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三次高潮的到来,人工智能在文学领域的尝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以传统文学创作理论为依据的视角下,对人工智能写作的批评,归根到底是有关文学真实性的问题。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表达真实情感和价值诉求与炫技性的人工智能写作相悖。但从符号学角度看,人工智能写作的文学真实性是一个悖论,且当下越来越多的套路文学写作本身就具有符号编码性,因而人工智能写作可以成为反思人类写作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
艺术设计与符号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艳 《美与时代》2004,(8):55-56
艺术设计本身就是符号的一种表达方式,对符号运用得是否合理与准确,是平面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设计者成功地挑选、组合、转换、再生这些元素,汇集成为指涉自己思想的符号,使之成为自身与受众共同认可的符号,准确完整地传达信息,设计这一思维过程才是完满的。  相似文献   

3.
1.过去四分之一世纪的符号学 在过去的25年,我们看到了符号学的迅速发展,在近25个世纪的历史中,至少在欧洲,这不是第一次,可能也不是最后一次发展.一门学科在其发展壮大期.往往会涌来大量被新的可能前景所吸引而改行的人.符号学也是这样.然而,在改行来从事这门学科的人当中,也有一些是在他们本专业中遭受失败的人,因此,量的扩充并不总是伴随着质的提高.转向符号学的改行者人数已大大超过了、并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超过原本就是从事符号学的研究者的人数.每一个改行者都背有行囊,其中包括以前的兴趣、原专业的术语习惯,还有一大堆在老专业里得到精确描述的科学方法和技巧及其得到的结果.这种行囊是多种多样的:前建筑学家的不同于前动物学家的,前哲学家的有异于前音乐学家的.更何况,第一代改行者往往继续他们以前的研究,仅能逐渐地重新称职.改  相似文献   

4.
符号学与认知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姆: 几年以前,在这里曾就我和怀特海的观点举行过一次讨论,那时我把语言学中的一些概念运用到除语言以外的其他领域。在这次讨论中我将扩展这些思想。上次我曾说过,我所谈论的对于语言的分析也可以运用于其他系统。此后我继续谈到: 但出乎意料的是,西比欧克和其他人提出,把符号学的这些概念扩展到自然科学。作为可能性例证之一是,我们可以利用遗传信息系统,这个系统用DNA为媒介传递遗传信息,把生物结构的完整的特性从一代传给另一代。显然,这是符号学领域;同时这里面也显然包含自然科学。的确,有人提出,所有科学的对象,不管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能用符号学方法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符号问题古已有之。早在古希腊时代,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约公前五世纪后期)就写过《预后诊断论》一书,大部分内容涉及诊断技巧。如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神态特征,就可以发现病源的部位和病情的轻重。希波克拉底对生命垂危者的面容和其它状态都有所记述,并把它们理解为符  相似文献   

6.
“中国哲学”一词今日实际上用于表示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一门现代学科;由现代中国哲学家和国外汉学家经由中国古代人文学和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创建于20世纪。这门学科现在已获得汉学界和哲学界的公认,成为目前学术界和教育界的一个职业领域。正像其它学科一样,中国哲学学科也建立了自己的学术制度、科研规划、技术性标准和学术活动目标。从职业角度看,有关中国哲学的任何问题都可在其目前行之有效的学术框架内提出和解决。然而,中国哲学最近在其职业领域之外也引起了学术思想界的广泛关注,其现代价值也开始从其自身学科框架和习常讨论范围以外的各种新角度加以重新考察。本文即为从包括解释学在内的符号学角度对中国哲学学术思想价值和潜力重新进行评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1988年1月21日京津地区符号学讨论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会议采取小型的专题发言形式。现将主要内容简介如下。赵毅衡在会上介绍了国内外符号学的研究进展情况。他说,现代符号学从索绪尔和皮尔士起有近百年的历史,在60年代中期,符号学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1969年国际符号学会成立并选用semiotics为符号学正式名称。目前符号学最发达的地区是东欧(以苏联、波兰  相似文献   

8.
这篇文章将对下面这两个论题进行论证:第一,在认识论上,皮尔士是一个辩护主义者(justificationist)。但是,与经典的或理性主义的辩护模式相反,他并不认为个人意识是辩护或确定性的来源。事实上,皮尔士开创了关于辩护或确定性的符号学模式。第二,在认识论上,皮尔士又是一个自然主义者。在他看来,人的思考和研究、询问和回答、断言和拒绝、怀疑、相信、预期和说明都是行为和反应,而这些行为和反应像其他高等动物的行为和反应一样能够被观察、描述和理解。从经典意义上看,他既不是一个经验主义者,也不是一个理性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东亚符号学研讨会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符号学研讨会概述陈道德东亚符号学研讨会于1992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湖北大学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逻辑学符号学专业委员会、日本记号学会和湖北大学联合举办的。国内外5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收到了学术论文40余篇,先后有41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宣读论文。世界著名符号学家,国际符号学会会长、波兰华沙大学教授佩尔茨(JerzyPelc)先生和国际符号学会秘书长、法国佩皮尼扬大学教授德雷达尔(G’erardDeledalle)先生也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研讨会对符号学领域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现将研讨的主要问题概述如下:一、关于符号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佩尔茨教授和德雷达尔教授对符号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新的探讨。佩尔茨在题目为《符号学的理论基础》的报告中指出:“符号”有不同的层次,一种是对象语言层次上的符号;另一种是元语言层次上的符号,它是关于对象语言层次上符号的符号。“符号学”是关于符号的科学。对“符号学”有五种不同理解。第一种观点认为符号学研究符号的语形、语义、语用的性质。第二种观点认为符号学是关于符号的语形、语义、请用性质的理论或学说,属于理论符号学。第三种观点认为符号学是关于第二种理论的理论,属于元理  相似文献   

10.
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分析中国民间剪纸,有助于更加透彻地解读民间剪纸,认识其源流与走向,使其文化内涵得到更加深刻地挖掘,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将民间剪纸与新的设计理念、手法相融合,必将为中国现代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符号学,这門介于語言与数学之間并跟邏輯学和认識論密切有关的具体科学,过去一直是資产阶級唯心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的专門研究领域。随着控制論和信息論的发生、发展和它們在工程技术中的实际应用,符号学作为一門具体科学起了巨大的作用。现代修正主义者企图用符号学来“补充”馬克思主义哲学,用符号学的具体科学內容来代替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用資产阶級学者过去在符号学中散布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来偷換唯物主义和辯証法。克劳斯和賽格特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篇文章在“建立一种馬克思主义符号学”的幌子下,把作为具体科学的符号学抬高为馬克思主义哲学,販卖資产阶級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全文共分三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抄袭莫里斯的观点,討論思維反映的对象、語言符号、思維反映和使用符号的人这四个因素所組合成的各种二項关系,将符号学分为研究符号和符号的关系的邏輯語法、研究符号和反映的关系的邏輯語义学、研究符号和对象的关系的信号学与研究人和他所使用的語言的关系的语用学四个分支。作者把符号学定义为关于“語言符号及共相互之間的关系、語言符号与思維、客观实在和人的关系的一般理論”,把符号学当作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說什么“我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符号学为认識論的一个分支”。在第二部分中,作者討論了語义层理論,尤其是它的这样一条原理:一个表达式决不能同时属于两个不同的語义层。他們把这条原理当作哲学原理,說它“无非是一般唯物主义反映論原則的精确化”,并責备馬克思主义哲学家,說“在馬克思主义认識論中各层語言的区分还决不是众所周知的”。在第三部分中,作者討論了符号学的应用,把符号学当作“一种一般的学术批評理論”,否认馬克思列宁主义是学术批評的准則。作者认为“学术批評确实跟社会状态无关”,可以不联系社会的經济和政治状况,不要阶級分析,而只限于作語法方面的和語义方面的批評。而所謂“語法批評”, 仅仅涉及一种学术理論的“內部結构”,“針对不能允許的語句构成、語詞在語句中的錯誤摆法和語法上的毫无意义”。所謂“語义学批評”,仅仅涉及“語詞、語句等等与它們所表示的东西的关系”,批評“它們沒有妥帖地再现它們所涉及的事态”。作者抄袭資产阶級語义哲学家的观点,把学术批評局限于語言方面,并为这种唯心主义的“內在批評”作辯解,說什么“关于內在批評,常常有一种很不正确的謠传,說它謀求脫离社会批評的科学研究,过象牙之塔中的学术生涯。这种責难是不公平的”。作者还从莫里斯那里剽窃了語用学批評,企图把它塞到历史唯物主义中,說什么“語用学批評是責难一种学术領域的命題或理論滥用詞汇、不熟悉生活、脫离具体社会需要,等等”,是“有哲学的党性范畴的领域,主管語用学的批評領域的哲学领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一篇以新实証主义代替馬克思主义的修正主义奇文。修正主义者贊赏它,例如米丁在談到达篇文章时說,“克劳斯和賽格特在唯物主义地解释符号学方面作了有意义的尝試”,他們的“論文中所包含的論点是很有意义的”(“馬克思主义认識論与符号和意义問題”,載苏联《哲学問題》1963年第6期)。进步的哲学家反对它,例如岩崎允胤(日本北海道大学教授)批評这种文章的基本观点是任意的、主观的,反映了“一种数学主义符号論偏向”(“符号邏輯·控制論·符号学”,載日本《唯物論研究》1964年夏季号)。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民主德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克劳斯的最近著作,分析了他的哲学和他对控制論、符号学的见解。作者指出克劳斯在論述控制論和符号学时实际上用来作为基础的思想,同他本来应該依据的馬克思主义哲学有很大距离。第一节就他在一九五一年举行的两次哲学会議上的报告,分析了他的哲学见解。作者指出他一貫对辯証邏輯不感兴趣,而对于数理邏輯却极为关心。他强調利用数理邏輯把思維符号化的意义,所以作者认为他的哲学见解的基本特点是仍然未能克服邏輯实証主义的立場。第二节就他的《形式邏輯入門》一书,批判了他认为形式邏輯及其最高度发展的数理邏輯是辯証邏輯的“前提”、“基础”、“根本”和不承认辯証邏輯的见解,指出他的基本思想与近来在馬克思主义陣营內部日漸抬头的数学主义机械論傾向有密切关系。第三节就他的关于控制論的論文,指出他的见解有夸大控制論的确实有效性的限度的傾向,如在适用于經济学时力图把經济关系表现为控制論系統。文章中又指出他想在历史唯物主义之外建立“人和机器共生的社会学”是受了資产阶級社会学的影响。第四节就他的关于符号学的論文,指出他想在辯証唯物主义之上来建立“馬克思主义符号学”的企图与塔尔斯基的见解是一样的。同时他的学科分类的方法也是主覌的、态意的。本文在翻譯中有刪节。  相似文献   

13.
略论中国符号学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符号学可以作为学科或学术领域的名称 ,可以用来表示具体研究方法 ,也可以在一般的意义上表示科研策略和科研方向。在当前人文科学复杂多变的形势下 ,具有上述多重所指的符号学一词 ,已成为某种学术革新方向的代称。过去 40年来符号学首次在欧美成为正式的学术科目 ,并与社会人文科学的众多领域发生关联。当代符号学运动其实正是战后西方社会人文学术沿跨学科方向发展的一个自然结果 ,反映了当代社会人文科学在社会制度和自然科学快速演变过程中的一种相应的变革。然而 ,如果仅从当前西方符号学表面现状观察 ,并不容易看出它具有着上述科研…  相似文献   

14.
15.
王露  黄华新 《哲学动态》2004,1(3):20-24
"语用谬误"一词最早出现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一书,该著作对于修辞式推论谬误进行了详尽的说明.亚氏在书中驳斥了作为谬误极端形式出现并以利用手段与诉诸情感为惯用伎俩的诡辩修辞术,确立了以修辞式推论为主要说明方式的新修辞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餐具设计是连接饮食文化和物质生产的重要环节,也就是说,餐具是人们的使用对象,它不仅要满足人们盛放菜品的物质性需求,也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精神需要。不同的地域文化、人文价值表现在餐具设计符号学中会延伸出不同的餐具形态。设计者在做具体设计时要充分运用符号学原理,将文化元素融于其中,注重餐具语义的可理解性、内在性以及餐具造型的独特性、时代性,设计出消费者喜爱的餐具产品,并在一是程度上发扬地域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符号学逐渐被介绍到国内,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注意。目前,国外这门新兴的学科正处于建设和发展阶段,在不同学术领域都有各自的解释和应用,如语言符号学、艺术符号学、逻辑符号学、文化符号学等等。但关于符号的定义,至今尚未得出统一的结论:塞比奥克(Sebeok)主编的《符号学杂志有时还登载如何命名符号学的长篇论文。所以,在汉译过程中怎么反映这些特点就成为全面研究符号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符号学作为侧重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人文社会科学与法学有着天然的契合性,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剖析了行政法的信息公开制度。符号学的方法通过作用于法学中的制度解析,将开创法学研究的新维度与新视野。  相似文献   

19.
2004年3月26—28日,“符号学与人文科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中心与国际符号学会联合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办,并得到德意志研究会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大会主席,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前副院长汝信教授和国际符号学会会长Roland Posner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与会的中外学者40人左右,其中包括来自美、德、比、荷等国家的符号学专家17人。会议围绕“符号学与人文科学”这一主题展开,举行了9次报告会,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报告与问题讨论大致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符号学在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阐明了建筑与符号之间的原则概念。分析博物馆建筑符号的特征及其运用手法,探究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的符号现象,具体分析图形、点线面、色彩等建筑符号性表现,结合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用符号学做出进一步的解读,并试图寻找一定的规律,以有效地指导建筑实践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