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科学技术发展周期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文章从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形态同自然科学的发展、技术发展三者之间的联系,探讨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周期性。我们认为,从这个角度来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是必要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的社会现象来研究,弄清科技发展和技术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与社会机制。这对于深刻揭示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新技术革命对策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主体和客体的多种存在形式思维与存在是抽象程度最高的哲学范畴。要从认识论角度深入考察思维与存在怎样走向同一的辩证途径,必须把这个哲学基本问题加以深化和具体化,引入主体和客体范畴。认识主体有个体主体和社会主体两种存在形态,有必要把认识的个体发生和系统发生统一起来构成认识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首先是活生生的、实践活动中的个人。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列宁充分肯定了黑格尔把  相似文献   

3.
艺术是创造美的形态,借助于美的形式来传递美的要素,它是具体的符号文化.艺术是人脑思维和实践活动的结合体,它不单单以实物的形态呈现,随着艺术活动的进行在人的大脑思维中会产生各种变化.  相似文献   

4.
齐瓦当艺术表现手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瓦当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建筑史和艺术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是研究齐国历史、艺术、民俗、语言文字、文化形态的重要资料。特别是对工艺美术、装饰造型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具有很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但是从齐文化的整体来看,对齐瓦当的研究还很不够,尤其是对齐瓦当艺术方面的研究更加不足,故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试从三个部分对齐瓦当的艺术表现手法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5.
如何有效地提升创造力,是创造力研究和实践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对创造力表达及其影响机制的把握则是创造力提升的必要前提.本研究计划通过实施科学创造力及艺术创造力的启动实验,以不同专业大学生为被试,来探索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表达的个体心理机制,及外部影响的作用模式,从而厘清在动机启动、样例启动和自我启动之间,究竟何种启动模式对创造力的表达最为有效;进而,通过对来自理工科和艺术专业领域评分者对科学创造力及艺术创造力作品的评分比较,来考查两种创造力模式间可能存在的领域影响.经由以上的探究,试图为科学与艺术创造力的发展与促进提供科学依据和建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交互艺术并不是指某一种或多种媒体形态,而是指所有媒体形态共有的某种互动特征。这种互动特征使得创作者与作品及外界的关系发生本质的变化。在新媒体时代交互艺术中,互动是其共有的本质属性,而媒体则是其呈现的必要形态。交互是人与机器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人与人造环境的对话,人与想象事物的对话。交互艺术是通过各种感知的手段,探寻各种对话的可能性,交互艺术的本质是人的感知方式的扩展,是人存在本质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因实践主题、时代特征和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存在形态,这实际上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过从哲学形态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历史发展的研究还仅仅开始,在这种情况下,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形态及各种存在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推进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建构有利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机制和体制,是有好处的。陆剑杰教授在《哲学研究》2005年第1期发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下面简称陆文),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启发,也引起了我的…  相似文献   

8.
面对法西斯主义政治美学化浪潮席卷整个欧洲的严峻形势,本雅明将艺术置于机械复制时代的背景下,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从技术之维来思索和诊断现代艺术的嬗变,在存在方式、受众群体、社会功能层面上,深刻阐发了艺术从传统艺术形态过渡到现代艺术形态的革命性变革,迎向了"灵韵"消逝的机械复制时代,从而将艺术变革与政治批判相结合,开辟了一条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新路径、新视野。  相似文献   

9.
丁宁 《美与时代》2013,(3):9-13
公共艺术是当代城市与环境美学不可忽视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在当代城市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的实践较之于理论研究更为活跃和领先。目前我国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也逐渐关注公共艺术。对公共艺术的认知、理解与实践,目前还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我们需要以包容的态度来争鸣和探索,希望在这种争鸣和探索中达成对公共艺术符合逻辑的、具有学科意义的共识,以便促进公共艺术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檬 《法音》2021,(10):73-75
水陆画是宗教绘画艺术中的珍贵遗产,是中国艺术史与宗教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水陆画图像,背后具有强烈教化意义和史料价值,推动了艺术形态向多元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遗憾的是,在我国能够直观反映古代中国的宗教观念和社会文化形态的现存水陆画正在日益减少,而海内外专家,对这一课题的调查与研究并不深入.因此,学界对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现存水陆画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迫在眉睫,这无疑是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水陆画"进行最有效的抢救、保护与研究.《信仰与规范——明清水陆画图像研究》一书,是上海美术学院苏金成教授对水陆画图像进行跨学科综合性研究的专著.明清水陆画,所蕴含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与独特的艺术题材,以及实际的社会功用,对研究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艺术、民俗艺术都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笔者以全文的选题立论、研究方法与范式、写作思路与内容等方面为线索,对该著作进行介绍与评价,以期能将其所蕴含的学术价值呈现出来,也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加入到水陆画研究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11.
李玲 《美与时代》2014,(10):98-99
通过从审美的角度来谈艺术的本质,美是艺术存在的基础,一切事物首先必须使人感受到美才有可能成为艺术。不管是从广义还是从狭义上来说,艺术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两者是息息相关的。本人以湖北省博物馆文物双龙玉佩为例,从审美本质的三个方面来阐述艺术本质问题。文中还穿插了一些我的图形手绘稿,希望通过手绘的实践过程感受“美”。  相似文献   

12.
美德与人的存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是日趋理性化、普世化的公共社会,在这样一个以公域为主的时代,规范伦理成为了现代道德的主导形态,个体美德似乎只能退回私人生活领域.然而,当我们对道德本身进行追问时,总是要面对这样的问题:美德何以必要?从人之本体论存在视阈看,美德既是人的存在方式,同时又参与了人之存在本身的实现和完善,这种实现和完善是通过人的实践获得的.因此,美德与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3.
电影艺术是与社会生活联系最紧密的艺术形态,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被创造,同时在创造过程不乏存在着权力因素的影响。权力与电影艺术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存在着同构关系。本文以谢晋电影为例,探讨谢晋电影与其特定社会语境的关系,并从权力之于电影艺术的认证与控制和电影艺术之于权力的解构与重建两个方面,来探究谢晋及其电影艺术与权力的同构关系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无法逃脱其所处的"时空"的限制,无论艺术或时尚的流行趋势也都是相应时空下的产物.艺术家不能完全地脱离社会而产生出"纯粹"的艺术作品.列宁说过:"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所以,在研究美术这门学科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说明绘画艺术与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本文以"时空"为坐标从社会学方面来探讨时代对于绘画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师音乐专业艺术实践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既没有专门的授课时间,又没有专门的授课教师,所以,如果不加强对其的认识,进行认真的筹划与管理,就有可能使这门课名存实亡.五年来,我们南阳师院音乐学院从提高认识入手,积极探索艺术实践课的课程模式和管理办法,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努力加强对艺术实践课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讨论,我们深刻认识到,艺术实践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的观点之所以是认识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就在于实践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是整个认识过程的基础.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是理解人的认识的产生、发展、归宿以及检验标准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关键."[1]这就是说,我们对音乐知识的认识、实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实践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的音乐知识、技能技巧产生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只有实践才能使这些认识得到巩固、发展,并最后被熟练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实践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唯一途径,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因此,离开了艺术实践,音乐专业的学习就失去了基础,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把艺术实践课提高到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来认识.虽然这门课没有规定专门的时间和教师,但并不等于可有可无.我们应该通过主观的努力,探索这门课的课程模式,变无序为有序,变无形为有形,切实发挥艺术实践课在音乐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和浚 《美与时代》2004,(7):31-32
笔者在近年就读于省内某高校美术专业本科学历过程中,在美术理论的学习上颇有收获,这一方面源于个人对艺术知识研究的爱好,一方面也得益于其中的理论教师在课堂上对艺术史知识生动的讲解、调动课堂氛围的能力与渊博艺术知识的魅力流露.在这里,我便想:为什么我们的欣赏能力会与我们的教师差距那么大?在一件不起眼的作品中教师为什么能够从中不断地发掘出令人如此产生兴致的所在?作为担负着美术欣赏课教学的一名中学教师,我该怎样从教学和研究方法论上才可能让我的学生也会陶醉于艺术知识的趣味中?接下来个人进行的一系列理论实践和探索之后悟到的各个方面中,知识与方法是至为关键的,这里有必要与同行交流一下.  相似文献   

17.
李丹 《美与时代》2005,(12):13-14
艺术真实是艺术价值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通过对西方"接受美学"有关艺术真实言论的分析,论述了艺术真实中受众的主体感受和作品的物质形态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在现代艺术中,艺术真实的评价标准只能存在于艺术创造一欣赏的责任、情感和信心中这一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8.
从当前研究现状来看,学术界往往把蹴鞠当做一项体育文化形态来研究,鲜有学者从艺术的角度研究蹴鞠。从宋代开始,几乎每一朝代都有关于蹴鞠题材的绘画作品流传于世,集中反映了儒家审美观、文人趣味与大众审美、"女性气质"与"身体美学"三个方面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因此,从审美文化的角度考察"蹴鞠与艺术"的关系,揭示蹴鞠绘画在特定时代的文化意识和审美价值,是对蹴鞠研究的补充与拓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宋代宫廷花鸟画艺术的题材、构图、表现形式三个方面来阐述宋代宫廷花鸟画的艺术表现,从宋代宫廷花鸟画艺术所折射出的美学思想、审美情结、"形"与"意"的表达倾向三个因素来阐释宋代宫廷花鸟画艺术的意象表达,围绕宋代宫廷花鸟画的形态与哲学内涵进行多维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品 《美与时代》2007,(2):53-55
21世纪的社会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是学科交叉的时代.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也是当今美学界研究的一个兴奋点.本文以太空美术的形成为线,剖析其由科研工具向绘画作品的转变过程,进而从太空美术客观上所具有的契合人类审美感受的形式,和太空美术受文化历史影响所具有的符合人类主观审美发生的社会因素两个方面来探讨科学在传播中与艺术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