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上,我国穆斯林传承伊斯兰教重视人才的理念和传统,在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有益实践.明朝中叶,中国穆斯林创办经堂教育,将伊斯兰教教育和中国传统私塾教育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堂教育体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伊斯兰教专门人才.20世纪初,中国穆斯林顺应时代潮流,兴办新式伊斯兰教教育,提倡中阿并授,兼设国文、数学、历史、地理...  相似文献   

2.
正一、开创伊斯兰教育的新时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伊斯兰教育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新中国的伊斯兰教育,是在继承中国伊斯兰教育传统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的当代院校教育与伊斯兰传统教育相结合的现代学院教育。在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经过我国伊斯兰教界知名人士和老一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在教育方面走过了经堂教育———学校教育———专业学院教育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教育体系。如果从16世纪中叶经堂教育出现算起,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一直到14世纪,中国境内的清真寺...  相似文献   

4.
马成明 《中国宗教》2019,(10):80-81
近年来,包括伊斯兰教在内的各宗教中国化成为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各界围绕宗教中国化义理、宗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如何实践宗教中国化之路等话题展开全方位多层次讨论。对于宗教中国化的讨论,既是历史发展到特定时期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全球化加剧过程中社会思想相互交融的积极主动回应。2019年6月,高占福研究员和敏俊卿博士共同完成的《伊斯兰教与坚持中国化方向》一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全书近20万字,内容上在宏观概述了我国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基础与实践后,从7个部分具体展开论述,包括: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程、历代中央政府对伊斯兰事务的管理、伊斯兰教育和思想文化的中国化、伊斯兰建筑与礼仪习俗的中国化、新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经验以及新时期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显然,这是一本系统的伊斯兰教中国化论述著作,既总结历史,又立足当下,指引未来。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是伊斯兰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的纽带。维吾尔族作为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其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历史上,伊斯兰教经堂教育不仅是维吾尔族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推动伊斯兰教在新疆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正本人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的首届毕业生,生于传统的回族家庭,自幼受过伊斯兰的启蒙教育。新中国成立前后,除了在河南、山东完成了9年的义务教育外,还受过3年传统的伊斯兰经堂教育,从而为在北京回民学院(阿专班)、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接受4年的新式伊斯兰教育创造了条件。当年伊斯兰文化氛围和园丁的辛勤栽培使本人和同窗好友们在伊斯  相似文献   

7.
正《经学系传谱》(以下简称《系传谱》)记载了明末清初,胡登洲中兴伊斯兰经学开创经堂教育,与其弟子共七传的师承体系,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中国伊斯兰经学教育的经籍科目、授学方法、教学特点、历史脉络等内容。它是胡登洲及其传人,历代经师共同推动伊斯兰教教义理论和宗教礼仪等中国本土化,逐渐形成明清以来回族经学范式的第一手历史资料(1)。同时还是中国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地区伊斯兰教历史悠久,形成了"以儒诠经、遵教随俗"的中国化经验。京津冀伊斯兰教以经堂教育、经师劝诫与汉文著述促进了本土化的思想构建,以皓首穷经、私塾教育和经外五艺推动了区域特色的文化融合。在近代转型中,京津冀穆斯林积极拥护共和与法治,投身抗日救亡推动伊斯兰教更为深入地走中国化之路。当前,京津冀伊斯兰教界应继承历史传统,在新时代的伊斯兰教中国化实践中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堂教育是中国伊斯兰教传统教育制度。中国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不同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清真寺内的教育,而具有中国私塾教育特色,且充分凸显了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 一、教育模式的"中道"精神。经堂教育是中国穆斯林创办的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教育形式,它对于经学人才和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培养、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以及中国特色伊斯兰教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进惠,于1938年出生在辽宁省丹东市一个回族穆斯林家庭。1960年毕业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曾任《中国穆斯林》杂志编辑、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研究部副主任等职。现任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图书馆馆长。陈进惠受伊斯兰文化氛围的熏陶,在其学生时代已与阿拉伯文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远在伊历一、二世纪,阿文书法在伊斯兰世界已经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艺术。中国,作为伊斯兰教最早传入的国家之一,阿文书法的传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不少清真寺建筑都饰有阿拉伯文雕刻。其中,始建于公元1009年的泉州清净寺门楣上的古兰经…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2006年7月4日,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台代表团一行6人前来中国伊协和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进行采访。中国伊协副会长马忠杰、杨志波,经学院副院长杨宗山会见代表团并接受采访。马忠杰副会长首先代表中国伊协对代表团一行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马忠杰副会长和杨宗山副院长分别就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与现状、穆斯林的人口总数与分布和中国伊斯兰教教育的宗旨及十所伊斯兰教经学院的教学等情况向代表团作了简单介绍。在回答有关我国穆斯林朝觐活动的问题时,马忠杰副会长说,中国伊协每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组织中国穆斯林前往圣地麦加朝觐。…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伊协举办阿语和伊斯兰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黄丽雅1997年7月21日至31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举办了阿拉伯语伊斯兰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中国伊协会长、副会长、经学院院长、副院长、协会各部室负责人及全体教师出席了开幕式;应邀出...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的经学思想在其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唐宋时期,伊斯兰教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属于外来宗教的传播,“番学”的经学教育方式并未产生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明代以前的经学是如何传承无从查考。但是根据史料记载和现实存在的状况可以进行推断,明嘉靖时期的胡登洲之前中国已经存在一种伊斯兰教经学教育的方式,或许是在清真寺里。  相似文献   

14.
临夏在中国伊斯兰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一度曾是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的中心之一,随着临夏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经堂教育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显现出一些不足和缺陷,如何对临夏的经堂教育进行必要的创新和改革,使其既发挥传统优势,又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相适应,这不仅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关键所在,这正是本文思考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441千字,320页,定价69元。本书除在导言部分对苏非主义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什么是苏非主义、苏非主义的发展及其思想分化、苏非主义在中国伊斯兰教的传播做一概略性的介绍外,探讨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兴起后,苏非主义对它的影响,经堂教育的苏非读本和参考用书的基本内容,它引发的礼仪之争和教理之争,经  相似文献   

16.
在伊斯兰教的研究中,伊斯兰教育的地位和影响,至今尚未为人们所充分认识。从历史上看,在伊斯兰教的定型和伊斯兰文明的形成中,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回族穆斯林学者陈克礼先生于1957年以前曾先后在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和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任教。生前曾翻译、写作了不少伊斯兰经籍和著作,约有53种、近千万字之多。陈氏此文写于1948年12月,谈他读书学习、接受教育的心得体会和对改良经堂教育、兴办新式伊斯兰经学院教育的认识与看法,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论述,现刊载于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伊斯兰教育的现代化过程中,伊斯兰教著名教育实践家达浦生先生(1874-1965)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我国20世纪著名的回族伊斯兰教育家之一,达浦生始终以振兴、弘扬伊斯兰教为己任,一生致力于我国伊斯兰教的教学实践和发展创新。达浦生作为中国伊斯兰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经过他数十年办学实践的印证;他的内容丰富的论著《伊斯兰六书》,对于教育思想也有较为具体的阐述。一、达浦生的主要教育实践达浦生的教育实践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9年),他创办了六合广益小学,该校是我国最早的新式回民学校之一。1898年北京发生戊戌变法,进步学者…  相似文献   

19.
“存在”原初为古希腊哲学概念,在文明交流中进入阿拉伯-伊斯兰哲学,并成为伊斯兰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明清的中国伊斯兰学者,在“以儒诠经”之汉文著述的历史活动中,参与了对“存在”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此历史活动,以伊斯兰“存在论”为核心资源,运用中国文化的语用表述方式,建构了风格独特的中国伊斯兰唯心主义存在论。明清伊斯兰学者的存在论,展现了伊斯兰哲学思想与中国哲学思想的交流,体现了伊斯兰教在思想层面的中国化历史。  相似文献   

20.
寺坊是中国回族穆斯林社会一种传统社会组织形式,它是伊斯兰教来到中国后产生的特殊社会组织,最终发展演变为中国社会结构中一种典型的民族社区形式.西安穆斯林秉承伊斯兰文化传统,又具千年古都历史文化深厚底蕴,中国伊斯兰教传统文化特征非常明显.本文从社会组织视角,以西安穆斯林寺坊历史概况和寺坊组织的构成及特点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阐述,探讨中国伊斯兰教千百年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