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伦理学要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提要行为之应该如何的道德价值,说到底,不过是行为之事实如何对于道德最终目的--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和增进每个人利益--的相符抑或违背之效用,因而是通过道德最终目的,亦即道德终极标准,从行为事实如何中产生和推导出来的:符合道德最终目的的行为之事实,就是行为之应该,就是具有正道德价值的行为;违背道德最终目的的行为之事实,就是行为之不应该,就是具有负道德价值的行为.这就是可以推演出伦理学的全部内容、全部对象的伦理学公理.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一个道德价值推导公式:前提1:道德最终目的(道德价值主体)前提2:行为事实如何 (道德价值实体)结论1:行为应该如何(道德价值)结论2:与行为道德价值相符的优良道德(优良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与生活的关系及道德生活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就生活与道德的关系而言,可以说生活需要道德、包含了道德但并不等于道德,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道德生活的本质特征表现在,道德生活是一种属人的或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生活,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并渗透在物质生活之中引导和规范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是一种有意义和价值并能予以价值评价的生活,是一种主体自由意志自觉自为并能进行道德选择的生活,是一种通过道德意识表现为道德关系涵盖一切道德活动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3.
反思科技伦理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是什么?技术是什么?科技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如何?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自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即休谟问题提出以后,西方科学哲学沿着实证分析的传统演进,结果"是"与"应当"的"裂隙"越来越大,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二分信念.社会实践,特别是飞速发展的科技实践,不断展现"是"与"应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受道德悖论[1]的启发,本文选择科技伦理悖论这一特定的视角,根据"是"与"应当"相统一的原则,以审视科技伦理的变革及后果.  相似文献   

4.
道德与伦理的杂糅与僭用折射出“道出于二”的时代病候,从思想上贞定二者的分 际,意味着一种治疗。尽管黑格尔与李泽厚都以各自的方式处理这一分际,尤其是黑格尔提 供了一种理论性参照,但儒家对道德与伦理的思考具有值得注意的内涵,道德处理的是性分 问题,回答的是人是什么的问题,它指向的是主体与自身、主体与天道乃至世界整体的 关系;而伦理处理的则是位分与职分问题,回答的是我是谁的问题,它指向政治社会中人与 人的关系,以便为我的权责定位,因而它往往集中体现为人的名分。道德生活在伦理秩序中 客观化、现实化,并以调节者而非构成者身份参与伦理秩序的生成,同时也对陷落的伦理生 活提供抵抗与转化的资源。伦理秩序往往以身份或角色的名义,发动对人的动员,其目的在 于以规训的方式把个人转换为共同体的成员,对政治社会而言则是化“人”为“民”;与之 相反,道德所要求的则是超越具体社会身份与角色的完整之“人”。  相似文献   

5.
道德生活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生活的历史叙述和再现,是以不同时期的道德生活为研究对象并力图揭示其发生发展线索的集描述性伦理学与规范性伦理学为一体的学科。道德生活史的研究因道德生活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视阈和原则要求。道德生活史的研究既是一种实证性的描述研究,同时又是一种规范性的价值研究,必须超越自然主义和超验主义的研究立场,而将自然主义与超验主义作一有机的整合,必须既联系伦理思想来进行研究但是又不能局限于伦理思想的研究,必须坚持事实与价值相统一、一元与多元相统一以及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研究原则。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以自由、平等、博爱等人道主义现代伦理理念为指导 ,从道德本体、道德规范的内容、人格模式、道德价值定位等视角将传统伦理转化为现代伦理 ,实现了传统伦理向现代伦理的跨越。孙中山伦理思想在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理性多元论的事实使人类的道德生活陷入困境之中,需要为道德标准确立一个稳固的合理性基础,免除情感主义的危机.根据对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不同看法,可以把当代道德哲学家对道德客观性的寻求分为三条路径:共识法、中介法、超越法.三种方法立足于后形而上学视域解决道德困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方向,但是都忽视了道德的客观性是一个有其适用界限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生态伦理视阈中的儒家核心价值现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儒家"一体之仁"观将人与自然看成是道德共同体,强调人在这一共同体中的道德主体地位,以"爱有差等"作为现实的安排,体现了儒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具有宗教情怀的人类中心意识,儒家在生活方式上"宁俭勿奢"的价值取向包含适度消费的思想,启发人们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和约束,纠正一味追求物质丰受的消费倾向,这是符合生态学规则的,儒家"为己之学"与"推已及人"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我们超越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西方核心价值观.然而,儒家的上述价值观又与维护宗法制度的价值取向纠姑在一起,因此,必须实现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9.
自休谟明确设定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分立以来,横亘在两者之间的巨大鸿沟就成为后世哲学家不得不设法跨越的障碍.在道德哲学领域,元伦理学的开创者摩尔更是将以事实为基础推演出道德判断的论证模式称作“自然主义的谬误”,这也就在道德向度内彻底割裂了二者.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哈贝马斯抛弃旧形而上学的实体预设,将事实、价值、规范的三分结构整合入普遍语用学中,从而为道德知识之普遍性寻求到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斯密问题与苏格拉底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两个“问题”的分析 ,说明现代经济学不能仅仅以自利最大化为其单一的理论论证目标。以自利为目的的单纯的经济价值观念是造成现代道德危机以及经济与道德之间的价值紧张的根源。本文力求揭示经济伦理对现代社会多元价值取向的积极意义 ,苏格拉底问题即始终关注人类的存在问题 ,在现代社会仍具有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