚至很激烈。但是 ,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看待和使用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仍然不失为科学地、客观地评价人的心理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心理测验在学校职业指导中的运用 ,大大地推动了学校职业指导的发展。在历史上 ,我国学校职业指导中虽然很早就应用心理测验了 ,但始终得不到重视。这可能与时代的背景和人们的观念有关。本文结合我国学校职业指导中应用心理测验的历史和现状 ,介绍了心理测验在学校职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旨在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和重视。2 心理…  相似文献   

3.
阎书昌  陈晶  张红梅 《心理学报》2012,44(11):1554-1562
周先庚在汉字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做出了重要学术贡献或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但是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军事心理学领域的贡献至今未能获得心理学界的深入认识。周先庚自1943年末开始在国民党第五军中筹办军官心理测验所, 从事军官心理测验工作。自1945年4月开始与主题统觉测验创始人默里合作从事伞兵选拔心理测评工作。在开展军事心理学实践的过程中, 周先庚提出了“创造中国本位军事心理学”的主张。周先庚在与默里开展的军事心理学合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周先庚将心理学知识用于抗日军官、伞兵的选拔上, 既体现了他的抗日精神, 也体现了他的实践精神、开创精神和中国本位精神。  相似文献   

4.
鞠成婷  游旭群 《心理科学》2013,36(2):463-468
空间能力所表现出的个体差异一直是空间能力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研究中所使用的测验也多种多样。二维空间能力测验主要包括标准心理旋转测验及其多种变式;三维空间能力测验则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针对动态空间定位与位置学习等空间能力开发出的新型测验。这些测验主要用于探讨空间能力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本文在介绍测验的同时总结了空间能力个体差异研究的结果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模拟动态心理测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进  李劲松 《心理科学》2000,23(3):301-305
本文通过对心理测验的回顾与计算机模拟文献综合,把传统的纸笔测验与动态心理测验相比较,认为动态心理测验具有目标性、过程性与情境性三个特点,能够适应动态复杂的环境与群体作业任务,并且能够对阶段性的问题作出考察,具有传统的纸笔测验所不具备的优点.同时也提出,计算机模拟测验要更加注意外部效度与构思效度,注意计算机与人的交互作用的局限,才能够避免实验室实验的缺点,达到良好的模拟.  相似文献   

6.
心理测验在人才测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心理测验在人才测评中应用价值和存在的问题,讨论了科学的人才测评与心理测验的关系,期望可以科学的把心理测验应用到人才测评工作中,提高人才测评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心理测验及其特色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燕良轼 《心理科学》1999,22(2):132-135
文章对中国古代心理测验历史进行反思,认为中国古代心理测验是以知人观为其理论依据,渊远流长,内容丰富,既有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小时空心理测验,也有西方至今尚未充分关注的大时空心理测验。文章还阐释了中国古代心理测验的几个具体特色;置测验于生活实际中;文化与超文化测验井存;测验与选拨、训练、教学、娱乐相结合;精于定性,疏于定量。  相似文献   

8.
职业心理综合测验的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海根  张程霞 《心理科学》2003,26(6):1099-1100
1 .前言  职业心理综合测验是用于职业指导和职业招聘的综合性心理测验 ,包括职业兴趣测验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职业人格测验。根据人 -职匹配理论 ,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而每一种职业由于其工作性质、环境、条件、方式的不同 ,对工作者的能力、知识、技能、性格、气质等心理素质有不同的要求。进行职业决策 ,如选拔、安置、职业指导时 ,就要根据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种类。实践表明 ,一个人的能力特点和个性特点与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匹配程度 ,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成效。虽然能力可在实践…  相似文献   

9.
以生活满意度量表为例,运用实证性因素分析,考察在中国文化下网络测验和传统纸笔测验之间的测量不变性。结果显示,网络测验和纸笔测验之间存在弱不变性,即网络测验和纸笔测验有着相同的测量单位;但网络测验和纸笔测验只存在部分的强不变性和部分的严格不变性,测验实施环境对结果的影响不可忽视。该研究表明,恰当设计的网络测验是可靠的,同时还提示,当一个测验在不同情境下运用时,检验测量不变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心理测验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国际上的众多机构纷纷采用心理测验进行人力资源测评,实践证明心理测验是一种高效的测量方法,能够为机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高质的信息支持。但是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其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陷入了困境。通过分析,揭示出心理测验技术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陷入困境的状态和原因,并探索摆脱这些困境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心理测验的一个重大发展是对于创造力的测量。从经典的吉尔福特发散思维的测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到今天沸沸扬扬的人才测评,几乎所有相关的测验都在试图测量人众多能力中的一种——创造力。但是,由于创造力测验理论不够完善和统一,创造力是否能够真的被测量出来,应用测验量表所测量到的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创造力,这些都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立足于此,来了解和认识创造力测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西方笔迹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童辉杰 《心理学动态》2001,9(3):276-281
对一百年来国外关于笔迹的心理学研究作了概览与评价。认为临床心理学对笔迹的兴趣显得更浓,成果更多。在人员选拔、司法鉴定、教育评估等方面,笔迹分析似乎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关于其效度有不同证据。笔迹与人格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引人入胜的课题,但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也是众说纷纭。归根结底,笔迹研究的争论,其焦点还是笔迹测量效度问题。认为笔迹热出现在社会上而不是心理学界,这一现象值得思考。心理学必须介入这一领域,笔迹分析只有成为心理学的工具,才能是真正可靠、有效的科学工具。笔迹测量应当是一种投射测验。它类似于罗夏黑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以及绘人测验,但又不同于这些测验。总之,笔迹测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效度概念演进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晓敏  张厚粲 《心理科学》2004,27(1):234-235
回顾了心理测量学中效度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早期效度概念关注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随后重点转向效度的多种类型,现阶段则注重考察测验的构想效度.总之,效度确证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各种技术不断地评价、质疑和检查由测验分数所作推论和解释的有效性成为心理与教育测量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用多元概化理论对普通话的测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志明  张雷 《心理学报》2002,34(1):51-56
用多元概化理论 (MGT)研究了国家语委编制的普通话测验。在G研究中 ,利用香港人普通话测试的数据 ,估计了引起分数变异的各种来源的方差与协方差分量。在D研究中 ,首先估计了该测验 3个部分的全域分数和各自的概化系数等技术指标 ,然后估计了全域合成分数及其概化系数、信噪比等指标。结果表明 ,该测验的信度从总体上讲是较高的 ,把三个部分的全域分数进行合成也是合理的 ,但从细节上看其第 3部分的信度较低。另外 ,当评分者个数为 3、试题数量为 2 8时 ,测验的第 1、2部分的信度已经较高 ,因此 ,在实测时减少这两部分的题量并不会有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树木图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它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适用于学龄前儿童。因为孩子们都见过树,且见过不止一种树,他们可以从所见过的树中自由地挑选能反映自己心理意象的树。作者在咨询中所用的画两棵树的技术,是法国心理学工作者斯托勒"画四棵树"技术的变形。斯托勒让作画者画四幅画。标准程序是这样的:准备好四张A4白纸,削好的4B铅笔,但不使用橡皮、直尺和圆规。第一幅画的指导语:请按照你的想法,画出一棵树,不要画松科的树。当作画者画完第一棵树之后,把这幅画收起来;然后再给作画者一张A4白纸,并且给出第二幅画的指导语:请按照你的想法,画出一棵与之前不同的树,不要画松科的树。  相似文献   

16.
创造力测量是创造力研究的基础, 然而该领域研究成果却一直饱受质疑, 因此如何准确测量创造力是研究者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几年, 创造力测量领域围绕一些研究热点, 在多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例如:发散思维测验独特性维度的计分问题, 或许可以通过主观计分法解决; 顿悟类测验可能表征个体创造力水平, 但效度仍有待于进一步确认; 创造力成就测验可能带来的共同方法变异问题, 需要通过合理应用测验规避; 同感评估技术或许会引起评定者效应; 研究者开始从语义网络角度测量创造力等等。未来该领域研究应当在:基本概念问题上达成共识; 从测验内容和施测过程优化测验质量; 采用混合测验的策略以及通过跨领域研究增进测量技术多样化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影响Sternberg双重任务测验评定飞行能力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前言Sternberg双重任务作为一种典型的心理运动测验,以测量人的手一眼协调能力和双任务下的注意分配能力为目的.受到心理选拔工作的高度重视,在许多著名的心理测验系统中都可以找到该技术的踪影。研究中我们发现,Sternberg双重任务主要用于评价实际飞行的快速反应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实际飞行操纵能力和飞行能力综合评价。但由于飞行员年龄、文化程度和驾驶飞行机种的差异,其评价效果是有差异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年龄、文化程度和飞行机种对Sternberg双重任务测验成绩的影响,探讨三项因素对双重任…  相似文献   

18.
长久以来,人们迷信于能力测验,常凭测验的结果对一个人的能力做出判断,并用它预测一个人未来成就的高低。而斯腾伯格(R.J.Sternberg)最近却提出了一个批判性的观点,认为所谓的“能力测验”和任何学业或职业成就测验是一样的,它测的也是个体正在发展中的某种专门知识技能的暂时水平,其测验结果并不能说明一个人的能力,也不能用作预测。并由此提出此观点对教育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心理测验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国际上的众多机构纷纷采用心理测验进行人力资源测评,实践证明心理测验是一种高效的测量方法,能够为机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高质的信息支持。但是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其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陷入了困境。通过分析,揭示出心理测验技术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陷入困境的状态和原因,并探索摆脱这些困境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心理测验在企业招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立云 《心理科学》1997,20(3):284-285
1前言工业社会的发展,促使企业把人当作一种经济价值来看待.不仅承认人的存在价值,而且承认人的经济价值,是一种资源,即人力资源。心理学家以人格假说和人格测验的方法,探求人的能力、人格特点、就业倾向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万兰(J.L.Holland)于1960车出版了《职业诀策》,提出了人格职业匹配理论[1]。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心理测验大量地被应用于人员选拔。我们国家以往较多侧重于一些特殊职业的选材,如飞行员、运动员等。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地区的人事部门与管理心理学工作者合作,编制了对各级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的测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