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江明主编的《社会主义社会主客体辩证法》专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七五”规划中资助的科研项目),从主客体的角度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是一部有价值的著作。  相似文献   

2.
现象的分析     
多年来,目,内哲学工作者注重探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并以主客体统一的原则分析哲学的诸多理论问题。开始,主要是以主客体关系重新探讨哲学认识论,之后,有的以主客体的关系建构新的哲学体系,有的将主客体的关系命之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有的用主客体的关系分析唯物史观,有的以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践来规定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等。这其中不乏有益的探索。本期发表的杨河同志《现象的分析》一文,从主客体在认识和实践中的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现象和本质的范畴,认为现象具有主观和客观两重属性,它既在主体之中又在主体之外,在客观物质世界中并没有与主体认识的现象和本质相对应的物质原型。还认为,主体意识与客观存在的绝对分明的界限正在消融,代之而起的是以主体性为主导的两极渗透。杨河的探讨不失为一个新的角度,很值得作进一步研究。例如,该文从主客体相互作用角度对色、声、味和时空等现象作了分析,那么对复杂的自然、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如何从主客体相互作用上去界说?如果对现象和本质可以作这种分析,那么是否可以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辩证法的规律及其它范畴?怎样使这种探讨有更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如何在探讨中达到本体论、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科学统一?等等。探讨这些问题,无疑将会对哲学的根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有所推进。我们期待更多的、有新意的研究文章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3.
最近,广东哲学界40余人集会,讨论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问题。会议着重就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定义、研究对象、内容及其体系和研究方法、逻辑起点等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定义,有的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就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辩证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社会主义社会的表现、运用和丰富。有的则认为,准确地说,它是历史辩证法的分支,属于历史辩证  相似文献   

4.
高齐云等编著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概论》、《社会主义辩证法概述》和社会主义改革十论》三书,最近已分别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广东高教出版社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三书不仅从不同的层次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辩证法及改革问题,而且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提出了新见解。 (1) 社会主义辩证法的对象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及二者的关系。前者向后者转化的三个重要因素是调查研究、科学抽象和主体修养。 (2)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是一个有多层次结构的系统,包括许多单个的人的意志及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是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这门新兴哲学科学的重要内容,是统观全局的根本问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特点、实质及其关系,既是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理论研究的需要,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前流行的辩证法体系有客观主义倾向,没有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路线加以彻底贯彻,其表现有三: 一、辩证法仅仅是被作为客体的性质来研究,而没有把它作为主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来研究,没有从主体实践的角度来研究。从表面上看,现在的辩证法是作为自然、社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是一种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另方面则是人们交互作用和活动的产物,因此,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主体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的研究,离不开对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分析。同其他社会形态一样,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个社会总系统,是由社会的客体系统与  相似文献   

8.
将《资本论》中的辩证法仅仅理解为一种叙述方法和研究方法,这是一种对辩证法理论的外在性理解。辩证法作为逻辑学,不仅是认识理念的逻辑进程,而且是实在主体自身的逻辑展开过程,是主客体相统一的逻辑。在与形式逻辑相区分的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内涵逻辑"。思想运动的内涵逻辑处理的是思维领域的主客统一的逻辑,属于辩证法的低阶问题。社会历史领域则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为复杂的领域,求解社会发展的内涵逻辑属于辩证法的高阶问题。《资本论》中的辩证法通过批判旧世界而发现新世界,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出来,它所处理的正是辩证法的高阶问题。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现代化建设辩证法有深厚的社会历史渊源,有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沉淀与发人深思的启迪,而它的真正形成、发展和成熟,是在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恢复和指导,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概括起来的。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邓小平的现代化辩证法,不是一般辩证法,而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它是同“中国式的现代化”实践不可分割地连结在一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实践,产生了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辩证法,并推进到新的阶段。邓小平说:“我们搞的现…  相似文献   

10.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讨论会上,与会代表提出了值得今后进一步探讨的若干理论问题,建议哲学界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展开讨论。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辩证法的一般理论,而且涉及我国四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问题是: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系统及其结构社会主义社会中有那些重要矛盾,它们的分类、层次及其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二、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性质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共产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时期,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成的辩证法进行研究,成为哲学科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研究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形成的基本辩证法规律一书的问世,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在一些已发表的有关这一问题的论文集(《苏维埃社会发展的辩证法问题》,彼尔姆,彼尔姆书籍出版社,1958年,279页;《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莫斯科,中央直属高级党校和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61年,280页)中,仅仅探讨了问题的个别方面。例如,在提到的第  相似文献   

12.
广东研究社会主义辩证法如同全国一样,有一个发展过程。从1983年11月在广东东莞召开全国第一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讨会和1984年成立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到现在,已经有10年了。如果从研究社会主义矛盾算起,时间更长。这10年来,由于得到社会科学界和哲学界的支持、重视,尤其是得到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的支持、重  相似文献   

13.
(篇名后括号内为作者或主编者姓名)一、学术论文类一够奖:略论“生产力标准”及其在我国初级阶段的应用(邹永图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人的问题(柯木火)二等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何梓馄试论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超前性(高齐云)珠江二角洲新的人格群体与人的现代化(陈镇宏)略论社会主义社会稳定、改革与发展的辩证法(苏世景邹永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体观念的特点(刘卓红)从广东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价值观的关系(黄春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几点认识(余少波)三等奖: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理论界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活动已经10年了。1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回顾这10年,我倍感亲切,倍受鼓舞。我深深感到,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是我们学术百花园中一朵盛开的新花。 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社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及其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分会、江苏、上海、广东等省市社科联联合发起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学术讨论会暨全国第七次社会主义辩证法研讨会于1992年10月7日至12日在南通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专家、学者近60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31篇。与会代表认真学习了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围绕会议主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有关社会主义辩证法的一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共日照市委市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暨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7月29日至8月2日在山东省日照市举行。80多位理论工作者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围绕“现代化与辩证法”这一主题,紧密联系实际,重点就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若干全局性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求是》杂志社和一些省的社联、高校、党校等23个单位发起的第五次全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术研讨会5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省乐山市召开。100余人与会,提供论文70余篇,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关于如何研究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问题 1、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的逻辑起点①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的逻辑起点应当是矛盾。对此又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一是理解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普遍矛盾;二是理解为基本矛盾;三是理解为非对抗性的矛盾。但也有人认为逻辑起点不应当是矛盾,而是人的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是辩证法的特殊维度。辩证法的发展与主体性观念的变革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的联系。在黑格尔之前,辩证法主要在形式方法的意义上被确立,其特有的主体性演变为主观性和消极性,从而陷入了理论危机。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原则不仅未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反而使辩证法神秘化了。主体性观念的变革构成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变革的重要根据和维度。马克思通过重新设定辩证法的“主体”,将“实体即主体”变革为“人即社会”,以实践主体的现实性和解放性指向消解了以往辩证法的主观性和消极性,实现了对辩证法的理论变革,确立起作为“社会历史前提批判”的辩证法。在此意义上,辩证法成为捍卫社会生活的丰富总体和自由个性的自觉意识,展现出彻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以及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张江明、周鹤鸣主编的《毛泽东社会主义辩证法思想研究》,已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面世。全书以社会主义辩证法的历史发展线索为主,突出社会主义辩证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内容及其现实指导意义;着重阐述了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继承、丰富  相似文献   

20.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专业分会、山西省和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省体改委、太原师专等单位,不久前在太原联合召开全国第十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讨会,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辩证法问题展开热烈的研讨。现把有关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