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教育的人性假设包括三个判断,分别形成道德教育的本体论、目的论与方法论,三个判断之阃具有内在逻辑关系.道德教育理论的转换,往往从人性假设的转型开始.我国当前的道德教育理论,应该在唯物史观视野中建构人性假设,并以此为基础,型构符合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需要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清海 《学海》2001,(2):25-29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过了"信仰理性"、"认知理性"的支配阶段后,将进入一个"人性自主一反思理性"的时代.在已往的历史中,理性并没有真正握有自主权,它更多地充当了一种工具化的角色.信仰理性是"本性在外"的理解方式,理智理性是"本性对外"的理解方式,二者均未达到人性的自主.反思理性作为理性的自我反省,是向生成自身的那个人性根基的回归.理性的"天然合法性"的根据即在理性自身.反思理性使"理性自洁"的功能得以发挥,它一定能够解决理性自身造成的问题."反思理性"将成为新世纪人类文明的主导理性.  相似文献   

3.
西方文明中的人性假设与现代市场经济的伦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健 《道德与文明》2010,(4):119-123
制度伦理与人性假设是密切相关的.性恶论是西方文明中的基本人性假设,早期崇恶制度伦理的起源即是以此为基础的.近代社会契约理论促进了西方市场经济制度伦理的形成,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发展了人性假设理论,对市场经济制度伦理至善性进行了探索,到了现代,有限理性主义一定程度上又复归到崇恶制度伦理上.西方人性假设理论折射出的现代市场经济的伦理特性应当是:利己和利他结合、经济和道德一体、竞争与合作的互动、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现代管理是一门艺术。面对企业的管理,作为管理科学中基本理论问题的人性假设理论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地对企业进行人文化管理,其理论和实践,都必然地要建立对此理论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因此对于人性的正确、深刻认识和理解之于管理效果好坏、管理成败的意义就十分重要。人性是以人为本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人性假设作为管理理论对人的认识,已经成为各种管理研究的出发点。人性假设理论一般将人分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四种。  相似文献   

5.
残障人问题给罗尔斯的理论带来的巨大的挑战,这根源于罗尔斯对公民之理性平等的设定.由于人只有在生命的某个特定的阶段才会具备独立性以及实践理性的能力,因此在罗尔斯的理论设计中,残障人就丧失了参与建构正义原则过程的资格.美国当代著名伦理学家纳斯鲍姆从四个方面,即首要善、康德哲学之人性、大致平等和互利,对罗尔斯的理论进行了审视,并提出了"能力法"的理论.在许多现实问题的分析上,纳斯鲍姆的理论要比罗尔斯更具有解释力,但仍需更多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东坡易传>中认为,人性是抽象的、"不可见"的,孟子之后以善恶来解说人性的传统,所讨论的都仅仅是"性之似",而非人性本身.这一将"性"与"道"置于同一高度的人性理论,打着深深的老庄哲学的印记.苏氏的人性理论尽管受到朱熹等理学家的严厉批驳,但对于我们理解人性这一复杂的问题,仍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伟 《道德与文明》2021,(4):150-160
理性与情感的关系是东西方伦理学关注的一个核心议题.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伦理德性是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对一个人情感和欲望塑造的结果,它使得人们具有了相应的道德情感和欲望,也成为理性思考的起点.实践智慧则是在此基础上,通过人的理性思考,针对具体情境而进行的道德理性判断.一个正确的伦理行为必然结合了伦理德性和实践智慧、情感和理性.与之类似,荀子认为礼义制度通过日久天长的熏陶而逐渐矫正、教化、引导人的情感和欲望,使之趋向道德的结果."义"是一种人类独有的理性能力,它为道德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内在的根据和框架.正如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德性与实践智慧融合互生发展一样,荀子的"情"与"义"也是相互融合发展,共同促进了人的完善德性的实现.荀子关于"从义不从父"的主张集中反映了理性与情感相融合这一美德伦理学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浅析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席勒的审美教育理论作了一次新的解读,对审美教育作了辨正,并发掘席勒审美教育理论中所蕴含的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审美教育是"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是"培养我们(作为具体个体)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的教育.审美教育通过文化教养,充分而又全面地发展人的感性和理性,使人的理性与感性.思想与情感、理智与身体得到有效协调,使社会文明、文化的符号概念(语言文学、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等等)与"这一个"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建立具体切实的联系,并将这一文明、文化有机地内化到具体"这一个"人的精神意识里.  相似文献   

9.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儒家管理学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对于儒家管理学学术界仍然缺乏必要的研究。与西方管理学相比,儒家管理学的人性假设体现出更多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同时这种人性假设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儒家管理学的理论建构,使得儒家管理学实现了德治与法治、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0.
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正义理论,其受到的许多反驳与其多重人性设定相关。罗尔斯的正义环境论说和融贯论证成方法使得他深受休谟人性观(我们有着有限的利他心)的影响;而他对无知之幕的设立与理性选择理论的强调又受到经济人设定的强烈影响;但在提出正义原则及其证成时又显示出康德的深刻影响,隐含人有善良意志,要求有充分的利他心。多重人性设定得以并存的缘由在于罗尔斯混淆不偏不倚与运气平等主义,混淆"不应得"与"非应得",以及正义两原则在推理上的断层与实际含义的妥协。澄清各种混淆后,我们基于休谟的人性观才可获得对公平正义最融贯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