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宗教的视角分析了欧洲右翼民粹主义崛起的因素。本文认为大量的外来移民和难民的涌入带来了欧洲宗教人口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了欧洲公共空间伊斯兰教的可见性的出现并被视为欧洲身份的威胁;而圣战恐怖主义袭击的蔓延致使欧洲的社会敌视指数居高不下,欧洲多元宗教共存治理的失败更加深了欧洲社会的对立和仇视。本文认为欧洲右翼民粹主义正是利用了欧洲社会中仇视和恐惧心理,以反移民和反伊斯兰教为政治动员的工具,迎合了部分选民的心理,故而在欧洲政坛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基督教新教福音派信众人数的大幅增长在传统天主教国家巴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现象。福音派教会除了在宗教与文化领域带来改变外,还以新的方式积极参与巴西的制度化政治,在政治选举中推选教会官方候选人。福音派教会希望通过参与政治来巩固其制度化基础,在与天主教教会及本教派内众多教会的竞争中不断壮大;同时,福音派中政治参与最积极的五旬节运动教会也拥有有效的组织结构进行政治动员。由于福音派教会的广大信众基础及其参政意愿,他们越来越成为巴西党派政治竞争中重点拉拢的对象。他们在近年来加入并促成了右翼保守主义浪潮的兴盛,同时有可能导致政治庇护主义的滋生。  相似文献   

3.
法国是近代欧洲社会世俗化先驱国家,同时也是宗教信仰高度自由的国家,宗教在法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国宗教与政治的互动长期存在,研究法国宗教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对了解法国政治、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国民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法国学术界对法国天主教与政治关系研究数据入手,分析法国天主教与政治互动关系研究的数据库情况,分析法国天主教与政治关系的综合性研究和互动性研究,认为其研究特点主要三个方面:一是成果多、亮点多;二是学科多、角度多;三是信教研究者多。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棉湖镇玉石村的天主教会个案对宗教在当今中国乡村社会的功能作了分析和探讨.一、玉石村天主教信仰的历史溯源,主要回溯了天主教自1910年传入玉石村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风雨历程.二、玉石村天主教信仰的现状考察,主要就玉石村目前常规的天主教的宗教活动、对玉石村天主教信徒的口述访谈、玉石村的天主教徒在年龄、文化程度与性别结构方面的差异来论述玉石村天主教信仰的现状.三、天主教信仰在玉石村发挥的社会功能,主要就天主教信仰对天主教徒及其家庭的影响、天主教信徒如何与当地具有浓郁潮汕地方特色信仰的乡民相处、天主教信仰在潮汕文化传统中的处境化、乡土化等方面看天主教信仰在当地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从而说明对于玉石村这个有着一百多年天主教传承历史的山村而言,天主教早已不是外来的,而是“祖传天主教”,属于本土传统的信仰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天主教主教团主席巴尼亚斯科枢机(A.Bagnasco)鼓励青年参与公共职务,透过政治工作贡献社会。枢机最近在主教团年会致辞时,呼吁新一代的天主教徒为社会贡献文明的基础,他盼望意大利新生代和天主教有机会参与公职,尽力落实自己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民粹主义的兴起体现了部分城市中产阶级和社会底层民众对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矛盾和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不满,而民粹主义政党正好利用了这种不满把民粹主义当成了重要的意识形态工具和策略进行政治动员。在绝大多数民众都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民粹主义的表现形式跟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其最具影响力的民粹主义政党正义发展党在进行政治动员时经常把民粹主义与伊斯兰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土耳其的民粹主义可以被称为"伊斯兰民粹主义",这种"伊斯兰民粹主义"在正义发展党处理宗教教育事务、建立威权政治和处理外交事务时都有充分的体现。伊斯兰民粹主义的广泛运用一方面加深了土耳其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也使土耳其与西方盟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的文化历史和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个宗教影响力极大的国家,对意大利的研究不可避免涉及宗教问题,而对其可能存在的宗教风险的预估则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本文简要梳理了意大利宗教历史的发展和现状,并对其在宗教治理和信仰格局、宗教对思想文化和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外来宗教与主流社会的潜在冲突和宗教极端主义的安全威胁等方面的宗教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的文化历史和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个宗教影响力极大的国家,对意大利的研究不可避免涉及宗教问题,而对其可能存在的宗教风险的预估则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本文简要梳理了意大利宗教历史的发展和现状,并对其在宗教治理和信仰格局、宗教对思想文化和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外来宗教与主流社会的潜在冲突和宗教极端主义的安全威胁等方面的宗教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9.
宗教的内容非常广泛,渗透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并发生着互通互渗的互动关系。这种深刻的互动关系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了内在的依据。宗教和社会政治的相容性为相适应奠定了基础宗教对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历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从我国现行各宗教发展的历史看,无论是外来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还是土生土长的道教,都是经历了社会变迁和无数次变革后,才在中国社会中生存下来。各宗教之间,由于教义和信仰对象及崇拜礼仪的差异曾产生过排它性,但为适应共同的社会、社会关系、社会体制而又产生了共同性,…  相似文献   

10.
面对着宗教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事实,民众对之态度如何?基于已有研究的缺失,本文从信任的视角来展示佛道耶等诸教当前的社会形象。同时,考虑到近代以来影响国人对宗教形象判断的两大因素:科学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我们基于长三角调查数据,以民众对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信任为因变量,科学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为核心自变量进行OL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民众的信任次序从高到低为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道教。科学主义态度对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信任有抑制作用,但对民众之于佛教的信任无显著影响;文化民族主义对佛教无实质影响,对道教信任有促进作用,对天主教和基督教则表现出抑制效果。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中国宗教的"多样但有限多元"之社会处境。  相似文献   

11.
晚明西方天主教的进入,不仅引入了一种新的宗教,而且还对本土宗教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以"神"与"鬼"为例,通过梳理景教以来的汉语天主教文献,分析西方天主教的进入对传统宗教术语的改变及其影响。传教士一方面反对宋明理学对神鬼的物质主义解释,另一方面又反对佛道及民间宗教对神鬼的理解。通过引入天主教的"天使论"资源,传教士将其"嫁接"在传统的神鬼概念之上,但又对其进行了改造,即将"神"理解为"天神",而"鬼"则理解为"魔鬼"。传教士的重新诠释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宣扬西方天主教思想,但也丰富了晚明以来中国的鬼神思想。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和网络化传播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媒体也成为传统宗教在世俗社会中发挥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梵蒂冈也积极利用网络来传播教义、发展信众,发挥着天主教乃至整个西方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天主教》2010,(2):50-50
意大利天主教主教团主席巴尼亚斯科枢机(A.Bagnasco)鼓励青年参与公共职务,透过政治工作贡献社会。  相似文献   

14.
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同志于2015年提出的我国宗教发展的重大战略,是中国宗教发展的正确方向。201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习近平再次重申了我国宗教的这一发展目标。就天主教而言,宗教中国化与天主教本地化是一脉相承的。纵观天主教传入中国700余年的历史可知,其本地化的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文在总结中国天主教本地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文化实际和  相似文献   

15.
1989年9月底,梵蒂冈天主教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访问意大利比萨时,曾对当地的教授演说,公开赞扬17世纪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并称:当年天主教梵蒂冈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的太阳系理论的谴责是一项错误。他的这种表态,受到世人关注和赞许。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9月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意大利米兰天主教圣心大学联合主办的“宗教与和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长富宫举行。宗教所所长卓新平、副所长吴云贵、曹中建、张新鹰及任延黎、秦惠彬、陈村富等专家学者同来自意大利的天主教神职人员及学者教授围绕“宗教与和平”这一主题,从历史、现实及未来的视角对宗教与世界和平的关系、作用、各宗教间的对话等问题各抒已见。研讨会友好而热烈。梵蒂冈二千年委员会主席埃特卡雷主教专程到会并发表演讲。“宗教与和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施言  相似文献   

17.
(反)宗教已成为欧洲右翼民粹构建"同质的人民"与"危险的他者"这一二元对立的有效手段。宗教是如何被融入"人民/他者"的话语框架?这是出于何种目的、会引起怎样的后果?本文以法国的国民阵线为例来探讨欧洲右翼民粹与宗教的关系。研究发现,不论是老勒庞崇尚的宗教性法国身份还是小勒庞力推的世俗性法国身份,(反)宗教在国民阵线的民粹思想中都是用来反移民和反伊斯兰的说辞,用来区分法国"人民"和"他者"的重要标志。在该党眼中,身份胜过神学,民族胜过教会,宗教仅仅是民粹政治的一个身份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18.
基督会(INC)是菲律宾最大的本土基督教教派,也是创立于20世纪初的新兴宗教。它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扩大规模并积累了社会影响力。本文介绍基督会兴起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田野调查材料呈现其现状。本文重点分析基督会教徒的宗教认同,认为这是基督会能在菲律宾社会立足的重要因素。这种认同的形成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基督会强调自身与天主教的对立,二是它形成了严密、自主的组织方式。作为一种新兴宗教,基督会在菲律宾社会对传统的天主教形成了补充。  相似文献   

19.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已成为中国宗教界最关注的课题。我国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生事物不断产生,社会在不断进步,作为中国宗教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特别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得不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考虑同社会适应的问题。中国天主教,从历史来讲,是外来的宗教,更要考虑同中国社会相适应的问题。天主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认为首先要了解的是自己宗教所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痊置,及与社会主义社会政府的关系。概括一句话讲,天主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如何处理好政教的关系,从而达到政教关系协调,社会稳定。在…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新右派运动兴起的主要动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八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基督教新右派(NCR)①,以迅猛之势登上了美国政治舞台。他们在诸如堕胎、学校祈祷、同性恋、家庭等问题上坚决捍卫传统的道德价值观,用“上帝”的声音说话,积极投身于建立组织、动员选民、结盟共和党,进行政治活动以干预总统选举和公共政策(包括干涉中美关系),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政治运动,影响颇大。学术界对其在政治上的影响已有一定研究,但关于其为什么能在短短二十年迅速崛起的原因,除刘澎在《宗教右翼及其与后冷战时期的美国政治》一文中从“反应论”②角度作过探讨外,国内尚无系统研究。笔者试借用美国犯罪小说中的“动机、手段、机会”③三要素来剖析NCR运动兴起的主要动因,揭示美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加深对当代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及其发展动向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