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武大帝诞辰真武,又称玄武、或玄帝。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一○一二年)为避“天尊圣祖”赵玄朗(赵宋王朝的祖宗神)之讳,改称真武。其诞辰为三月初三日午时。道书载:玄帝乃先天始气,太极别体,下降托生于净乐国善胜皇后。因念道专一,舍俗入道,居武当山(是山一名太和、一名仙室、一名大岳)。修烁期间感悟老妪“铁棒磨成针”之语的点化,道心益坚。四十九岁得上道功成飞升,为镇北方之神,号真武。赵宋以降,各代朝庭对真武十分尊崇,宋大中祥符(1008—1016)间尊为“镇天真武灵应祜圣帝君,”元丰间(1078—1085)  相似文献   

2.
真武大帝诞辰真武,又称玄武、或玄帝。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一○一二年)为避“天尊圣祖”赵玄朗(赵宋王朝的祖宗神)之讳,改称真武。其诞辰为三月初三日午时。道书载:玄帝乃先天始气,太极别体,下降托生于净乐国善胜皇后。因念道专一,舍俗入道,居武当山(是山一名太和、一名仙室、一名大岳)。修烁期间感悟老妪“铁棒磨成针”之语的点化,道心益坚。四十九岁得上道功成飞升,为镇北方之神,号真武。赵宋以降,各代朝庭对真武十分尊崇,宋大中祥符(1008—1016)间尊为“镇天真武灵应祜圣帝君,”元丰间(1078—1085)诏封为佑  相似文献   

3.
文昌帝君劝善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昌帝君 ,是道教的主要神仙之一。在中国古代史上 ,“文昌”本为星宫名称 ,属紫微垣 ,包含六颗星。如《史记·天官书》记载 :“斗魁戴匡 (筐 )六星曰文昌宫 :一曰上将 ,二曰次将 ,三曰贵相 ,四曰司命 ,五曰司中 ,六曰司禄。在斗魁中 ,贵人之牢。”《孝经援神契》云 :“文者 ,精所聚 ;昌者 ,扬天纪。辅拂并居 ,以成天象 ,故曰‘文昌宫’。”《历代神仙通鉴》称文昌帝君“上主三十三天仙籍 ,中主人间寿夭祸福 ,下主十八地狱轮回” ,足见文昌帝君神位之崇高。据《清河内传》载 :“帝君储精列宿 ,降自有周……累朝咸有大功 ,尤孜孜以忠君孝亲、…  相似文献   

4.
武当山属于秦岭山脉,在湖北省西北部,原为均州古城所辖。据《武当福地总集》载:武当山一名太和,一名大岳,一名仙室,乃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相传:北极真武玄天上帝修真得道显化去处,道成归根复位,显名亿劫,同天地悠久,日月齐并。武当旧名太和,谓非玄武不足以当之,故名武当山。武当周围八百余里,突起七十二峰,三十六岩横亘于长江、汉江之间。进入武当山区,只见高峰栉比,谷间幽邃,潭泉相映景色秀丽,胜似“五岳”,素有天下名山之称。武当山供奉“真武神”(原称“玄武”,因宋代、清代避讳,改称“元武”、“真武”),始于唐、宋元时有相当规模的发展,犹盛于明。明永乐年间。  相似文献   

5.
正"玄帝"一名,在道教文献中出现甚早,东晋中叶杨羲、许谧等撰《上清后圣道君列纪》记:"上清金阙后圣帝君李诸弘元,一讳玄水,字子光,一字山渊,盖地皇之胄,玄帝时人"~1,此处"玄帝"意谓北方水行主神。《太上妙始经》说,诸天中北名玄天。玄帝信仰在宋元以下道教诸信仰中十分盛行,然追根溯源,却应从先秦的四灵信仰说起。《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相似文献   

6.
大量史籍证明,陈抟隐居武当山九室岩,内丹修炼二十余年,著有《九室指玄篇》、《入室还丹诗》等内丹名著,后又隐居华山少室山,并仙逝于此。然而,九室岩究竟在何处,至今鲜为人知。《大元一统志》“房州”条下载:“九室山,在州西四十里。烂柯山有仙宫,唐封名为天宝之殿,上有陈抟修  相似文献   

7.
文昌文化,属于中华道学文化的范畴,是中华道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与对文昌帝君的信仰、崇拜和祭祖有关的经文善书、医学医术、祭祖仪礼、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宫调建筑,以及民间传说、民间习俗、民间庙会等方面的内容。著名的《阴骘文》,就是其经文善书方面的代表之作。《阴骘文》,全称《文昌帝君阴骘文》,全文六百余字,相传是南宋时文昌帝君“降笔”传出的一篇劝说世人行善积德的劝善文。“阴骘”即指“阴德”、“阴功”,意谓人们的行善做好事不要到处张扬,只阴悄悄地去这实践。此文在过去十分流行,影…  相似文献   

8.
道教书名。简称《阴骘文》。以文昌帝君降笔(即扶乩)的名义编纂而成。成书年代不详。一说不晚于十六世纪末。文昌帝君全称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或称梓潼帝君、梓潼神。相传为掌握人间禄籍之神,旧时士人多崇祀之。“阴骘”一词原为“默默地安  相似文献   

9.
老子史料学     
一、老子及其成书的年代中国古代哲学有与《易经》相参证的就是老子。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在讲完《易经》之后,接着也就讲道家的创始人老子(124-132页)。扬雄《太玄赋》“观大易之损益兮,览老氏之倚伏,省忧患之共门兮,察吉凶之同域”。桓谭在《新论》加以说明,日:“故密议氏谓之易,老子谓之道,孔子谓之元、而扬雄谓之玄”(《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易言阴阳,言损益:老子言刚柔。言倚伏,和后来孔子的元,扬雄的玄,  相似文献   

10.
道教与四灵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根植于中国古代文化,它所崇拜的神与中国传统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对星辰的崇拜,其中宇宙天体二十八宿中的东方七宿神演为青龙,西方七宿神演为白虎,南方七宿神演为朱雀,北方七宿神演为玄武(真武大帝),成为道教崇拜的“四灵”尊神,并为广大道教徒所崇奉。  相似文献   

11.
易州龙兴观,是封建时代中国北方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考察其历史变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道教发展史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龙兴观遗址现存的《大元易州龙兴观宗支恒产记》碑补正《道家金石略》所录碑阴《龙兴观正一宗支图》之误、补足失录的“恒产”部分文字,并新传录明代《易州重修龙兴观碑铭》、《重建龙兴观功行之碑》的碑文。 王雪枝,女,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师范大学2008级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前言《周易·乾卦》:“乾,元亨利贞。”《文言》解释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是谓《乾卦》四德。按:卦具四德,不必专于《乾卦》。《左传》鲁穆姜以“元亨利贞”为《随》的四德。  相似文献   

13.
湖北武当山,乃道家著名观院所在,与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陕西华山齐名。其地大小七十二峰,壑深谷秀,水清云闲,风景天然奇绝,得道高士寄情于此者,史不绝书。有宋以后,奉祀玄武,乃谓“非真(玄)武不足当之”,是为我国道教名山之一。武当沿革武当山地处中国腹地,山系发育良好,气候温和,资源富饶,有美景可怡目,稍耕耘即养人。隋唐以前,即为遁世清谈之士隐居之所。见于史册的隐居武当之人,最早的是尹喜,这位函谷关令,以请奉老子撰《道德经》而著名于历史。并因此托疾不仕,归栖于武当山三天门石壁之下。汉时,大将军戴孟以为皇帝采药为名,隐于武…  相似文献   

14.
对太阳和月亮的崇拜,在世界各国的古代宗教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道教在原始的日月崇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日月之神的姓氏、服饰和威权职掌。在道教中,日为大明之神,称为日宫太丹炎光郁明太阳帝君,或称日宫太阳帝君孝道仙王,作男像,以金色太阳为饰;月为夜明之神,称为月宫黄华素耀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作女像,以白色月光为饰。①道教又称,日中有五帝,月中有五帝夫人。《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说:日中青帝讳圆常无,字照龙韬。日中赤帝讳丹灵峙,字绿红映。日中白帝讳浩郁将,字回金霞。日中黑帝讳澄增停,字玄录炎。日…  相似文献   

15.
(原文)我有一腹空谷虚,言之道有又还无,言之无兮不可舍,言之有兮不可居,谷兮谷兮太玄妙,神兮神兮真大道,得之守之不死名,修之炼之神仙号。 (词解)①谷虚——喻元神或性。神常居其谷,喊之则有,觅之则无,故曰谷虚。②道——古代气功家把变化本身看作是绝对的道,道在物质世界里是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③无,有——指空而不见为无,有而见之为有。《悟真篇》:“始于有作无人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要妙,不知有为是根基。” (释秘)人秉阴阳二气而生身,在物质世界里发生了不断变化过程,是生生不息的,这一切就是“道”在现实本身所具有的现实规律。此自然规律所形成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各有谷虚之神,存之则有,废之  相似文献   

16.
“城枕江隅,山座市区,荆沙西下,九百里此峰独秀”,这就是位于湘鄂两省交界的湖北省石首南岳山,原名龙盖山。据史载南岳道教始于汉。三国时曾修南岳大殿,供奉南岳祖师,改建六角亭为七女宫,唐五代,又在南岳大殿南侧建李卫国公祠、“为祈雨设也”。明成祖朱棣宣扬“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在武当山大造真武祖师殿,石首南岳山道众乘此扩大宫观建筑,将七女宫改建成玉皇楼,增修真武祖师殿、雷祖殿、灵官殿、紫金殿、南天门;又从西麓至顶峰每半华里依次修建一天宫、二天宫、三天宫(奎文阁)等。所有楼、殿、祠、  相似文献   

17.
一 佛舍利释义1 什么是舍利“舍利”一词是梵文音译,另译“设利罗”或“室利罗”,意为尸体或灵骨。最初的意思是“米粒”。《秘藏记》:“天竺呼米粒为舍利。佛舍利亦似米粒,是故曰舍利也”。此处所讲似米粒之佛舍利,专指火化后留下的珠状舍利。  相似文献   

18.
伟哉大道君,在他的光辉著作《道德经》中始终贯穿着应时事而变通的思想。《一章》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它认为自然界的阴阳造化,日月往来,进退伸屈,消息盈虚,风以动之,日以暄之,雷以震之,云行雨施,品物流行,时在运动。大寰宇内,容有森罗万象之事物,其变化亦随之永无止境。故曰“玄之又玄”。同时又因气度时令之易,而自然界随时令应气数而不断有新鲜精妙之事物产生。故曰“众妙之门”。《四章》云:“……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本章大意是阐明大道之性,是随时应时应物而变,故曰:“执古…  相似文献   

19.
邢文 《周易研究》2022,(3):29-35
在中国古代之数的基本体系中,一、三、五、七之数实为易数的不同表现。《乾凿度》所记一、七、九,可藉谢尔宾斯基三角形观其分形数理,见“混沌”为一,“崩裂”为七、为九的“混沌—崩裂”分形之数。九宫数与“三”“五”关联密切,而“文王演《易》”很可能是潜心推演九宫数及其中数“五”。深究“三”“五”之数理,可以定天下之象、见天下之吉凶。复卦“七日来复”、震卦“七日得”、《庄子》“七日”“七窍”之“七”均与“混沌—崩裂”之数直接相关。震作为“七”的分形之数的集合,兼具“混沌—崩裂”之数理与象义。在东西方哲学与人类文明的大背景中,中国数理哲学之“历史”,“推动”并“接续—推动”着人类“哲学”与“科学”的“历史”与“自由”。  相似文献   

20.
武当道教是中国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 ,除古代宗教、民间巫术等公认的因素外 ,还渗透了古代楚人的“民族情感”和荆楚文化意识。笔者拟就此作一粗浅探索 ,以求教于方家。首先 ,从楚国历史来考察 ,武当山地区是楚国的始都之地 ,曾经是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战略要地。楚国长达八百年的气势磅礴的历史 ,是从丹阳开始写起的。《史记·楚世家》 :“熊绎当周成王之时 ,举文、武勤劳之后嗣 ,而封熊绎于楚蛮 ,封以子男之田 ,姓氏 ,居丹阳。”据专家考证 ,丹阳 ,即丹水之阳 ,在今鄂西北武当山北麓、豫西南南阳盆地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