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常识答问》30元《佛光大辞典》560元/《中华佛学通典》420元《中阿含经》(上、中、下)60元《增一阿含》(上、下)45元《杂阿含》(上、中、下)68元/《长阿含》(一册)25元《中韩佛教关系一千年》45元/《频伽藏》16500元《彬县大佛寺造像艺术》1000元《禅宗宗派源流》51元/《科学常识答问》14元99年佛教常识台历4元《观世音应化灵异图像》附:《观音菩萨普门品三十二应相》1000元《中华大藏经》32300元(106卷)《中华佛典集成》(15辑精装)5800元《敦煌写经》330元…  相似文献   

2.
《佛光大辞典》560元/《中华佛学通典》420元《中阿含经》(上、中、下)60元《增一阿含》(上、下)45元《杂阿含》(上、中、下)68元/《长阿含》(一册)25元《中韩佛教关系一千年》45元/《频伽藏》16500元《彬县大佛寺造像艺术》1000元《禅宗宗派源流》51元/《科学常识答问》14元99年佛教常识台历4元《观世音应化灵异图像》附:《观音菩萨普门品三十二应相》1000元《中华大藏经》32300元(106卷)《中华佛典集成》(15辑精装)5800元《敦煌写经》330元/《佛教东渐》20元《地藏经法研究》20元/《大智度论的故事》19元《佛教人物古今谈》36元(上下册各…  相似文献   

3.
漫话弥勒佛     
弥勒,为梵文Maitreya的音译,意译慈氏,为姓,一说名阿夷多。佛教认为,弥勒菩萨为佛弟子,先佛灭度,居住在六欲天中的兜率天宫,在那里讲经说法。由于释迎牟尼佛预记他在兜率天寿命终尽时将下生人间,继之为佛,因此他又被称为一生补处菩萨,即下一辈子即可替补成佛的菩萨。由于他将来必定成佛,因此也被称为弥勒佛。 弥勒的名字在早期的《阿含经》里就已经出现了。在《阿含经》中,弥勒是继释迦牟尼之后出世的未来佛。弥勒佛出世时,土地平整,七宝充满,花香浓郁,果味甘美,国土丰乐,人民善良,人的寿命达到八万四千岁,女…  相似文献   

4.
站在台怀镇地面的北部,翘首北望,可以看见一座巍峨壮观的宝塔耸立云霄。这座宝塔的所在地就是五台山七佛寺。七佛寺名称源于《长阿含经》,《长阿含经》载:在释迦牟尼之前已有六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图、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与释迦牟尼佛统称“过去七佛”。七佛寺之名即缘由于此。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演法道场,又因文殊菩萨曾为七佛之师,因而为之立寺,以作纪念。五台山别的寺院均以文殊菩萨为主要供养的对象,唯独此寺以七佛为供养主尊,这是十分独特的一个佛教现象。沿着寺前弯曲的水泥小路向上攀登,天王殿额“七佛寺”三…  相似文献   

5.
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说,这不仅关乎信仰,也关乎印度佛教的历史真相。由于大乘非佛说的结论,与印度佛教的义理和史传文献有着严重的冲突,因此这一论点仍有值得深入探讨的思想空间和理论需要。本文主要从《阿含经》中的三乘法的观念、弥勒菩萨授记的意味、佛说法深浅的对机意趣、识灭涅槃与物质生灭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试图重新讨论《阿含经》诸深义经所蕴含的义理与大乘义理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频伽藏》16500元《彬县大佛寺造像艺术》1000元《禅宗宗派源流》51元《科学常识答问》14元99年佛教常识台历8元《观世音应化灵异图像》附:《观音菩萨普门品三十二应相》1000元《中华大藏经》31800元(106卷)《中华佛典集成》(15辑精装)5800元《敦煌写经》330元/《佛教东渐》20元《地藏经法研究》20元《大智度论的故事》19元《佛教人物古今谈》36元(各大德撰)《清凉梵音》CD盘75元《王舍城的悲剧》(两碟)VCD50元佛教画藏系列:《名尼篇》120元/《释迦牟尼》120元《禅宗公案》12…  相似文献   

7.
《法音》1991,(1)
中国佛教有五大菩萨受到普遍地崇敬。这五大菩萨是:文殊菩萨表大智,体现了佛教重智慧的精神;普贤菩萨表大行,体现了佛教重实践的精神;观音菩萨表大悲,体现了佛教重慈悲的精神;地藏菩萨表大愿,体现了佛教重誓愿的精神;弥勒菩萨候补佛位,是未来佛,体现了众生皆可成佛的现实可能性。《佛教的五大菩萨》一文,是明旸大和尚所撰《佛法概要》中的一章,本刊将分五期转载,广大读者当可藉著文字般若的激发,深入了解五大菩萨各自的殊胜法门和度生因缘,策励上求下化的愿力,圆满无上菩提。  相似文献   

8.
《法音》1993,(8)
一九八五年秋天,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于台北北投中华佛教文化馆创立,以“发扬中华文化,提倡国际性的佛教学术研究,培植高水准的佛教教育及弘化人才”为宗旨。一九八七年,获得“教育部”认可立案,成为正式的教育学术机构。所长圣严法师在接受《人生》杂志章桐君采访时指出,佛研所命名为“中华”,其意义有三:第一,站在中国人立场谈佛教,希望把世界佛教引到中国来,将中国佛教传扬到世界。第二,其师东初老人开创了中华佛教文化馆,他本身对中国文化、中华民族非常爱护,强调要代表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这是一种爱国精神。第三,中华民族的佛教包含了全部的佛教,即原始佛教的阿含经、大乘佛教的显  相似文献   

9.
印度佛教瑜伽学之纲要———《显扬圣教论》结构试析释迦世尊于公元前六世纪创立佛教,佛灭五百年后大乘佛教开始兴起,七百年后龙树菩萨(约公元150—250)创立大乘中观学,九百年后无著菩萨(约公元四、五世纪)开创大乘瑜伽行派。从无著开始创立瑜伽学,到玄奘大...  相似文献   

10.
五台山为金口玉言敕封的佛教圣地。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和《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就说它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它与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和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者,尤以山辟最早、境地最幽、灵贶最...  相似文献   

11.
吐鲁番出土随葬衣物疏所见五道大神具有佛教色彩,学界对此多有讨论,但未对《增一阿含经》的相关文本作全面细致考察。部派佛教时期经典《增一阿含经》所见五道大神明显属于“外道”,同时也呈现出积极向佛教靠拢的形象特征,这成为五道大神此后被纳入佛教系统的逻辑起点。大乘佛教时期经典《普曜经》所载五道大神,则完成了从外道神灵到佛教护法菩萨的身份转变,继而以佛教形象传入中国。这一个案折射出佛教诸神起源的历史逻辑与佛教信仰体系扩大化的早期发展历程,甚至对探究东西文化交流、佛教中国化也有重要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2,(12)
普贤,梵语Samantabhadra(音译邲输跋陀或三曼跋陀)的意译,亦译遍吉,为印度佛教经典中经常出现的诸多菩萨之一,亦是中国佛教界和信佛者崇拜的四大菩萨(普贤、观音、文殊、地藏)之一,峨眉山传为普贤菩萨显圣应化的道场而闻名于世。普贤之成为中国佛教中被崇拜的主要对象,即在于他具有“十大行愿”的无量功德。“十大行愿”出自《华严经》,内容是: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  相似文献   

13.
《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楼宇烈大乘佛教悲、智双运,广说无尽方便之解脱法门。除进一步开示出种种依仗自力(自悟、自证)的法门外,更建立起种种仰仗他力(佛、菩萨)的法门。大乘佛教描绘出一幅幅庄严清净的佛国净土,创造出无数个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的应化佛和菩萨。这...  相似文献   

14.
汉译四部《阿含经》在传统上被视为小乘经典而未受到重视。近代以来,受欧州、日本学者的影响,从20世纪20年代起,梁启超、吕澂、聂耦庚、邱晞明、印顺法师等一批中国学者,陆续开始了对汉译《阿含经》的整理、研究。他们的成果一定程度纠正了传统上对《阿含经》是小乘经的认识,促进了对《阿含经》的重新重视。近代以来《阿含经》的再发现,也直接影响了人间佛教思潮的兴起,促进了南北传佛教交流,并将为中国三语系佛教的持续交融发展贡献独特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由王惕所著的《佛教造像法》一书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弘扬中华佛教文化和诠释佛教造像量度、造像规则的美术知识书籍。书中首次破译《佛说造像量度经》之谜,并将现代意识及西洋美术技法与传统文化熔于一炉,从寺庙选址和规划到佛、菩萨、阿罗汉天龙八部众的造像方法,如法如律地加以阐述,填补了汉传佛教造像没有一本完整工具书的空白,从佛教文化艺术的角度总结充实了绘画、雕塑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佛教造像法》出版@陈耳东  相似文献   

16.
第三种:佛教思想研究。 佛教思想研究,也需要阅读很多的资料。首先,当然是最基本的佛经,关于早期佛教思想,要读《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等等,包括有关佛本生的经典,可能还要去看一下保存在《南传大藏经》里面的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7.
大乘佛教经典中有一类专讲佛释迹牟尼“前世”功德的经书,其数量很大,收载于各种版本大藏经中的有几十种,如《长寿王经》、《金色王经》、《佛说妙色正因缘经》、《佛说月光菩萨经》、《佛说师子素驮罢工断肉经》、《太子慕魄经》、《银色女经})、《九色鹿经》、《佛说膀子经》及《六度集经》等。这类经书通过不同的故事,借褒扬佛“前世”的功德,阐述大乘佛教普度众生的基本思想,以此规劝信众修持大乘菩萨行,广行善事,多积功德,以慈悲喜舍之心,度一切众生。这些经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经书中没有如同《般若》、《华严》、《法…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06,(8):42-44
书名书价长阿含经20.(幻元中阿含经(上中下)50.00元杂阿含经(上中下)58.00元景德传灯录32.《犯元般若与业力21.50元密乘一品一论讲略巧.80元《坛经》与人生13.50元水月斋指月录138.峨叉)元佛教禅定23 .80元一轮明月20.(X)元应云和尚传18.00元神圣与世俗28.50元梵国俗世原一家28.创)元桥伽经讲记43.50元本羊海会8.00元禅语产心生20.弓X)元禅说16.《X)元大乘佛学与终极关怀24.《旧元般若与人生18.80元净土奥义28.50元佛教各宗大义22.80元中国佛教第五卷25.《X)元佛传28.以】元药师经法研究(1、2、3、4)3830元地藏经法研究18.80元坛经、全刚…  相似文献   

19.
彭马田 《法音》2006,(5):33-34
首先请让我对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适时地创建该论坛致以敬意。面对一个受战火、挣扎和忧虑侵扰的地球,佛教的关爱精神及其和谐世界观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人类急迫的需要。佛教的伟大经典之一《法华经》描绘了一卷菩萨慈悲为怀的瑰丽画卷。菩萨寻求从再生和轮回羯磨之轮来拯救有知觉的芸芸众生。比如,在《本生经》佛陀转生的故事中,我们就听到佛的前世曾为大象、兔子或猴子。从这些画卷和故事,从佛教其他的诸多核心教理,我们得知保护地球上的芸芸众生是佛教伦理、教理和佛教实践的基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世界宗教和环境…  相似文献   

20.
文殊菩萨     
相传,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分别为四大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为普贤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山西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其中,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的说法,是出自佛教经典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云:“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文殊师利,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