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的秘诀     
最近,看了一档河北经济台的“玲玲星友会”节目,邀请的嘉宾是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小香玉。在谈到幸福时,小香玉说:“降低幸福点,你会常常觉得自己幸福;如果幸福点定的太高,幸福就跟你没关系了!”我对这句话深有同感,在现实生活中,像电影电视剧里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极少出现。平平淡淡才是真嘛!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把幸福点降低一些,就会常常感受到幸福的光顾。  相似文献   

2.
正卿希泰老师离开我们已经有一年了。一年来,每当我为道教研究的各种新课题冥思苦想的时候,常常会想到如果卿希泰老师还在我们身边,他会怎么说,他会怎么指导我们。一、三十五年前,卿老师带我入道教研究之门我认识卿希泰老师是在1983年,距今已经有35年了。我当时刚被调到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到所不久,上海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宗教研究所名誉所长罗竹风同志就安排我参  相似文献   

3.
书拉密女 《天风》2009,(2):50-50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让我们感觉很棘手的问题,或者遭遇到让我们无法面对和解决的事情,甚至患难和重担也会突然临到我们这群人身上.这时候,我们就会问上帝,你在哪里?你为什么不爱我?为什么离弃我?我们总是一味地去询问上帝,却不反省--当真的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在仰望上帝?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不快活的女孩,学习在班上处于下游,家里爸爸妈妈又不和睦,常常为小事,吵得天翻地覆,我的心理压力很大,自卑得不愿多和人交往。就连个子,也比我同龄的女同学矮一大截。请问心理压力会影响少女身高吗?  相似文献   

5.
我常常凝视一件简单的事物,直至进入尴尬境地。比如我的手指头——它动了,它为什么会动?这是个问题。 你会告诉我,是我的大脑发出指令,要它动。但是,仅有这个指令就行了吗?手指的动力在哪里?就在手指上吗?  相似文献   

6.
在这个充满真情的世界,在经意与不经意间,我们都充分享受着被爱与爱的快乐和幸福,但由于个性、环境等种种原因,许多人常常把那一份份真切的爱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或许有时还会说出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来,尘封了那份本来就已经若隐若现的真情,就如我一样。  相似文献   

7.
正我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因为一些琐事忙得不可开交,于是就暂时告别写作。可是,一段时间之后,再拿起笔去写,就会觉得很生疏,像一个迷路的人似的,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每每这时,我就像一杯浑浊的水一样,需要沉淀一段时间才能重新找到写作的感觉。这说明:人的心就像一面镜子,得常常擦拭,否则,就会布满灰尘。当我们忙于攫取外物,并为之坚持奋斗甚至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时,那颗心其实早已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福传慕道中,一些慕道者,甚至一些老教友都会常常向神父提出这样的问题:信仰能给我带来什么?在我的记忆中,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发问的人是我的一位婶婶。七十年代叔叔娶了不信教的婶婶,奶奶常常劝她信教,劝的次数多了,婶婶终于开了口:"娘!如果你让我念经,念出两斗米来,我就信!"第二次听到这  相似文献   

9.
请善待老人     
马婷婷 《天风》2004,(6):39-39
我常常望着镜中年轻的自己。遥想着,有那么一天,我也会成为满头银发、满脸皱纹的老太太。 上帝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会从年轻步人垂暮之年,就像太阳会从旭日转人落日。我嚣巍歉滩灿烂的光芒。_ 每个人都渴望青春永驻,但不扣幻想而已,花凋谢是为了结出果实来。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亲戚、朋友或同事常常会请求我们帮忙做点事,有些事只要符合准则、只要力所能及,我们一般都会帮忙去做。但也有许多事我们做不到,或者突破了准则,因而我们根本不愿意去做。许多人为此烦恼,既不想伤害对方的感情、产生尴尬的局面,又在内心里抱怨不应该去做那些事情。我以前也常常这样,身心处在矛盾状态中,直到我看了一本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的书,才明白自己该如何去选择。  相似文献   

11.
汤庆兵 《天风》2008,(24):11-11
我们今天来得早,可惜不会演舞蹈,就来演个三句半,好不好?神与你我都同在,常常行善不失败,遵守主的新命令,当有爱。第一要把上帝爱,天天把神来敬拜,祷告赞美事奉他,本应该。当爱弟兄和姊妹,真心相爱不后退,因为同有一个家,是教会。当爱教会神的家,求神国度再扩大,  相似文献   

12.
王飙 《思维与智慧》2005,(12):41-41
我喜欢旅行,每年的暑假都会出去走上一段时间。而每当我旅行结束回到家的时候,常常会有人问:“你这次旅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听到这样的问话,我常常也会不假思索地笑着回答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去了自己渴望去的地方,我感受到了自己不走出家门就感受不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我这人有个致命的毛病,老是记不住别人的模样。明明前天还跟人家同桌吃过饭,今天见面时就忘了,直到对方主动跟我打招呼,我还在那里发愣,常常弄得尴尬万分,说不定人家还以为我目中无人。这该死的记性,让我吃尽了苦头,后来渐渐学聪明了,只要在街上遇到面熟的人,我就会习惯性地点头示好,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4.
倾听的艺术     
上帝给了我们一张嘴两只耳朵,是让我们在和别人交谈时,认真地听,而不是不顾对方喋喋不休地倾诉。我们总希望自己拥有听众,从而一味地表达自己,但是不知为什么,我们的话语常常被别人忽视。当我们静下来感觉一下就会发现,和我们交谈的对方,也似乎在迫不及待地向我们...  相似文献   

15.
我与涟认识了许多年,在网上。但,从来没有见过面,连照片,彼此也没有送过。 我们是在一个文学网站里相识的。那时我们都还是学生,疯狂地爱着诗歌,爱着写作,常常是每隔一日,便会去论坛里灌水,将自己得意的作品,贴在上面,而后等着版主“加精”。是涟先注意到了我,给我的每一篇文字,都留下温暖的言语。让我下次登陆的时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曾经认识一个女孩,叫菡,她应该算是我的同事吧,尽管严格说来,我们只是同属于一个大的公司,彼此并不在一个部门,除了在一楼的餐厅会常常碰面,平时并不会有多少交流。  相似文献   

17.
楼下那只白猫有点波斯血统,眼睛是灰蓝色的,性情温和、冷静、从容。它喜欢蹲在楼道口的门檐上,我常常在下班回家时遇见它。那时,它蜷缩着,默默地瞅我一眼,就偏过脸去。但是,如果我在与它对视的时候目光不移,它也会一直瞅我,灰蓝色的眼球有点冷漠、深邃,但又有点悠闲,  相似文献   

18.
<正>"男孩子不能掉眼泪"是我们常常听见父母教育男孩的信念,更有一次听见有人说:她每次听见孩子哭的时候不去抱他,当他笑的时候再去抱,这样强化就可以让他从此少哭多笑,当时就觉得这个方法很奇怪。哭声是我们出生后发出的第一个声音,如果没有哭声,我们会担心这个婴儿的情况;哭泣对于婴儿来说是天经地仪的行为。这不禁让我对于哭声产生了好奇。我们为什么会哭呢?动物也许会呜咽、嚎叫,即使猿类有泪腺,但也只是用于清洁、呵护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7)
正[问]大多数在意自己信仰的基督徒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问"为什么我是一个基督徒"?有时身边的亲朋好友也会问及此事,我们却不知如何简单明了地回答,请指点迷津。一群困惑的信徒[答]你们好!这是一个极富意义又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对自己基督徒的身份无时无刻不可忘怀是非常好的,这种自问或被问都十分有助于我们深化信仰。20世纪有三位神学家牧者就曾对此写过自我反省性小传,即莫尔特曼《为什么我是一个基督徒》、汉斯·昆  相似文献   

20.
我常常凝视一件简单的事物,直至进入尴尬境地。比如我的手指头——它动了,它为什么会动?这是个问题。你会告诉我,是我的大脑发出指令,要它动。但是,仅有这个指令就行了吗?手指的动力在哪里?就在手指上吗?我用我的大脑反复发出指令,于是,手指就反复地动。你会说我傻,但是,就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