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問題 在現代生产技术中,人和机器可以看作是一个統一的系統。这一系統的中心环节是人。人凭借自己的感官从仪表和信号得到有关机器的运轉状态和生产过程的变化的信息,經过一系列的思惟活动,然后作出判断,并通过操作活动对机器和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調节。关于人和机器的这一方面的关系,以及关于机器、仪表、信号和操纵装置的設計如何适应人的感知、思惟和运动的特点,以便使“人机系統”达到最高效率的研究,已經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分支,即“工程心理学”。本研究所涉及的閃光信号的頻率选择問題,就是属于工程心理学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对科学表征问题的解释有同构、相似、图像、推理力等说明。这些观点无一不是说明两个不同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两个客体之间形成的关系就是表征关系,它们构成了一个二元素结构R(a,b)。从数学结构主义观点看,这是对表征关系的最小理解,也是表征关系的逻辑意蕴。表征关系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两个不同客体之间存在"共有结构",正是这种结构将科学认知与世界或其某些方面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我们的科学知识。这样,"共有结构"就成为科学表征的核心部分。这种结构主义的表征观既有不少反对者,也有许多支持者,形成了关于科学表征的一个重要争论。反对者认为结构主义包括部分同构对抽象复杂客体无能为力,支持者认为"共有结构"能够通过映射来表征,也基本反映了表征的逻辑结构和本质,尽管映射不必是一一对应的。  相似文献   

3.
問題从日常观察中,人們常常可以看出不同的儿童在智力活动上不仅表現水平高低的差异,而且还表現个性特点的差异。智力活动中的个性特点差异既可表現在智力活动水平高的儿童之間,也可以表現在智力活动水平低的儿童之間。关于这方面的差异研究得比較多的,是由两种信号系統活动的相对优势所产生的差异以及由高級神經活动类型特点(強度、平衡性、灵活性)所产生的差异。我們这个研究也是考察儿童智力活动上的某些个性特点差异的,但暫时不企图探討这些差异的生理基础,而只是就心理現象上作一些分析、比較。  相似文献   

4.
概念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关于事物的本质反映以及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表征。关于个体概念学习和发展的研究,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现代心理学中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概念的学习和发展进行了探讨。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出现和其他相邻科学的发展和渗透,关于概念的研究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其研究的手段不断更新,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展,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研究的层次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5.
学前儿童分类能力再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研究分别以3×3类的两级层次水平类概念刺激物让4—6岁儿童作自由分类。结果表明,即使4岁儿童大部分也能按基本概念标准分类并能作词概括,能正确按上级类概念标准独立分类的被试人数随年龄而增多。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依存于主体抽象概括的思惟发展水平;对类概念标志词的掌握,其它概念组织的竞争,以及刺激物的数量和性质等也是影响分类作业成绩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随着人们对时空与物理客体之间关系的认识之进化而进化,从而时空概念本身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尽管物理学家在面对一个共同的客观世界时,可以持有不同的时空观,然而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物理学必须并且只能以一个一致的时空概念作为其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物理学的时空概念不可与哲学上的时空观相等同,因为前者以科学论证为特征,而后者以抽象思辨为特征。但是,它们以不同的方式都影响着物理学家的研究,为破除旧的概念、形成新的概念提供着方法论武器。而当一种物理时空概念形成,进而发展成为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论坛荟萃     
杨庭芳、程传阁:列宁研究主体客体理论的进展列宁研究主客体理论的进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1894—1906年,这是他研究历史过程主、客体范畴的时期。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体和社会客体的概念,但已对这对范畴的内涵、本质特征及其辩证关系,对不同层次的社会主体的规定和作用,都作了一定的描述和概括。 (二)1907——1913年,《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是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列宁着重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结合上,也就是从世界的本质、本原和认识的实质、内  相似文献   

8.
客体档案理论是解释认知过程中如何形成时空表征连续性的重要理论之一。首先,从特征整合论所提出的客体档案概念出发,论述了客体档案模型及其实验依据,在此基础上对涉及客体档案形成、保持与更新的特点所存在的争论进行阐述,之后介绍了由客体档案理论新近发展成的事件档案理论及其依据,最后对目前客体档案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如客体档案理论的核心假设和客体档案内部存储的信息类型及其关系等做出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采用Heit和Barsalou的实验范式,以不同分类水平的中文语义自然类概念为实验材料验证实例效应。研究包括2个实验,被试为180名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实验1为无修饰词概念的典型性研究.结果表明人们不仅在抽象的水平上表征概念,也在具体的实例水平上表征概念。实验2用不同分类水平的自然类概念检验了在更广泛的概念范围内的实例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分类水平的下位概念和下位概念实例在上位概念中的平均典型性大多显著相关,而且下位概念的实例在不同分类水平上位概念中(如:动物、小动物)的变化趋势和下位概念在不同分类水平上位概念中的变化趋势一致。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均支持了Heit和Barsalou提出的实例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刘静和 《心理学报》1960,5(1):17-31
1958年,按照研究工作和实际相結合的方針,我們根据:(1)对現用的小学算术課本的初步調查分析以及1958年北京市各区小学統考試卷結果和优秀教师的教学經驗,(2)代数与算术有密切关系如算术中的比例即代数的y=ax的函数关系的特点,(3)思惟系从具体到抽象的心理学原理提出提早在小学将代数的某些部分,与有关的算术部分混合  相似文献   

11.
哲学价值论研究的人学基础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关于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概念应如何定义的问题,国内学术界常有一些争议。我是不赞成“主客体关系模式”的,因为除了导致一种关于价值本质的效用主义解释之外,这一方法论模式还意味着对人的拒斥和消解,它使价值论研究丧失了人学的基础。用“客体对主体的满足”、“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客体对主体的肯定”、“客体对主体的效应”等等来规定价值概念,最后都无法摆脱“价值即效用”的理论困境,这一点我在以往的文章中已经作过相应的分析和论述。本文从批评“主客体关系模式”及其对人的消解入手,意在强调哲学价值论研究的人学基础,恢复“人”的概念在价值论研究中的轴心地位,并尝试从入学的视角去探究和揭示价值世界的秘密,为理解价值问题提供某种新的思路。所论或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批评。  相似文献   

12.
問題 在几何概念的教学中,关于运用直接揭露本质特征的方法还是运用变式图形的方法較好的問題,在心理学界存在着一定的爭論。所謂直接揭露本貭特征的方法,是由教师提出概念的本貭特征,然后教学生在解决問題的过程中运用这些特征;所謂变式图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实践概念的含义在中西方都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在这一复杂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实践概念的三个层次的含义:形上的实践概念、道德的实践概念和经验的实践概念.建议在今后的实践哲学讨论中,学者们对自己是在何种层次上使用实践概念要有明确的意识,并作出清晰的界定,反对像以往那样抽象的使用实践概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是在实驗第一部分的基础上,探索学前儿童怎样从实际中掌握客体的因果依存性的特点,向理解(即推理的思惟)水平过渡。 研究的問題,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学前儿童在什么条件下能使带有因果性貭的实践动作順利地向因果思惟过渡?在教学影响下,怎样实現这一过渡?在实現过渡的內化过程中,有哪些特点?(二)在学前儿童的因果思惟发展过程中,有无所謂“可逆性”?学前儿童是否如皮亚杰(J.Piaget)所說,只能有“从特殊到特殊”的所謂“轉导推理”而沒有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张华夏教授关于一般价值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概念不仅要重视价值客体属性的状态特征,也要关注它的过程特征,从而发展了一般价值概念的结构。经济学中,四种经济价值理论分布在一般价值概念结构的不同位置上,劳动价值理论处于核心位置。是硬核。传统经济理论的危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说明理论界对劳动价值理论这个硬核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同时从我国理论界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是有关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其基本原理。但在微观层次上,社会存在究竟如何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可这一问题却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德国学者索恩-雷特尔终其一生致力于探讨并回答这一问题。他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一书中从历史发生学的角度将历史唯物主义与康德先天知识论问题关联起来,并从马克思的商品交换中发现了交换抽象与思维抽象的内在关联,以及交换抽象对思维抽象的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他考察了古希腊的货币产生、剥削机制的历史演进与主体性生成之间的内在关联,并藉此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微观层次上的"社会综合"概念。主体在社会综合基础上的微观形成机制把康德的先验知识论建基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之上,从而很好地解答了"历史唯物主义是对起源的回忆"这一阿多诺名言的本真之意,并由此从微观方面完成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工作中心任务之一乃是提高教学貭量。算术課程是小学的主要科目之一,一般說来,是儿童比較难于掌握的学习內容。而数概念的狹隘往往是学习算术中造成困难的主要原因。例如,編制1959年出版的小学一年級算术課本就曾提出100以內数概念能否为6、7岁的儿童所理解的問題。因此,对儿童掌握数概念的过程的研究,也就  相似文献   

18.
当代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1.什么是科学?1.1科学是由人类对认识客体(自然、社会、思维及其他各种事物)的知识体系、产生知识的活动、科学方法、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精神……等按一定层次、一定方式所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对认识客体的知识体系在这个系统中,占据着核心位置。1.2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其成熟的形态,一般由以下几个部份有机构成:(1)实验事实(这是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础)。(2)基本概念(由实验事实中抽象出概念,再从诸多概念中提炼出或挑选出基本概念)。(3)原理及定律(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一般通过逻辑的或非…  相似文献   

19.
塔尔斯基从句法方面引入了演绎后承概念,并界定了演绎后承的一般抽象性质。大量关于非经典逻辑演绎后承关系的研究,均来自对塔尔斯基演绎后承概念的反思和批判。塔尔斯基演绎逻辑后承与语义逻辑后承是两个不同又密切相关的概念,目前尚缺乏对这两个概念的统一研究。本文对塔尔斯基演绎后承与非经典演绎后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逻辑分析,认为探索非经典逻辑的塔尔斯基演绎后承的性质,恰恰能够涵盖对两者的统一研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在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中,实践概念的形成经历了自我意识活动——主体的对象性活动——感性的人的活动的长期逻辑嬗变。马克思从描述性的角度而非概念抽象的角度来阐释实践概念的本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旨趣不是用概念等抽象的东西来把握世界,而是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系统梳理马克思实践概念形成的逻辑嬗变历程,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