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农民价值取向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测量了来自江苏、福建、山东、辽宁、内蒙古和陕西 6个省份的586名农民的价值取向 ,并对其在年龄、教育水平、省份和婚姻状况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1 )中国农民的价值取向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 ,他们在重视正义公理、公共利益和法律规范的同时 ,也重视学习工作的重要价值 ;(2 )不同亚群体农民的价值取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地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我国农民的职业价值观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手段,以浙江省本地和来自外省的503名农民为样本,对农民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当代农民职业价值观的结构模式,考察了不同因素对于农民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农民的择业心理和就业行为。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4,(4):172-179
大革命失败前后中国社会出现了解救农民预防革命的呼声,南京政府成立初的国民党当局则忙于打倒旧军阀的战争,一些地方政府推行有关民生政策的宣传中,已经反映出与中共争夺民众的意向。随着对红军及其根据地军事"围剿"的进行,国民党蒋介石加紧了对农民的争夺,先是采取以整顿吏治军纪、强化宣传教育为主要手段的所谓"治本"措施,继而提出了"清理收复区土地""复兴农村""扶绥流亡"的经济政策。而在中共及其红军逐步放弃南方根据地向北方转移的同时,阎锡山感到现实的威胁,采取与众不同的土地公有和消除民间不平的防共策略。但国民党统治集团终究没有切实解决农民问题,这给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乡土小说聚焦“流动农民”已成为引人瞩目的创作现象.在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城市和乡村与乡村之间迁徙流动的农民,比“在乡农民”更深地卷入到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时代大潮中,不幸成为“双重边缘人”与不能表达自己的“沉默群体”.其外在的流动迁徙与内在的文化精神裂变,是新世纪最重要的“社会事件”与“精神事件”.新世纪乡土小说对流动农民心灵苦旅的及时发现与深入开掘,写出了乡土中国心灵史上的新篇章,具有思想史和文学史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5,(5):168-173
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共"三农"战略是实现其国家建设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战略主题随着国家建设使命的转换而调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农"战略主题是农民,以服从于政权建设,农民主体性有限提升;建国后前三十年,"三农"战略主题是农业,以服从工业建设,农民主体性缺位;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农"战略主题逐渐从农业转向农村,以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农民主体性起伏不定。在当下城镇化的强势话语下,新农村建设有沦为"表达现实"之虞。理想的"三农"战略规划应当是体现新农民主体性的交往行为。  相似文献   

6.
城市小学生心目中的农民形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62名武汉城区小学生的问卷调查,获得了小学生关于农民的总体形象.研究发现,城市小学生对农民的总体印象是勤劳朴实、生活艰苦、重视亲情人情;小学生对农民的印象的信息来源主要是通过他人和小学生的直接观察;小学生心目中的农民形象随着年级的上升更加客观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由于艺术观察角度的不同,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农民题材绘画中,观看农民的方式有着俯视、平视和仰视的区别.90年代之后,随着农村新变化的增多和艺术开放性格局的形成,审视农民的这三种艺术视角在概念和内涵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8.
农民健康权概念是二元社会结构下改善农村卫生工作的法治路径,符合健康权作为国际基本人权的发展趋势.在对农民健康权进行界定和探讨农民健康权性质演化、权利位阶及其价值意蕴的基础上进行检讨,认为农民健康权处于权利贫困状态,并提出了构建农民健康权利体系的路径包括"赋权"和"保障"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9.
当代工人、农民价值取向现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当代中国国民价值取向和精神信仰问题的研究”课题组所编制的《中国人价值取向问卷》(QCVO)为工具 ,对全国 6个省市的工人和农民进行价值取向调查。结果发现 ,工人和农民群体价值观总体趋势相似 ,但在正义公理取向、婚姻家庭取向、公共利益取向上存在差异。同时 ,根据研究设计的人口统计学变量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可能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土地能承载农民的社会保障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克庆 《学海》2004,(5):57-61
关于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 ,目前形势下中国农村的土地可以承担农民的社会保障。我们认为土地承载的是一种满足农民生活必需的自我保障 ,而不是社会保障。农民的社会保障应该由国家 (政府 )来承载 ,而非农民自己。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 ,要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制度 ,改革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计划 ,真正将农民的社会保障建成国民待遇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道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我党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农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民道德建设,一是要明确农民道德建设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是应了解农民的道德现状,为构建农民道德建设体系奠定实践基础;三是构建农民道德体系需要农民自身、在农村工作的党员和干部、社会各界人士、政府等各方力量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提出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一论断.论文对这一论断提出的历史背景、内涵与理论来源、论述逻辑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指出这一论断是毛泽东农民理论的"拐点".  相似文献   

13.
农民作为最具时代特征的社会群体之一,一直都是中国油画重要的表现对象。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及全球视野的打开,江西的油画家们对西方油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在融合本土与外来文化方面做出了大量尝试,农民题材佳作迭出。但近些年,农民题材油画作品数量锐减,这种传统题材似乎已经“过时”了。以时代为脉络,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农民题材油画的发展,并分析推动其发展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了转型期我国农民的需要层次,认为生理需要仍是大多数农民的主要需要之一,同时我国农民的需要层次存在地区差异。本文还认为致富动机、创业动机和学习动机是当前我国农民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从我国革命实际和农民处境出发,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民权利发展与解放道路的革命思想。这些思想是我们党关于农民权利认识链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包括"踏着人生和社会的实际"解决农民基本生存权利、农民拥有改变国家命运的革命权利、要尊重农民"最大的革命民主派"政治地位与权利、在推动农业合作化中发展农民脱离"永久的痛苦"的经济权利等。  相似文献   

16.
农民“被上楼”现象的伦理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被上楼"现象,源于民生时代的伦理缺位.一是伴随承载着传统人文生态的农民居所的变化,缺乏一种与之适应的全新人文伦理生态;二是农民上楼缺乏一种生活体验上的主体性认同;三是农民上楼过程中,缺乏资源性的政治动员与其利益分配的道德支持.  相似文献   

17.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组织维权——以征地维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玉兵 《学海》2011,(5):63-67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组织维权根植于农民分散利益维护的现实需要之中,预示着农民维权结构从无序朝向有序、从有序程度低朝向有序程度高的演化进程。借助于对农民征地维权组织资源的分析可以发现,农村现有组织尚无法充分满足农民组织化维权的迫切需要。新型农民组织的创设、农村现有组织维权机能的完善、农村不同组织之间关系的协调是促进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组织维权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赵本山喜剧为镜,能照见中国国民生活的某些本真状态,这是他艺术作品受到普遍欢迎的根本原因.同样,以赵本山的喜剧为镜,也能照见他艺术道路上的难题. 赵本山喜剧是照见中国国民生存状态的一面镜子. 20世纪80年代,赵本山以一个农民的身份登上艺术舞台,从此星运不堕.广泛而稳定的观众基础使他足以傲视其他喜剧演员.  相似文献   

19.
<正>明代小说通过对一系列农民起义中的典型形象的描绘,来展现宏观社会现状。小说描述了他们走上起义道路的原因及在起义过程中表现出的农民优秀品质和局限性。同时也塑造了一些安分守己的农民形象,反映了农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却无力抗争的悲哀,以再现当时微观的农民生活现状及生活态度。另外明代小说中还有关于另类农民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农业小生产者的生活习惯和心理习惯。"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是指亲身参加农业生产并以此获取生活资料的劳动者。其主要成员为自耕农、半自耕农、佃农、雇  相似文献   

20.
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壮族农民进行大样本抽样调查和SCL-90、SSRS测评,探讨壮族农民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结果发现,社会支持水平低的壮族农民SCL-90总分及因子分(除强迫外)显著高于社会支持高者,而且壮族农民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分与SCL-90总分、因子分呈显著性负相关.可通过提高壮族农民社会支持水平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