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纸的高度     
我喜欢白纸。因为每当我面对白纸时,总是充满着倾吐的欲望,充满着写作的冲动和激情。那一张张白纸上好像蕴藏着我用之不竭的情思和灵感,生长着我采撷不尽的奇花和异草……总让我双目喷彩亦痴而醉之。  相似文献   

2.
父亲是一名木匠,在十里八乡很有名气,找父亲打家具的人很多。童年时,每当父亲要出去给人家打家具的时候,总是带着我。我的童年就是在刨花的馨香中长大的,简单而快乐。我喜欢拿起父亲锯下的各种小木头,当积木搭着玩。有时找到像小手枪、小动物这样的木头,更是喜不自禁。看到父亲打出一件件精美的家具,我就想跟父亲学木匠。可父亲总是说,你现在还小,要好好上学,等你长大了,我会教你木匠手艺的。17岁中学毕业的时候,我又一次对父亲说起我想跟他学  相似文献   

3.
<正>每当想到《三字经》里"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为人父亲的我心里总是好奇又羡慕,心中也总在默想到底该如何教导孩子?圣经中也有很多经文是提醒为人父者责任之重大、使命之神圣。那么,为人父者,如何活出父亲应该有的形象呢?一、与天父建立亲密关系中国古语"有其父必有其子""上梁不正下梁歪""虎父无犬子"等,都说到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要教养好儿女,父亲首  相似文献   

4.
苏主勇 《天风》2018,(12):27-27
小时候的圣经我对圣经最初的印象,是从家里那本泛黄、竖排繁体字版圣经开始的。记得小时候,每天天刚亮,父亲就早早起床,烧柴火灶煮饭给我们吃。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借着柴火的微光,翻开那本泛黄的圣经,开始每天的读经时间。每当我看到父亲读经时那种认真的态度、敬畏神的身影,我都会想一个问题——圣经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  相似文献   

5.
永恒的母亲     
我的母亲——猎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轮廓     
正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未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盾转向我的成绩上面去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  相似文献   

7.
吴志东 《天风》2008,(12):47-47
我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开口喊爸爸了,因为我的父亲离开世界已经5年多了,每当想念他的时候,心中不免有一些难过,但当我想到他已经安息在主怀中时,便大得安慰。  相似文献   

8.
我和父亲     
正父亲看着我长大,我守着父亲老去,二者的心情是绝然相反的。父亲给我童年和少年,我则把青年和中年捡起来送到父亲那里,看他不断地惊诧。儿童时代,父亲是一座山,吃饱喝足就为了不断向前向上;少年时代,父亲是一台不停运转的机器,我努力学习拼命用功就是为了给他加油;长大了,  相似文献   

9.
李凤龙 《天风》2009,(7):59-59
刚才还是童年的梦境,转瞬已是年过半百的老翁;怎么就历尽了苦涩艰辛?因为我是父亲! 在那贫穷艰难的年代里,带着两角钱领孩子们去赶会;忍住辛酸与他们一同开心,因为我是父亲!  相似文献   

10.
经年不染     
正我喜欢的那些人和事,情和物,都是历久弥新,经年不染。父亲送过一块石,是我童年的礼物。非瑜非瑶,却弥足珍贵,因为它走过路途遥远,才来到我的身旁。有斑斓的色彩,动人的质感。多年之后依然摆在书桌上,日日擦拭,时光有情。望着它,如望着旧时的光景,望着它,如望着童年时的梦境。收到礼物时的喜悦,酝酿在时光里,深浓滋味与日俱增,未曾消退。  相似文献   

11.
父亲     
童年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是一首充满阳光的诗,是一支无忧无虑的歌。而我快乐童年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就是父亲。父亲是村里唯一读过高中的人,他有很多连环画、小说、还有当时流行的《晋阳文艺》、《鸭绿江》杂志。其中武侠小说最多,那是父亲的挚爱。父亲睡觉之前都要看书,否则无法入睡。那些书被父亲翻了无数次,变得蓬松起来,书角卷起来,怎么都捋不平。  相似文献   

12.
正每当看到父亲蹲在屋前时,他手上的纸烟总是明明灭灭的,生一缕白烟飘向天空。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我得到的回答往往是长久的沉默,或是一瞥。我没有经历过父亲艰难岁月里的煎熬,体会不了他心底的涟漪。父亲一辈子没有离开过那片红土地,就像一棵苦楝树一样立在原野之上栉风沐雨。禾苗返青了,他在放水;水稻拔节了,他在施肥;棉花生虫了,他在除虫;土地大旱了,他在保苗……在岁  相似文献   

13.
我家住在长春市。我爱人叫丁文光,是长春市第二玻璃厂工人。我们有六个孩子,大孩子在中学读书,二的、三的也都上了小学。每当我看到孩子戴上红领巾、背上书包上学的时候,每当孩子在我身边唱歌玩耍的时候,就深深感到了他们的幸福,同时也想起了解放前我在长春市仁慈堂十年的苦难童年。  相似文献   

14.
我的老父亲     
《天风》2020,(6)
正转眼之间,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1927年10月10日,父亲出生在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的时期。他的出生并没有给原本苦难深重的家庭带来欢乐,反而给家庭增加了一张要吃东西的口,无奈之下,祖父将他卖到邻村一个裁缝世家继嗣。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本该有天真幸福童年的父亲过早地承担起成人的工作。他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行李     
父亲从事建筑业,常年奔波在外。童年的记忆中,风尘仆仆的父亲背着旅行包匆匆来去。我偶尔在邻家玩耍,闻得邻人说:“你父亲回来了!“我会丢下伙伴,飞奔回家。久别的父亲亲切地抱我,问我可乖?我开心地拿出奖状讨赏,父亲会变戏法似的从那鼓鼓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每当过元宵节,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夜晚提着灯笼,走街串巷到处去“显摆”。在小伙伴们羡慕和嫉妒的眼神中,我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地满足。父亲是个手艺高超的木匠,所以我的灯笼比小伙伴们的灯笼都要漂亮,在小伙伴们的灯笼还是以铁丝、罐头瓶、高粱秆为制作原料时,父亲为我做灯笼的材料已经以实木为主了。  相似文献   

17.
海宁 《思维与智慧》2009,(10):36-37
每当在街头看着蜷缩在路口,眼里写满期待的民工,酸涩会立刻充斥着我的心肺;每当走过尘土飞扬的工地,看到在烈日下或寒风中挥汗如雨的打工者,涌上心头的,便是他们在陌生的城市如何地艰辛和卑微。因为,他们之中,有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8.
父亲信主     
父亲信主真是一件不易的事。而父亲信主也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高兴的事情。一切的忧愁、患苦,在一声哈利路亚中得到甘甜的慰藉。 父亲生于1936年,奶奶在他3岁时死了,不久就来了继奶奶。顽皮的父亲在童年时是没有母爱的。断了胳膊、跌烂了嘴无人过问不是新鲜的事,被继奶奶  相似文献   

19.
儿子9岁。明年上四年级。我想,我有责任告诉他一些事情。其实我早已这样做了。儿子爱画。于是有朋友送来各种纸。儿子若自认为画得不好,哪怕仅仅画一笔,一张纸便作废了。这使我想起童年时的许多往事。有一天我命他坐在对面,郑重地严肃地告诉他:  相似文献   

20.
张谦 《天风》2011,(6):60-61
7岁时,父亲因病撇下我们母子6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在父亲弥留之际,他那只苍白枯干的手一直向我伸着,眼睛紧紧地盯着我,嘴一张一合,我吓坏了,躲在母亲身后,无论母亲怎样推我,我都没有走到父亲身边,父亲遗憾地闭上了眼睛。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这阴影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一点地扩散,最终扩散出了一种说不出的伤悲,再没有父亲可依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