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基督教本土化是宗教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社会文化之间消解、交融的过程中,基督教用"自觉认同"意识的内化完成了本土化动力由外向内的转化,并通过对传统宗教信仰的"内在置换"、世俗文化的"表层融合"以及社会文化发展运作中的"技术调和"等多层次的互动,形成了新的社会文化类型。本土化的具体路径是,基督教信仰逐渐代替传统宗教信仰,世界观和价值观呈现民俗化的取向,并在"生活化"和"入世化"的策略下重新建构少数民族的社会结构,教会组织的本土发育又为基督教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载体。深析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本土化实践的动力与路径,对于实践层面上规范、引领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有重要意义。徐祖祥,历史学博士,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2.
梁发在《劝世良言》中对圣经采取了"处境化"的阐释策略,主要表现在:为了建立起圣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沟通与对话,梁发非常注重语言的转换,坚持文化调适的策略和本土化的处理方式;在宣教过程中,梁发往往针对现实处境来决定阐释的重点,将时代处境与圣经经文"融接"了起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梁发虽将一些重要观念融入其对圣经的阐释之中,但始终坚持了圣经的绝对标准和权威地位。梁发的这一"处境化"阐释策略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自20世纪初传入我国云南傈僳族地区以来,通过与当地传统文化的互动、整合与平衡,形成了独特的傈僳族基督教传统。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试图运用阐释人类学和科学实践哲学中"地方性知识"的理论分析说明"本土化"是基督教在傈僳族地区得以传播的必由之路;并试图通过"社会范畴化"和"自我归类"理论进一步阐释傈僳族基督教传统在其民族身份认同中的作用,即其在"化本土"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东正教在政教关系层面具有"依附性"的观点一直为国内学界所认同,甚至已经作为一种政治理念演化为解析当代俄罗斯政治生活的重要范式之一。本文对前述观点提出了质疑。笔者认为,被学界泛化为解释工具的依附性政教关系,并非东正教之原初政治理念。后者缘起于拜占廷帝国,是由东正教的"出世性"价值取向所界定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尊崇世俗权威的表象之下,所彰显的是"教会-国家共同体"观念。与之相对,自彼得一世以来,俄罗斯东正教会更倾向于在行政意义上突显世俗权威的核心地位,进而使其政教关系陷入了某种依附性悖论:即教会对世俗权威的行政依附程度愈深,则对其在意识形态层面的认同感就愈加弱化。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通过确立政教分离原则逆转了与教会的关系,开启了政治现代化进程。分离的实质是限制教会染指政务。但历史表明,基于"神圣—世俗"二元化的政教关系并未完成宗教的去政治化。与此不同,中国的政教关系很早就实现了"以教辅政"的格局,但进入现代世界后仍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全球本土化"理论为研究基督教复兴与全球扩张现象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第一波复兴高潮"经典五旬节运动"迅速扩散到中国,先后在华南、华北、华东、华西南等地成功立足。作为回应,部分接受了五旬节教义的中国宗教领袖自发建立了香港华人五旬节会、真耶稣教会和耶稣家庭等本土教会,将全球化范畴下的西方五旬节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机结合起来,以"民间基督教"的形式实现了基督教的本土化和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神学上关于上帝启示的范围、启示的方式和途径等问题入手,主要从神论、人论、修为论等方面对基督教神学和儒家思想进行了比较,认为如果一个教会想要去改良它所存在于的世界,那么第一步就是应该进入它所面临的世界,并且与其进行交流和对话。而且也应该欣赏世俗文化中的真善美,因为这些也是在人里面上帝形象的具体体现。但是,一个教会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世俗文化和其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抗战爆发前,受国内外复杂政局的影响,河南教会医院发展呈现出本土化、世俗化与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本土化的发展使河南教会医院易接地气,接近并直接服务民众;世俗化的发展使河南教会医院更接近医院"治病救人"的本来面目,彰显医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情怀;而专业化的发展则使河南教会医院专业分工更细,更易于快速发展。抗战前河南教会医院呈现出多彩纷呈的发展局面,这为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某种程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游斌 《天风》2022,(3):29-31
本文将以"互寓"为枢纽,提出一个中国化的基督教思想纲要,尤其是在教会论方面探索以中国传统的"天下"范畴解释教会,即为"天下教会论"."互寓"思想根源于教父们的perichoresis,即在三一上帝的内在生命里,三一上帝彼此互寓,每一位都在爱的自我虚空中成就其他两位,成为一个上帝 1.  相似文献   

10.
王雷 《天风》2016,(5):21-22
正"一城一家自相纷争,必站立不住。"(参太12:25)教会通常被我们称为"爱的团契"、"神的圣殿"、"信徒的家园",其原则上应当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团体或场所,但由于今天的教会仍然生存在世俗世界之中,到教会来参加聚会的信徒乃是来自各行各业、良莠不齐的人,因此教会中有时难免会出现  相似文献   

11.
"仁"的多元伦理阐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仁学"的创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几种比较系统的理论倾向,主要包括:心理主义的解释倾向;形而上学方向、人与人的伦理关系阐释.这些阐释方向基本上规定了对"仁"进行现代理论构建和实践阐释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视野中,孔子的高徒颜回,如同其师一样,是一个随着时代思潮的变化而不断被重新理解、不断被价值重构的形象。这一特点在《论语》"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这一条语录的经学阐释史中得到深刻的证明。大致说来,颜回的形象经历了玄学化、理学化、心学化、朴学化、阶级化等历史变迁。每一时代对这条语录的解说都搀杂进特定时代所独有的社会思潮,表现了阐释者的当下意识和现实关怀。颜回形象的历史变迁充分说明:一部《论语》解释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对经学原典不断意义重建的历史。这一结论对于今人的启示是:经学的生命在于与现实相结合,常解常新才是古老经典智慧永褒青春和魅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张远来 《天风》2005,(5):20-21
中国教会所推进的神学思想建设是具实践意义的神学在处境中的运作,与纯粹的人文科学的神学理论相比,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建设更强调的是"处境化"的教会的实践操作,即在教会的实际牧养事工中融入合理性的,合社会思潮的神学思想。它不仅注重"思想"体系的建设,还注重于教会意识形态和自身形象与功能的重整和建构。  相似文献   

14.
非洲独立教会是指由非洲人在非洲建立的、以非洲人的方式满足非洲人信仰需要的教会,也称之为"基督教的非洲本土化运动"。本文旨在对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非洲独立教会进行梳理与考察,并以其中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锡安基督教会为个案,分析非洲独立教会对南非政治、社会、文化、信仰等方面的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非洲独立教会在南非非洲人聚居人口最多的乡村城镇地区发展规模日益壮大,深刻影响着南非非洲人的精神与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5.
保禄认为犹太法律和人类良心都不能帮助人脱离罪恶,更不能帮助人与天主和好,只有基督内的新人是保禄心中的完美人格形象。保禄在《罗马书》12-16章还对基督徒做出了具体的伦理训导。他以天主的慈悲劝勉基督徒:在基督内过新的生活方式、在教会中要平等互助;在国家中服从世俗政权;同时呼吁教徒以爱的伦理为核心,信仰坚固的人要帮助信仰软弱的人。  相似文献   

16.
天主教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与其传播过程相始终,但清代禁教时期,在与西方传教会之间的联系纽带出现断裂的同时,中国天主教群体也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得天主教本土化的特征更为突出:中国天主教徒自立堂口,建立基层教会组织进行自立性传教;宗教活动设施乡土化特征明显;宗教仪式充满神秘性;习教仪式民俗化色彩浓厚;传教士通过“造神”来维持信徒的崇拜;主动介入民众生活,关注民众现实需求,等等.  相似文献   

17.
"普遍-地方教会之关系"一直是当代教会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普遍教会和地方教会何者在理论上具有优先性,天主教和东正教两种传统对此有着极为不同的解答。前者认为普遍教会具有优先性,后者则把教会论基点置于地方教会之上。在当下这个多元主义价值观成为普遍共识的时代,对"普遍-地方教会之关系"这个问题的解答直接地关涉到地方教会在处理本地教会事务上具有何等程度的自主性。要想对此做出合理的评判和解答,首先就需要我们厘清天主教和东正教在"普遍-地方教会之关系"问题上的看法。本文将首先阐释天主教神学家约瑟夫·拉辛格以及他所领导的罗马教廷信理部的观点;其次将目光转向东正教传统,考察约翰·希肖拉斯对此问题的不同理解,并比较其与拉辛格之间的观点差异;最后评述天主教会处理此问题时在实践层面上的困境,以及缓解"普遍-地方教会之关系"难题的举措和希望。  相似文献   

18.
16世纪末,英国宗教改革的内部矛盾持续发酵,国教与清教展开论战。清教徒只承认《圣经》的权威性,质疑一切世俗权力,要求改革教会和议会。国教徒胡克主张知识的双重来源,即神启和理性,并以此作为哲学起点,论证教会和世俗政府的权威地位,捍卫英国的社会秩序和历史传统。胡克在《论教会组织的法律》(1)中,以系统的神学理论表达了他的理性思想,奠定了他作为安立甘宗首席神学家以及英国保守主义先驱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胡泉源 《天风》2017,(9):40-42
<正>本文尝试从当年摩西身边有约书亚和迦勒两个条件都相符的接班人,最后却决定由约书亚来接任领袖的这一事实,来谈谈对教会领袖要素的一些理解,尝试回答"为何是他(如何确定接班人选)"这一问题。一、领袖的灵性因素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一个领袖的灵性因素在他的服侍生涯中的影响,并且得出"领袖的灵性与信仰层面复兴的趋势"这一结论~1。谈论圣经所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现代主义(Modernism)是基督教内部兴起的一个思想运动。随着工业化和现代社会的来临,罗马天主教和新教教会内部,都有一批学者或神职人员致力于用19世纪的科学思想来重新解释基督教的理论。现代主义给基督教神学和哲学以深远的影响。从思想的总体上说来,现代主义尽管不成体系,但却对现存的教会造成巨大的震动。教宗庇护十世认为这股思潮是一切世俗思想的综合,是“宗教信仰与虚伪哲学的同盟”并首次称之为基督教的现代主义(1907)。罗马天主教会中的现代主义者倾向于否认传统信念的客观性价值,认为某些教会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