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列宁的话说,马克思主义决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崭新的革命的思想体系是以往社会科学创造的所有优秀成果的合法继承者,它正确地解决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乃是社会科学发展中的真正革命和质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也吸取了历史上的人道主义思想,其中包括资产阶级哲学和启蒙运动以及空想社会主义提出的那些人道主义思想。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一个不可分离的方面。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同历史上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学说相比,乃是质上崭新的高级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人道主义观方面完成的革命转变,其实质,简短地说,在于:人道主义被置于坚实的科学基础上,其原则为现实的内容所充实,这些原则乃是  相似文献   

2.
全国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讨论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于1984年3月12日至19日在广东省肇庆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和广东省社科联、社科院、高教局、华南师大、肇庆地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百余人。大会收到论文和资料70余篇。邢贲思同志代表发起单位致开幕词。他说,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这篇文章的基本精神是: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应当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作指导;应当  相似文献   

3.
全文共有三部分。作者在第一部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中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给古典的政治经济学”指定这么一个“对象”,“即‘研究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的联系’。他所打算分析的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的人和人的关系,就其‘真实的和亲切的’内容来看的商品关系”。但是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内部的基本人类关系的这个真实内容,是纯粹的否定性”。这样,马克思就“从这种激进的批判里产生出来的计划,共本身也是激进的。共产主义社会不仅消灭任何的资本主义关系,而且还消灭任何的商品关系、任何的生产或消费的特权和除了直接消费的财富之外的任何财产所有制”。在第二部分《经济人的两个成分》中,作者说:“这个激进的计划只掌握到经济现实的社会一面,‘类的’一面。它不知道经济现实还有个人的、个别的一面”。“个人关系直截了当地被社会关系所吞没”。接着,作者论证说:“经济过程”是“个人的”。“集体是中介者”。“集体主义”“不知道经济人有其个人成分”,而犯了“严重的错误”。同时,他还污蔑说:“集体主义不怕把由资本主义开始的集中工作推进到它的完成。它把劳动的自主权破坏得更彻底。它把资本主义使之从地下出现的庞大的金字塔一直提高到极限。在这种集权的和全面的计划化里,劳动者的自由比在资本主义的不完善的计划化里只有更小的地位”。又说:“更严重的是,集体主义不怕把消费者本身也吸收到一个分配制度里面去,使消费者受一个严格的计划化的支配”。在这一段最后,作者叫嚷说:要注意“工业财富和商业财富的‘你的’和‘我的’这个范畴的人类价值”。为此,“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对面,必须有一个关心个人经济权力的组织,以便有效地平衡这个国家的无处不在的权力”。在第三部分《马克思著作里提到的人》中,作者说:“在马克思的价值论和资本论里”缺少“一门超验性的哲学”。因为“如果人们没有一个超验的历史观,那就不可能不自相矛盾而断定人对生产的第一性”。“马克思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没有认识人的真实座标”。他说:“‘人无限地超过人’。这就是人的神秘之所在。人只能把目光放到本身范围之外才能认明自己。当你把人归结为他本人时,你是把人阉割了。当你把人当作一个‘绝对者’时,你是使人降格了。唯有向着一个超验性开放的人道主义,唯有在这种人道主义启发之下的一门政治经济学,才能消灭金钱的唯物主义而确认出人来”。最后,作者妄想:马克思主义在“改变社会结构”之后,“也许会打算让自身去屈从精神力量,用人的名义向这种结构本身的改造提出一些正当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贯彻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精神,推进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研究和探讨,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广  相似文献   

5.
张锡金 《学海》2003,(6):187-189
当代中国人学研究是在争鸣中曲折发展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讳言“人”的现象迅速改观 ,“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重新提到了广大理论工作者的面前。 2 0世纪 80年代初发生的那场争论 ,主要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人的学说展开的。争论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引起 ,进而引发出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异化问题等 ,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学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解放后 ,中国哲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曾作了艰苦的探索 ,涌现出一些成果。但是 ,由于左倾错误强调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一面 ,因而人的研究受到严重的影响 …  相似文献   

6.
1960年,在柏林汉堡大学校庆一百五十周年的开幕式上,德国統一社会党政治局委員、书記处书記庫尔特·哈葛作了題为《人道主义和科学》的讲話。1961年,民主德国建設出版社又把这篇讲話印成单行本大量发行。現在我們将这本小册子的內容概括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7.
商品经济和人道主义杨魁森一般认为,商品经济和人道主义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商品经济是人道主义的经济基础,人道主义是商品经济的思想旗帜。但实际上,两者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商品经济一方面提高了人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主体价值、主体能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人的物...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分析方法……不是从人出发, 而是从一定的社会经济时期出发……”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自从苏联开始由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向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过渡以来,提出了“一切为了人”的口号,并开始探讨关于个人自由、尊重法制和人格尊严等新论题。各国工人政党纷纷庆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成就:他们在《资本论》中,并日益频繁地在马克思青年时代的著作中,寻找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理论根据。这是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个相对稳定而又令人神往的命题,人们甚至可以考虑,共产党人是否可能就这个命题同社会民主党人进行对话,或者更广泛地同  相似文献   

9.
<正>以前有伏尔泰的《哲学词典》,A.比尔斯的《魔鬼词典》,J.麦凯布的《理性主义百科全书》,现在则有B.库克的这本书。该书是为那些"想努力过充实的生活,而在道德上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道主义与无神论、人道主义与宗教的相互关系问题,似乎写了不少东西;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原则上得到了解决。但是,文化的发展、现代意识形态斗争的特点,要求“人道主义一自由思想-文化-宗教”问题的某些方面更加具体化和更加精确。所评的这本文集包括有趣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新的和独特的材料。第一部分揭露了关于人的宗教学说的反人道主义性质;第二部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萨特的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的特点,概括起来有如下三点,即:主观唯心主义的唯我论,非理性主义的唯意志论和反科学的人的价值论。从他的小说《恶心》(《La Nausée》又译《厌恶》,1938年发表,是萨特初期的文学创作。但它反映了三十年代作者体验存在、探求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哲学思考,是理解萨特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及其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资料)中,我们可以窥察其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管子》一书中有《幼官》和《幼官图》两篇。这两篇的题目,经学者考证,原先应作《玄宫》和《玄宫图》,现已成为定论,但它们的内容到底是讲什么,这在很长时间里却一直是个谜。1980年,我在一本研究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的小书中曾对这两篇的图式结构和读图顺序试作复原。经过反复研究,最后确认:《玄宫图》所记乃是布图顺序,即从西开始,然后到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道德异化赵枫《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个有道德的人。他在汉末军阀混战中处处注意用道德约束自己,这一方面使他把诸葛亮等有德才之士吸引在身边,形成稳固的刘备集团,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也使他为道德所累,为了道德而不得不在政治上、军...  相似文献   

14.
一、人道主义的理想和观念同人们在迄今为止的阶级社会中所进行的反对剥削和压迫,反对战争和社会灾难,反对个人的畸形和片面发展的斗争同样古老。以往的人道主义理想总是表现在上升的先进的阶级运动中,特别是表现在受剥削的劳动群众中,例如表现在他们的社会观念和乌托邦式的观念中。在有些事情上,人道主义的理想并没有被人们在口头上称作“人道主义”,但确实存在着人道主义理想。但是,只有当马克思借助于社会的和社会理论的体系提出的科学的世界观(它作为经济、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统一体,包括关于共产主义社  相似文献   

15.
在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阐述中,交往理论无疑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与人的社会性相关的交往,是工业劳动的产物。交往异化与异化劳动的关系并非是"社会关系"与"孤立的人"相对立的关系,而是内在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保尔·莎夏尔考察人们能否把新酒注入旧的皮囊里,或者人们能否对古代的诗加以新的思想。换言之,他提出的问题是:在旧的文学、哲学、希腊一罗马的艺术等遗产——它是我们文化的基础之一——和现代越来越科学化和技术化的结构之间能否架一座桥梁。根据这一点,作者就考察了西方十六世纪到现在关于人的不同观点之间存在着的矛盾。依我看来,本书是属于叙述形式的,并且同时也参考了非欧洲人的一些人道主义。无论如何,作者根据着生物学和神经学的基础(在这些问题上,他尤为擅长)详细地说明  相似文献   

17.
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提出要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那么,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同社会主义改革是什么关系呢?本文想就此问题作些探索。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道德的行为准则之一,也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出发点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客观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迎来了中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迎来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春天。我们党实行的各方面的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促进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进步,使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能逐步得到  相似文献   

18.
经历十年动乱之后,我国思想界相当一部分同志认为,过去把人道主义当作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来批是错误的,因为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人道主义,有的甚至说,马克思主义是最高的人道主义。另一些同志虽然不赞成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于人道主义,但认为马克思主义包括人道主义是无疑的,等等。为了弄清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必须明确什么是人道主义,各讲各的“人道主义”,是难以使讨论深入开展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修正主义者从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出发,大肆鼓吹“人道主义”,他们把科学共产主义的概念和“人道主义”的概念等同起来,说什么“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是最人道的意识形态”(《苏联共产党纲领》)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就是“最完全的人道主义”(加罗迪),有的人把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叫做“人的哲学”(沙夫)。但是现代修正主义者关于“人道主义”的“理论”谈得越多,也就越左右支绌,他们内部的意见越来越分歧混乱。今年法共刊物《新评论》上所展开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论争,暴露了这种情况。正如M·西蒙所说,许多参加讨论的人虽然用的是同样的词句,引证的是同一文献,所参加的是同一运动,而说的却不是共同语言,实际上也没有站在共同立场上。这场论争是由阿尔杜赛尔所引起的。阿尔杜赛尔在意共刊物《马克思主义评论》1964年第二期上,发表了《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一文(这是他准备在美国出版的《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论文集中的一篇)。《新评论》杂志于今年三月号重新发表了这篇文章,同时发表了J·桑普伦和F·戈昂的文章,在四月号上又发表了M·西蒙的文章,在这个问题上展开了论争。阿尔杜赛尔的主要论点是: 一、“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这个词中的两个概念在理论上是严重地不相称的,因为“社会主义”是一个科学的概念,而“人道主义”则只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非科学的)概念。二、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有过一个以“人的哲学”为基础的理论上的“人道主义”时期,这又可以分作两个阶段,第一个是由自由派的理性主义的“人道主义”占支配地位的阶段,第二个是由费尔巴哈的“共性的人道主义”占支配地位的阶段。但是从1845年开始,马克思就与“人的哲学”彻底决裂,批判了任何哲学上的人道主义的理论观点,而把人道主义规定为“意识形态”。三、从严格的理论观点来看,1845年以后的马克思的理论是“反人道主义”的理论,在这种“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里面,可以看出关于人的世界本身及其实际变革的(肯定的)认识所必须的(否定的)绝对可能性的条件,只有在把哲学上(理论上)关于人的神话化为灰烬的绝对条件下,才能认识与人有关的某些事情。但是马克思的这种“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并不取消任何人道主义的历史“存在”,并且承认作为意识形态的人道主义的必然性。四、十年以前,“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只在一种“阶级的人道主义”的形式下存在,现在则有了两种形式:一种是“阶级的人道主义”,这是无产阶级专政仍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中(如中国等)的“人道主义”形式;另一种是社会主义的个人人道主义”,这是无产阶级专政已经消亡的国家(苏联)的“人道主义”形式。它们是适应于两个必然的历史阶段的两种形式。“阶级的人道主义”必将发展到“个人的人道主义”。阿尔杜赛尔说,斯大林的“个人迷信”时期,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同无产阶级专政的“滥川”、“非人道的东西”——恐怖、镇压、教条主义等联系起来。现在苏联虽然已经进人无产阶级专政消亡的时期,本来应当直接从新的意识形态上提出人道主义的问题,但是苏联的哲学家们却纠缠在“人的哲学”的那些概念上,求助于马克思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那些概念(如“异化”概念)。他认为这是过去的“理论条件”(包括“斯大村主义”时期的教条主义)的遗产所造成的。他认为现在应当以严格的科学概念去阐明作为意识形态的人道主义的策略意义。桑普伦的文章根本反对阿尔杜赛尔的意见,逐条予以驳斥。他对所谓“斯大林主义”时期进行了更恶毒的攻击而为苏共二十大的路线辩护。他认为马克思的思想从1843年以后就一直贯彻着“现实的人道主义”。戈昂的文章主张从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的总体中去把握社会主义。他对“个人迷信”时期的具体分析同其他的人有所不同,反对把这个时期的一切全盘否定,他肯定了那个时期的促使人类进步的方面,并认为当时的消极现象有它的经济基础上的原因,他反对有一种本来就有,后来丧失而终于被“恢复”的人性。西蒙的文章,大量地引经据典,论证了阿尔杜赛尔所提出的各个问题,他也不承认马克思主义是哲学上的“人道主义”,但又认为“人道主义”所表示的某种事实对于作为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和作为实践的共产主义都是主要的东西。这几篇文章翻译时都作了删节,西蒙的文章只译出了两个片段。  相似文献   

20.
其心寂寂, 其目炯炯, 虑绝情忘, 廓然无圣。以言遣言, 将楔出楔, 觅心无处, 安心已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