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文明 《法音》2002,(2):25-27
禅宗西土传承一向得不到学界的承认,与之相关的《付法藏因缘传》也被视为伪书,其所提出马鸣传毗罗、毗罗传龙树世系当然属于杜撰。吕贗先生以为《付法藏因缘传》夸大了马鸣与龙树的关系,虽然他也指出北印本来就有“四日并出”的传说,将马鸣、童受、龙树、提婆作为同时代人,但又认为这只是一种传说,没有可靠的根据。“四日并出”是否只是传说,还须考察之后再下结论。据《大唐西域记》卷十二詙盘●国条之二“童受伽蓝”:(童受)尊者稰叉始罗国人也,幼而颖悟,早离俗尘,游心典籍,栖神玄旨,日诵三万二千言,兼书三万二千字,故能学…  相似文献   

2.
习罡华 《法音》2020,(1):34-36
禅宗早期发展史不甚明了,多有疑点。唐代高僧石头希迁(700-790)是禅宗七祖青原行思的唯一嗣法弟子,也是"石头宗"的祖师,对于梳理早期禅宗史具有重要意义。宋代赞宁(919-1002)撰写的《宋高僧传》是研究禅宗早期历史的重要资料,目前《永乐北藏》《乾隆大藏经》《大正藏》等各版本《宋高僧传》中关于石头希迁的传记,内容基本相同,仅少数几处表述略有出入。《希迁传》中"杼载绝岳"四字,各版本虽皆相同,然甚为可疑,之前解释稍显牵强。笔者不揣谫陋,试对此略作辨析。  相似文献   

3.
正古代禅林的许多祖师在教化学人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本宗派特色的接引学徒的方法。这些具有本宗派特色的教化方法被称为禅林宗风。在中国禅宗史上有许多被后人津津乐道的禅林宗风,其中最有名的是四大宗风: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  相似文献   

4.
(禅)(宗)禅宗的传法定宗之说始于唐,道宣作《续高僧传》时(贞观十九年)尚无此说。不独禅宗,佛教各宗派的严格划分,在中国都是隋以后的事情。但《续高僧传》中却有《习禅篇》六卷,其中说到:菩提达摩所传禅法教理,慧可、道育以后渐流天下。这个北魏时候曾在洛阳、嵩山等地弘法的南天竺僧菩提达摩,后来被人尊为东土禅宗初祖。五台山同达摩无直接关系,有关的是略晚于达摩的禅师僧稠(480-560)。僧稠是昌黎(今辽宁义县)人,修禅讲究观身、观受、  相似文献   

5.
云门宗是北宋时期最为重要的禅宗宗派之一,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影响自不待言.然而,既有北宋云门宗禅师数量的研究结果仍有待精确.本文通过《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传法正宗记》和《续传灯录》以及一些相关的寺记、塔铭、行状搜罗、辨识,得到北宋时期云门宗禅师有1180人之谱.这个数据将成为复原北宋云门僧团传法全貌的一个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古代学看对此论的怀疑《大乘起信论》相传为印度马鸣所撰,人们根据《马鸣菩萨传》及《付法藏因缘传》的记载,认为作此论的是龙树以前的那位马鸣,是胁尊者(一说富那奢)的弟子,约与迦腻色迦王同时。本论的译者则有梁真谛和唐实叉难陀,通称为梁译本和唐译本。在《续高僧传》的《玄奘传》里,还说到玄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一些学者对敦煌本《坛经》的误解,就敦煌本《坛经》研究、《坛经》的附益、传衣表信与《坛经》传宗、"南宗"及"南能北秀"等禅宗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考辨,肯定了敦煌本是现存最早的《坛经》,是慧能说法讲经的记录,其真实性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7,(2)
<正>什么是祖庭?祖庭常常是和佛教宗派的传法世系相联系的,一个佛教宗派在其发展过程中,居于"祖"位的寺院,就是祖庭。有的宗派的祖庭不是一,而是多,构成一个"列祖"之庭的祖庭系统。具体而言,某一宗派所宗主要经典的译出寺院,实际上具有祖庭的地位(如六十《华严》译出地道场寺,可视为华严宗的一个祖庭);某宗派从初创奠基到实际创立之间的发展过程中,诸祖师  相似文献   

9.
《法音》1989,(10)
《宝林传》,全称《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十卷(今存七卷,佚三卷)。唐贞元十七年(801),金陵沙门智炬(又作“惠炬”、“慧炬”)与天竺沙门胜持集。原书自南宋起失散。1933年在山西赵城县广胜寺发现的金代雕刻的《大藏经》(即“金藏”、“赵城藏”)中刊有此书的残卷,1935年由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和北平三时学会将它编入《宋藏遗珍》第三函(在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三册)。今据中国佛教协会收藏的《宋藏遗珍》本解说。《宝林传》是一部根据禅宗南宗的祖统说编定的通记禅宗西天二十八祖和东土六祖事迹的著作。见录于《唐书·艺文志》、北宋惟白《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八、南宋宗鉴《释门正统》卷四、本觉《释氏通鉴》卷十和元觉岸《释氏稽古略》卷三等。《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十说:  相似文献   

10.
三论宗是最早形成的中国佛教宗派之一,该宗以印度大乘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提婆的代表作《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主要立宗依据,故名。三论宗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从三论学到三论宗的转变,到隋吉藏时三论宗正式成为宗派,所以,吉藏是该宗的实际  相似文献   

11.
杨歧派作为日本临济宗的源头,其思想规范了日本临济宗乃至黄檗宗的面貌。考察杨歧派和日本临济宗的关系时,必须要考察南宋时期大量日本僧人入宋求法和大量中国僧人东渡扶桑传法的历史。正是这些祖师大德的艰苦努力,才使杨歧派的禅法在异域他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蔚为一大宗派。在这一过程中,入宋求法、在无准师范座下开悟、回日本成为东福寺派开山的圆尔辨圆发挥了核心作用,是杨歧派禅法东传群体中的领袖人物。  相似文献   

12.
尽管禅师们大多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相标榜,而历代祖师也往往借助于某些经论,作为与弟子接机说法或传付心印的依据.无论他们称之为“藉教悟宗”或是“方便通经”,中国禅宗曾先后以四卷《楞伽》、《文殊说般若》、《金刚般若》、《起信》,转而又以《圆觉》、《楞严》等经论作为自宗施教的典据,这大概是可以相信的历史.于是,从禅宗所凭依的典论来研究其思想的宗风和流变,就不失为一条合法的进路.  相似文献   

13.
白云祖师清觉出生于北宋末的仕宦之家,出家后接受禅宗僧侣训练。经过多年勤苦修行,清觉来到杭州传法,创立了白云宗。清觉杂糅诸说,以“三乘十地”为白云宗核心教义,批评禅宗及其他宗派,注重修行、证果,主张三教融合。凭藉通俗易懂的教义和清觉的个人魅力,白云宗在杭嘉湖一带迅速传播与发展,获得了大量信众支持,也因此受到主流宗派和官府排挤。清觉圆寂后,白云宗逐渐转变为以俗家信众为主的宗教团体。  相似文献   

14.
《金刚经》是专门讲般若的,六祖传授的法要是从《金刚经》来的,悟也是从《金刚经》开悟的。《坛经》第一品专门讲这一点。《坛经》第二品是专讲般若,我们讲禅宗要借教悟宗,宗不能离开教,不能象后来一些讲禅宗的过份强调祖师们所用的那些方便,而把教丢在一边。六祖并没有离开教,东山法门就是从《金刚经》来的。《心经》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6,(2)
正既为华严宗祖师又宗菏泽禅的圭峰宗密"以有明玄",以易道圆相图式诠释佛教义理;马祖道一及南阳慧忠两位禅师亦将"圆相"作为说法工具。此后,"圆相"更被禅宗沩仰宗与曹洞宗二宗的禅僧广为传扬。沩仰宗传九十七种圆相,曹洞宗禅僧在阐释"五位君臣"时皆对圆相图式进行运用。禅宗以"圆相"作为接引、启发徒众的方式,是其深受易学思想影响的突出表现之一。目前学界对禅宗"圆相说"的研究甚少。皮朝纲先生著有《沩仰宗风、圆相意蕴与禅宗美学》〔《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1  相似文献   

16.
王孺童 《法音》2006,(7):5-22
所谓诸宗祖师说,即以净土宗祖师为主,旁涉它宗祖师,梳理他们对别时意趣的个性化见解和阐释。既然本文讨论的重点在于别时意趣与净土教的关系,那么净土宗祖师对别时意趣的论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便于讨论,先从国籍上分成中国与外国两个部分,然后再从宗派上分成净土宗与其它诸宗。对于每位祖师,均简述其生平,着重说明其在本宗的地位和师承关系;不论其是否为净土宗祖师,凡有与净土相关之经历,择要举出。在论说的内容上,主要以诸宗祖师本人的著述为依据。其中有些祖师对别时意趣的论说,是结合对净土经典的注疏展开的,由于本节侧重于分析各宗…  相似文献   

17.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城区大西街中段南侧,殿宇巍峨,气势雄浑,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且保存比较完整的辽、金寺院建筑。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华严宗是一个专门宣扬《华严经》的佛教宗派,为七世纪末唐武周时期高僧法藏创立,法藏号“贤首国师”,故该宗又称“贤首宗”,是中国佛教七大宗派之一。辽道宗耶律洪基曾  相似文献   

18.
一夫 《佛教文化》2009,(5):26-28
公元1世纪,佛教形成了大乘、小乘两大派别。大乘传入我国后,又分为三论宗、净土宗、律宗、法相宗、密宗、天台宗、华严宗。前五宗来自天竺(今印度),后两宗为我国僧人所创。南北朝萧梁天监(502—519)年间,南天竺僧人菩提达摩来我国创立禅宗,从此禅宗作为主要宗派在我国流传,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达摩后传法慧可,  相似文献   

19.
王帅 《法音》2023,(6):12-19
<正>《景德传灯录》云:“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1]祖师体系是佛教宗派成立的重要因素。和其他宗派的“衣钵传承”不同,净土宗的祖师体系“乃后人择其宏净功深者而称之”[2]。其立祖之说始宋元,经明清,至近代最终完成。魏磊曾梳理这一过程:净土立祖之说始于宋代,南宋宗晓以“慧远、善导、法照、少康、省常、宗赜”为莲社六祖。而后志磐在《佛祖统纪》中以“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为莲社七祖。清中叶,  相似文献   

20.
<正>宗派正统观念兴起于晚明禅林,临济宗密云圆悟一系通过编撰灯录、制作嗣法证明、建立传法丛林等措施,逐步构建起一个具有“正统性”意义的传法系统,将原本零散的地方寺院联结为寺院网络。隐元隆琦受法于密云法嗣费隐通容,后东渡日本建立黄檗宗,并将宗派正统观念与传法丛林制度带到日本,对日本佛教黄檗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