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医疗救助作为保障贫困人群健康权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世界各国均备受关注.各国因国情的不同,医疗救助模式也大有不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医疗救助制度,从救助对象的选择、救助项目、筹资及运作方式几个方面对中美两国医疗救助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中美两国的医疗救助在救助对象的选择、救助项目、筹资及运作方式方面有所不同,而这些不同给我国医疗救助制度、模式乃至理念带来很多可借鉴之处,推动我国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新形势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目标机制的设计,提高制度靶向的准确性及效果,利用定性分析方法,结合医疗救助制度的功能分析,对现阶段该制度的目标对象及纳入依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农民的医疗需求具有必需品性质,救助的水平以新农合为基本依托,同时,农村城镇化发展带来新的弱势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提示,需因时、因地、因阶段设计医疗救助制度目标人群的纳入机制,提出按城乡划分、按阶层划分、按收入划分作为目标机制设计的依托是解决当前农村救助制度不公平问题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超越统合救助模型:城市低保制度改革中的分类救助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低保制度深化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分类救助模型相对于过去的统合救助模型而言是一个重大的进展与超越,是我国低保制度走向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与统合救助模型对贫困群体采取整齐划一的救助办法不同,分类救助模型基于贫困人群内部的需求差异,通过制定合理、科学的救助标准体系,对不同需求人群实施有差别的救助,提高了救助的精确度、公平性与效率。由于这一模型出台的时间还不长,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与问题,诸如分类标准的制定比较粗疏、对特殊困难低保对象救助的力度不足、与再就业机制缺乏有效衔接、贫困边缘人群难以被现行制度覆盖、资金筹集及管理工作难以适应实际需要等等,影响、制约了新模型功能的充分发挥。本文对进一步完善分类救助模型的政策选择进行了全面、深入、针对性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新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效果,利用2008年和2012年两次横断面调查资料,分析医疗救助对象和非医疗救助对象的卫生服务需要、利用及费用变化.救助对象的两周患病率由2008年的181.34‰下降到2012年的87.81‰,2008年两周患病率救助对象高于非救助对象.救助对象两周就诊率由2008年的110.92‰下降至2012年的46.93‰,2012年两周就诊率救助对象高于非救助对象.年住院率救助对象均高于非救助对象.新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提高了贫困人口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应将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农合紧密结合,持续资助贫困家庭参合.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相关利益人对医疗救助的认识和评价,于2008年7月对宁夏和山东的6个县进行了机构访谈和家庭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卫生部门和财政部门对医疗救助不很了解,相关部门管理者对医疗救助的看法不一致;农村居民对提供医疗救助的机构和医疗救助的政策内容知晓率非常低.因此,要完善医疗救助管理平台,加大医疗救助政策宣传力度,从而提高医疗救助管理效率和促进医疗救助的有效需求. 相似文献
7.
张梁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21,(12):64-68+73
当前,我国已构筑起初级医疗救助法律制度框架和多层次医疗救助法律制度体系,但依然存在救助对象认定单一、救助方式初级、救助待遇差异大、管理机制不定型、救助基金难统筹等问题,因此亟需出台一部相对完备的专项\"医疗救助条例\"。医疗保障局\"大部制\"改革为此提供了立法完善的制度环境与契机。具体设计上,\"医疗救助条例\"的基本原则包括保障基本医疗救助原则、国家给付原则、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和属地管理原则,具体内容为针对医疗救助各个结构性要素进一步细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市低保人群医疗救助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低保人群医疗救助工作的调查以及新旧两种救助模式的比较,探求其低保人群接受的医疗救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的医疗救助工作已在低保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及其个人承担医疗费用压力减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如政府投入及济因医疗机构的数量不足、医疗济困药物目录不健全、低保人群的建档率及健康促进工作开展得不充分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傅建忠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3):49-50
医疗救助是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社会弱势群体的疾病医疗困境,学者和政府均重视不够.通过回顾梳理医改背景下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历史,分析现行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关于在医疗机构中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丽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7):34-36
医疗救助制度是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医疗机构中的医疗救助制度则是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一种补充形式。在分析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医疗机构中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的构想,并对医疗机构中的医疗救助制度的性质以及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对在医疗机构中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医疗救助制度与主体医疗保障制度衔接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莲鸿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12)
对江苏省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主体医疗保障制度衔接与整合方式进行概述,并就进一步优化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主体医疗保障制度衔接、整合提出几点意见:充分认识其现实意义、改进和保持两类医保方案间衔接、多途径实现实时救助以及营造有利城乡医疗救助管理运行体制创新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杨敬宇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4,25(10):58-59
从我国农村健康保障现实出发,认为建立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是反贫困的迫切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如树立公共健康投资理念、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机制结合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医疗语言学研究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理论构建,二是具体研究。对于前者,学者初步建立了理论框架,但未能充分融合沟通学和语言学的理论,较少客观分析患者的语言特点和贡献,未能深入讨论相关的语用、社会、心理、认知等因素。从研究路径来说,具体研究又可分为语言学方法、医学视角和人文视角三个方面,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中国当代医疗语言学研究在医疗语言互动的语旨、语场、语式以及理论基础等方面还存在较多值得开拓的空白和课题。 相似文献
14.
医学的现代性遗产和后现代世界的冲突在不断加剧,导致了对医学语言理解的困境和伦理意义的丧失。后现代主义极力寻求人类理解的解释性基础,使后现代医学语言的伦理选择成为可能。在后现代语境下,医学语言的伦理应该是摆脱现代性“文化霸权”的一种诠释学的谈话,是一种境遇伦理。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特需医疗服务实施现状中存在的弊端,在重新界定特需医疗服务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将医疗服务从所提供服务的普遍性角度划分为特需医疗服务与普通医疗服务,改变所有公立医院均可提供特需医疗服务的现状,只允许私立医院和一部分自负盈亏的企业型公立医院提供特需医疗服务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与医疗费用控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郑大喜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5,(9)
因政府、社会和病人无法承受越来越高的医疗费用,以致于控制医疗费用已成为我国卫生政策的核心。现代医院应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作为切入点,降低医疗成本,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7.
“看病贵”的原因之一即病患者主观方面的医疗高付费的表现形式及文化背景包括在趋祈“神灵”的求医心理支配下崇尚名医名院;受“药须贵,医须贿”观念的影响,在医疗活动中以高付费求取感情踏实;富有阶层追求高于一般社会水平的生活享受和精神享受;至爱亲朋在病人重病期间或弥留之际以高额费用寄托伦理亲情。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完善、认同性高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焦点.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关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相关规定较之旧<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发现现行鉴定制度存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组织者尚未真正的独立、鉴定组成人员实质没有改变、专家回避制度操作性差、集体鉴定制有悖法理的弊端,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浅析术中知晓及其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12):55-56
术中知晓是全身麻醉中尚待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分析了全身麻醉下病人发生术中知晓可能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其中着重讨论术中知晓的预防,偶发事件出现后对病人要及时沟通及药物治疗,为病人最大利益着想,改善医患关系,防止医患冲突. 相似文献
20.
当代医药文化是科技、经济与人文一体的复杂系统,其伦理精神应当集焦点于人,以实现医药科技为人的基本价值和目的;伦理精神是医药文化内在制度的核心,医药行业的良好秩序依赖于伦理精神及基于它的合理制度。在“现代性”的背景下,面临被“解构”的医药文化伦理精神建构更应侧重伦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制度与德性共行,共同促进我国当代医药文化伦理精神的建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