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ET/CT将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和CT(计算机X线断层显像)整合在一台机器上,组成一个完整的显像系统,两种图像优势互补,在肺癌的早期诊断、鉴别、分期和分级上体现了巨大优势.本文就应用PET/CT诊断肺癌中所体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发展起来的正电子发射层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一种对人类脑代谢无损伤性连续测定的新技术。虽然在理论上,它可能测定脑内很多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自闭症神经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宁生 《心理科学》2001,24(2):249-250
“自闭症”是由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Kanner,L.在1943年首次提出来的。其主要症状包括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展障碍、认知障碍以及行为刻板反复。现代实验技术手段的发展为探索自闭症病因之迷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大量自闭症的神经机制方面的证据主要来自于运用脑成像技术(如核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层描术PET等)、动物脑损伤、尸  相似文献   

4.
大脑的性别差异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脑成像技术的出现为脑结构和脑功能性别差异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借助结构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等脑结构信息, 以及脑电图、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脑功能信息, 当前研究主要探讨了脑灰质、脑白质和大脑的基线活动在脑局部区域、脑子系统、全脑连接组三个层次上的性别差异及其在年龄上的发展变化。此外, 为了更好地理解脑性别差异, 当前文章还探讨了脑性别差异研究领域的一些认识误区。有关脑性别差异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但现有的研究结果存在很多分歧, 仍然有深入挖掘的空间。未来应该加强对具有性别特异性的心理疾病脑机制的研究, 关注基因和环境对脑性别差异的交互作用, 并利用脑功能活动动态变化的特性、以及结合多模态的脑成像技术进一步阐明脑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动物社会依恋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基础上,研究者对人类依恋的神经生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致的结论是无论婴儿还是成人,不安全依恋个体的心率、皮质醇水平高于安全依恋的个体。而在依恋系统激活时婴儿和成人的脑电活动和大脑的功能定位研究却发现了不一致:较之安全依恋婴儿,不安全依恋婴儿的左侧前额大脑区域显示了较少的活动;成人依恋类型的脑机制研究并无定论。所有这些研究多为相关研究,今后有待于在神经生物水平上对依恋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内部工作模式的意识和无意识性、母婴依恋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特别是一般依恋表征和特殊依恋表征)以及母婴依恋对婴幼儿大脑发育的影响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等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在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治疗前后评价等方面被广泛应用,但各种检查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我们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理的影像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7.
“养育脑” (parental brain)是成人响应婴儿刺激(面孔、声音等)时, 大脑中与养育行为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神经回路的总称, 主要涉及动机-奖赏、共情、情绪调节和执行功能等网络, 眶额皮层、前扣带皮层、前脑岛、杏仁核和辅助运动区等核心脑区。而成人养育经验、催产素和精神障碍特征等因素都会影响“养育脑”网络, 具体表现为育儿经验的增长以及催产素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成人对婴儿刺激的加工, 而精神障碍则损害了其对婴儿刺激的加工。未来研究可考察追踪“养育脑”在不同时期大脑结构的变化以及多脑间的协调同步。另外, 还需进一步探究父亲异常“养育脑”的神经基础, 重视异常父母的预防和干预以及加强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计算任务来探讨脑机制已成为国外研究大脑活动的重要领域。该文阐述了神经心理学和脑成像领域有关计算的脑机制研究。神经心理学及脑损伤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脑两侧顶下小叶和左前额叶与计算加工有关。ERP、PET和fMRI脑成像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命名与比较、心算、精算和估算等不同计算任务,其所激活的脑部位有所差异,但是大脑两侧顶下小叶和左前额叶可能是计算加工的主要脑部位。由于研究材料、方法和程序的不同,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都有可能参与计算加工。  相似文献   

9.
国外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华  张武田 《心理科学》2001,24(6):729-730
尽管正电子放射层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过去的15年中是主要的脑成像技术,但最近几年,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在认知神经科学中所具有的优势已超过PET。因为,相对于PET,fMRI具有如下优势:1)不需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的无损伤成像;2)有较好的时、空问分辨率。fMRI已迅速成为研究行为神经基础的一种有力的技术工具。本文将介绍  相似文献   

10.
现在 ,借助核医学手段 ,可以非侵入性地、无损伤地研究人的学习、情绪活动过程 ,并可确切地知道正常与异常心理过程与哪一部分脑功能有关 ,完成这一使命的是核医学手段。1 什么是核医学  核医学 :又称同位素医学、原子核医学或原子医学 ,它是利用同位素示踪原理和技术 ,对生物样品进行测试和分析 ,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手段。现在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检测手段是正电子发射断层 (PET)。检查病人时把某种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 (放射性药物 )注入体内 ,在体外用闪烁探测器对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γ射线进行探测。因从体内发出的γ射…  相似文献   

11.
胃癌患者影像检查技术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X线钡餐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在胃癌的诊断、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价等方面被广泛应用,但各种检查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应该根据胃癌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正确合理的影像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2.
随着X线钡餐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在胃癌的诊断、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价等方面被广泛应用,但各种检查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应该根据胃癌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正确合理的影像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李艳玮  李燕芳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1):1700-1706
自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兴起以来, 研究者就开始借助MRI等脑成像技术探讨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与大脑结构发育和功能特点等之间的关系, 这为揭示行为发展与生理成熟之间的关系、儿童认知发展的神经活动规律、正常和障碍群体的独特大脑神经结构及活动特点等提供了重要启示。通过对有关儿童青少年智力、工作记忆、反应抑制等认知能力发展与大脑结构发育、大脑功能发育之间关系, 以及认知能力训练与大脑可塑性等研究的介绍, 指出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未来研究应重视采用纵向设计, 关注自然成熟和经验对正常或障碍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与脑发育关系的交互影响, 同时从练习和训练的角度对大脑可塑性的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认知心理生理学与无创性脑功能成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涛  张进辅 《心理科学》2006,29(1):151-153
无创性脑功能成像技术是认知心理生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脑磁图、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功能红外线成像等技术通过对人脑的电磁、新陈代谢、血流量、氧消耗、神经元活动等的测量来研究如视觉、注意、记忆、语言等认知活动及其与相关脑机制的相互关系。它们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大脑结构和功能衰退是其认知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然而,老年人的大脑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可塑性。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大量研究发现认知训练能够对老年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产生积极影响:(1)在脑结构方面,表现为大脑皮层灰质体积增加、白质神经纤维连接增强;(2)在进行认知任务时,表现为脑功能网络发生重组;(3)在静息态脑功能方面,表现为脑自发活动功能性重组以及功能连接增强。未来的认知训练研究需要考察老年人大脑可塑性存在个体差异的多种影响因素,并通过纵向追踪研究来探讨大脑可塑性的保持性和迁移效应。  相似文献   

16.
正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PET/CT医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国内率先引进Philips公司亚洲首台PET/CT设备Ingenuity TF PET/CT,具有采集时间短、分辨率高、定位精准、图像质量佳、辐射剂量低等优势。一次扫描可同时获得全身各部位PET图像、CT图像及PET/CT融合图像,满足受检者的可耐受度和舒适度。同时配备独立的回旋加速器、合成分装模块及正电子药物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之一。中心已完成1006例检查,极大地提高了疑难  相似文献   

17.
王常生  蔡幼铨 《心理科学》2000,23(3):344-344
1 引言  脑成像技术是指以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rizedtomography ,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 ,PET)和磁共振成像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三项无创伤显示人大脑结构的影像学技术。尽管这三项技术出现不过才 2 0多年的历史 ,但它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已显示出巨大潜力。近年来 ,一些研究者将这三项技术应用于记忆功能和遗忘症损伤定位研究 ,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与传统病理学方法相比较 ,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如何从神经生理层面刻画教育活动的人际互动模式和动态性是教育神经科学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人际神经科学视角为其提供了可能的解决途径; 这一新兴的视角通过记录和分析进行同一认知活动时两人或多人大脑活动之间的关联, 来揭示大脑活动的群体模式。目前, 人际神经科学方法已被应用于教育研究, 例如监控教学过程、预测教学效果和识别教学影响因素, 相应的研究成果对教育活动具有重要启示。未来的研究者可以更多地关注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大脑的互动机制及人际神经科学方法应用于技能教学及线上教学评估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神经影像学通过多种方式探讨其神经生理学基础。近年来,精神和神经疾病患者中报告了脑沟形态异常,启发研究者进一步探讨皮层表面精细形态特征与语言等认知能力的关系。我们总结了脑沟形态分析的主要方法,并探讨了其在语言认知神经科学中的应用现状及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通过整合脑沟形态及多模态数据,能够帮助研究者全面理解语言认知能力和大脑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薛贵  陈传升  吕忠林  董奇 《心理学报》2010,42(1):120-137
先进的无创神经影像技术(如EEG和fMRI)允许研究者直接观察被试在完成多种知觉、运动和认知任务时的大脑活动。将脑功能成像与严密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结合起来, 我们可以考察大脑不同脑区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随着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研究人类决策行为中的日益成功运用, 一个被称为神经经济学的新兴领域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本文中首先对脑成像技术进行一个总体介绍, 重点在于探讨近年来在多体素分析和多模态数据整合的最新进展。接下来, 我们以风险决策、跨时间选择以及社会决策领域的几个研究为例, 阐述神经影像技术如何能加深和拓展我们对人类决策的认识。最后, 我们讨论了神经经济学中研究中面临的一些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