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形理论的科学和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形理论的科学和哲学意义张国祺(四川联合大学哲学系610064)由当代美籍法国数学家、美国IBM公司的高级研究员曼德布罗特(B.Mandelbrot)在70年代中期创立的Fractal(分形)理论,是非线性科学的前沿和全球科学家从80年代以来议论最为...  相似文献   

2.
关于分形理论的哲学思考李后强分形理论被誉为现代非线性科学的前沿领域,也是哲学家们感兴趣的课题之一。由于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的,而分形是非线性特征的几何表现,因此,分形性应是大自然的一种基本属性。所谓分形是指一个分形是由与整体以某种方式相似的各个部分所组成的客体。分形理论与耗散结构理论、混饨理论是相互补充和紧密联系的,都是在非线性科学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分形理论从几何学角度研究不可积系统几何图形的自相似性,可能成为定量描述耗散结构和混饨吸引子这样一些复杂现象的有力工具。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对古老的哲学范畴,是分形理论研究对象。把复杂事物分解为要素来研究是一条方法论原则,哲学史上,人们很早就认识区u,整体由部分组成,可通过认识部分来映象整体。系统中每一个元素都反映和含有整个系统的性质和信息,即元素映现系统,这可能是分形论的哲学基础之一。从分析事物的视角方面来看,分形论和系统论分别体现了从两个极端出发的思路。它们之间的互补恰恰完整地构成了辩证的思维方法。分形论的提出,或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它打破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隔膜,找到了部分过渡到整体的媒介和桥梁即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似。(2)使人们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非线性科学的哲学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科学院院土、物理学家郝柏林教授认为,近二、三十年来数理科学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特征是“‘非’字当头”([14])。其中讲到非线性问题,这是各门自然科学中出现的非线性问题的总称。非线性科学是研究非线性问题的共性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它已经揭示出大量新的现象、事实和规律,向哲学提出许多新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使哲学得到丰富和发展。一、什么是非线性科学“线性”与“非线性”是一对数学名词。“线性”是指两个变量之间具有正比例的关系,它在笛卡尔坐标平面上表示为一条直线,线性由此得名。“非线性”是指两个变量…  相似文献   

4.
从线性到非线性的哲学思考何曼杰非线性最初是作为一个数学名词出现的,它是指两个变量之间没有象正比那样的"直线"关系。这种非线性数学模型能够说明或解决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比如,采用了非线性模型以后,可以说明为什么同一前提会导致几种不同的后果,可以说明什么时候两种效应不能"叠加",这两种现象会怎样彼此影响,发生"耦合"作用。近年来,人of又将非线性数学模型和非线性理论推广到生物和社会领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于是,非线性成了各门科学普遍使用的概念。非线性是工程系统、生物系统、社会系统等一切实际系统所固有的动态属性,也是一切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因而,非线性是各门科学和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线性相互作用的特点是(1)独立性;(2)均匀性;(3)对称性。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特点是(1)非独立的相干性;(2)在时空中的非均匀性;(3)多体间的不对称性。现代科学对系统非线性本质属性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研究所形成的一些新的科学概念和范畴,必然要发生方法论的作用,促进科学和人类思维方式,认识图景的变革,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1)从简单到复杂;(2)从机械决定论到辩证决定论;(3)从封闭、被动到开放、能动。(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德国数学家高斯、匈牙利数学家亚·鲍耶和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分别独立地创立了非欧几何,其中以罗巴切夫斯基所发表的内容最完善,因此取名为罗氏几何学。1854年,德国数学家黎曼创立了黎曼几何。十九世纪末,德国数学家闵可夫斯基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确看待和评价现代西方哲学的各种思潮,认识和把握它们在人类认识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影响,这是拓宽现代哲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仅对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理论特点、作用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作一个粗略的探讨。、,气.一;  相似文献   

7.
人类工效学是通过研究人与工作对象,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人机系统设计得更合理,运行得更有效的一门介于心理学和工业工程之间的新兴的边缘学科.人类工效学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人类工效学具有科学、实用、有效三大特点,近年来人类工效学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当前人类工效学在国外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可以概略地分为三大类:尖端技术领域中的人类工效学;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中的人类工效学;传统的人类工效学.下面分别论述人类工效学在这三个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王景和 《心理学报》1983,16(4):22-27
一、前言 1967年秋,美国《哲学与现象学研究》杂志发表了哲学教授布兰沙德(B.Blanshard)与斯金纳关于意识问题辩论的一组三篇论文。程序是布兰沙德先发表对斯金纳有关意识的论述,特别是对1953年斯金纳在《科学与人类行为》一书中的有关论述,提出质异,然后斯金纳进行答辩,最后布兰沙德作出结束性评论。  相似文献   

9.
实证主义大师孔德曾谓:人类认识的发展同时也是人类历史的发展依次经历三大阶段,这三大阶段分别是用神的意志说明世界的神学阶段、追究万物本源的形而上学阶段、依据观察实验研究并解释现象的实证阶段。孔德所说的神学阶段,历史地看,当主要指神话时代,但作为认识形式,神学自然应当包括后来产生的宗教神学。形而上学阶段则指旧哲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在孔德看来,尚未实证化的哲学就是旧哲学或曰形而上学,因为它试图把握超验的终极的宇宙原因,从而获得绝对知识。孔德认为哲学也应当实证化,实证的哲学不再是形而上学,而成为科学的延…  相似文献   

10.
迷信现象的根源,既有人类认识水平的原因,也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然而对于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主要还应该从人类认识的视角来考察。一个尊崇理性思考的大学生是不会轻易把纷乱的或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归因于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因此就这个领域而言,科学无神论精神的发扬是破除迷信的强大武器。大  相似文献   

11.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回顾历史,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曾经创造过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松元前770年至公元前的221年)已有算筹,唐末出现了算盘。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发明了能做加减法的机械计算器。1654年英国人奥托里制造出第一把计算尺。1673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研制出能做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机械计算器。1887年出现了手摇计算机。以后又有很多科学家创造和改进了各种计算工具和器械。随着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当前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综合性强。以往我们常说哲学研究以整个世界为对象,以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普遍规律为己任,而当前一些新兴学科如“三论”其研究范围也都横跨三大领域,所揭示的规律也适用于三大领域,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说明哲学对象,否则就会界限不清。哲学以整个世界为对象,而整个世界作为整体,就应是绝对意义上的整体,而不是直接的感性存在。因为哲学是对直接存在的认识的再认识,是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形成、发展的规律的学说。现代科学综合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高风险时期,对各种社会风险的预警成为不同认识领域共同关注的普遍认识活动。在本质上,社会预警是一种对社会存在与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风险的超前性认识活动,是人类社会自我认识的特殊方式。这个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从哲学认识论维度对社会预警加以透析;从"社会"、"预"和"警"等多维度考察与辨析其内涵;从社会预警主体、客体与中介的确定中揭示其动态认知活动系统的内在结构;从多种相互关联的认知环节的划分中揭示其认知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4.
因果性是客观世界多种事物普遍的相互依存的一种形式。通过客观存在的因果制约,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保持其固有的秩序。人类个体认识客观世界,有赖于对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了解;科学的认识的一个任务,是揭示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皮亚杰区分出儿童关于因果的看法的十七种类型,标志其因果性慨念的演进。他认为最初的因果性是充满主观的成分的,5、6岁以下的儿童常把心理或生物类型的一般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期发表的《警惕把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巫术化》一文,是本刊和中国无神论学会组织的关于“熊良山现象”讨论的记录。熊良山现象的本质,是以非科学的随意手段,达到宣扬巫术迷信的目的。和风行中国二十多年、于不久前才刚刚消退的特异功能热,只是借助的对象不同而已。特异功能热主要是借助自然科学,熊良山现象则主要是借助传统文化。巫术是人类最早产生的、最低级的有神论形态。其特点是相信有一种可以供人支配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并要靠这种力量改变自然界和社会的现实状况。这样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是不存在的,巫术的遭到摈弃也是必然的。不…  相似文献   

16.
人类意识研究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意识研究领域中,不同观念、不同理论、不同信仰博弈不休,意识科学在艰难的前行中遇到各种挑战,一些现代科学家用现代科学理论和证据主张,意识不是人脑这一物质结构特有的机能,人脑之外存在着非物质的存在.透过2500年来人类意识研究的主要史迹,评论人类在探寻意识的奥秘中的收获和困惑,揭示隐藏于史迹之中的意识研究规律.并从医学哲学角度阐释意识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一、科学地认识科学   “科学“这个词,英文为Scinece,德文为Wissenchaft,它源于拉丁文“Scientai“,原意是“知识“、“学问“的意思,最早引入我国时大约十六世纪前后,被译作“格物致知“,直到1893年康有为在翻译介绍日本的书目时才首次使用.尽管科学本身很复杂,对“科学究竟是怎样的“这一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不过归纳总结各国专家学者的看法,大致也有一些基本的认识:科学是准确的判断;科学是事实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科学是一种方法,也是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从而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武器和工具;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科学是有渊源而无止境的长河.[1]科学无止境的发展和不完全重复的变化,使科学总是处于不断补充与修改之中.科学学的创始人贝尔纳对此曾作过深入研究,也感到为科学下一个完满的定义很困难.他甚至主张不能给科学下定义,而只能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和理解.他认为科学包括五个方面:科学是一种体制(即完成科学社会任务的组织);科学是一种方法(即发现事实和规律的全部方法);科学是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即科学具有累积性);科学是一种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导致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是一种重要观念的来源(新思想、新原理、新世界观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分形几何学与混沌的意义和特征高定彝在人们探索复杂性的前沿,有二个非常重要的新领域。一、分形几何学分形(fractal),即分维、非整数维、分数维,是相对于整数维而言的新几何学,是研究复杂系统的工具。早在1875年到1925年期间,法国数学界庞加莱、皮埃尔·法图和加斯顿·朱莉妮等人的著作中就已经发现了今称之为分形的外形,但当时没有人意识到它们作为形象描述的工具以及它们与真实世界的物理学有关这两方面的重要意义。分形几何的创始人是美国纽约州的曼德尔勃罗特(B.Mandelbrot),他70年代获巴黎大学数学博士,1973年在法兰西学院讲学时,正式提出分数维概念。二年后又发表了《自然界的分形几何》论文,他根据描述碎石的拉丁文fractus创造出分形一词。分数维是分形复杂性或粗糙程度的量度。分数维反映在尺度变化下形状保持不变的特性。分形是几何的外形,它与欧几里得外形相反,把人们的思维从欧几里德几何学的框架的长期禁烟中解脱出来,又重新回到创造出无数绚丽多彩的分形结构的大自然之中,雷鸣闪电形状,婉蜒曲折的海岸线,令人神往的云团,起伏的沙丘,树木枝叶的外形结构,地球表面的地势起伏,美丽的雪花、冰晶……都是分形的实例。“分形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有关科学与宗教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三大主题:自然科学与宗教神学的关系问题,关于灵魂不死的问题,以及如何科学认识宗教的问题。恩格斯认为,自然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独裁;并从科学角度对宗教神学的存在根基即灵魂不死的问题进行了驳斥,即不论是人类的起源上、人类生命的本质中,还是一些自然科学家对神秘主题的求证中,都无法寻到独立于肉体的灵魂真实存在的有力证据;而对于既存的宗教现象和历史,我们应以科学的研究来引领认识。可以说,恩格斯确实对科学与宗教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有意识地思考,他对科学与宗教的接触和碰撞非常敏锐,也一直致力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认识科学与宗教碰撞的相关主题,因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有关科学与宗教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学者的境界     
1904年法国数学家庞加莱提出了一个著名猜想,任何一个封闭的三维空间,只要它里面所有封闭曲线都可以收缩成一点,这个空间就一定是一个三维圆球。一百年后两位中国数学家发表了完整证明这一猜想的论文,从而成为数学界的盛事。而此前历经10年破解庞加莱猜想证明关键部分的俄国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却拒绝接受号称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