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粲 《宗教学研究》2017,(1):104-110
雷慕沙是法国首位经院汉学家,他的道教研究基本沿袭了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对于道教的贬斥态度,体现了19世纪欧洲人面对异质宗教时的“基督教至上”和“欧洲中心论”的时代偏见。然而他又在欧洲首译道教劝善书《太上感应篇》,率先选译《道德经》,在19世纪的欧洲开启了道经译介和道教研究的序幕。本文尝试通过梳理雷慕沙对于《太上感应篇》及《道德经》的译介与诠释,以及其对于法、英、德等国的道教研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揭示雷慕沙在道家和道教思想于欧洲的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中介角色,再现19世纪前后欧洲对于道教的认识及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2.
正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传入突尼斯。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以阿马齐格人为主的当地人逐渐接受了伊斯兰教,而且该国伊斯兰教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由于地处非洲、欧洲和亚洲的交汇之地,许多群体曾经来往于突尼斯,为当地带来了多样的语言、宗教、哲学、艺术等。突尼斯容纳了这些互动交融的文化,逐渐形成了开放、多元、平等、温和的伊斯兰文化。本文将呈现突尼斯的多元文化环境,探讨突尼斯伊斯兰教本土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提到欧洲,在它十19世纪的时候,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繁荣的艺术、哲学、文学还有社会思潮对欧洲的包容,欧洲艺术史上特别开放的历史舞台,它承载着许多看似激烈、感觉新鲜、令人陌生的事物。在20世纪初画家们的创作作品当中,艺术革命的种子迅速萌芽生长。野兽主义后,立体主义运动彻底颠覆了古典主义绘画。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兴明 《学海》2005,2(4):62-69
加拿大虽然在战前推行绥靖主义政策,但在二战中直接派军作战,在军事上取得许多重大战果.加拿大生产大量的武器和其他军需品,为盟军提供重要的后勤支持;作为盟军的大后方和训练基地,加拿大为战争提供急需的人力资源.在外交方面为盟国间的合作创造条件,它积极参与战后重建和维护和平的工作.它基于其与欧洲在传统上和现实上的纽带,将其战略重点放在欧洲,在对二战作出贡献的同时又受到其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艺复兴(意大利语:Rinascimento,由ri一“重新”和naseere“出生”构成,法语:LaRenaissance)是指十四五世纪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兴起,后扩展到欧洲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文艺复兴为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在中外景观设计中一直备受关注,是中外设计师不可忽视的设计要求,景观基于土地就如孩童基于母亲,任何的景观作品都无法排除地域环境所带来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音乐家罗伯特·默里·谢弗提出"声景"的理念,强调对"声"环境的感知、体验和理解过程。这一理念的提出给中外设计师们提供了新思路,人们开始关注景观中除了视觉以外的感官对人的感知力度,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了景观的多感官因素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天风》2007,(19)
欧洲基督教比以往更需要联合世基联总干事考比亚牧师说:"欧洲基督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联合,这是超出欧洲经济和政治共同体之后的又一对未来的见证。耶稣丰富的生活给世界各地的人带来了希望。"这是考比亚博士在第三届欧洲普世大会开幕会议上的讲话。考比亚博士强调说:"世界各地的教会应该准备好与欧洲教会站在一起,尤其是在面临宗教分裂的时候。"有2500名代表和来自大多数传统教会人士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8.
雕塑在19世纪欧洲艺术生活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它既是实用的又是审美的。雕塑家除了满足人的道德观念与理智的美以外,还满足了人的精神需要,人的最优美的感情,甚至人的模糊的理想。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不少的雕塑家,但其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应首推罗丹,他是法国19世纪下半叶最杰出的雕塑大师,也是继菲狄亚斯、米开朗基罗之后欧洲雕塑史上第三座高峰。他的影响至今不衰。罗丹为何受到人们如此推崇呢?在纷繁嘈杂的当代艺术语境下,重新解读和诠释罗丹作品的审美特征与倾向,对当代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5,(5)
<正>明末清初,基督教天主教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科学技术与翻译文本,伊索寓言~1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传入中国。伊索寓言虽然是古希腊多神信仰时代产生的讽刺寓言故事,但在欧洲,用伊索寓言证道的传统,可上溯至公元前4世纪的异教的雄辩家。在圣经新约中也能够找到耶稣鼓励使用比喻的依据。伊索寓言更是中世纪圣坛上频繁使用之喻道故事,在欧洲中古流传的伊索寓言集子超过两千种。在欧洲的基督教传教士赋予了原本属于古希腊  相似文献   

10.
黄盈 《美与时代》2013,(1):62-64
兰特庄园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在空间序列设置上仅有一条主轴串联构成,空间之间由水衔接,整个空间节奏紧密,过渡自然。空间单元的重复增加了空间序列的节奏和韵律。路径设置使人感受到空间布局和水流变化所带来的强烈视觉感受。这种空间序列设计手法对欧洲园林及现代景观设计都产生了影响。兰特庄园位于罗马以北维特尔博城东南方向的巴涅亚小镇,是16世纪中叶所建庄园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庄园紧邻城镇,  相似文献   

11.
"犹太人问题"在19世纪的欧洲,特别是德国,成为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题。本文通过整编Amos Funkenstein等人的研究,描述犹太人解放运动前后的门德尔松、马克思和赫茨尔试图对解放、同化和融合进行区分的三种理论典型。他们分别以乐观、悲观和介乎中间的心态将犹太人问题看为宗教的、社会的和民族的,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表现出的激进特征。三位犹太思想家思考这一问题的代表作展现了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在欧洲一个多世纪里的一个走向。  相似文献   

12.
张政文 《世界哲学》2005,(1):107-111
全球化既是当代世界最具时代性的特质,又表征着欧洲传统文化价值和追求.在希腊人的心中,希腊的就应该是世界的.基督教文化的世界主义既表现为它是一种以福音学说为核心的普世哲学,又是15世纪前欧洲民族国家出现之前,欧洲人最根本的自我认同感和最基本的生活存在方式.在欧洲传统的世界主义文化演进为当代全球化理论的历史过程中,康德是第一位对如何实现世界一体化问题做出理性回答的人.欧洲世界主义传统更多的基于贸易交换,康德世界公民理论更多的依赖于社会意识形态,而当代全球化的世界主义意向却生成于当代人对意义交换的理解之中.  相似文献   

13.
李格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著名美术史家,他从知觉心理学的研究视角提出了艺术中的"触觉"概念。事实上,在李格尔之前,18世纪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和康德等人已经开始注意到触觉在艺术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李格尔将"触觉"概念引入艺术史的研究当中,以触觉和视觉间的张力关系演绎艺术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在欧洲一千多年来 ,欧洲先后共接纳了约 150 0万穆斯林人口 ,因而欧洲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自伊斯兰教进入欧洲后 ,在欧洲虽然发生了世界上两种文明———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之间的相互碰撞 ,但这个多元文化社会形成的过程却一直是和平的 ,非暴力的。穆斯林向欧洲的大规模移民活动出现于 2 0世纪 6 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标志是殖民地的纷纷独立、西方经济的繁荣及柏林墙的出现。欧洲总人口中有 2 %——— 3%的人是穆斯林。经过经济危机的打击 ,各国相继关闭了接纳移民的大门 ,当移民群体意识到在欧洲范围内自己的身份有可…  相似文献   

15.
一、春秋战国时期以人为本思潮的兴起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从14—16世纪,曾出现过一个欧洲人民深以为民族骄傲的伟大思潮——人文主义思潮。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3世纪),是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一大批文化名人,包括管仲、孔丘、杨朱、墨翟、孟轲、老聃、庄周、荀卿、韩非等,应运而生了。而他们这些人,又是当时出现的一个波澜壮阔的社会思潮——以人为本思  相似文献   

16.
黄幸平 《天风》2017,(10):30-32
他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倡导者,16世纪最有影响的神学家,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开创人。他翻译的圣经译本迄今为止仍是最重要的德语圣经译本。他被恩格斯称为16世纪的巨人。他就是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相似文献   

17.
17、1 8世纪在欧洲的天主教文化和儒家学派的交往中 ,围绕着“礼仪之争”的问题 ,欧洲的文化视野逐渐形成了三个孔子形象 ,即天主教圣徒孔子、苏格拉底孔子和斯宾诺莎孔子。三个不同的孔子形象是欧洲文化在“以己度人”的视角下 ,在不同的时间段中形成。它们可以反映 1 7、1 8世纪欧洲思想从天主教神性走向启蒙理性的脉路。我们从中能感受到不同文化交流中的一些较深层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启蒙时代发明的概念系统是现代欧洲文化的主要遗产.19世纪启蒙的世界观普遍性很大;20世纪上半期,启蒙理论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力量,但是仍在西方人意识里占有重要地位.在一定的方面上,目前是后现代主义的时代;后现代主义者企图全面反思前一段历史的一切世界观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宗教的视角分析了欧洲右翼民粹主义崛起的因素。本文认为大量的外来移民和难民的涌入带来了欧洲宗教人口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了欧洲公共空间伊斯兰教的可见性的出现并被视为欧洲身份的威胁;而圣战恐怖主义袭击的蔓延致使欧洲的社会敌视指数居高不下,欧洲多元宗教共存治理的失败更加深了欧洲社会的对立和仇视。本文认为欧洲右翼民粹主义正是利用了欧洲社会中仇视和恐惧心理,以反移民和反伊斯兰教为政治动员的工具,迎合了部分选民的心理,故而在欧洲政坛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世纪。高新科技在给人类带来诸多好处和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效应,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危机。现代人对高新科学技术的恶性膨胀,产生了恐怖、逆反心理和悲观情绪。我们该如何应对高新科技对现代人心理健康造成的威胁? 现代科技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导致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文明的进步,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威胁人类前景的全球问题——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粮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