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风度是令人敏感的。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许多人中,有的潇洒,有的持重,有的敏捷,有的文静,有的豪放粗犷,有的文质彬彬。人们都称之为风度。 的确,风度是令人敏感的。鲁迅早在一九二七年就作过论魏晋风度的演说,事实上,中国人用“风度”一词大概是从魏晋开始的。从《辞海》、《辞源》、《辞通》及各种版本的辞书中查“风度”这一词条及近义的诸如:风采、风致、风气、风格、风神、民韻、风范、风姿等十几条,绝大部分词条出自《晋书》。虽然各类版本辞书对风度的释义各  相似文献   

2.
现代法国哲学中解释学的状况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解释学在法国哲学中的位置如果一般而言,没有不带“解释”操作的哲学思考的话,那就可以说,任何哲学都或多或少是“解释学的”。在这里必须严格使用这两个在日语中容易混淆的词。说解释学,显然就是表明一种哲学立场。“解释学”(hermeneutique)一词从语源上说是来源于希  相似文献   

3.
《论语·卫灵公》中有一段孔子的话 :“子曰 :‘君子矜而不争 ,群而不党’。”此句的解释历来没有异义。杨伯峻《论语译注》译此句为 :孔子说 :“君子庄矜而不争执 ,合群而不闹宗派”。在几部较权威 ,而且影响较大的字典辞书中 ,在解释“矜”字时都举了《论语》中的这一段话 ,例如《汉语大词典》释此段为“端庄” ,《汉语大字典》、《辞源》等都是如此翻译的。其他的字典辞书都是辗转抄录 ,均以此句为例证。但我们翻查了大量先秦古籍 ,都没有“矜”字作“矜庄”、“矜持”等意义的 ,相反 ,却感到在先秦时代 ,“矜”不是一个褒义词 ,是一种受…  相似文献   

4.
《大藏经》是总汇佛教典籍的丛书,最初在南北朝称为“众经”、“一切经”。天台五祖灌顶追记四祖智(山豆页)的行状《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引铣法师语总结智(山豆页)一生“有为功德”,说“造寺三十六所、《大藏经》十五藏”,此即汉文“大藏经”一词的首见出处。前贤圆晋在《民国增修大藏经概述》(《南行》第6期,上海1948年)中,以简洁断语云:“结集佛所说教  相似文献   

5.
一、解题:“哲学”是出于欧洲的一个词,在中国和印度都是新词。我们用的大概是出于日本的汉字译名,而在印度除直接用欧洲语原词以外,一般用的印度词是古语的“见”(darana),其语源和中国佛教译经中说的“正见”、“邪见”之“见”相同。这些都是用欧洲原词的涵义来分别出自己的同类的对象。这从一方面说是个比较明白的现代分类,但从另一方面说又不免把古代思想割裂。因此用较模糊的“哲学思想”来概括和欧洲的同类而又不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是人们常说的话。八仙的原由何在?各种传说很不相同。“八仙”一词,最早可追溯到东汉。牟融《理惑论》:“王乔、赤松、八仙之箓,神书百七十卷。”这里“八仙之箓”中的“八仙”,系指列仙,“八仙之箓”即《列仙传》等类书。八仙的传说最早的有二,一、“淮南八仙”;二、“蜀中八仙”。东晋葛洪《神仙传》说:“淮南王安,好儒学方技,有八公往  相似文献   

7.
原始佛教哲学的“缘起”说,在其哲学体系中较为复杂。佛教最早的经典四《阿含经》中,对“缘起”有几种不同的说法。释迦牟尼生前没有著作,其思想是由弟子们凭记忆流传下来的,因口耳相传便免不了流传者以己意而有所增改,所以形成了几种不同的“缘起”说。我们认为,四《阿含经》中的几种不同的“缘起”说,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众生进行分析而形成的,大致可分为三类:“因缘和合缘起”说,“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处方有种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熨剂叫“坎离砂”(天津市医疗器材厂制有此物),不少人不知为何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其实,此名可以说来源于《周易》。汉代的魏伯阳著有《周易参同契》一书,书中称乾坤二卦为鼎炉,坎离二卦为药物。故“坎离砂”即谓药物砂。《周易》为大道之源,亦为不少成语、典故、格言、熟语之源,不少词语可以说成于此书。洋洋一百七十余万言的《周易辞典》(吕绍纲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收有“经传词语”一单元,但非从源于《周易》的成语典故等词着眼,一些人读到有关词语时往往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本文则列举有一定难度的源于《周易》的成语典故等举例以说之,于《周易》研究、于汉语词汇研究或者不无小补。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十年前撰写的一篇《谈谈写信》(载《语文学习讲座丛书。应用文写作》,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的文章中,指出过使用“您们”这个词,是“一个语法错误”。笔者试引述有关原文如下: 近来某些人的来信中常常出现“您们”这个词,甚至在某会议给中央领导的致敬电中也用“您们”这个词。其实现代汉语里这个词并不存在。“您”字,北京念nín,是“你”的尊称。这个“您”并没有复数,北京人从来不说“您们”(nín men)。因此普通活也不应该有“您们”(可以说成“您两位”“您三位”等)。最近某杂志刊登吕叔湘先生的一封信,编辑部把信中的“你们”擅改为“您们”。吕先生写信批评了编辑部。他说:“我从来不说‘您们’!”我们写信时,应该注意避免这一个语法错误。  相似文献   

10.
在近年出土的战国楚简中,“性”和“情”及其表达的思想特别引人注目,这不能不使我们重新思考传统文献特别是《荀子》中“性”“情”思想的含义。荀子论性,一面认同性乃自然成就,一如白纸;一面又认为它既有恶的倾向,又有善的倾向。荀子论情,是把它放在后天的位置上,并赋予广泛的内容,使之具有善恶一体、两端相对的特征。荀子论性情关系,一个在先,一个在后,经由心的统摄而联为一体,没有性,情无所出,没有情,性无由见。荀子的所谓性恶论,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情恶论,这一层应该引起特别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我确切地记得,那是2002年的8月11日,在略带秋意的细雨中,著名影视演员徐帆走进了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的录制现场。刚刚进入录制现场几分钟,徐帆便一层层地剥开了记忆的片段,让观众在一种熟悉的感动中,体味着自己的人生。其间说到动情处,徐帆多次热泪纵横,同时也让观众唏嘘不已。说到爱情,徐帆说:“爱情就像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徐帆信奉的,就是如此简单的理论。她与影视界公认的“丑男”冯小刚合作了电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更合作了一种幸福的爱情生活。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那种幸福的感觉,只有冯小…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人们都懂得,写诗著文必须怀有强烈的感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正如袁枚《答蕺园论诗书》所说:“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但是,“文生于情,世所恒晓,情生于文,则未易论。”(王世贞:《艺苑巵言》)文章虽是作者有感而发,但好的作品本身却又充满着浓郁的情感。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杂说》篇中说过:“譬之为调笑者,同述一言而闻者索然,或同述一事而闻者笑不能止,得其情也;譬之诉悲苦者,同述一事  相似文献   

13.
世上的绝大多数人都会询问这样一个问题——爱情到底是什么,许多伟大的哲学家、诗人都曾给它下过定义,并且用美丽的或伤感的语言描绘它。柏拉图曾说:“爱情是人对完整性、对永恒和不朽的一种渴望和追求”[1]。可这些都是一些高深莫测的语言,我们这些平凡的个体,还是会过着平凡琐碎生活。而近期由《湖南卫视》播出的电视剧《相爱十年》又引发了我们一阵思考。《相爱十年》里的爱情是现实的。所以更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4.
他说:现在请为我说明互斥天平它在《古兰经》中的出处,以及它的参照和使用之处。我说:它的出处就是真主在教授他的先知(穆罕默德,愿主赐予平安)时说:“你说:‘谁从天上和地下供给你们?’你说:‘真主!我们或你们,是在正道上的,或是在明显的迷误中的。’”  相似文献   

15.
道教将阴阳鱼太极图作为本教的一个重要标志 ,但阴阳鱼太极图是怎样来的 ?具体应该如何画 ?其中的蕴意怎样 ?本文拟对此作一简述。首先 ,我们解释一下“太极”这个词。“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庄子·大宗师》有 :“夫道 ,……神鬼神帝 ,生天生地 ;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 ,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在这句话中 ,“太极”只是对最大极限的一种描述 ,还不是像“道”那样作为宇宙生成的本原来言的。作为宇宙本原的“太极”最早出现于《周易·系辞上传》“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吉凶生大业。”这里的太极…  相似文献   

16.
胎毒与中医天花病因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100700)曹丽娟“胎毒”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里。用来解释鹅口、垂痈、重腭、褥疮的病因,即“胎毒上攻”或“胎毒攻发” ̄〔1〕。本书在阐述天花病因时,却未使用胎毒一词,可见胎毒的正式使...  相似文献   

17.
细拉     
周志治 《天风》2009,(6):53-53
“细拉”一词出现得最多的地方是《诗篇》,而《经文汇编》却没有把它当成经文的一部分,所以《经文汇编》里“细拉”条目只有《哈巴谷书》里的三处(参哈3:3、9、13)。然而,“细拉”的重要常常是难以言喻的。  相似文献   

18.
读了马宁同志《“没有六十”和“没有六十了”》一文(载《逻辑与语言学习》1984年第3期25页),觉得该文夸大了“了”在区分“没有”一词词性时作用。“没有”一词确有动词、副词两个词性。语法上管它叫兼类词。但靠“了”这个虚词,是不能分开特定语言环境下“没有”的词性的。再说例中“A:有六十了吧?B:没有六十了,我都六十四了。”其中的“没有六十了”本来是是句不通顺、不规范的语句,怎能拿出作例证来区分“没有”的词性呢? 请看下面例句: A:今天下午植树,领导要求你班出六十个人。B:今天星期天,同志们都回家  相似文献   

19.
周易辨     
“周易”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襄公九年记载“姜曰:‘亡,是以《周易》曰:隋,元亨利贞……”;昭公七年记载“孔成子以《周易》筮之”。可见《周易》之名在周代甚或更早便已经存在了。《周礼·春官》有云:“太人……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汉郑玄在其《易赞》中便断定:“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郑玄之影响极深,故而后人皆认为《周易》乃周朝之《易》。对此,笔者谈点个人看法。一、“周”之辨对于“周”、“易”之…  相似文献   

20.
“连”的词性归属问题语法学界尚没有统一的意见。大体上说有两种看法:一、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张志公主编的《汉语知识》、北大中文系编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王自强编著的《虚词用法小词典》等主张“连”属于介词。二、张静在《论汉语副词的范围》一文则把“连”划归连词。我们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有值得商榷(?)地方。“连”究竟是不是介词?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基本上同意玛丽·克劳德·帕里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