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道教的经典总集名为《道藏》。现存《道藏》是明代纂修的。中国道教协会从1997年开始,组织专家学者,历时8年,对明《道藏》进行整理、点校和少量的增补,于2004年出版了《中华道藏》。这是当代道教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由于《中华道藏》主要是对明代《道藏》进行整理,大量明代以后的道教典籍未予收录,大量流传于民间的道教经书和科仪文献亟待抢救、整理,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道教协会于12月11日召开《中华续道藏》编纂工程专家论证会。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一司司长王健、副司长唐爱华;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中华道藏》。这是当代道教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中华道藏》主要是对明《道藏》进行整理,大量明代以后的道教典籍未予收录,大量流传于民间的道教经书和科仪文献亟待抢救、整理,而明《道藏》失收的明代以前的道教典籍也陆续在国内外的图书馆中被发现。因此,道  相似文献   

3.
正自唐迄明历代纂修《道藏》,然其工程浩大,多赖朝廷组织方得进行(仅元修《玄都宝藏》为全真道所组织)。有明一代,朝廷颁赐各地《道藏》的数量约在89部以上~1,而陕西四处宫观先后获赐明版《道藏》6部,清初楼观道士又入京购请明版《道藏》1部,若加上明代属陕西所辖的宁夏庆王府~2和甘州卫显应观~3各获赐1部《道藏》,则陕西境内曾庋藏《道藏》多达9部,占所知明版《道藏》总数的十分之一。然而不幸的是,陕西这7部明版《道藏》先后毁于兵火战乱之中,或有流散民间不知去向者。本文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陕西省内明版《道藏》颁赐和存藏情况作一细致的梳理,以此发见陕西道教盛衰兴废之历史,唤起当代道教古籍保护之注意。  相似文献   

4.
明万历年间神宗曾颁赐茅山乾元观一部《道藏》,明末任衡文任职南京学院,偶游茅山,见到这部《道藏》,遂手抄一部运至山东博山老家收藏.清顺治年间,全真道士李常明将该残缺过半的抄本《道藏》购至山东即墨马山道观中收藏.清康熙十三年(1674),全真道士鲁太璞、蒋清山对该《藏》加以修补与编目.清雍正十年(1732),李寅宾重编该《藏》目录,且立志补齐这部残《藏》.  相似文献   

5.
书讯     
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道教典籍——《藏外道书》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发行。《藏外道书》是继明代正统《道藏》之后的第一部系统的道教经典文献资料汇集。它第一批收书七百余种,一千余卷,主要收录了明清以来的道教经籍。《藏外道书》在编排上既保留了《道藏》的特色,又有自己的特点,与明代《道藏》在资料连续性上相匹配。它的出版对研究明清以来道教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香港同胞阮适庆、汪颖丽伉俪,向天台山桐柏鸣鹤观,赠送明代《正统道藏》一部,共61册,于五月二十八日,由香港空运至杭州,二十九日送至天台山鸣鹤观。天台山桐柏宫,是中国道教全真道南宗的发源地。桐柏宫,系唐景云二年(711),由司马承祯所建,被道家称为七十二福地之一。后世天台山张伯端一派,以炼养为主。  相似文献   

7.
<正>明《道藏》分为《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两部分。明成祖朱棣令正一派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编修《道藏》,直到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始行刻版,次年刊印。共五千三百零五卷,四百八十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排列,以《千字文》为函目,自"天"字号至"英"字号,史称《正统道藏》。明世宗于嘉  相似文献   

8.
正云台观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安居镇云台山上,为川内第二大道观,也是明代著名的官制道观,又是川内最大的真武道场。云台观建筑群云台观的建筑格局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从玉带桥到三合门的区域,在这里,沿着上山的道路建有多处殿堂、牌楼,属于"序景"部分。第二部分为从三合门到玄天宫的院落围合区域,是云台观的主体,也是充分体现建筑礼制思想的部分。整个院落内殿堂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于中线两侧对称设置配殿。云台观各主体建筑均位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进入三合门后依次经过券拱门、青龙白虎殿、灵官殿、降魔殿、朝经阙、藏经楼、香亭、玄天宫等建筑,两侧对称设置有配殿和厢房。  相似文献   

9.
我国早期道教的一部重要经籍——《太平经》(即《太平清领书》),据说出自东汉于吉之手,后来传给琅邪人宫崇。全书原有170卷,以“十天干”为部,每部17卷,但由于年代久远,该书在流传过程中已有缺佚,现存明代《正统道藏》中的《太平经》仅57卷。今人王明先生据《正统道藏》本的《太平经》残部以及唐人闾丘方远的《太平经钞》,编成《太平经合校》,这是目前最为完备的本子。  相似文献   

10.
继明代《正统道藏》之后,《道藏辑要》是最重要的道教丛书。《道藏辑要》一书的形成至今仍是个谜,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它有三个主要版本:一为彭定求(1645-1719)编原本,二为蒋元庭(1755-1819)增补本,三为贺龙骧、彭瀚然最终修订本。与学者们普遍认可的观点不同,本文力图证明《道藏辑要》实际上只有两个版本(版本二和版本三),而所谓的彭定求本纯属虚构。在对蒋元庭之同代人闵一得(1748/58-1836)的作品进行研究后,我们证实蒋元庭确是《道藏辑要》的编者。在闵一得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发现《道藏辑要》在江南地区与"吕洞宾崇拜"有关之道教社团中的影响;在巴黎藏本《道藏辑要》(这一版本与藏书家丁福保编制目录之版本十分近似)中,这种影响的痕迹更是十分明显。在此发现的基础上,本文力图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使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道藏辑要》的复杂文本历史,以及它在推动清代道教纯粹远景及扶鸾崇拜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道教》2000,(5):63-63
20 0 0年 9月 2 9日至 30日 ,《中华道藏》编委会和华夏出版社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在北京白云观对《中华道藏》三校稿进行了抽查审稿。这次审稿的主要工作是对三校之后的稿件版式规格进行复查 ,对标题、题注、说明框、校记、作者署名等进行规范 ,对正文内容进行抽查。由于这是对《中华道藏》稿件的总的、最后的检查 ,所以 ,专家、学者们对此项工作都很重视 ,大家本着高度的责任感 ,认真、仔细地审查、核对每一篇稿件 ,力争以最好的稿件质量完成《中华道藏》的编校工作并争取在年内出版《中华道藏》。在审稿过程中 ,为了使全《藏》的装订成册…  相似文献   

12.
明版《道藏》是中国古代最后一次官修的《道藏》,也是唯一存世完整的《道藏》版本。自明正统初年《正统道藏》刊刻完毕,即陆续颁赐天下名山宫观收藏,万历续修后再次大规模颁赐,庋藏《道藏》的宫观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南、湖广各省。至于明清各地庋藏《道藏》的数量,除陈国符先生考证的53部外,根据现存明清方志、文集等史料,补遗明清各地宫观庋藏明版《道藏》30部,加上明清亲王所藏9部,共得92部,估计明版《道藏》的刊印总数当在100部左右,而明清时期《道藏》庋藏的地理分布也一并了然可明。  相似文献   

13.
正陈国符教授是中国道教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他的《道藏源流考》,是学术界第一部研究《道藏》的名著。他被日本学者称为全世界研究《道藏》的"第一人者",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先师陈国符教授和先师王明研究员都是中国道教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特别是陈国符教授的《道藏源流考》,是学术界第一部研究《道藏》的名著。他被日本学者称为全世界研究《道藏》的"第一人者",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1979年9月3日至9日,第三次国际道教学研究会议在瑞士苏黎世举行,首次邀请中国大陆学者参加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明研究员和天津大学的陈国符教授代表中国大陆出席了会议。自20世纪40  相似文献   

14.
《徐仙真录》是明代灵济道派的一部重要道书,是研究灵济道派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文章探讨《徐仙真录》的作者、成书年代、版本、主要内容与基本思想,认为是书之成与入闽之河南固始方氏密切相关,永乐年间方文照汇集成编后刊行,现存《徐仙真录》有明刻本、《道藏》本和现代点校本3种版本,全书旨在宣扬"生为忠臣,殁为明神"的思想,反复强调弃恶扬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道藏》长期以来备受世人瞩目,由于历史和战乱等原因,存世原版《道藏》很少见,因此,现藏于青岛市博物馆完整无损的一套明版《道藏》凸现珍贵。该书原藏于崂山太清宫,1966年8月被抢救到青岛市博物馆收藏。2007年,在全国古籍普查工作上报书目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珍贵名录"保护古籍之一。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版本册数上来看,这部《道藏》在古文献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道教与文学》北辰这本书的作者系澳洲华人学者、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兆汉博士,是他继《道教研究论文集》(1988)、《明代道士张三丰考》(1988)、《道藏丹药异名索引》(1993)之后第四部有关道教的中文专著,1994年2月作为台湾李丰懋教授主编的“...  相似文献   

17.
1931年,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奉教育部指令试图保存崂山太清宫藏明《正统道藏》,因学校改组未能办成。但在此过程中,国立青岛大学两位学者翻阅过崂山《道藏》,并撰写出两种最早的《道藏》研究作品:其一为丁伯弢,撰短文《道藏考略》及《道藏续考》;其二为曲继皋,他与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共赴崂山读藏,撰长篇论文《道藏考略》,为现代《道藏》研究开先之作。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三台县的云台观是明朝时期与“楚之太和”(即湖北武当山)齐名的道教名山宫观。本文以《大明万历四十四年敕谕》(馆藏文物)和三台方志记载等为据,深入探讨了三台云台观所存《道大藏经》的来龙去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现存《道藏》(明《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中的中国哲学史史料极为丰富,既有间接史料,也有直接史料。现存《道藏》虽是明刻本,但其渊源出自北宋《政和道藏》,其中不少著作,版本古老,有的源于宋版,有的鲜见其它传本,极可珍贵。其中有关中国哲学史的史料分布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某些道经含有道教哲学内容;第二,某些道经引用或著录了含有哲学内容的诸子和儒、佛著作;第三,《老子》、《庄子》、《列子》、《亢仓子》、《文子》和《关尹子》被道教奉为真经,《黄帝阴符经》被奉为丹经。《道藏》收罗了这七部书的大量注释,其中有很多是哲学性的著作;第四,部分易学、数术著作,和上述七部书以外的部分哲学著作,也被纳入《道藏》。本文仅以后两种著作为例,  相似文献   

20.
文化艺术     
正江西省道教协会举行《道藏》捐赠仪式7月6日上午,江西省道教协会在江西省图书馆举行《道藏》捐赠仪式。这次捐赠由江西省道协组织发起,龙虎山道教协会、铅山县慈爱功德会、西山万寿宫等道观和信众积极参与,共筹款13.5万元,购买9套《道藏》,分别捐赠给江西省图书馆、江西省社科院、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宜春学院、上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